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  相似文献   

2.
颜澎 《蜜蜂杂志》2014,(4):22-22
<正>笔者到50岁时,父亲送给我4箱中蜂。父亲是教师,业余时间养蜂已有40多年。记得小时候读书开学,提着两斤蜂蜜到收购站卖了,钱就够交学杂费。由于父亲有工作,蜜蜂只能放在家附近定地饲养。我家周围的蜜源植物有桉树、红花草和零星的枇杷,所以每年采收到的蜂蜜不多,自己吃点给亲戚朋  相似文献   

3.
封银 《蜜蜂杂志》2012,32(7):46-47
岁月悄无声息,42年过去了,人生淡忘了许多往事,唯有我的老校长,令我永世难忘,他不是父亲却胜似父亲。那是1970年的夏天,我22岁,即将高中毕业。一天晚上,老校长把我叫到校长室,对我说:"全县7所国办中学都有校办工厂,只有东方城堡中学没  相似文献   

4.
《草原》2016,(5)
正一突然觉得父亲老了,是带父亲到外地查眼睛那次。头一天说好的,临走,父亲在电话里说:"没个甚毛病,要不,你给配点儿药就算了。我去了也没甚用。""是要检查本人的!"我避讳了病人和患者这些词语。"不行,就走哇。"父亲的语气很无奈,无精打采。在长途汽车站,我买了票,招呼父亲检票,父亲问我:"又  相似文献   

5.
写在父亲生     
周洲 《蜜蜂杂志》2012,32(10):48-48
春风拂过,蜂场里忙碌的父亲,等着花开。家乡的油菜,花开又败,在河南省三门峡、新野和陕西延安养蜂采蜜的父亲,对当地的洋槐蜜满怀期待。身处武汉的我,作为儿子,无数次猜父亲在那些地方,他的辛苦劳累,怎么忍耐。暑假在家,我骑车去离家10km的蜂场给正在取蜜的爸爸妈妈送菜。简易的帐篷,热气袭人,一张床,一个气坛子,一口锅,一把筷,几个碗碟和凳子,简陋得让我难受。父亲到河南后我不断给他打电话,问父亲怎么样了,父亲总是爽朗地大笑,说过得很好,有蜜需要取就忙,没蜜就到别的蜂场玩,有时买点肉改善一下伙食。而我能猜想得到,每当忙于取蜜时,父亲可能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次酒宴上,我认识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家乡的各级报纸曾对他有过多篇报道,他的故事我早已耳熟能详。少年时,父亲常年卧病在床,生活的全部重担压在母亲孱弱的肩上。一天,母亲上山为父亲采集草药时,不慎滚落山崖,当场昏厥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听闻噩耗,父亲,口气没缓过来,也去了。一天内痛失两位至亲,遭此沉重  相似文献   

7.
我父亲由于患气管炎 ,5 0岁以后 ,夏季可下地干活 ,冬季则不敢出门。后来到农场看管苜蓿。苜蓿开花时 ,许多养蜂户把蜂群搬来采苜蓿蜜 ,摇蜜后都要送点给我父亲。父亲服蜂蜜后 ,气管炎逐渐好转 ,由于父亲亲身感到服蜂蜜好 ,便养了 2群蜂 ,坚持服蜂蜜三四年后气管炎好了。从此 ,不论是春夏 ,还是秋冬 ,未出现过咳嗽、气短现象。父亲每年要服七八千克蜂蜜 ,今年 78岁了 ,身体仍很健康。我 18岁开始患支气管炎。自父亲养蜂后 ,我同他一起管理 ,也经常享用蜂蜜 ,不知不觉气管炎也好了。常服蜂蜜能治气管炎@邓明远!山西省永济市北城区赵柏村5组04…  相似文献   

8.
<正>(续《蜜蜂杂志》 2023年第4期)李龙标老师:您好!我是重庆北碚的王华,是一个养蜂爱好者,更是一个养蜂新手。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蜜蜂,可能受父亲喜欢蜜蜂影响,但父亲养蜂基本没有成功,因为记忆里没吃到自己家的蜂蜜。长大后,19岁参军到了部队,所以,养蜂的梦只能埋在心底。  相似文献   

9.
飞翔 《科学养鸽》2009,(6):118-119
初次接触信鸽是在我五岁那年。父亲到田里干活时捡到一只翅膀受伤戴着脚环的鸽子。回到家后我用盐水给它清洗伤口,并用我们全家都舍不得吃的大米喂它,但是不久它就飞走了.那时别提有多伤心了。后来我才听父亲说,那是一只信鸽,它能从几百公里的地方飞回家。从那时起.我就迷上了这可爱的小精灵.并要求父亲给我买信鸽。  相似文献   

10.
赵卡 《草原》2013,(6):29-44
托克托县在我们萨拉齐县的西南方向,我十六岁那年去过一次。托克托县简称托县,就像我们萨拉齐县简称萨县一样,把萨拉齐和托克托并列起来用的,是两句俗话,第一句叫萨托二县出土匪,第二句叫萨托二县没好人。这肯定不是什么好话,有道是好事不出门,臭名传千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萨托二县真没好人,做个买卖娶个媳妇,若是被人知道你是萨托二县的人,那就完了,谁敢和坏人打交道啊。我母亲一说起来这个就后悔得不行,她说当初本不想嫁给我父亲,因为我父亲是个骗子,但为什么后来又嫁给了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养奶牛,在什么地方开始,谁开始养的这一段历史,知道的人不多了,我今年正七十岁。我父亲五十岁才生我,他十六岁开始养奶牛。以年计算,我父亲生我到现在已有120年了,去掉十六、七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相似文献   

