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花后水分胁迫对春小麦淀粉形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农田干旱与渍水频繁发生。研究花后水分胁迫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淀粉形成的影响,对栽培稳产优质的春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宁夏平原主栽春小麦宁春4号和宁春47号为试材,采用盆栽种植,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设置重度干旱、轻度干旱、正常处理和过度灌溉4个试验梯度。结果表明,花后干旱显著(P0.05)提高了宁春4号灌浆前期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了两种春小麦灌浆中后期直链、支链淀粉含量,最终使收获期籽粒中总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与籽粒中淀粉形成相关的4种关键酶,AGPP、UGPP、SBE及SSS活性在整个灌浆期均呈单峰曲线,两种春小麦灌浆中后期受花后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酶活性,两种春小麦的直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S活性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梁国玲  刘文辉  张永超  刘勇 《草地学报》2020,28(4):1024-1033
为探讨倒伏发生对高寒区燕麦(Avena sativa L.)产量形成产生的影响,本试验在灌浆期选择长势和表观倒伏率基本一致的6份燕麦材料,分析倒伏和未倒伏植株燕麦籽粒千粒重、含水量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形成规律。结果表明,燕麦籽粒灌浆速率随灌浆进程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倒伏燕麦籽粒灌浆进程较对照(未倒伏)变缓,其灌浆速率和生长速率分别较未倒伏植株籽粒低17.94%和10.49%;倒伏显著(P<0.05)影响籽粒千粒重、含水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倒伏发生后成熟期燕麦籽粒的千粒重、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平均较对照分别降低9.80%、33.58%和3.89%;倒伏对不同燕麦材料的影响程度不同,成熟期对‘青永久125’、‘青永久380’和‘青永久787’千粒重影响较大,分别较对照降低10.55%、10.23%和9.94%;对‘青永久402’和‘青永久380’淀粉含量影响较大,分别较对照降低6.86%和4.24%,对‘青永久402’、‘青永久787’和‘青永久993’可溶性糖含量影响较大,分别较对照降低46.79%、39.67%和38.43%。可见,灌浆期倒伏是燕麦籽粒产量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因素,在燕麦育种中应加强抗倒伏型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3.
多效唑对高羊茅叶片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夏宁 《草业学报》2001,10(2):67-71
高羊茅草坪草施用多效唑后,叶片的垂直生长受抑,叶片光合同化物向根系运输增强,叶片和根系中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数据表明:叶片中淀粉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r=0.88)。,另外,叶片中酸性转化酶活性增加,但中性转化酶活性降低,且叶片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酸性转化酶在多效唑对草坪草叶片垂直生长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草坪草生长动态的变化与多效唑改变碳水化合物代谢酶活性有关。可溶性糖的积累有利于增强草坪草抗逆性,促进新器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以台农1号为试验材料,在生长过程中测定果实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蔗糖相关代谢酶及淀粉酶活性,并分析糖组分与果实形态和糖组分与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台农1号果实生长呈单“S”型曲线,完熟时纵横经和单果重净增长量分别为5.46 cm、11.45 cm和212.95 g,果实发育前期以积累淀粉为主,葡萄糖和果糖次之,果实完熟后淀粉迅速分解,蔗糖积累量增加,果实形态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高度正相关关系。(2)果实中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较低且变化趋势平缓,酸性转化酶在整个生育时期较活跃,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采收时活性最强,蔗糖磷酸合成酶在生育前期活性较低,采收时活性迅速增加后略有降低,淀粉酶先迅速升高后逐渐降低。(3)可溶性糖含量与酸性转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及蔗糖合成酶活性相关性较强,但淀粉与以上酶相关性弱,与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芒果生育前期以积累淀粉为主,成熟时淀粉逐渐分解,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酸性转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是糖积累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5.
