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氮肥对超级粳稻籽粒灌浆速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效应,为氮肥的合理施用及改善稻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供试材料,于0、240.0、262.5、285.0、307.5和330.0 kg/hm2纯氮水平下,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强、弱势籽粒灌浆速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灌浆中前期籽粒灌浆速率低氮肥处理较高氮肥处理高,灌浆高峰后则表现为高氮肥处理高于低氮肥处理;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强势粒高于弱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43.42%和30.61%。活跃灌浆期籽粒增重,强势粒明显高于弱势粒,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小。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处理间差异较小,但除个别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均不显著,处理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46%、1.13%和1.47%;垩白粒率在无氮肥和低氮肥处理下较高,在中肥和高肥处理下较低,处理间差异较大,其变异系数为45.04%;垩白度不同氮肥处理间变异系数为27.93%。[结论]氮肥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较小,对外观品质影响较大,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不仅可以提高灌浆中前期籽粒灌浆速率,同时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尤其是外观品质垩白粒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垩白籽粒灌浆特性与稻米加工品质的关系及氮素穗肥调控效应,以高垩白水稻OM052为材料,设置追施氮素穗肥和不追肥处理,分析其物质生产、灌浆动态特征、加工品质及其对氮素穗肥的响应。结果表明:追施氮素穗肥显著增加了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籽粒灌浆的起始生长势,灌浆启动提早、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增加,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前0.95 d,但活跃灌浆期缩短0.69 d。未追施氮素穗肥处理的籽粒灌浆启动滞后,灌浆速率小,且在达到最大灌浆速率后下降平缓而灌浆时间延长。追施氮素穗肥条件下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1.46%、2.52%和3.57%,加工品质得以改善。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分别与加工品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和活跃灌浆期与加工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在保障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协同优化籽粒灌浆特征参数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3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弱光对水稻籽粒灌浆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用Richards方程拟合籽粒的灌浆过程。结果表明,孕穗期弱光处理后,籽粒终极生长量(A)有所降低,起始灌浆势(R0)、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的变化则因品种而异;糙米率、精米率显著下降,整精米率、垩白率、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因品种而异;精米率、糙米率与籽粒A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与籽粒的R0、Gmax、G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率与籽粒的G、R0、Gmax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弱光区,可以采用育种、栽培技术、化学控制等手段来改变与稻米品质密切相关的籽粒灌浆参数值,以减轻弱光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2年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杂交中籼组合丰两优1号在浙南地区种植灌浆结实期气温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随着灌浆结实期间的日均气温升高而下降,蛋白质含量则随日均气温升高而提高;垩白米率、垩白度受气温影响较大,灌浆结实期间持续高温或气温明显下降且日均差较大时,均会使稻米垩白米率、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下降,外观品质和碾磨品质变劣。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在适温条件下(日均气温23.5~26.1℃、日均差6.9~8.4℃)灌浆结实,有利于稻米综合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稻品种播期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6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稻米品质性状在播期间和年季间的变异特征。通过对各播期米质性状的综合评定得出,沈农315、奥羽316和沈农9457适于推迟播期到第2期或第3期;垩白是辽宁省地区推迟播期、品质改良的关键因素,垩白度较高的品种随着播期延迟垩白度显著降低,相反则升高;温度因子中灌浆结实期的日较差和齐穗后的有效积温对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品种的灌浆速率与垩白度有较大关系,而播期对灌浆速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优良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73%和36.49%;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品种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均低于5%。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上的左偏抛物线关系(r=0.827*),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905**),糙米粒厚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r=0.747*);外观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稻米的食味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糙米粒厚的增加食味增加,而糙米粒厚大于2.1 mm,食味值反而下降;提高水稻灌浆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因此,水稻叶片的高光合效率在优质食味米选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压力,合理调控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提高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3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弱光对水稻籽粒灌浆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用Richards方程拟合籽粒的灌浆过程。结果表明,孕穗期弱光处理后,籽粒终极生长量(A)有所降低,起始灌浆势(R0)、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的变化则因品种而异;糙米率、精米率显著下降,整精米率、垩白率、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因品种而异;精米率、糙米率与籽粒A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与籽粒的R0、Gmax、G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率与籽粒的G、R0、Gmax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弱光区,可以采用育种、栽培技术、化学控制等手段来改变与稻米品质密切相关的籽粒灌浆参数值,以减轻弱光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以2004年辽宁省区试中晚熟组部分水稻品种为试材,对水稻群体光合速率及稻米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群体光合速率和稻米品质性状存在差异,齐穗后7 d左右时水稻群体光合速率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灌浆结实期短日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奶皇后(粳稻)、星丰(籼稻)为材料,通过人为控制短日照长度,设置13 h、12 h、11 h日长,探讨灌浆期短日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短日照条件下,籽粒直链淀粉含量达最大值的天数明显缩短,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最大值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显著降低,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粒型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显示:日照长度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r=0.744 4),与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依次为 -0.913 8、-0.927 6和 -0.733 5).灌浆期短日照使稻米外观、加工、食味品质下降,营养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水稻灌浆成熟期适宜气候环境,以杂交早稻区试苗头组合源两优325、Q两优4085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成熟期气温对两个品种稻米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浆成熟期气温降低、日照时数减少,食味值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均呈变劣又变优趋势。且食味值与灌浆成熟期日均温、总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灌浆成熟期积温、日均温、总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水稻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当增加和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降雨量过多或过少均对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不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黄金晴"稻米品质的影响,实现日本"黄金晴"稻米品质提升,促进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应用与推广。