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稻水象甲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96~1997年在抚宁县对稻水象甲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作了初步研究,得出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回归式。同时以历年稻水象甲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率最高值为依据,以5%产量损失率为梯度,求出各发生级别的虫口密度,划定了稻水象甲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黄瓜美洲斑潜蝇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昆虫针扎死小幼虫和用蜜糖水诱杀成虫等人为控制措施,设置每个处理斑潜蝇虫量分别为20、100、200、300、400、600头,以此观察美洲斑潜蝇不同虫口密度对黄瓜产量的影响及损失.结果表明,在控制虫口密度范围内,其对黄瓜造成的产量损失率为0.51%~19.20%,并以此测算出在当地生产条件下,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1050~1190头.  相似文献   

3.
稻水象甲的为害习性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安市在1993年7月首次发现稻水象甲。据调查,发生虫口密度一般为7~10头/m2,重发生区达150头/m2,发生在岭南的10个乡镇,计760hm2。几年来我们对稻水象甲的为害特点和对产量的影响做了调查和试验,得出以下结果。1为害习性观察稻水象甲的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褐稻虱大发生的频率较高,对水稻生产的严重危害,日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关于褐稻虱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过去多是以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为依据,而在虫龄结构、种群变动和寄主反应等对产量损失的影响方面尚少报道。1986年,我们采取田间分期接虫和分期定点标记的方法,建立了褐稻虱虫量,水稻齐穗后天数与产量损失的曲面模型。1987年又进一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 ,吉林省于 1 993年在集安发现 ,现已扩展至白山、通化、延边、梅河等地。东辽县地处东辽河上游 ,历年未见此虫发生。 2 0 0 2年 6月上旬 ,东辽县安平、渭津等乡镇发现此虫危害水稻 ,经调查东辽县内发生面积达 6 0 0km2 ,虫口密度每m2 有虫 2~ 6头 ,最多达 2 5~ 50头。稻水象甲在东辽县系首次发生 ,其发生原因一是县东部渭津、安平邻近梅河稻水象甲发生区 ,农民购买稻种和秧苗带入东辽 ,由调运传入 ;另外四梅铁路、四浑公路贯穿东辽 ,5月下旬 6月上旬气温特高 ,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研究了中华稻蝗发生动态与危害损失。结果表明,中华稻蝗在浙江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早稻和早播单季晚稻。水稻分蘖期接入虫量10~50头/m2,叶被害率为52.61%~78.81%,叶被害指数为14.51~25.00,产量损失率为2.31%~27.42%,孕穗至破口期接入虫量1~17头/m2,叶被害率为56.63%~88.00%,叶被害指数为14.69~31.32,产量损失率为1.28%~32.74%,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危害程度上升,产量损失率加大,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建立了危害损失关系式。水稻叶片受害、光合能力减弱、幼穗分化不良、实粒减少、秕谷增加和粒重下降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模拟测试表明,随着水稻受害生育期推迟损失增大,且分蘖期危害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5%~3.0%;2~3龄蝗蝻为防治适期,氟虫腈、三唑磷等有较好防治效果。提出水稻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期防治指标分别为10头/m2和5头/m2。  相似文献   

7.
根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对水稻危害的特点,作者对不同虫量的危害程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危害平均严重度或危害指数与产量损失呈平衡动态关系,空壳率的上升是产量损失的直接原因,其防治费用与产量损失金额相等时的经济阈值为:X_1=(1/(0.243))ln((1.7102CN+C_1)/(4.9034CN)(卷叶率)一般田块,防治指标的虫口密度为百株3.19—4.92头二、三龄幼虫。  相似文献   

8.
稻水象甲幼虫发生程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幼虫为害水稻根后,导致水稻植株矮缩、发黄、分蘖减少甚至死苗,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本文对稻水象甲发生程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损失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稻水象甲低密下的监测普查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水稻上的重要检疫害虫。1987年在中国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福建省于1995年在福鼎市沙埕镇首次发现。福鼎市由于发现及时,防治措施有力,目前还有效地控制着蔓延为害。到1999年发生范围控制在本市的沙埕、前岐等4个乡镇,发生面积仅218 hm2,越冬代成虫密度平均21.2头/百丛,防治后的第一代成虫密度1.5头/百丛。在虫口密度较低的发生区,如何搞好稻水象甲的监测和防治,通过这几年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有一些体会。  1 稻水象甲监测普查技术  1)选择监测普查地点。根据稻水象甲的传播途径和生活习性,把监测和普查地点选择…  相似文献   

10.
稻水象甲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在山东东营市部分稻区发生较重,可造成20%左右的稻谷损失,严重地块甚至绝产,对水稻生产为害极大。此虫扩散能力强,适应范围广,为害损失重,是一种很难控制的检疫性害虫。为了制定其适宜的防治指标,1999~2002年在发生区内,我们就稻水象甲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1研究方法1999~2002年在稻水象甲发生区内选有代表性的稻田(水稻品种中国91),每年均于5月10日插秧,同时罩笼(1m×1m×1m),每笼内植稻16墩。供试稻水象甲从周围越冬场所采集,放入成虫密度分别为每墩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