12.
我的养蜂路     
张为风  张耀健 《蜜蜂杂志》2020,40(10):22-22
笔者出生在养蜂世家,祖父在1930年开始饲养意蜂采荞麦蜜,以后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后,笔者父亲一直维持家庭养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笔者已二十多岁,看到浙江的养蜂人到我地采洋槐蜜,我也跃跃欲试,希望像他们一样到祖国各地去放蜂采蜜。虽然父亲当时已年近60岁,但非常支持我这个决定。1979年,我们灵寿县的养蜂人一起拼车到广东省乐昌县坪石镇开始春繁,从此我们走上了大转地放蜂的道路。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蜜粉源植物,使养蜂人如鱼得水,也很有自豪感。在十多年的大转地放蜂生活中,我的养蜂技术在不断提高,同时也经历了养蜂人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3.
蜂缘一生     
袁德雨 《蜜蜂杂志》2006,26(2):41-42
我这一生就是与蜜蜂有缘。十一二岁时,我跟随当教师的父亲去外地读小学,父亲一边教书,一边养了十来箱蜂。每当他开始管理蜂群时,我总是头上罩一件衣服,留着一条小缝,从缝中观察那些活泼的小生灵,感到特别好玩。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养蜂的基本常识,像摇蜜、防盗、收捕分蜂等,成了父亲的小帮手。后来父亲去省城进修,他把养蜂的事交给了我。我一边读书一边养蜂,觉得在师生们面前显得有些能干,有的小学生去摆弄蜜蜂时,我以“蜜蜂会螫你”为由把他们吓跑。参加工作后还是与蜜蜂有缘。我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县农林局,工作35年,直到退休,一辈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二叔失踪     
老歪 《草原》2007,(7):41-44
无踪影可寻的二叔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像一滴水在人间蒸发了。初听父亲对我说这件事时,我迷惑不解。一个大活人怎么说找不到就找不到了呢?父亲说寻人启事都登了,案也报了,就是找不到人。按说二叔不应该出走,他也没理由出走,是出了意外或自杀了或被人暗害了,种种猜测也暂时不能成立,因为没有发现二叔的尸首,还不能下结论。我问父亲什么时候发现二叔不见的。父亲说不久前我小姑去看二叔了,小姑推开二叔开的那间修理铺的门,见二叔正撅着屁股对着门干活呢?小姑猴性爱开玩笑,二哥!大清早就和钱较劲了?二叔没做声,小姑就感到出事了,近  相似文献   

15.
法律咨询台     
《动物保健》2011,(8):9-9
父债应由子还吗? 读者夏英杰:我丈夫在16岁时,他父亲就因病去世,留下患精神病的母亲和三个弟妹,生活十分困难,父亲的遗产只有两间茅草房,全家人靠乡村的救济维持生活。现在事过多年,村上又要我丈夫偿还父亲当年所欠的债务,请问,这样做合法吗?  相似文献   

16.
法律咨询台     
父债应由子还吗?读者夏英杰:我丈夫在16岁时,他父亲就因病去世,留下患精神病的母亲和三个弟妹,生活十分困难,父亲的遗产只有两间茅草房,全家人靠乡村的救济维持生活。现在事过多年,村上又要我丈夫偿还父亲当年所欠的债务,请问,这样做合法吗?  相似文献   

17.
正母亲的老家是北京,二十岁前一直生活在怀柔的一个村子里,和父亲成亲后,就去了父亲的老家——昌平的一个村子,1972年随转业的父亲迁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定居,直到现在,整整45年。以前父亲总说,是他把母亲和我们带到城里,要不是他,母亲和我们都是农民。这话不假,但当我十几岁时,听到父亲这样对母亲说时,发现母亲眼圈红了,隐忍着怒气和委屈,再大些,我明白了,父亲大男子主义式的特意强调伤害了母亲  相似文献   

18.
父爱如山     
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兽医,1958年参加工作,为了事业,父亲很晚才成家。在他39岁时,母亲才生育了我。中年得子,照理应当倍加溺爱才是,可父亲对我,与对姐姐并没有什么两样,有时甚至还严厉些。父亲长  相似文献   

19.
王小平 《蜜蜂杂志》2006,26(4):38-39
在苦难中,我结识了蜜蜂,此后,蜜蜂使我的家庭生活变得甜蜜而幸福。因祸得福结蜂缘我年幼时,父母在内蒙古公安厅工作。1955年父亲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母亲受牵连带着4岁的我随父亲回河南老家劳动改造。日子很艰苦,经常吃不饱饭,后来我勉强读了4年小学,赶上“文革”,被拒之校门外,早早结束了学生生活。为了养家糊口,16岁的我就和村里人去外地打工。上山拉石头、窑场出砖、车站当搬运工等很多苦活我都干过。25岁那年在河南沁阳搞运输,在换补车胎时,不慎被弹起的铁棍打中头部,致使左眼失明。祸不单行,两月后妹妹因受到惊吓,患…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承诺     
沙犁 《山东饲料》2007,(3):47-47
父亲离开家时,夏尔10岁。 父亲说,地球很大很大,爸爸先出去闯荡,等挣足了饯,一定带你去周游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