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大豆成熟期害鼠防治指标的研究潘学锋(安徽省霍邱县植保站237400)刘同群(霍邱县城西湖乡农技站)摘要本文通过大田调查夏大豆田的害鼠发生种类及其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沿淮地区夏大豆田的害鼠种类为黑线姬鼠、黑线仓鼠、褐家鼠、小家鼠等,其中以...  相似文献   

2.
防治水稻种传病害及旱育秧田立枯病陈洪存,张玉江(河北省唐海县农林局植保站063200)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和拌种两个步骤,种传病害主要是水稻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自1993年起,我们采用新的防病技术,对防治种传病害及旱育秧田立枯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旱育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旱育秧田杂草的防除亦显得愈来愈重要。根据调查,旱育秧田中主要杂草种类有稗草、牛筋草、马唐、牛毛毡、荠菜、繁缕等二十余种杂草。由于旱育秧田杂草防除技术尚未被广大农民掌握,绝大多数地区均采用人工拔除杂草的方法以减轻草害,但费工费时,效果不佳。1994年以来,我区对旱育秧田杂草的防除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摸索出了一套旱育秧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其化学防除策略应为:首先立足于药剂土壤处理,有效控制禾本科杂草和其它一年生阔叶杂草的萌发;若药剂土壤处理措施未能及时实施,则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调查摸清害鼠发生种类及其害鼠密度五大豆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沿淮地区夏大豆田害鼠种类有黑线姬鼠,黑线仓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夏大豆田鼠密度与大豆产量损失率呈直线正相关,二者之间数量关系可用回归方程式:Y=0.5221X-0.703表示,建立了夏大豆田防治指标的估算模式X=(100C.F+0.753Y.P.E)/0.5221Y.P.E,根据这一模式结合安徽沿淮地  相似文献   

5.
王华生 《广西植保》2000,13(4):21-22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也是防治病虫鼠害的有利时机。随着春季气温回暖 ,农田病虫鼠进入了全年的第 1个发生繁衍阶段 ,此时防治 ,可起到“杀一当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确保全年病虫鼠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春季防治至关重要。春季水稻病虫鼠害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 4个方面。1 春季灭鼠  春季是害鼠全年的第 1个繁殖高峰 ,此时害鼠比较集中 ,而且冬粮耗尽 ,饥不择食 ,是最佳的灭鼠时机。此时灭鼠 ,既有利于春播作物的保种保苗 ,还可减少全年害鼠发生基数。防治上应以村屯或田垌为单位 ,统一投放毒饵 ,农田、住宅同时进行 ;在春播前 7…  相似文献   

6.
2010年,笔者在新疆伊宁市、温泉县两地的冬小麦田开展了TBS控鼠技术示范试验.试验表明,TBS控鼠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害鼠对农作物的危害,且投入成本低,对人、畜无害,不影响周围害鼠的天敌,防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秧田杂草的发生与防除张开龙,杜金荣,李成之(南京市植检站,210017)(江浦县植保站)(江宁县植保站)水稻肥床旱育抛(栽)技术是我市近年来着力推广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之一,为探明旱育秧田的杂草发生情况及防除办法,作者1994年5月下旬至6月上...  相似文献   

8.
《湖北植保》1997,(6):27-28
杜邦龙杀防除早、中稻旱育秧杂草试验示范近年来,我省水稻旱育秧面积不断扩大,草害问题日益突出。1996~1997年,经我省多点试验示范证明:35.75%杜邦龙杀WP是一次性防除水稻旱育秧田杂草的不可多得的优良除草剂,施药7d即见效果,对禾本科杂草、阔叶...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育秧田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随着水稻旱育秧新技术的推广,如何防治好旱育秧田的地下害虫尤为突出,地下害虫的危害常引起秧苗成条成段失水青枯、死苗等,已成为制约该项技术推广的一大障碍。为进一步控制其发生危害,我们在常规使用呋喃丹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和示...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秧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学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秧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学防除张爱俊沈书龙姜春义金中时张吉林王书林王中艮(江苏省大丰县植保站224100)(大丰县刘庄镇农技站水稻肥床旱育秧是我地近几年推广的一种栽培新技术。由于肥床旱育秧田质地肥沃,杂草生长快,已成为影响旱育秧成败的关键因素。我...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鼠害是影响该地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当地农田害鼠种类、密度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10-2011年对该省主要作物田的啮齿类动物开展调查,并利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对害鼠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该地区农田害鼠种类分布和发生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结果表明,所捕获的害鼠经形态鉴定可分为2科7属7种,分别为鼠科的黑线姬鼠、巢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以及仓鼠科的大仓鼠、黑线仓鼠和东方田鼠。DNA条形码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但是在近缘种间的区分上还需要与形态数据相结合。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密度呈现出"春低秋高"的时间特征,并且在玉米田中最高;在鼠种特征上,黑线姬鼠为广布种和优势种,其他鼠种则在局部地区密度较高。根据上述结果,应将春季作为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的重点防治时期,重点作物为玉米,同时应重点关注大中型鼠的数量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农田害鼠的危害及防治对策(二)湖北省植保总站熊先梅2农田害鼠的防治对策农田鼠害的防治,也应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灭鼠,实际上是包含着防鼠和灭鼠两个重要概念。以生态学观点,综合考虑各种措施的有机结合与协调,讲求整体效益,这是解决...  相似文献   

