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UASB反应器中厌氧污泥颗粒化的微生物学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容积为5升的UASB反应器启动试验,研究了反应器内以葡萄糖为基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不同类群细菌的消长规律。依据对颗粒化过程中细菌行为的观察,初步提出了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讨论了细菌种类对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考察两种接种污泥源--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过程中的理化特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颗粒化过程中接种污泥MLVSS的增殖率均呈现先为负值然后逐渐上升稳定在一定水平直到颗粒成熟以后基本保持不变的趋势;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ECP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都经历了先增加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厌氧颗粒ECP含量较少且在培养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小,可能与厌氧颗粒含有较多的惰性物质,向好氧颗粒污泥转化过程污泥形态不变种群结构逐渐转化的特征有很大关系;两种成熟的好氧颗粒的异养微生物和硝化菌的活性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叙述了容积21升的小型厌氧升流式污泥层(UASB)反应器内污泥在35±1℃下的颗粒化过程。进料分别用工业葡萄糖液和啤酒厂废水,接种污泥用双层沉淀池消化污泥。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启动运行阶段、颗粒污泥出现阶段和颗粒污泥成熟阶段。颗粒污泥直径约0.1~2毫米,比重约1.05,在反应器中的 SVI 为21毫升/克 SS,最大 COD 去除速率为1.2~1.9克 COD/克 VSS·日,辅酶 F_(420)含量在0.13~0.29微摩尔/克 VSS,有很好的沉降性能和产甲烷活性。污泥颗粒化后的反应器处理啤酒厂废水的 COD 容积负荷达30公斤/米~3·日,COD 去除率90%左右,水力停留时间可至3小时。颗粒污泥的 VSS/SS 可高迟0.85,含有铁、镍和锌等元素。作者认为中温条件下培养颗粒污泥的基本条件有:(1)COD 污泥负荷大于0.6克 COD/克 VSS·日;(2)表面负荷大于0.4米~3/米~2·时;(3)有适当的营养物、存在微量元素和无抑制物,pH6.5~7.2和35~40℃培养温度;(4)排除沉降性差的絮状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二相UASB反应器中产酸和产甲烷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二种颗粒污泥均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并且产酸颗粒污泥的湿密度、强度和稳定性均优于产甲烷颗粒污泥。(2)二种颗粒污泥的表面元素基本相同,但内部Ca,Si含量相差较大,并且均未发现有FeS存在。(3)产酸和产甲烷颗粒污泥中胞外多聚物(ECP)的含量分别为0.57%和1.46%(以污泥干重计)。ECP中的主要成分为糖和糖醛酸。  相似文献   

5.
UASB工艺处理啤酒厂废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述了容积为2000m~3的生产性UASB反应器常温条件下处理啤酒废水的启动运行过程。当反应器稳定运行时,容积负荷可达6~8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6~7小时,COD去除率达85%左右,出水COD小于500mg/L。本试验成功地实现了UASB反应器内厌氧污泥颗粒化。培养颗粒污泥的关键技术是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维持适当的进水碱度和适时调整水力负荷。  相似文献   

6.
厌氧污泥颗粒化对乙酸盐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厌氧污泥颗粒化对乙酸盐裂解产甲烷的影响。研究指出,当乙酸盐浓度在2400—3600mg/1时,颗粒污泥的乙酸盐分解反应为零级反应,其最佳负荷为4~7gNaAc/g·vss·d,乙酸盐的抑制浓度为4000mg/1。厌氧污泥颗粒化提高了污泥的耐乙酸能力,拓宽了呈零级反应的乙酸盐浓度范围。同分解乙酸盐的产甲烷纯培养物相比,颗粒污泥的 Ks 升高。  相似文献   

