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筛选适合江山当地袋料栽培的黑木耳优质高产菌株,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8个新引进的黑木耳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黑木耳各菌株的抗性、耳基出现早晚、木耳产量和商品质量等因素,得出916、新科、浙耳一号这3个菌株比较好。其中,浙耳一号,出耳早,属早熟菌株,可作为秋季接种较迟的菌株;916、新科出耳较迟,属晚熟菌株,产量高、抗性强,可作为当地袋料栽培的主要菌株。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7个黑木耳栽培菌株进行品比试验,观察母种、原种到栽培种的整个培养过程,从菌丝长势、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及农艺学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当地主栽品种黑29(黑木耳2号)为对照,初步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栽培的产量高、品质优的菌株高耳、916、草优黑杉、草优13号、延丰1号。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丽耳3号’是以黑木耳品种‘新科’和‘916’为亲本,利用单孢分离技术,采用非对称杂交方法从89个杂交后代中定向选育得到的新品种,改良了‘新科’抗性差、产量偏低和‘916’耳片背面多皱褶的不足,栽培过程中原基形成早、秋冬耳比例高、商品性佳、抗性强。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珍贵食用菌和出口产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黑木耳以往一直采用段木栽培,由于木材资源的消耗和生态林保护的需要,代料栽培已成为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浙江龙泉、云和,福建南平、古田、莆田等南方区域袋栽黑木耳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栽菌株新科1号、Au139等因菌丝活力较弱,抗霉菌能力差,不耐高温等,在栽培过程中易受霉菌感染而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我们通过采集在恶劣环境条件(连续雨天、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下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对其进行分离、驯化、活力比较试验,活性酶、DNA指纹测定及出菇试验等,选育出黑木耳新菌株Au053(自编菌号)。该菌株表现出菌丝萌发、定植快,制袋污染率低,遇高温高湿连续阴雨天气不易流耳、烂袋等特性。1菌株特性Au053属中温偏高型菌株。子实体呈不规则朵状或片状,多皱缩,耳片柔软,耳面疏生短绒毛,鲜耳红褐色或褐色(图1),干耳黑色或暗褐色,口感胶柔滑润。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29℃,出耳最适温度22~25℃,32℃时也能正常出耳,出耳温度及耐高温温度比主栽菌株高2~3℃。菌丝走速后期略慢于主栽品种,走满袋时间较主栽品种长5~7天。接种后萌...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合四川宣汉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黑木耳品种,以组织分离的野生黑木耳菌株为试验材料、黑木耳916-3为对照,通过生长特性、农艺性状、18S rDNA与ITS分类学鉴定、营养成分分析等,选出野生木耳(达耳1号)产量较高、抗逆性强、营养品质较高,其口感介于黑木耳与毛木耳之间。鉴定达耳1号为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十堰地区的段木栽培黑木耳品种,选取6个黑木耳菌株,分别从菌株抗杂情况、耳牙生长情况、菌丝深入木质部情况、子实体特征及产量方面对菌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科5号具有抗杂能力强、出牙整齐、子实体商品性能好、产量高等优点,适合作为本地段木栽培黑木耳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福建省栽培的高产优质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新品种,从吉林、黑龙江引进7个黑木耳新品种,以福建省经认定的黑木耳"雪梅黑碗"与当家品种"Au139"为对照,从菌丝活力(长势和生长速度)、原基形成、干耳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抗逆性、口感风味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引进的新品种中,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且最适宜福建省栽培的新品种为黑威15号,其次是吉黑5号、黑威单片、丰收2号,经生产性示范,栽培稳定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后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玉米芯和棉籽壳为主料,以京西北地区春栽最为广泛的平菇特抗650作为对照,对6个平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平均产量(单袋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菇黑丰90和科佳一号表现较好,建议春茬推广栽培;对照平菇特抗650产量较高,但其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农艺性状一般,仍可继续作为春季主栽菌株之一;平菇灰美2号发菌快,产量较高,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较差,可少量栽培,控制出菇时间,与其他菌株交替出菇。平菇新科619和奇美969不推荐广泛栽培。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蛟河市和敦化市是我国东北地区代料地栽黑木耳的重要产区之一,年生产规模近亿袋,栽培方式主要以代料地栽黑木耳为主。自2 0 0 1年以来,黑木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栽培户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不规范,致使栽培户的效益下降。为了使栽培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所根据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黑木耳代料地栽技术。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黑木耳品种。1 1 东北地区常用品种有适合东北气候特点、正规科研院(所)选育的长白7号、长白10号、黑916、黑95 8、黑丰1号、黑2 9、黑931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0个黑木耳栽培菌株的栽培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号、3号、10号为晚熟品种,具有出耳慢,耳片大、厚,根较小,抗杂能力强的特点;4号、8号为早熟品种,具有出耳快、齐,出耳期短,便于管理的特点。干湿比最大的是5号.产量最高的是3号。  相似文献   

