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育王与分蜂     
正蜂王是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蜂群强弱取决于蜂王。因此,培育优质蜂王是养蜂者必须掌握的技术。怎样才能培育出优质的蜂王呢?每个养蜂者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下面就谈谈我培育蜂王的经验:一、选种1.根据生产需要选种:不同蜂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在我国目前饲养的西方蜜蜂品种中,东北黑  相似文献   

2.
“养蜂在于养王”,优质蜂王是蜂群迅速发展、维持强大群势、提高蜂群生产能力及养蜂综合效益的保证。了解、掌握及运用蜂王生物学特性中的有关数据,在蜂群管理及育种选种等方面做到胸中有数、管之有方、防患有策、计划有据,这对于培育优质蜂王和科学养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蜂蜂王卵巢中卵小管数大约为226条,比意蜂少,产卵量只有意蜂产卵量的1/2稍多;但中蜂王产卵单重明显大于意蜂。蜂王胸高约为4.4mm,蜂王初生重平均为186.6mg,产卵蜂王重239mg,中蜂蜂王一般活4~5a(年),2a后产卵量开始下降;生产上一般使用…  相似文献   

3.
在养蜂管理中,蜂王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养蜂的效益,所以更换蜂王是经常的.但是,根据塔兰诺夫在<蜂群生物学>一书中的研究[1],更换蜂王一定要掌握好时间才行,如果盲目地换,势必影响蜂群的采蜜量;流蜜期换王,可造成48%的减产;蜂王在蜂群里工作时问越长,蜂群的采蜜量越大.笔者根据我地的蜜源情况谈一下换王时间,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蜂王对蜂群发展十分重要,失王或蜂王受伤都会使蜂群的正常繁殖受到影响.养蜂者要保护好蜂王,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都希望把蜂养好,有较高的经济收益。养蜂不仅要求好的气候环境、蜜源条件,更主要的是还要有优良蜂王,加上精心的饲养管理。单以蜂王而论,蜂王素质的优劣,年龄大小,对蜂群的盛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蜂王品质好坏是养蜂成败的关键。但目前在推广中蜂新法饲养中,往往还忽视了一点,认为活框加蜂王即等于新法养蜂。由于不重视蜂王选育和应  相似文献   

6.
养蜂人都知道,培育优质蜂王对蜂群和养蜂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蜂王是养蜂三要素之首。通常说的养蜂三要素是:王好、群强、蜜足。蜂王好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7.
金汤东  罗建能 《蜜蜂杂志》2009,29(10):18-18
在养蜂生产实践中,养蜂者为了提高蜂群的生产力,通常每年都要集中给蜂群更换蜂王1~2次,即用新培育的蜂王(新王)取代蜂群中产卵王(老王).这样一来,各蜂场每年都有大量的老王被集中淘汰和废弃.其实,在这些老蜂王中,大部分王龄不超过1年,仍具有较强的产卵力和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养蜂问答     
养蜂问答问:中蜂有优质杂交蜂王吗?何处有售优质蜂王?邮购来的中蜂王能诱人蜂群吗?(湖南长沙张万钟)答:中蜂有优质杂交王。它也是用杂交的方法培育的。例如用北方耐寒又能维持大群的中蜂同南方中囊病流行过地区的中蜂杂交培育的中蜂后代,能比较能维护大群和搞衷状...  相似文献   

9.
为何人工蜂王的某些特性不如自然蜂王?由于人工育王能有计划按时养出所需王数并能准确掌握蜂王的出房时间,为蜂群的增殖、良种的普及以及生产赢得主动等有利方面。所以,养蜂者较为普遍地用“人工育王”手段来达到增加蜂群或更换蜂王等目的。但是,人工王不具备自然王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妥善地贮存蜂王[美国]蒂克森,D.在养蜂生产实践中,养蜂员常会遇到手中蜂王多了,需贮存一段时间,待以后再用的情况。例如收到刚寄来的大批蜂王,这时却因某种难以预料的原因而无法及时将它们立即介绍到蜂群中去。这是因为成功地介绍蜂王需要时间──如蜂群应无...  相似文献   

11.
白万明 《蜜蜂杂志》2012,32(7):31-31
在东北高寒地区养蜂,蜂群能否安全越冬,是很多养蜂人感到非常棘手的一道难题。我业余养蜂十余年,每年开春蜂群出室,总是有那么几箱蜂王被冻死,春繁时因蜂王缺失不够用而着急上火。《蜜蜂杂志》我每年都订阅,偶尔在杂志上看到:使用蜂王产卵节制套可以控制蜂王产卵;蜂王戴上节制套后,可  相似文献   

