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麝,又名香獐、香子,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动物学专家根据其体型大小及毛色分为三种:麝、马麝及林麝。麝香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和高级香料。养一只成年雄麝,年产麝香收入2000—3000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利用中药提高麝香产量的可行性。[方法]以中兽医理论为指导,设计一组中药配方,对人工饲养的雄性林麝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试验中老年林麝的平均鲜香产量为13.93g,试验中药配方对恢复中老年林麝的产香能力具有良好效果。泌香前饲喂组的平均产香量比对照组下降38%。全程饲喂组的平均产香量比对照组下降32%。泌香前饲喂组的平均鲜香产量比全程饲喂组低39.6%。试验组的泌香时间及泌香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试验中药配方极显著地提高了中老年林麝的产香量,但对泌香盛期健康林麝产香量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中药配方对中老年雄性林麝具有保健作用,但对健康林麝的泌香机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林麝,又叫香獐、香子,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动物学家根据其体型大小及毛色分三种:麝、马麝及林麝。麝香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和高级香料。  相似文献   

4.
林麝,又名香獐、香子,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根据其体型大小及毛色分3种:麝、马麝及林麝.麝香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和高级香料.1只成年雄麝每年产麝香可收入2000~3000元.  相似文献   

5.
林麝,又叫香獐、香子,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动物学专家根据其体型大小及毛色分为三种:麝、马麝及林麝.麝香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和高级香料.养一只成年雄麝,年产麝香收入2000~3000元.  相似文献   

6.
陈定胜 《新农村》2005,(1):18-18
麝,又称香獐,獐子,有林麝和马麝之分。林麝体形似鹿。身长70厘米,肩高50厘米;马麝体形较大,身长90厘米,肩高60厘米。  相似文献   

7.
金贵的麝香     
麝俗称香獐,就是老百姓讲的獐子。麝一般分为5种,包括林麝、马麝、原麝、喜马拉雅麝和黑麝。目前,野生状态下的麝已经非常稀少。四川省马尔康县从1958年开始发展人工养殖林麝,成为我国最早的林麝驯养基地。林麝形体较小,体长70~80厘米,身高不过50厘米。体重6—8千克。林麝的寿命在15一19年,喜欢生活在800—2500米的高寒地区。林麝属于草食性动物中的杂食性动物,鲜嫩的枝条、树叶、杂草、松蘑、白菜等都是饲养林麝的上等食料。  相似文献   

8.
<正>林麝,别名獐子、香獐,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雄麝所产麝香不仅是珍贵的中药材,而且是上等的香料原料,用途广泛,经济价值很高。为了加强林麝资源保护,除积极保护野生林麝外,开展人工林麝驯养是生产麝香、保护和发展林麝产业的有效途径。笔者作为业务人员多年服务在林麝人工养殖生产一线,现将林麝人工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一、林麝人工饲养管理1.日常管理(1)分群分圈饲养:将不同大小和性别的林麝同群饲养会互相影响。若  相似文献   

9.
<正>3月21日林麝一年产出20克"软黄金"麝,又称为麝獐、香獐,包括原麝、林麝、黑麝与喜马拉雅麝。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林麝一般体长70厘米、肩高47厘米、体重7公斤左右。麝香,是由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麝香腺分泌出的一种名贵中药材。由于麝香性温、无毒、香气馥郁,因此既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目前人们养麝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加快高产香林麝群体的选育,本文通过分析FSHβ和LHβ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产香性能的关联性,以期从遗传水平上寻找林麝产香性能标记位点。【方法】研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采用DNA混池测序方法对100个林麝血液样本进行SNP扫描,重点关注2个候选基因的基因区或上下游2 kb区域;运用质谱分析,对74只林麝的20个候选SNP位点进行定位分析;再结合生产实际,利用产香数据与这些SNP位点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位于FSHβ的2个SNP和LHβ的1个SNP位点与林麝泌香性能高度相关(P0.05);这3个SNP均位于基因的非编码区,提示这些突变位点可能与顺式调控作用有关。【结论】3个突变位点的发现可作为分子标记运用于林麝的人工选育,并为高产香林麝群体培育选种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1日林麝一年产出20克"软黄金"麝,又称为麝獐、香獐,包括原麝、林麝、黑麝与喜马拉雅麝。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林麝一般体长70厘米、肩高47厘米、体重7公斤左右。麝香,是由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麝香腺分泌出的一种名贵中药材。由于麝香性温、无毒、香气馥郁,因此既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目前人们养麝  相似文献   

