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青山  宋建华等 《蔬菜》2001,(11):19-20
双孢蘑菇色质白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菌类之一。其栽培原料丰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栽培双孢蘑菇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而当前栽培双孢蘑菇所用的菇房、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设施造价较高。据调查,建100m2菇房约需2-3万元,200m2日光温室约需3000-4000元,200m2塑料大棚800—1000元,不便于在农村进行大面积推广。为进一步提高菇农经济效益,寻求一种更经济、实惠的栽培方法,结合我市特点,扶沟、西华等地设计推广了一种小拱棚栽培法,通过两年来的大面积实践,我…  相似文献   

2.
李建军 《中国蔬菜》2012,1(17):57-59
早春塑料大棚西瓜拉秧前在行间套栽苏子(荏)是甘肃省合水县早春大棚间套复种的主要栽培模 式,套栽面积约258 hm 2(3 870 亩),占全县塑料大棚的39% 。平均每667 m 2 纯收益20 000~25 000 元。其中,西瓜一般每667 m 2 产量4 620~5 580 kg,纯收益18 480~22 320 元;苏子(荏)每667 m 2 产量200~300 kg,纯收益1 560~2 600 元。  相似文献   

3.
高温蘑菇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元弟 《食用菌》1999,(2):25-26
塑料大棚栽培蘑菇的特点是:保温、保湿性能好,通风方便,投资成本低,菇产量高,效益好.平湖市从1982年推广塑料大棚种蘑菇,到1988年已全部采用了塑料大棚种菇,近几年栽培面积在333000m~2左右,成了浙江省主要的蘑菇生产基地.目前栽培的蘑菇大多为双孢蘑菇,子实体生长的极限温度在22℃以下.近年来,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出来的高温类四孢蘑菇,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的菌株子实体能耐35℃以上高温,在夏季栽培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市1998年2月引进高温蘑菇新登96和夏菇93,推广面积11000m~2,取得成功,其中新庙镇菇农毕冲观种植的1100m~2,投资总成本20234元,到9月23日鲜菇出售收入55000元,获利34766元.  相似文献   

4.
菇农都知道,一间菇房连年栽培蘑菇,如果消毒不彻底,就会出现“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垮”的结局。在实践中,有些菇农采用室外搭塑料大棚栽蘑菇,由于每年可更换场地,从而可避免在室内连年栽培消毒难的问题。我厂原料基地年栽培蘑菇面积达100万米~2左右,近年来约有50%采用冬闲地露地塑料大棚栽培,其特点是栽培面积不受限制,进出料方便,一户有4个劳动力的每年可栽菇700~1000米~2,且产量高而稳,一般每米~2产菇5.5公斤以上,最高可达16公斤。现将蘑菇露地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简述如下:(一)整地与作畦选背北向南、地势较平、  相似文献   

5.
刘晓霞 《中国蔬菜》2012,1(19):55-56
塑料大棚小茴香、甜椒、花椰菜一年三种三收,每667 m2 茴香产量2 000 kg,产值3 800 元,甜椒产量4 000 kg,产值4 500 元,花椰菜产量3 500kg,产值3 200 元。三茬合计每667 m2 收入11 500元,纯效益8 500 元左右。该种植模式近几年在河北省曲周县曲周镇东牛屯、霍庄、霍桥、郭甫等村大面积推广,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6.
朝天椒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天椒作为一种优良的经济作物,在滦南县胡各庄镇广为种植,一般于3月中旬左右播种育苗,5月中旬至下旬定植,10月中下旬霜降之前采收,667m2经济效益可达3 000~3 600元,适宜大面积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7.
马连军  袁顺 《长江蔬菜》2000,(11):19-20
发展蔬菜生产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的重头戏,如何安排好蔬菜茬口对增加产量、提高效益至关重要.根据我地实际情况与气候条件,在塑料大棚内实行蘑菇、马铃薯、无籽西瓜一年三熟配套栽培,一般667 m2产蘑菇3 000 kg,马铃薯1 500 kg,无籽西瓜5 000 kg,年收入在8 000~10 000元,值得推广应用,现将其栽培模式及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大樱桃设施栽培成熟上市早、经济效益好,据估计,2011年全国甜樱桃设施栽培面积约有3 000hm2,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等地。设施栽培樱桃可比露地提早60d上市,地头价格为80~400元/kg,高者可达500元/kg。塑料大棚造价3万~4万元/667m2。大棚生产的产量约为500~750kg/667m2,每667m2收入可达3万~5万元甚至更高[1]。在适宜的地区推广设施栽培甜樱桃对  相似文献   

