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米食文化,文源于米,大米是米食文化的载体。研究米食文化,最重要的是创新米食商品文化。米食文化的兴衰,主要看米食商品这个载体形象的优劣。米食商品载体和文化形象,是形成米食商品文化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其中商品载体是 主体结构,文化形象是客体结构,仅有主体结构的优势,还不能成为优势;有客体结构的优势,也不能成为优势;只有主客体结构达到完整的和谐,才能成为真正的优势。由此可见,振兴米食商品文化,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更新完善主体结构,突出抓好一个“品”字,要努力更新种、增加品类、提高品级、优化品质,在“品”字上丰富大米商…  相似文献   

2.
米粮加工是米食生产的继续,或者说是米食生产场地的转移,是一种加工性的生产。这里所说的加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是通过加工将原粮稻谷加工成为成品大米,以便供应市场需要。米粮加工既是一个龙头产业,又是一个中间环节。从整个稻米产业的影响来看,它是龙头产业,具有带动作用。因为粮农种出的稻谷,是供加工企业来收购的,加工企业需要什么品种,粮农尽量满足加工者的需要,才能卖出好价格,获得好的经济效益。而从时间发生的顺序来说,先有稻谷的种植,才有对其加工,然后才是深加工和销售、消费。所以,米谷加工又处于米食加工业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3.
米食粥文化     
早在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就曾作《食粥》一诗,把食粥与神仙相比,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历代古籍中更有不少粥的专著,比较有名的像《食粥谱》,其中载灵药粥方100例,中医认为,药粥以粥为主,可根据各人的身体情况加入不同的中药材或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各种动植物,长期服用以达到一定的疗效或养生目的。中国人都喝粥,但南北方差异很大。北方人多在晚饭时食粥,粥被稀稀的,好像能让人见到碗底,一吹便起千层浪。食粥时多配以咸菜,出的当属北京六必居酱菜。南方人则早、晚食粥,而且多以粥为主食…  相似文献   

4.
5.
从来民以食为天,圣哲谆谆劝力田。中国的稻田米谷生产历史悠久,最早始种试栽稻谷地区的历史约有七千余年,发展至今,无论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繁殖和栽培的稻品不下4万种,其中有水稻也有陆稻。米食生产文化的特点,就是米食传统文化与米食生产结合在一起。米食生产需要文化,文化也离不开生产,米食生产是米食文化的基础,没有生产的文化,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物质基础的文化,文化只有与生产结成姻亲,才能推动生产发展和人类社会前进,并在生产发展中进一步丰富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与米食生产结合的主要表现是,以利用大自然的环…  相似文献   

6.
米食消费,无处不在,无人不需,无时不有。有人说,不就是小事,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还有理想,事业,工作,生活,生儿育女,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等等,等等。可见,吃饭是头等大事。吃饭的文化含义重大,饭中有等级,饭中有  相似文献   

7.
做饭是一件简单烹饪,谁也说不出不会做饭,可谁也难说饭做得好。同样品种的大米,有人做得好,有人做不好。同样是稀饭,可不是每一种大米都适宜。其实做饭有方法、米和水比例等问题,火候控制是关键。干饭做法:蒸:将米和水用饭盒装好盖紧后,放入高压锅内蒸(锅底放入一定量的水),饭盒内米和水的比例为1∶1.1为宜,水开后,再蒸15分钟即可食用。煮:将米和水直接放入高压锅内煮,米和水的比例1∶1.5为宜,饭开后根据米量再煮6~8分钟即可食用。稀饭做法:将米和水直接放入高压锅内煮,米和水的比例为1∶7为宜,饭开后根据用米量再煮5~7分钟即可食用。火候…  相似文献   

8.
一种可降低血压的神奇稻米在浙江培育成功,并投入产业化开发。届时,医生开给高血压患者的药方也许不再是降压药,而是几碗“降压饭”。地处杭州的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人员向记者透露,这种新型水稻品种之所以有缓解和预防血压升高的功能,是因为其体内含有的γ-氨基丁酸比一般水稻品种高出5~6倍。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属于强神经抑制性氨基酸,能够起到抑制中枢神经兴奋、降低血压作用。γ-氨基丁酸可由人体进行生物合成,也可从食品中得到补充。“降压米”的问世,将改变目前治疗高血压单纯依靠药物的状况。“降压米”“降糖米”问世…  相似文献   

9.
一、米食文化之概念中国文化,广博精深,具有海阔天空的宽广性和高深奥妙、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系统性。在时空上,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什么都有文化。所谓行行出状元,实际也是样样有文化。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总和。没有文化,人类就没有文明的标志。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喝茶、饮酒来说,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有茶文化、酒文化,当然还有米文化、食文化。古今美酒话杜康,细究源头本是粮。酒源于米粮,它是米粮的酿制品。没有米粮,何来之酒?何谈什么酒文化!光喝茶不吃饭不行,自然也就免谈什么茶文化!自古民以食为天,无食谁能性命全?吃饭…  相似文献   