12.
在养蜂生产中,常有15—40%的蜂群会因蜂王的质量而受到影响(如分蜂、失王或劣王等),而受此影响的蜂群其产蜜量只及正常蜂群的40%。因此在蜂王被介绍到蜂群内之前就对蜂王质量进行评估不失为一较理  相似文献   

13.
适时更换老劣蜂王,是养蜂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夺得蜂产品高产、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从养蜂资料及养蜂实践来看,同蜂种不同蜂群的蜂王是不能任意交换的,只能通过繁琐的管理方法或造成无王状态后方能成功。既费时费力,又人为地缩短了蜂群的繁殖期,是当前养蜂事业迅速发展中的一大障碍。为解决这一难题,本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快速换王法,经五年来的上百次试验,成功率达98%以上。现将其方法与利用介绍如下:一、产卵蜂王的相互调换需交换的两群蜂王,不论是群势强弱,只需提出蜂王所在的巢脾,将甲、乙两王同  相似文献   

14.
利用良种蜂王是提高蜂群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养蜂者都希望有一个适合本地条件的高产的良种蜂王,从而使蜂群强盛,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引进良种蜂王并加以科学的利用,对推进养蜂事业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受到了养蜂者的关注,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实践证明,良种引进必需结合本地气候条件、蜜源条件,才能够有效地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5.
“养蜂没有巧 ,只要蜜源好。”这句养蜂谚语强调了自然条件的重要性 ,却排除了科学养蜂的重要性。养蜂是个系统工程 ,是有巧的 ,巧就巧在科学上。培育优质蜂王这个系统工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子系统 ,更要讲科学。一个抗虫害 ,抗病害 ,群势壮 ,采集能力强的蜂群 ,关键在于有优质蜂王。这一技术的普及又影响一个地区的养蜂事业的发展。所以 ,选育优质蜂王 ,‘必须讲究科学 ,必须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 .要在本地饲养一年以上的蜂群中确定父群、母群。群势一年四季都有五框以上足蜂 (中华蜜蜂 ) ,抗逆性强 ,采集能力强 ,从这样的蜂群中确定父群…  相似文献   

16.
蜂王的主要职能是产卵,蜂群的生产性能,即蜂群生产蜂蜜、王浆、花粉等的能力,虽然是由工蜂体现出来,但根本上是由蜂王以及与蜂王交尾的雄蜂的种性决定的.因此,蜂王的质量对于养蜂生产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蜂业》2011,62(8)
蜂王是蜂群的核心,有了优良的蜂王,蜂群才能快速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我根据多年养蜂实践,谈谈我地蜂群换王时间以及如何更换,供本地蜂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廖大昆 《蜜蜂杂志》2003,(10):21-21
我们从秋季较长时间的囚王 ,使蜂群断子进行彻底治螨中得到启迪 ,凡是未参与哺育工作的工蜂 ,其寿命比参加哺育工作的工蜂有着明显的延长 ,可是少数养蜂者在早春时却忽视了这点。笔者接触我地养蜂者后得知 ,在蜂王自然停产 ,蜂群结团前夕 ,养蜂员不得不释放蜂王以防止蜜蜂结团后不慎让蜂王受冻。我地蜂群越冬与蜂王早春开始产卵的时期很难绝对区分 ,如果蜂王未加控制而提前产卵 ,早春又气候多变 ,则蜂王总是产的多 ,寒潮过后天晴开箱检查 ,却很难看到大小幼虫 ,仅能见到蜂卵 ,或者蛹、卵形成的“插花子” ,哺育的蜂儿大多数被拖弃后由蜂王再…  相似文献   

19.
蜂群在失去蜂王后,蜜蜂就会急造王台,培育新蜂王。关于急造蜂王的质量,在养蜂文献中的报道是相互矛盾的。 (1955)写道,养蜂者只有在采取主动干预和加以控制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蜂王。要做到这一点,蜂群中必须有小于二日龄的幼虫,使蜜蜂不能用较成熟的老幼虫筑造王台。  相似文献   

20.
夏季天气炎热,蜜源缺乏,蜂王产卵减少,蜂螨密度增高,是养蜂的困难时期。如果管理不好,会造成蜂群衰弱,甚至逃亡,因此夏季养蜂必须注意以下十点: 1.调换蜂王:老劣蜂王要全部换成新的优良蜂王,新峰王产卵早,繁殖新蜂快,这样在过夏后就能在短期内使蜂群恢复和扩大,提高采蜜能力。 2.调整群势:将蜂群尽可能调整为强群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