9.
鱼台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番茄越冬栽培生长期长,一般单株留果8~10穗.每667一产量大都在10 000kg上下,效益12 000~15 000元.2000年引进以色列品种加茜亚等,因穗间距较长,一般只能留6~7穗果便爬满了架(或吊绳).笔者采取落蔓栽培,共留14穗果,5月底结束,467m2面积毛收入16 600元,折每667m2收入23 700元.比不落蔓留两茬果的一般增产40%以上.主要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海门县四甲乡同一大队菇农,从1980年开始利用十边隙地框架塑料大棚栽蘑菇,亩年产值达5000元左右。平山乡菇农袁世农,1983年室内栽菇1800尺~2,秋收鲜菇3316斤,平均产值1.99元/尺~2;室外框架塑料大棚栽培700尺~2,秋收鲜菇1374斤,平均产值2.10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草莓套种西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温室草莓套种西瓜栽培,是北京市昌平区蔬菜办公室及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近几年来通过试验总结出的一种新的高效栽培模式,其中草莓于8月中下旬-9月上旬定植,元旦、春节开始采收,西瓜于草莓采收的中后期即2月下旬定植,5月中下旬采收,每栋日光温室(400 m2)可增加产值4 000~5 000元,实现每667 m2日光温室产值在2.5万~3万元.此种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了日光温室的增产潜能,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法暖 《食用菌》1997,19(6):25-26
北方地区,冬季栽培双孢蘑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既保证出菇房的温度在7~22℃,又不能直接受太阳光的曝晒,以满足双孢蘑菇的正常生长.1995~1997年我们利用冬暖式塑料大棚在冬季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建菇棚 与北方普遍使用的冬暖式塑料大棚基本相同,只是在顶部和后墙留通气孔,孔距2m,顶孔和墙  相似文献   

13.
邵建宁 《食用菌》2007,29(1):41-42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在栽培设施无加温条件下,从12月一翌年2月双孢蘑菇受气温下降影响,出菇处于停止期,经过越冬,到第2年3-6月继续出菇。本文介绍了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和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株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冬季双孢菇不出菇的缺点。甘肃省内应用该技术在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至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方式产量提高30%,栽培周期缩短了3个月,提高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草菇废料再栽培双孢蘑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草菇、双孢蘑菇两个品种的温型不同 ,分解能力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 ,正常情况下 ,一年内可栽培草菇 2~ 3个周期 (6、 7、 8月份 ) ,每个周期 1m2 可获纯利润 10元左右 ;栽培双孢蘑菇一个周期 ,可获纯利润 30元左右 ,该技术在我市夏邑县进行规模栽培 (2 0 0 1、 2 0 0 2年连续两年每年栽培30多万m2 )得到证实。今年栽培面积还在继续扩大。现将具体技术介绍于下 ,供同行及栽培专业户参考。1 菇房建造菇房建造应靠近水。①新建菇房座北朝南 ,东西向 ,长 16m ,宽 9m ,高 4m ,房内用竹尾或水泥柱搭架 6~ 8层 ,床架四周为走道 ,宽 6 5cm左右…  相似文献   