【方法】针对来源于日本的优质水稻品种"黄金晴",在2014和2016年采用分批播种试验,并结合不同播种期"黄金晴"全生育期内对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日本"黄金晴"的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稻米蛋白质含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精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反比,即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灌浆期温度的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显著提升;日本"黄金晴"的垩白性状(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正比,灌浆期温度高,稻米中的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都有所增加。2年试验数据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延迟,灌浆期温度降低,日本"黄金晴"稻米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和食味值等重要品质性状均得到逐步提高。【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日本"黄金晴"播种期,将其灌浆期调整到一个相对有利的时期,为实现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姜秀英  韩勇  王之旭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65-15166,15193
[目的]分析辽宁省近几年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品质性状,了解各种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改良水稻的品质.[方法]以近几年辽宁省新育成的70个中熟品种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以及品质性状与部分生态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稻米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垩白度差异较大,降低垩白性状有利于提高整体品质育种水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相关,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品质育种应该考虑其相关性;品质形成受温度、光照时数影响较大,灌浆初期高温和成熟期日照时数多均有利于降低稻米垩白粒率,提高稻米品质.[结论]该研究可为加速优质稻米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摘要:该文主要概述了水稻根系化学信号(激素、有机酸、氨基酸、多胺和离子)与稻米品质形成的关系及其调控途径。根系细胞分裂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和脱落酸(ABA)对籽粒灌浆、稻米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起调控作用。根系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浓度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及其组分对稻株重金属(镉、铅)吸收及稻米的食味品质有密切联系。稻米蛋白质组分受根系多胺以及精胺/腐胺浓度比值所调控。根系细胞分裂素通过调节胚乳细胞的发育,调控稻米品质的形成。根系ABA通过调节籽粒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枝酶活性,调控籽粒灌浆速率和稻米的蒸煮品质。根系ACC则影响稻米淀粉粒结构,实现对稻米外观品质的调控作用。通过化学调控、水肥管理等技术途径可以调节根系化学信号的产生,进而改善稻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用13个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研究了水稻开花与灌浆结实期持续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可降低稻米加工品质,其中对整精米率的影响最大;干旱对粒形影响不大,但极显著增加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从而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干旱还可影响稻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使稻米的糊化温度提高,胶稠度变硬,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提出优质米生产首先应选用优质品种,同时,应选择温光条件和水源条件均好的生产基地,栽培上应搞好灌浆结实期的水分管理,特别注意保持后期的田间水分,不能断水过早。  相似文献   

15.
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对稻米品质之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文以3个品种不同时期抽穗试验研究了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糊化温度(GT)等性状受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影响较小,而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AT)、胶稠度(GC)、整精米率等则对日均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但受影响的程度因品种而异;灌浆结实期日均温〉26℃的天数、〈21℃的天数及平均日均温与品质性状关系密切;温度分布的不地米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黑龙江与韩国引进水稻品种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以中国黑龙江、韩国的各1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稻米品质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黑龙江水稻品种的平均糙米率、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韩国品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于韩国品种;食味评分方面,韩国品种极显著高于中国黑龙江品种;2个地区水稻品种品质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为垩白度、垩白粒率最大,糙米率最小;食味评分与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均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育种手段,利用韩国水稻品种降低中国黑龙江稻米中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从而提高稻米食味,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7.
灌浆结实期对两优培九、汕优63和扬稻六号三个不同品质的品种进行PDJ、BR和ALA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试验,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灌浆期稻米品质的存在影响。BR及ALA导致稻米的整精米率下降和垩白粒率的上升,而PDJ处理结果与之相反;不同浓度的ALA处理后,导致稻米的整精米率的下降、垩白度以及垩白粒率的上升,但对稻米品质的加工品质如糙米率及精米率和外观品质等其他指标影响不大。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均可使供试验的三个品种的结实率明显提高,并使千粒重增加,且使杂交稻稻米的胶稠度一般呈上升趋势,而常规稻的胶稠度有所下降。生长调节物质对稻米氨基酸含量有影响但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18.
对55个籼稻新品种的6项稻米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各稻米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间的变异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以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变异度最大,是稻米品质的主要限制因子。②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整精米率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呈极显著和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55个籼稻新品种可分为7组,其中以第1组的稻米品质最好,共有30个品种;其次为第2、第3和第5组,共有15个品种;较差的是第4、第6和7组,共有10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差异,改良稻米品质,以吉林省近年育成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8**);长宽比与整精米率、粒长呈显著正相关(r=0.643*、r=0.699*);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9**)。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及胶稠度为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子,其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86.977%,应重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碾磨品质的关系,以达到有效地改善稻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库容类型杂交早籼稻品种源库结构对垩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不同库容量类型早籼稻品种齐穗期源库结构对稻米垩白的影响。【方法】以18个杂交早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研究不同类型品种源库结构、灌浆特性和垩白的差异,分析源库结构对籽粒灌浆和垩白的影响。【结果】齐穗期LAI、灌浆期净同化率等大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小库容类型,而单位库容的叶面积、茎鞘重和净同化率等则相反;籽粒灌浆速率大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小库容类型,而灌浆历期则相反;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则表现为大库容类型>小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结论】大、中库容类型品种,灌浆物质不足,灌浆速率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宜采取扩源措施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小库容类型品种灌浆物质充足,灌浆速率快,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也高,宜采取扩库措施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