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适应天祝县白牦牛养殖的牦牛育肥技术,按照白牦牛及其产品监管现状,分析研究保障白牦牛及其产品健康养殖模式为目的,结合藏区主导畜种白牦牛的实际养殖状况,从养殖源头抓起,加大监督力度,实现畜产品监管的全覆盖,提高白牦牛产品安全水平,促进牦牛育肥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舍饲育肥白牦牛养殖技术是在天祝高寒牧区探索总结出的提高白牦牛养殖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通过白牦牛养殖区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在白牦牛舍饲育肥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尤其是在白牦牛从放牧到舍饲的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抗应激反应,饲草料变更等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白牦牛养殖效益增加明显。但是,在舍饲育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舍饲养殖的问题,比如一些疾病发生率升高导致延长育肥周期等,尤其是舍饲养殖育肥白牦牛呼吸道疾病发病较多,是影响舍饲育肥工作进行的主要疾病,笔者通过多年的白牦牛舍饲育肥,对在养殖育肥过程中出现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的原因、治疗以及预防进行了探索,总结出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舍饲养殖育肥白牦牛呼吸道疾病起到了较好作用,在实践中推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通过畜群品种资源的调查研究,基本模清了牦牛品种资源的分部、流向、数量和特征特性。牦牛地方品种计有: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西藏高山牦牛、青海高原牦牛、青海白牦牛、中甸牦牛、新疆巴洲牦牛等,其中列入《中国牛品种志》的有: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卫天祝白牦牛产地中国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区自然概况,白牦牛资源,开展开祝白牦牛保种选育研究,取得的显著成果,推广应用白牦牛本品种选育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建立天祝白牦牛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和白牦牛的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影响天祝白牦牛繁殖力的遗传、环境、营养、管理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强化对繁殖牛群的饲养管理;适时断奶,挖掘母牦牛的繁殖潜力;使用生殖激素调控,促进母牦牛及早发情;开展遗传改良等提高天祝白牦牛繁殖力的措施,以期为提高白牦牛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天祝白牦牛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天祝白牦牛的保护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天祝白牦牛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着重阐述了天祝白牦牛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开发的途径、方式及搞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天祝白牦牛必须强化的基础性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白牦牛是牦牛当中的一个经济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通河流域两岸、门源县仙来、珠固、互助县的巴扎、松多和甘肃省天祝县境内。互助县的北山地区是白牦牛的主产区,白牦牛作为世界上稀有的牦牛地方类群和遗传资源,被列为不同于高原牦牛的国家家畜品种志,并获得了“高原自珍珠”的美誉。互助县的北山地区是白牦牛的主产区。近年来,白牦牛存栏数量逐年减少,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白牦牛资源,2006-2008年互助县专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白牦牛的分布、存栏数量、生产性能等进行了调查和测定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胎衣不下指母畜在娩出胎儿后,胎衣在第三产程的生理时限内未能排出,这是牦牛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本人以白牦牛胎衣部分不下、轻症全部不下、重症全部不下为例,运用益母草汤加减治疗20例,对目前白牦牛胎衣不下疾病防控措施和治疗效果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白牦牛胎衣不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青海牦牛养殖和牦牛血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介绍了对牦牛血资源的开发价值,总结了牦牛血开发所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探索解决冷季枯草期天祝白牦牛掉膘问题,提高农牧民牦牛养殖经济效益。试验在天祝县"青黄交接"季10月下旬开始,试验组采用全舍饲方式保膘育肥;对照组选择在当地牦牛养殖大户中进行,以当地"放牧+补饲"方式养殖,试验期为120 d。试验组经过120 d全舍饲保膘育肥,绝对活增重达73.6 kg,日增重达0.61 kg,平均增重率为38.82%,试验组与对照组绝对活增重及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冷季天祝白牦牛全舍饲方式牦牛保膘育肥,不仅可以实现牦牛保膘,还可实现育肥增重和牦牛错峰销售,产生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天祝白牦牛全身被毛纯白,密长且丰厚,体态结构紧凑,具有耐严寒、耐粗饲、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国稀有而珍贵的地方牦牛类群,文章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对天祝白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本品种选育及其开发利用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今后保护和利用好天祝白牦牛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白牦牛是牦牛中的一个经济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通和河流域两岸、门原县仙来、珠固、互助县的巴扎、松多和甘肃省天祝县境内。白牦牛作为世界上稀有的牦牛地方类群和遗传资源,和高原牦牛并立国家家畜品种志中,获得了“高原白珍珠”的美誉。互助县的北山地区是白牦牛的主产区,但近年来自牦牛存栏数量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3.
《甘肃畜牧兽医》2014,(5):16-16
近年来,天祝县狠抓白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岔口驿马保种选育,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组建白牦牛核心群20群2000头,选育群70群5100头,白牦牛数量达到4.8万头,占牦牛总量的48%。组建岔口驿马保种群4群100匹,保种户100户350匹。积极开发利用“天祝白牦牛”商标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品牌推广工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展岔口驿马种质资源普查及性能测定工作,鉴定岔口驿马450匹,并建立了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14.
天祝白牦牛产业发展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牦牛是天祝县的重要畜牧资源,“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天下白牦牛,唯有天祝有”,这也成为天祝县对外宣传的名片。白牦牛产业是天祝县经济发展的4大品牌、5大特色产业之一。天祝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等机遇,大力发展白牦牛产业。本文主要介绍天祝白牦牛的种质特性、发展现状和产业化优势及产业开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展牦牛养殖产业已成为很多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牦牛养殖产业发展中,部分养殖户劳动和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增加了畜牧养殖产业和农业产业之间的矛盾,使牦牛传染性疫病高发,一旦防控不及时,将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天祝县特色白牦牛产业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天祝县白牦牛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该产业当前仍存在较严重的种群生产力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区分散、养殖规模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广产业相关技术、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创立品牌等相关对策,建议扩大白牦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以期使该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不同育肥方式对天祝白牦牛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暖季,利用丰盛的牧草对天祝白牦牛在草原上放牧抓膘,育肥效果好,效益非常显著;而在冷季,通过舍饲育肥的牦牛产肉量高,效益好。因此建议养殖户在暖季可以对天祝白牦牛进行放牧育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在冷季利用养殖暖棚提高舍内温度的同时,对牦牛进行舍饲育肥,不但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错开牦牛上市高峰,调整出栏时间,缓解草场放牧压力。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时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两个“三品一标”催生高品质食用农产品形成的关键期。近年来,天祝县立足自然资源和独特品种优势,大力发展“独一份”白牦牛特色产业,着力提升白牦牛生产性能和肉品品质。但随着国家生态战略持续深入推进,白牦牛自然放空间有所缩减,养殖方式发生转型后,在白牦牛肉品质提升方面将面临新的瓶颈和挑战,亟需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藏区牦牛是青藏高原古老的地方畜种遗传资源,牦牛不仅能在恶劣的高原环境生存,还能提供成本低、无污染、纯天然和高质量的多种独特的牦牛产品,具有很大的保护、开发价值。甘肃藏区牦牛的养殖基本保持传统的放牧养殖方式,单纯依靠对草地资源的索取来获得收入,草地长期超载过牧,品种退化严重,经济效益不高,牦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摸清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牦牛主要生长在高原地区,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资源短缺、寒冷、空气稀薄的地区繁衍后代、生活自如,而牦牛养殖也成为了我国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牦牛养殖中,腹泻是一种常见疾病,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对牦牛健康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导致牦牛死亡,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针对牦牛腹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牦牛养殖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