7.
金属元素对厌氧颗粒污泥(AGS)的颗粒化、致密性和沉降性能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UASB反应器为参比,研究了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SSSAB)床层AGS中金属元素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SSAB床层AGS中金属元素总量在时间上先升后稳,由接种污泥的18.81 mg·g-1SS,逐步提升并稳定在40 mg·g-1SS左右,稳定运行后的SSSAB反应器COD平均去除率达86.74%;SSSAB床层AGS中Ca和Cr等金属元素在空间上呈现梯度分布,它们与反应器高度呈正相关;金属元素总量在空间上也呈现梯度分布,它与反应器高度呈负相关,而UASB反应器则无明显的梯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UASB处理链霉素废水颗粒污泥培养技术探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以链霉素生产废水为例探索在处理抗生素废水的UASB反应器中培养颗粒污泥的工艺技术以及硫酸盐对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中温UASB工艺处理链霉素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工艺控制系统,可以成功地培养出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保证了UASB反应器的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在结构形式相同的生产性UASB反应器中投入不同类型和不同数量的接种污泥,以啤酒废水为基质常温下进行培养颗粒污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性UASB反应器中用好氧活性污泥作为种泥也能培养出厌氧颗粒污泥。厌氧絮状污泥接种量为6.5kggSS/m ̄3左右时,对于迅速培养出颗粒污泥是合适的,大多或太少都会延迟颗粒化进程。在培养颗粒污泥的试验初期,重要的是保持较低的水力负荷(小于)35m ̄3/m ̄2·h)及大于1000mgCaCO_3/L的进水碱度;而在后期,调整水力负荷达到0.6m ̄2/(m ̄2·h)以上可以加快颗粒化速度,而进水碱度不低于750mgCaCO_3/L即可。微生物对惰性颗粒的附着及小颗粒之间的粘结是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变性淀粉生产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克勋  张扬  王太平  张振家 《中国沼气》2005,23(3):23-24,31
利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厌氧生物处理高浓度变性淀粉生产废水,通过逐步提高厌氧反应器的有机负荷在65天内完成厌氧反应器的启动,主要标志为颗粒化污泥的出现以及稳定的有机物(以COD表示)去除效果(达到74%),有机负荷达到6kg/m3.d.通过工程实践表明EGSB厌氧反应器可以有效地降解高浓度变性淀粉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钌红吸附法测定胞外多聚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形成后污泥中胞外多聚物含量有所增加;钌红定位染色表明,颗粒污泥中胞外多聚物主要分布在球菌细胞间,而在丝菌等细胞间胞外多聚物分布较少。这些结果说明胞外多聚物在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颗粒污泥形成与否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UASB处理酒精废水生产运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论述了有效容积2700m63的UASB装置,在高温条件下处理高悬浮物酒精废水的启动运行和形成颗粒污泥的过程。当反应器稳定运行时,进水SS10000mg/L以上,容积负荷可达7-12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2-5d,COD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COD小于5000mg/L,SS小于2500mg/L。  相似文献   

13.
UASB结构模型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UASB 反应器高度优化设计对UASB启动、运行尤为重要,本文根据UASB反应器内紊流扩散概念,推得UASB反应器内污泥悬浮层沿垂直高度的污泥分布模型,通过小试实验数据经计算机模拟,可以取得UASB优化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4.
合成纤维填料一种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大,价廉耐用的新型填料。它作为不同规模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UASB+AF)的滤层填料,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试验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均显出突出的优点,纤维填料挂膜性能好,膜活性较高,并具有阻截污泥的作用,纤维填料的设置还改善了反应区上部的水流状态,因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反应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悬浮颗粒污泥技术在高效厌氧反应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发展了以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本文从反应器的宏观动力学的角度,从强化厌氧反应器内传质条件与流动状态的合理设计两个方面,探讨总结了悬浮颗粒污泥技术在这类反应器的设计思路,最后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活性和对污水的降解效率,基于磁性作用,采用铁氧体强化活性污泥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向常规活性污泥法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磁化后的廉价的铁氧体粉末,提升活性污泥的活性,增加系统中的污泥浓度(MLSS),对农村生活污水中NH3-N进行高效处理,并提高活性污泥沉降速率.研究表明,向生物反应器中投加铁氧体后,反应器的启动时间缩短了2 d;当铁氧体的投加量为375 mg/L和2 500 mg/L时,反应器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6%和27%.同时,向生物反应器中投加铁氧体使水力停留时间缩短了1 h,并扩大了反应器的适应温度及DO变化范围.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农村污水深度处理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