15.
董作为  张作卷 《食用菌》2002,24(3):25-26
苍南县是浙江省蘑菇重点产区 ,为充分发挥我县菇农技术、资源等优势 ,更好地利用夏季闲置的菇房 ,解决夏季鲜菇不足。 1998~ 1999年 ,我县有关部门组织技术骨干 ,在蘑菇主产区——马站镇进行了高温蘑菇菌种引选和栽培技术研究 ,成功地选出“夏菇 93”和“新登 96”两个适宜当地栽培的高温蘑菇菌株。现将高温蘑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方式 传统的塑料大棚栽培为低棚栽培 ,生产期遇上高温 ,菇房上层及四周气温较高 ,上层高温多湿 ,下层偏干 ,致使培养料偏干 ,相对湿度又过大 ,限制了高温蘑菇的均衡高产 ,相当部分的成菇还染上细菌性斑…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地区秋季甜瓜的消费与春季相比仍然量大,但栽培面积很小,主要是受夏秋季恶劣的天气-高温、强光照、暴雨、干旱或渍涝等因素限制,使秋季甜瓜露地生产难度大,风险大,产量不稳,经济效益也不够高.为了摸索和推广秋季甜瓜栽培技术,笔者于1997~2001年进行了多县(市、区)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667m2产量2 000 kg,产值2 500~4 000元成熟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2003年沙市区皇陵村种植秋季甜瓜近100hm2,平均667m2产量2 300kg,产值3 150元,最高单产3 100 kg,产值4 600元.2004年该技术在荆州、潜江和宜昌3市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将达到1 000 hm2.不仅更好地满足了淡季人们对高品质甜瓜的需要,而且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种植模式和技术概述如下,以供江汉平原和类似地区的广大农民在栽培秋季甜瓜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韭菜耐寒,越冬栽培风险小,需要的技术较为简单,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常用的日光温室建造成本较高,影响了其发展速度。我们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3层简易拱棚韭菜越冬高产栽培技术,每667m2 3刀韭菜产量一般在5000kg左右,高产地块可达6500~7000kg。该方法与日光温室栽培相比,管理更为方便(不用每天揭盖草帘),费用低(每667m2拱棚投资约2000元,而建350m2左右的温室则约需5000元),而且可以一次投资,多年利用(一般可用3~5年),是一种较有推广前途的韭菜越冬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一、育苗养根1.整地备播 根据韭菜根系特点及苗期…  相似文献   

18.
可移动大棚是指春季搭建、冬季拆卸的简易型塑料大棚,20世纪90年代就在山西太原、忻州原平市等地出现,是以钢材焊接成节能日光温室形状的塑料大棚,春季施肥整地后用钢材将按一定距离插好的拱架焊接成一体,覆膜后定植蔬菜,延秋栽培结束后拆卸、保存,由于成本较高且拆卸需要专门工具和人员,没能大面积推广。近年来,随着蔬菜价格的平稳,利用塑料大棚进行适度规模生产成为一种新趋向,在山西运城、晋中等地建起逾2万hm^2的钢竹式简易大棚(跨度8—10m,长度80~100m;每3m1根加强钢架,通过铁丝连接,加强钢架之间架设竹片或竹竿),每667m^2投入4500元左右,收入可达1.2万~1.5万元。2002年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大李村李生贵研制出一种可移动大棚,使每667m^2成本降低到2000元左右,在山西及周边地区发展较快,在短短4a(年)内发展到1333.3hm^2,不但覆盖了长治市,而且发展到了晋中、  相似文献   

19.
全钢架温室瓜菜一年多茬立体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宏 《长江蔬菜》2015,(21):23-25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 是甘肃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全国"西菜东调"基地县之一. 为了进一步挖掘温室空间潜力,实现日光温室"多茬栽培、周年利用、提质增效"和"春提前、秋延后、赶时令"的目标,通过不断改进棚型结构,探索立体栽培新模式,全钢架温室因其空间大、无立柱、易建造等特点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全钢架无立柱装配式新型日光温室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ZL2013 2 0433235.0. 甘肃古浪县园艺站在全钢架日光温室中进行了瓜菜一年多茬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 m2番茄产量9 000 kg,产值16 200元;西瓜产量4 000 kg,产值16 000元;8茬叶菜后墙无土基质立体栽培平均产量4 800 kg,产值9 600元,667 m2平均总产值41 800元,纯收益35 800元,产品主要销往我国南方市场, 特别深受上海等大中型城市消费者的青睐,便于形成农超对接.  相似文献   

20.
烟炕房是烟叶产区用来烘烤烟叶的场所,每年冬春季都闲置着.为了提高烟炕房的利用率,我们于1989年在张老家乡利用炕房进行生料栽培金针菇示范试验,每座栽培面积约30m~2,投棉子壳料400kg,纯收入都在750元以上.1990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投棉子壳料5万多kg.生料栽培可收3~4潮菇,整个生产周期3~4个月,生物效率一般在90%以上,最高达150%.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烟炕房选择及菌床设置烟炕房规格一般是4×4×3m,应选背风向阳、环境条件好的作菇房.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