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春繁前期,制约繁蜂的首要因素是温度.如何改变巢内小气候,提高巢温,是春繁的老话题.而早春采取奖励饲喂是提高巢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17,(3):31-32
<正>春繁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年收成,春季的特点是早春气温低,天气寒冷,阴雨多,气候多变,寒潮频频,给蜂群出勤、排泄带来不便。尤其是早春,外界蜜源不足,全靠人工饲喂,给春繁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创造良好小气候,促进春繁快速发展,春繁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调整蜂群蜂数确保巢温稳定,调整早春群势,重点是群势低蜂要足。蜂一进入繁殖中心,巢温要保持在34.5℃上下,蜂群数量少,巢温难以达到要求,故需要调整群势,才能  相似文献   

3.
正蜂群早春保温,养蜂人做法各有不同,效果有差异,说法也众说纷纭。早春蜂群保温的目的是辅助蜂群抗寒,减少蜜蜂劳动强度和饲料消耗,保证蜂群所需的繁殖巢温。辅助保温的方法有:一、自身保温利用蜂群自身的抗寒能力自我调节巢温。要达到自身保温和调温目的,必须是强群春繁。1.怎么实现强群春繁?可以利用双王或多王、多群、单箱春繁来实现。一种是将几箱弱群组成1箱多群的春繁方式来实现;另一种方式是单王单箱,单群应为  相似文献   

4.
蜂群春繁要十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坚 《养蜂科技》2002,(1):16-17
蜂群春季繁殖 ,十分重要 ,繁殖好坏 ,直接关系到全年的收益。然而春繁期的天气寒冷 ,雨雪又多 ,蜜蜂不能任意飞翔排泄 ,加上外界没有充分的蜜源 ,全靠人工喂饲。因此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加强科学管理 ,人为地为蜂群创造适宜的小气候 ,来促进春繁。根据笔者的体会 ,重点是要做好“十防”工作。1、防巢温不足繁殖的蜂群 ,中心巢温务须保持在 3 4.5℃上下 ,然而春繁前期常常雨雪交加 ,寒潮后甚至滴水成冰 ,巢内外温度相差悬殊。如果巢温不足 ,不但幼蜂发育不良 ,蜂王产卵面积不能扩大。尤其是寒潮到来时蜜蜂紧缩 ,造成边脾子冻坏 ,就会造成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蜂群春繁、秋繁,为了提高巢温,采取“紧脾”方法;度夏、越冬,为了降低巢温,采取“松脾”方法。在脾距上大做文章,紧紧松松,已成了蜂群管理中调节巢温的惯用模式。这样做对不对?笔者认为:这是两个误区,紧脾不对,松脾也不对,因为二者严重地影响了蜂群的正常发展。可以想一想,住在山洞、树洞里的野生蜂群,并没人给它紧脾,也没人给它松脾,它们的巢脾根本不会也不可能紧紧松松地来回移动,但是,它们发展得很好,很强壮,这是什么原因?它们是利用“缩团”“散团”“振翅”来达到调节巢温的目的,这就是蜜蜂自有的护卫能力。紧脾,我认…  相似文献   

6.
塑料布在冬春季节 ,是蜂群管理的好帮手 ,用它盖住蜂箱 ,对外 ,能防雨雪 ,御风寒 ;对内 ,白天阳光普照 ,能升高巢温 ,夜晚气温下降能保住巢温 ,它是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1、用于春繁春繁前期 ,气温低 ,塑料布要全天候使用。春繁中期 ,气温渐高 ,群势渐壮 ,蜂群自身应变能力加强 ,白天温度高达 2 0℃以上时 ,要将塑料布掀开放在箱后 ,傍晚气温下降 ,再盖上 ,做到用之灵活 ,适时适宜。春繁后期 ,时令进入 4月 ,日均温度稳定在2 0℃以上 ,蜂群已加上继箱 ,塑料布要停止使用 ,叠好放到阴凉处保存。2、用于冬季蜂群室外越冬 ,…  相似文献   

7.
一、适时春繁秦巴地区弱群通常在油菜花期前70天开始春繁,即小寒节前后进行保温和饲喂,在油菜开花前能够加上继箱。越冬双王群每群6框蜂,紧脾换脾后,每只蜂王各保留2~3张脾,蜂量1.5~2kg,双王群利用箱内升温,简单外保温繁殖近50天,在油菜流蜜前10天加继箱,提早产王浆。春繁紧脾是为了提高哺育蜂密度,刺激蜂王产卵,提高巢温,是保温的重要措施。弱群不仅要重视巢内保温,用细柔保温物填满空隙的一半,还要重视外保温,箱底垫上一层厚厚的稻草,箱身用草帘包裹严实,要特别注意蜂箱大盖上部的保温。  相似文献   