10.
细话米     
李靓 《茶叶》2014,40(4):236-238
米砖是我国砖茶中唯一的红砖茶,也是边销茶中独特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其产量及消费地域的局限性,加上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又相对缺乏,使得人们对于米砖茶的认识一直十分有限。本文从米砖的得名、起源、制作、饮用四个方面入手,对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广博精深,具有海阔天空的宽广性和高深奥妙、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系统性,在时空上,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什么都有文化。所谡行行出状元,实际也是样样有文化。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总和。没有文化,人类就没有文明的标志。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喝茶、饮酒来说,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有茶文化、酒文化,当然还有米文化、食文化。古今美酒话杜康,细究源头本是粮。洒源于米粮,它是米粮的酿制品。没有米粮,何来之酒?  相似文献   

12.
五盖山米茶     
五盖山米茶,产于湖南郴州的五盖山,茶茅重实似米,故谓之“五盖山米茶”。五盖山属南岭山脉,位于郴州东南60余里,有五个山峰如盖,最高峰——碧云峰海拔1620米,素有“郴阳第一峰”之称,常年又有“云、雾、雨、露、雪”等五盖著称,山势雄伟,峰峦叠嶂,绿林苍翠,涧流潺潺。由于土  相似文献   

13.
软米不育系优化杂交稻米品质技术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世君 《中国稻米》2002,8(6):23-23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同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30年来,育成了一人批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为粮食单产和总产的提高,实现粮食自足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高产和优质的矛盾变得突出,既高产又优质的三系杂交稻较少。优质稻(主要是常规稻)面积不足水稻种植面积的15%,生产的优质稻米不能满足人民膳食质量的改善和数量的需求。凶此,三系杂交稻优质化是当前生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郑雪祯  黄日辉 《作物研究》2004,18(4):222-223
槟榔红香米杂交稻--红香优系列组合稻米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B、β-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及亚油酸、亚麻酸等多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营养成分.加快其产业化技术研究,对提高以稻米主食的营养指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研人员对苦荞麦营养价值、药理功效等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苦荞药食同源特性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刻,利用苦养为原料加工成的苦养产品更是受到消费者的亲睐。由于苦荞种壳厚、不易脱壳制得具有高芦丁含量麸皮层全营养苦荞米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裂纹米又叫裂缝米、裂痕米、龟裂米、断裂米、胴割米等。当用手随意剥开几粒谷子,把米粒放在镜子上面斜对着光看去,发现有些米粒的中部有1—2或多个横(纵)断面,再与断面平行着看,相应地出现了裂纹,这就是裂纹米。米有裂纹的稻谷在机器加工时,就变成了大、小碎米、不但影响米的外观,而且出米率低。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进入21世纪,美食加养生已经成为大众饮食选择的主流。我国各地传统风味米食品和少量国外特色米食品的制作方法颇多,本文试就以养生为目的,摘录具有风味特色的较新的米食制作方法,以供各位提升“民以食为天”的内涵,把养生与美味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扬州炒饭原料:白粳米250克,熟火腿丁25克,河虾仁50克,猪瘦肉丝50克,熟鸡丁25克,熟鸡肫丁25克,鸡蛋3只,水发香菇丁25克,熟笋丁25克,青豆25克,绍酒25毫升,葱末15克,熟猪油150克,味精、盐少许。制法:1、将粳米淘净,放入盛器中,加适量水,上笼蒸熟(粳米煮成饭也可,但饭质应稍硬一些),然后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迫切地希望米质得到改善。然而影响米质的因素很多,如品种、原产地、气候、栽培管理、收割脱粒、干燥和贮藏等方法的不同或不当,都会给米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裂纹米除了与某些品种特性或水稻后期的气候条件有关外,主要与收割时期、作业和干燥方法有关。因此,特别值得各方面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裂纹米又叫裂缝米、裂痕米、龟裂米、断裂米或胴割米等。当我们随意用手剥开一些谷粒,把米放在镜子上斜对着光看去,有些米粒的中部有1~2或多个断面,再与断面视线平  相似文献   

19.
借米的故事     
李红英 《中国稻米》2021,27(4):146-148
回忆了上世纪50年代因粮食紧缺被迫借粮的无奈到现如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一家三代人对粮食虽有不同认知,但都感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在享受这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这一切,我们也一定要牢记为我们付出一切的先烈。  相似文献   

20.
《垦殖与稻作》2004,(1):62-62
随着社会进入21世纪,美食加养生已经成为大众饮食选择的主流。我国各地传统风味米食品和少量国外特色米食品的制作方法颇多,本文试就以养生为目的,摘录具有风味特色的较新的米食制作方法,以供各位提升“民以食为天”的内涵.把养生与美味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