11.
对匍匐型与气生型5个蘑菇菌株进行粪草发酵料室内床式栽培比较试验,经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观察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气生型Ag2号、Ag3号菌株及匍匐型1号菌株品质好、产量较高,分别达11.30 kg.m-2、10.60 kg.m-2、9.80 kg.m-2,适合于甘肃中西部地区栽培生产。而Ag4号、Ag5号菌株产量低、品质差,不适合该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菌丝及子实体对铬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对多种重金属都有富集特性,因此应更关注食用菌的栽培和食用安全性。本研究中,选择了黑木耳的2株野生菌株YAASM1399、YAASM1402和2株栽培菌株YAASM2691、YAASM2692,测定当培养基质中Cd浓度不同的条件下,摇瓶液态培养的菌丝体及袋料栽培的子实体中的Cd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质中Cd浓度的增加,菌丝体中的Cd浓度在极显著增加,而子实体中Cd浓度增加趋势较为平缓,培养基质中Cd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菌丝体中的Cd浓度是子实体中的10倍~20倍;当培养基质中Cd浓度达到0.61 mg.kg-1时,只有菌株YAASM2692的子实体中Cd浓度为0.74 mg.kg-1,其它菌株子实体中的Cd浓度均已超过国家卫生要求标准1.0 mg.kg-1。  相似文献   

13.
陈影  唐杰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王勇 《园艺学报》2017,44(9):1831-1832
羊肚菌新品种‘川羊肚菌5号’是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采集到野生羊肚菌菌株中选育出的。子实体兼有单生和丛生方式。子实体菌盖褐色至深褐色,菌盖呈圆锥形,菌盖棱纹密度中等,菌柄黄白色。适宜在四川和气候相似地区栽培。在成都平原地区从播种到采收95~110 d,鲜菇产量为2.7 t·hm~(-2)。  相似文献   

14.
代料栽培糙皮侧耳配方与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秆、玉米芯、麦草等为主要原料进行7个配方10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品种筛选试验,以袋出菇产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依次为B2(棉籽壳40%+木屑20%+玉米秆30%)、B3(棉籽壳21%+木屑9%+玉米秆60%)、B6(玉米芯90%)、B7(麦草90%)、B5(木屑30%+玉米秆60%)、B4(玉米秆90%);以生物学效率进行评价,首选配方为B3,次之为B4、B7、B6、B2、B5。供试菌种产量排序结果表明:A10(5902)高产性状明显,次之为A2(新8)、A1(农平10号)、A9(优88)和A8(新科170);综合产量和生物形态学表现,秸秆代料栽培适宜品种为A10、A2、A1、A9、A5(黑平王)、和A7(原生2号),其中,玉米秆配方(B4、B3、B2)适宜栽培品种为A10、A2、A9、A1,玉米芯配方(B6)适宜品种为A10、A5和A7;麦草配方B7适宜品种为A10、A6(黑优抗)、A2和A1。最佳秸秆配方与品种组合为:(A10-B2)、(A10-B3)和(A2-B2)。  相似文献   

15.
应用模糊聚类法筛选平菇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发菌期、出菇期、转潮期、菌盖与菌柄的重量比以及生物转化率5个指标,对用玉米芯栽培的23个平菇株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归为十二类,其中,第一类的莱平1号和第二类的莱平4号、PL-802在个菌株,发菌株,出菇早,转潮快,产量高,子实体性状优,是适宜玉米芯栽培的优良平菇菌株。  相似文献   

16.
依据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分析,对采集到的野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RAPD分析生物学手段快速判断其分离菌株的真实性,并通过出菇试验验证判断结果。该野生真菌鉴定为赭鳞蘑菇(Agaricus subrufescens),RAPD分析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该野生真菌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17.
木耳新品种‘丽黑1号’是从浙江丽水市白云山采集的野生黑木耳中分离、驯化选育而来。菌丝抗高温能力强,出耳早,优质耳比例高,产量稳定,适合袋料栽培,适合干销或鲜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共在西藏林芝地区的20个不同地点采集到20株优良野生黑木耳菌株,然后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通过常规筛选程序进行菌种筛选,以期得到适合当地栽培出耳的优良黑木耳菌株。结果表明,20株试验菌株中X6菌株的母种、原种及栽培种中菌丝的生长速度、抗污染能力和长势等均优于其他试验菌株与对照菌株,然后通过栽培试验和商品性能分析,确定X6为优良菌株。最后通过rDNA的ITS序列对筛选所得菌株进分子生物学鉴定,ITS基因序列比对表明,X6菌株为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19.
丽茭1号是从浙江缙云地方品种美人茭的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单季茭白新品种。极早熟,生育期97d(天)左右;肉质茎竹笋形,表皮洁白、光滑,肉质茎长12~25cm,横径3.5~4.5cm,单株肉茭质量100~150g;每667m2产量1850kg左右,适合丽水市及其周边高山茭白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区分和筛选性状优良的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菌株,对12个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了拮抗检测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个菌株被归为5组,1号、4号、6号、8号和9号菌株的菌丝长势强,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均在86%以上,综合性状优良。其中1号和8号菌株的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相对较高,可选择在夏秋季栽培,4号菌株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相对较低,可选择在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