8.
饲养双王群是为了使蜂群尽快强大起来,早日投入生产,增加收入。这个浅显道理每个养蜂者是很清楚的。然而,常年饲养双王群,我认为并不是我国养蜂的最佳方案。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做法和认识。春繁开始,最好组成双王繁殖。这时外界气温低,双王同巢能提高巢温,促进蜂王多产卵,加快蜂群繁殖速度。流蜜期来临,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饲养的蜂群除了遵循蜂群生物学规律外,还要了解人为地干预蜂群后所产生的现象,以利于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一要合理调节巢温防热伤。生理状况不同的蜜蜂需要不同的温度环境。巢温超过蜜蜂生理适应限度时,蜜蜂寿命缩短,这种损失简称"伤热"。传统养蜂法调节巢温时宁热勿冷。科学的方法是依据"蜂多于子脾,宁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巢温进行连续自动测量,划分出巢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分布温区,以研究巢温分布变化规律,为探索巢温调节机制奠定基础。采用精密温度测试仪对福州中华蜜蜂春季繁殖增长期不同环境温度下各位置巢温准确地进行了连续自动检测,并在测量期间详细观察和记录了蜂群发展及行为活动,对所测数据进行温区划分。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5.030.0℃下,中蜂路各点巢温高于相应边蜂路各点巢温,靠近隔板的边蜂路巢温高于靠近箱壁的边蜂路巢温,各蜂路下部巢温高于上中部巢温;环境温度越高,巢温分布越均匀,较高温区范围和所占比例扩大,随着温度降低,较低温区比例不断增大,各温区间平均温度降低,温度梯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春繁场地及时间蜂群的早春繁殖应放在朝南屋的前边。一则早春冷空气侵袭频繁,可利用房屋作为挡风墙,挡住偏北风直吹箱体。二则全天都可晒到太阳,有利于保持巢温,出巢的蜜蜂也不会冻僵在巢门外。故对放在屋后或  相似文献   

12.
正蜂螨危害西蜂,若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就有损蜂垮场的危险,严重的会全群覆灭,轻则蜂群发展缓慢。蜂友们常说养蜂不治螨就等于瞎胡混,所以说治螨很重要。但是在春繁初期不宜治蜂螨,主要的原因是春繁初期外界温度较低,尤其是用水剂药向蜂体上喷雾使原来的巢温变得更低,受药物的影响会使一部分工蜂离巢外飞,冻死在外边,得不偿失。若将第一代封盖子脾用刀割去治螨,损失会更大。当然春繁时  相似文献   

13.
受西蜂饲养方法和传统养蜂理论的影响,大多数箱式饲养中蜂者,处理蜂脾关系的习惯做法是:春繁期、冬季为提高巢温,越夏期为抗御巢虫危害,流蜜期为进蜜快,使蜂多于脾;越冬初期为降温,使脾多于蜂。 我认为调整蜂脾关系的主要依据是中蜂的生物学特征。此外,还要综合考虑敌害、蜜粉源、蜂群群势、气温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打开箱盖对中华蜜蜂巢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26℃气温条件下,打开箱盖后30min内,蜂巢内各点的温度变化有所不同。打开箱盖后蜂路上部巢温下降,蜂路上部各测定点巢温4-14min后开始回升,然后巢温波动变化。边蜂路上部巢温波动幅度比中蜂路大。与打开箱盖前比较,边蜂路上部巢温最多下降1.0-4.5℃,中蜂路上部下降0.1-2.9℃。平均巢温边蜂路上部为26.4-34.2℃,中蜂路上部为27.1-34.9℃。蜂路中部各点巢温打开箱盖后也下降,但比上部的巢温下降的程度较小,仅为0.1-1.8℃。中部平均巢温边蜂路为28.5-34.3℃;中蜂路为32.1-35.5℃。蜂路下部巢温,边蜂路下降0.3-1.7℃,中蜂路相对稳定,仅下降0.1-0.6℃。蜂路下部平均巢温,边蜂路为29.5-34.9℃,中蜂路为33.2-36.3℃。  相似文献   

15.
1."数控养蜂法"以何为基础?答:我在长期的探索中,发现了蜂群生物学的三个规律,即:空心律、间虫律和伤力律.在这三个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调节巢温、调节虫蜂比例和选择繁蜂蜜源的新的原则,在这3个新原则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系列的新法则和新技术,形成了"数控养蜂法".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强壮的群势,充足饲料、干爽的蜂巢,安静的生活环境是保证蜂群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一、强群1.强群具有充沛的生活力,能在较大的程度上抵抗恶劣气候,能维持必要的巢温,  相似文献   

17.
(一)防自然分蜂蜂王衰老,蜂群过大,巢温过高、蜜粉脾压缩子脾等都会引起蜂群发生片段分蜂,管理上应及时更换老王、调整巢温,对大蜂要注重调整群或加脾扩巢或人为控制分蜂.  相似文献   

18.
(一)防自然分蜂蜂王衰老,蜂群过大,巢温过高、蜜粉脾压缩子脾等都会引起蜂群发生片段分蜂,管理上应及时更换老王、调整巢温,对大蜂要注重调整群或加脾扩巢或人为控制分蜂.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影响蜜蜂安全转运的因素,制定蜜蜂安全转运的技术措施,除了转运前需调整平衡群势外,重点应放在保持蜂群的安定,加强通风、降温防湿等方面。一、保持蜂群的安定转运期间,蜜蜂的骚闹和激怒使巢温升高,而升高巢温在关巢门的情况下更促使蜜蜂的骚闹,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蜜蜂加速死亡。所以,保持蜂群在转运期间的安定非常  相似文献   

20.
巢门是蜜蜂出入的门户 ,也是巢内通风换气和调控巢温的通道。根据观察 ,越冬期蜂群结团的位置就是扩缩巢门的可靠依据。例如 :群势偏壮 ,巢温偏高 ,蜜蜂就结团于箱前 ,近巢门处 ,此时可将巢门适度扩大 ;蜂群偏弱 ,巢温偏低 ,蜜蜂就结团于箱后 ,远离巢门 ,此时可将巢门适度缩小 ;如果蜜蜂结团于中间部位 ,就表明巢温适中 ,不高不低 ,巢门可保持原样不动。蜂群越冬期扩缩巢门的依据!河南登封市送表刘楼,452484@康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