水氮耦合对郑麦9023结实期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麦9023为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和两个水分处理来探讨水氮耦合下小麦叶片衰老差异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7 d,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旗叶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有所提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则降低,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200 kg N/hm2(N2)相比,300 kg N/hm2 (N3)处理茎鞘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降低了10.6%与10.1%;在同一氮肥水平下,与对照 (W1) 相比较,水分胁迫(W2)处理降低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增加了旗叶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N3处理尤为明显。花后21 d不同处理间趋势与花后7 d一致;产量方面: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N1(0 kg N/hm2)处理相比,N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72.1%,N3提高了61.4%,而N3处理比N2处理平均下降了6.6%;在同一氮肥处理下,水分胁迫后小麦产量有所增加,但与对照(W1)无明显差异。表明适宜的水分胁迫与氮肥使用能够产生耦合效应,促进同化物向籽粒运转,提高籽粒结实率及粒重,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高山草甸进行模拟牦牛和藏羊践踏与降水双因子调控试验,探究矮生嵩草根系营养物质含量对模拟牦牛和藏羊践踏强度与降水的响应。结果发现,随着模拟践踏强度(牦牛和藏羊)的增加,矮生嵩草根系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及粗蛋白质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相同践踏强度下,随着模拟降水量的下降,矮生嵩草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淀粉和粗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3个水分处理下,牦牛和藏羊中度践踏下矮生嵩草根系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淀粉和粗蛋白质)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丰水处理下,牦牛和藏羊践踏下矮生嵩草根系营养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同等践踏强度下少雨处理(P0.05)。丰水和缺水处理下,牦牛中度践踏下矮生嵩草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藏羊中度践踏处理。少雨、平水和丰水处理下,藏羊重度践踏处理下根系还原糖、淀粉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牦牛重度践踏处理(P0.05)。模拟践踏和降水共同作用对矮生嵩草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淀粉和粗蛋白质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可得,适度的牦牛和藏羊践踏有利于根系营养物质的积累,少雨和重度践踏会抑制根系营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引进油梨种质果实品质特征的分析与评价,是引进油梨品种筛选、利用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依据。本研究以12份引进油梨品种为试材,对果肉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粗脂肪和含水量等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梨品种间果肉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淀粉含量相对稳定;可溶性总糖含量在17.35~40.76 mg/g FW之间,‘迪普伊’和‘威尔逊无核’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果肉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果糖和蔗糖;淀粉含量在30.46~63.32 mg/g FW之间,‘西蒙兹’中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布在在5.35~15.35 mg/g FW之间,‘西蒙兹’含量最高;出油率在1.33~7.33%之间,‘门罗’出油率最高。可见,油梨果肉中可溶性糖的积累模式是以葡萄糖为主,并含有少量果糖和蔗糖;与淀粉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相比,可溶性糖、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更宜作为油梨优质引种和新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木聚糖酶对小麦非淀粉多糖的降解效果。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木聚糖酶水平,在一定水分(料水比为1:10)、温度(40℃)和pH值(6.0)条件下酶解2 h,小麦非淀粉多糖含量变化。在酶水平为每克小麦60 000 IU时,降解效果最大;以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总非淀粉多糖含量变化为指标,每千克小麦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0.718 g、0.732 g、0.717 g。添加木聚糖酶对小麦非淀粉多糖有显著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
脱酚棉籽蛋白因为加工过程中有脱壳工序,粗纤维含量极低,碳水化合物中的糖和淀粉相对较多,且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乳糖)、三糖(棉籽糖、水苏糖)、多糖、淀粉等组成非常全面,可溶性好。棉籽蛋白中磷含量也非常丰富,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生长,使之能够迅速繁殖到足够的数量,从而充分合理地降解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0.