13.
早稻秧田根线虫病与育秧方式,土壤因素;气象因子及秧田管理有关,湿润育秧发病较轻,旱育秧苗受害较重;沙土田比粘土田发病重,酸性田比微酸性田发病重,生产上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闽东南沿海农田害鼠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田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中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田害鼠发生逐年加重。近年来,鼠密度10%~15%,高的达25%左右。作物受害造成产量损失为5%~15%,高的达40%。常年发生鼠害面积3万hm2,损失粮食达1.2万t。鼠害已成为本市农业生产的一大灾害。为科学控制害鼠为害,于1989~2002年对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1发生情况1.1主要种类及优势种闽东南沿海农田害鼠主要有17种,其中常见的有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田小鼠等。农田优势种,山区、半山区为黄毛鼠,一般占55%~100%,平均77.8%;沿…  相似文献   

15.
稻田黄毛鼠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黄毛鼠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刘思松(福建武平县植保站,364300)黄毛鼠是华南稻区分布广、为害重、防治难度大的有害动物。为了摸清稻田黄毛鼠发生及为害特点,提出防治措施,我县从1987年开始进行了农田害鼠监测及灭鼠配套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分...  相似文献   

16.
TBS技术防治大豆田害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吉林省蛟河市大豆田搭建围栏陷阱系统(TBS),研究TBS在大豆田的控鼠效果和经济效益.试验期间TBS共捕鼠95只,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等鼠种,TBS控鼠效果高达66.25%.直接挽回大豆产量损失1.71%.试验结果表明,TBS技术在大豆田具有明显的控鼠作用,可有效降低农田鼠密度,减轻害鼠对作物的危害,保护作物生长和收成,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鼠害是融水县当前农业的一大灾害,经调查,发现有黄毛鼠、田小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居民住宅点褐家鼠最多,占调查总数的90.32%。农田害鼠以黄毛鼠居多,是融水县农田害鼠的主要优势种群。田小鼠次之,调查结果发现农田害鼠活动时间是停晚19时开始,21-22时活动高峰,22-零时活动渐减弱。为防治鼠害,灭鼠工作要常抓不懈,特别抓好3-4月的害鼠繁殖高峰期。合理使用灭鼠药,推广使用敌鼠钠盐、杀鼠类、溴敌隆;发动群众联防,做到统一时间、行动、供药、投药;室内室外、农田坡地、草地全面投毒,则效果持久、显著。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农区害鼠危害的严重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害鼠不仅危害农业生产,而且传播疾病,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笔者根据鼠情调查和灭鼠工作实践,阐述了辽宁省农区害鼠的发生危害情况,有针对性地总结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农田害鼠的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宜城市植保站(441400)张道巡今年农田害鼠是一个大发生为害年,据6月在农科所繁殖队农田,对农田害鼠密度调查,布夹280个,捕获农田害鼠40只,总捕获率高达14.08%,其中黑线姬鼠36只,占12.67%;褐家鼠...  相似文献   

20.
三都县稻田黄胸鼠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胸鼠 (RattusfiariPebus)是三都县稻田分布广、危害重、防治难度大的有害动物 ,为了更好地进行防治 ,减少危害损失 ,笔者通过总结分析该县 11年的害鼠发生防治情况 ,对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1 害鼠的发生特点据 1990~ 2 0 0 1年调查 ,共布放 2 160 0个夹夜 ,捕获害鼠标本 1798只 ,其中黄胸鼠 12 16只 ,占种群的63.63%。1.1 活动规律黄胸鼠主要栖息地分布在稻田水沟旁、高埂的田边、进出水口、田角及田埂低凹处 ,随作物成熟期作季节性转移。当聚集盗食期间 ,在稻田周围的草丛、土埂里咬草开辟鼠道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