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甜玉米浙甜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浙甜6号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中jp233为母本、大28—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浙甜6号比浙江省甜玉米主栽品种超甜3号增产11.0%-19.9%,且具有品质优、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1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作春、秋鲜食玉米品种种植。种植密度以4.95万-5.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浙江农业科学》2004,(6):347-347
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4年9月24日在杭州召开第29次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了早籼稻嘉早324、浙鉴21(原名浙9521)、浙103、浙106、温220,糯玉米都市丽人(原名甜糯引1号)、澳玉糯3号,甜玉米浙凤甜2号、浙甜7号(原名浙甜2001.1),菜用大豆浙鲜豆1号(原名1827),杂交油菜湘杂油1号、华浙油1号(原名H9926),  相似文献   

3.
浙凤甜2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与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合作选育的籽粒黄白相间的超甜玉米新品种,具有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2004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推广种植。该品种中熟,浙江地区春播生育期约85天。株型较紧凑,株高185~195厘米,穗位高55~60厘米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密度对鲜食甜玉米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密度对超甜4号和浙甜6号等鲜食甜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与株高及穗位高之间存在显著一次线性相关,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回归分析表明,超甜4号和浙甜6号的最佳密度分别为5.53万株/hm2和5.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密度对2个甜玉米品种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密度对超甜4号和浙甜6号甜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与株高和穗位高之间存在显著一次线性相关,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回归分析表明,超甜4号和浙甜6号的最佳密度分别为5.53万株·hm-2和5.46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对9个甜玉米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宝甜、浙甜11、浙甜2088、美玉甜007、金玉甜2号、金银208适宜在丽水高山地区适度推广,浙甜10号、浙甜13建议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浙凤甜2号口感好,可以为育种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1甜玉米浙甜 2018 浙甜2018(原名超甜2018)是浙江省种子公司和东阳玉米研究所共同选育而成的超甜杂交玉米新组合.果穗适合鲜销和加工,200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为中熟品种,浙江地区春播生育期(播期至采收鲜穗)约85 d,秋播77 d左右,生育期与对照超甜3号相仿.  相似文献   

8.
"临奥9号"玉米2007年通过了国家审定(审定号:国审玉2007025). 一、特征特性 临奥9号在我国西南地区春播平均生育期115天.株高272厘米,穗位高118厘米,单株叶片数20片左右,叶片绿色,株型半紧凑.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栽培密度对玉米浙甜7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品种浙甜7号不同施氮量、栽培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浙甜7号最佳施氮量为210~240 kg/hm2,适宜栽培密度在5.38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青薯9号"马铃薯2006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青薯9号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120天左右。株高97厘米,茎紫色,横断面三棱形,分枝多,粗壮,中后期生长势强。叶较大、深绿色,茸毛  相似文献   

11.
浙甜13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2010年以自交系"GA1101"为父本、"杂6/A8"为母本杂交育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2014-2015年的全省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浙甜13平均产量12 048.0~15 588.0 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超甜4号,在2年8点次试验中,增产点率达到100%,表现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合做为鲜食和加工两用的超甜玉米。2017年4月,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赵洪  过鸿英  张尚法  陈淑玲 《浙江农业科学》2013,(12):1617-1617,1623
浙茭6号是嵊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浙茭2号变异株中选育的双季茭品种,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夏茭比对照浙茭2号早熟,秋茭比对照迟熟,品质好,产量高.其栽培要点为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和综合防治病虫.  相似文献   

13.
<正>"江甜一号"是由江苏省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甜叶菊新品种,已于2012年3月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品质好、产量高、A3甙含量高,顶端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人工抹叶,减少脱叶用工,降低劳动成本,显著提高菊农收入,可大面积推广种植。"江甜一号"花蕾期在8月中下旬,比早熟品种迟10~15天,采收期在8月中旬。生产上种植密度一般为每667平方米(1亩)10000株左右,干叶产量为每667平方米350~400公斤。  相似文献   

14.
正益母草新品种浙益1号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一致、丰产性好、药材品质佳、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适宜在浙江省内推广种植。该品系于2016年1月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益1号益母草品系当年生植株呈基生状,茎极短,株高40~50厘米,分枝数1.5个,叶片数12~16张。播种后100~110天收获,植株鲜重  相似文献   

15.
浙甜7号甜玉米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育成的甜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籽粒淡黄、皮薄、甜脆,适用于鲜食和籽粒加工兼用。2004年9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该品种的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品种浙甜6号(超甜玉米)、浙糯玉6号(糯玉米)茎秆含糖量与生育期的关系,指导青秆适时收获用于牲畜饲料,用SigmaPlot 10.0软件对茎秆含糖量与生育期关系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浙甜6号、浙糯玉6号茎秆含糖量与生育期的非线性方程分别为f=5.0297+0.6714x-0.0264x2+2.9640E-04x3、f=5.0077+0.5294x-0.0174x2+1.4830E-04x3,由此可知,随着生育进程推进,浙甜6号茎秆糖含量表现为"低-高-平稳下滑"的变化趋势,浙糯玉6号茎秆糖含量表现为"低-高-快速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江甜2号"是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主选育的甜叶菊新品种,产量高、糖苷含量高、生育期适中,有利于全年农作物茬口安排,很适合东台市春季种植。2014年"江甜2号"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品种鉴定证号为苏鉴甜叶菊201402。1育种材料来源"江甜2号"系从对本地选育的甜叶菊新品种"江甜1号"中的紫红色变异株选育而成。2选育目标及背景2.1选育目标充分利用本地优质品种资源,提高甜菊叶糖苷  相似文献   

18.
1.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浙双72(原名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双低油菜,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浙江省1997和1999两个年度油菜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分别为132.86千克和141.70千克,比对照浙优油2号分别增产16.33%和12.33%;比对照九二-58系分别增产31.63%和12.2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3.4千克,比对照九二-58系增产12.8%。两个年度区试平均全生育期219.2天,比浙优油2号长0.7天,比九二~58系长0.6天。平均株高158.9厘米,有效分枝位45厘  相似文献   

19.
<正>甜玉米品种浙甜2088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杂交玉米组合,201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2010001),同年通过国审(国审玉2010024)。该组合商品性佳、口感甜爽脆嫩、皮薄无渣,丰产稳产,适应性强。1主要特征特性1.1丰产性2007年浙江省甜玉米区试平均鲜穗每667 m2产量929.5 kg,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23.1%,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区试平均鲜穗每667 m2产量774.2 kg,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9%,未达显著  相似文献   

20.
奥甜13号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21品种名称:粤甜13号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日超-1×C5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88天,比绿色超人早5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84cm,穗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