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碳水化合物不同组分的瘤胃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化学法剖分玉米碳水化合物组分的基础上,采用体外产气量法测定不同组分的动态产气量和发酵参数,为生产中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净蛋白质体系(CNCPS)预测饲料碳水化合物组分的瘤胃降解参数提供可用的方法。选取6个品种玉米籽粒,剖分出80%乙醇不溶组分(EIR)、中性洗涤纤维(NDF)及淀粉组分,随后测定全样、EIR、淀粉及NDF4种组分的体外产气量,并计算可溶性糖(组分A)的产气量和不同组分的理论最大产气量(B)、产气速率(C)、发酵延滞期(Lagtime)等参数。结果表明:全样、淀粉组分及NDF组分的48h产气量均存在高度正相关,组分A与其他3种组分的产气量在最初6h内存在高度正相关;产气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A组分>全样>淀粉组分>NDF组分;延滞期从大到小依次为淀粉>全样>NDF>A组分。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播种时期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蒙古冰草对氮添加的响应机制,设置5个氮添加水平(0,0.8,1.6,2.4,4.0 g N·m-2·a-1)对蒙古冰草进行为期2个月处理后,测定根系、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碳(C)、氮(N)、磷(P)的含量,分析氮添加对蒙古冰草叶片、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与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2.4 g N·m-2·a-1的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蒙古冰草叶片、根系NSCs含量与C、N、P含量,且不同器官的响应有显著差异性(P<0.05)。叶片NSCs含量与叶片N、可溶性糖、淀粉含量、C/P及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P含量、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根系NSCs含量与根系C、N、C/P、N/P、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与根系N/P是影响蒙古冰草体内可溶性糖积累的主要因子;根系N含量与叶片P含量共同影响淀粉含量;叶片P含量、根系N含量及根系N/P综合影响NSCs含量。综上,适量的氮添加会缓解研究区蒙古冰草的N限制,促进NSCs合成,而大量氮添加会导致N、P比例失衡,加剧P限制。因此,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冰草人工草地种植或退化草地恢复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优化氮肥施用量与适当的磷添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以9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紫花苜蓿香豆素含量和光合生理差异,以及光合生理对香豆素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影响香豆素含量高低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香豆素含量范围是12.08(‘清水苜蓿’)~20.12 mg·g-1(‘陇中苜蓿’)。香豆素含量与蒸腾速率呈显著负相关(r=-0.675,P<0.05),‘清水苜蓿’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陇中苜蓿’,胞间CO2浓度、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低于‘陇中苜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蔗糖和叶绿素b是影响香豆素含量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通过直接作用影响香豆素含量,叶绿素b和蔗糖通过可溶性蛋白产生间接作用影响香豆素含量。蒸腾速率是香豆素含量的主要决定因子,叶绿素b是主要限定因子。  相似文献   

14.
高寒地区牧草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含量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高寒地区13种牧草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和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花蒿、高山龙胆、禾草、珠芽蓼和黄花棘豆5种牧草可溶性糖、淀粉、总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含量随季节呈单峰曲线变化,其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6或7月和12或1月;6月13种牧草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不同,变化幅度在0.55%~2.05%,7月8种牧草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变化幅度分别在0.36%~1.37%和0.14%~1.11%;同一时期部分牧草草地来源不同,可溶性糖、淀粉、总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差异显著,部分牧草则差异不显著;淀粉比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更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且它们之间并不一定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的紫花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日),秋末晚割(10月15日)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封冻期(12月1日),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含量,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晚割(10月15日)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10月1日刈割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且10月1日刈割后苜蓿根颈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经过“增长-降低-稳定”过程。两时期测定结果不同,可能与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有关;未刈割与刈割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C/N显著大于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的根颈中C/N。初步结论为:科尔沁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少,秋末刈割导致地上碳水化合物无法向根系运输,且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消耗根系营养物质。为确保紫花苜蓿安全越冬保障苜蓿根系中积累大量储藏物质,不适宜秋末敏感期刈割或选择种植刈割后根颈中C/N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东苜1号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以科尔沁沙地二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处理条件下科尔沁沙地苜蓿根系全氮、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翌年返青率。结果表明:随着末次刈割时间的推迟,苜蓿越冬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苜蓿根系全氮及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根系淀粉含量则呈现出"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其中8月23日刈割处理越冬率、根系全氮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处理(P0.05)。  相似文献   

17.
王开丽  杨合龙  肖红  孙伟  戎郁萍 《草地学报》2018,26(5):1056-1063
贮藏碳水化合物对牧草生命代谢、再生、返青及逆境的适应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分析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3种植物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探讨牧草生长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特点,以期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3种禾草碳水化合物含量随季节变化显著(P<0.05),可溶性糖含量均在8月最高,羊草与无芒雀麦的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在6月最高,糙隐子草则在7月最高;糙隐子草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显著小于羊草和无芒雀麦(P<0.05),并主要分配在地上部分,羊草茎基部与根部的各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小于无芒雀麦(P<0.05);碳水化合物含量年际间差异较大,干旱年份草地植物根部碳水化合物贮藏水平偏低,该区域草地宜降低载畜率或提前休牧。  相似文献   

18.
高羊茅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供试高羊茅法恩和赛福瑞两个品种的种子在发育过程中含水量不断下降,由最初的60-70%降至最终的13%左右,种子的鲜重先于干重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而干物质重在含水量迅速下降时增加缓慢。法恩和赛福瑞高羊茅种子在含水量分别降至45.3和44.1%后进入生理成熟期。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则相反的变化,淀粉在种子发育初期积累迅速,ATP和TTC含量均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