12.
林麝     
林麝又名香獐,因雄麝在脐部和生殖器之间有香囊,能分泌和贮存麝香故得名。据了解,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和优质定香剂,具浓郁香味,穿透力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目前,国际市场的麝香价格一克卖价在500元左右,胜过黄金的价格。  相似文献   

13.
林麝毛发DNA的提取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麝及麝属动物系统分类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采用分子标记方法,分析林麝的系统发育。利用非损伤取样方法,从秦岭林麝的毛发样品中提取得到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麝、原麝、马麝、喜马拉雅麝、黑麝是5种独立的种,林麝与原麝的亲缘关系最近。秦岭林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单倍型多样度(Hd)为0.558,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15 42。可弥补现有形态分类研究的不足,得到更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程建国  蔡永华  罗燕  贺国华  王洪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14+9742-9714,9742
[目的]探讨取香时间对林麝麝香产量和麝香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定5次不同的取香时间(10、11、12、1和2月底),分别对收取麝香的平均产香量和麝香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取香时间对平均产香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12月底收取的麝香其麝香酮含量最高,达到2.2%。综合2项分析评价,最佳取香时间段为10~12月底。[结论]为麝香的规范化生产和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麝鼠因其分泌的麝鼠香具有与林麝麝香类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麝鼠的人工养殖,但关于麝鼠泌香机制的研究却进展缓慢。通过对麝鼠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麝鼠香腺的组织解剖结构、激素与麝鼠泌香的关系以及麝鼠香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综述,剖析了当前麝鼠泌香机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入研究麝鼠的泌香机制和提高麝鼠香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用科技》2006,(4):F0003-F0003
天然动物麝香有两种:其一是中国麝香,产自濒危野生动物林麝身上。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任何单位和个人今后不再允许进行中国麝香的贸易;其二是麝香鼠香。由于可以采用人工采香,致使麝香鼠身价倍增,成为新兴的特种养殖业,河北省辛集市麝香鼠养殖基地及其管理者王振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实现对濒危麝类动物的成功迁地保育及麝类的高生产力驯养。【方法】于2016年6—8月和2017年5—7月间,综合运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法对四川省马尔康繁育中心的圈养林麝进行行为取样,分析林麝行为特征及与性别、环境异质性和密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站立、运动和环境探究是林麝展现最多的行为,雌麝的行为表达更多样、集中度更低;圈舍环境可影响圈养林麝的行为格局,草地圈群集中度最低,且有觅食和食草行为的表达;中密度圈群的行为相对更为分散;混合圈群林麝的行为集中度最低。【结论】通过提高圈舍植被覆盖度,构建合理密度的混合圈群可有效改善圈养林麝的行为表达模式,利于对濒危林麝的成功驯养、迁地保育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胡阳  侯超  李琦华  王绍卿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116-117,123
为探索圈养林麝的秋季日常行为,2020年8—9月,每月定期10 d,采用行为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在云南昆明麝达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基地观察并记录9只林麝(6只成体雌麝,3只成体雄麝)的日常行为.共记录林麝24种行为,可归纳成7种行为型,即摄食、运动、反刍、卧息、站立、排遗及嗅闻行为.通过对秋季林麝各行为类型的统计与比较发现,雄性林麝的活跃度高于雌麝,不同性别间卧息、嗅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5),排遗和站立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这可能与性别、圈养方式和雄性林麝刚结束产麝周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建立了林麝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为林麝的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基因克隆研究林麝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基本功能和蛋白质结构,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IGF-1基因在林麝中的多态性,分析其与产仔数的关联效应。【结果】①IGF-1基因序列全长465 bp,编码153个氨基酸残基,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15个磷酸化位点,是一个分泌性蛋白,大部分位于细胞膜上,含有Insulin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功能域;②本试验设计IGF-1基因的PCR-SSCP扩增片段长度均为300 bp左右,引物扩增片段用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检测,发现扩增片段没有特异性条带。为证明PCR-SSCP扩增结果,选择其中一条引物对所得的毛发样品进行扩增,测序发现所有PCR产物的序列完全一致,没有多态性。【结论】研究表明不能选择IGF-1基因作为林麝的分子遗传标记,但为林麝产香性能的分子遗传标记选育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林麝放线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及诊断经过,总结了其治疗措施和体会,以期为林麝放线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