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明确间作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新造泡桐林生长的影响,以湖南省湘阴县新造泡桐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泡桐与西瓜、白术、射干间作及对照4个处理,分析间作类型对泡桐林生长及其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各间作处理均能显著降低0~20 cm土层土壤的养分含量(p0.05),其中间作白术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钙、镁、铁、锰、铜和锌等养分的含量最为显著(p0.05),分别降低了32.76%、7%、6.91%、12.97%、23.93%、31.72%、16.74%、34.65%、19.37%、19.03%、31.68%和56.82%。间作对20~40 cm土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与对照处理相比,各间作处理新造泡桐林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p0.05)均为显著降低,其中间作白术的泡桐林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减少最为显著,分别减少了29.25%和24.32%。泡桐林的生长量与土壤有机质、全磷、有效磷、速效钾、锰、铜的含量显著相关(p0.05),泡桐生长受有效磷和锰含量的影响更大。综上所述,泡桐与西瓜、白术、射干等浅根作物间作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养分的含量,且显著影响了新造泡桐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间作白术降低土壤表层养分含量最为显著。间作类型对20 cm以下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因此,建议新造泡桐林不进行间作,当泡桐林吸收根系生长到土层20 cm以下时才开始开展间作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土肥水管理 1土壤管理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果园土壤耕翻,深度20~30cm,翻后耙平保墒。 2合理施肥果园施肥依据土壤化验测试结果进行配方施肥。施肥量一般每生产100kg梨果,需纯氮0.5~0.7kg,五氧化二磷0.30~0.45kg,  相似文献   

3.
在测定土壤平衡解析磷和土壤钾位缓冲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林木施肥立地养分效应模型法,结合泡桐林的目标产量,提出了中等立地条件下白花泡桐幼龄林的施肥量,并进行了田间肥效校验试验研究。肥效校验试验共设计6个处理,即Ⅰ(N1P1K1)、Ⅱ(N2P2K2)、Ⅲ(N3P3K3)、Ⅳ(N4P4K4)、Ⅴ(N5P5K5)、Ⅵ(CK),3次重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泡桐幼龄林的胸径和树高增长均有显著性影响,区组间无显著差异。LSD多重比较检验后得出,施肥第一年后,处理Ⅲ对白花泡桐幼龄林的胸径增长效果最显著,但对树高增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施肥第二年后,处理Ⅳ对胸径增长效果最显著。而从树高的增长来看,处理Ⅱ的增长效果最佳。综合考虑,泡桐幼林生长最佳的N、P、K施肥量及最佳配比为Ⅲ(N3P3K3)。  相似文献   

4.
泡桐林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2—12月,在河南的山区和平原进行了泡桐林营养元素循环研究。在泡桐各器官中,花、叶营养元素含量最高,树干中含量最低。叶和枝是泡桐林木氮的贮库,叶中氮的贮存量占林木总贮量的42—53%。根是磷的贮库,贮磷量占总量的40—56%。钾主要贮存在枝和根内,钙主要贮存在树干中。泡桐林每年吸收的营养元素约320kg/ha左右,其中分配到新增加组织中89kg,枯落归还132kg,降雨淋洗和茎流100kg左右。在吸收的营养元素中,钙占量最多,每年104kg/ha;钾、氮较多,每年有70—100kg/ha;磷、镁较少,吸收量26—27kg/ha.a。  相似文献   

5.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的严重病害,其病原为类菌质体(MLO)。近几年,国内有人测定分析,发现泡桐丛枝病的感病指数与土壤磷钾比有关。据我们试验,也发现幼龄期泡桐追施磷肥,很少发病。从1982年开始,我们对农桐间作和“四旁”的泡桐追施鸡粪,泡桐丛枝病的治愈率达90%。为了调整土壤的磷钾比,防治泡桐丛枝病,自1984年9月至1987年9月,在芝灵乡东卜头村兰考泡桐林内追施钙镁磷肥、鸡粪进  相似文献   

6.
汉源县金花梨果园土壤营养诊断与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四川省金花梨果园土壤的营养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以汉源县21个金花梨果园土壤为试材,测定其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果园土壤的pH值85%小于7.5,普遍缺乏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1.28%。有机质对大多数有效养分有增效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1%的果园,需每a每hm2施用有机质75000~250000 kg,连施3 a将有机质含量提高到2%,才能保证金花梨优质丰产。每生产100 kg金花梨果实需要每a施用纯氮0.60 kg,纯磷0.33 kg,纯钾0.56 kg,即N、P、K施用质量比为2∶1∶2。果园之间各种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几个沙地土壤理化性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库布齐沙漠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0~60cm土层范围内,库布齐沙漠土壤容重平均为1.45g/cm^3,科尔沁沙地为1.50g/cm^3。科尔沁沙地各类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分别为:全氮0.042%,全磷0.018%,全钾2.706%,速效磷3.274mg/kg,速效钾35.190mg/kg,有机质9.095g/kg,pH值7.5;在库布齐沙漠:全氮0.014%,全磷0.035%,全钾1.808%,速效磷1.353mg/kg,速效钾67.360mg/kg,有机质平均含量为6.216g/kg,pH值为9;在浑善达克沙地:速效磷4.032mg/kg,速效钾67.247mg/kg,有机质含量为7.450g/kg,pH值为7.5。土壤微生物在沙地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平均数量在库布齐沙漠分别为:2.4×10^3个/g(土)、1.8×10^5个/g(土)和1.8×10^6个/g(土);科尔沁沙地分别为:6.6×10^4个/g(土)、3.8×10^5个/g(土)、1.3×10^6个/g(土)。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中,细菌大约占73.5%-91.9%,放线菌约占7.8%-22.5%,真菌数量最小。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因子,二者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泡桐是一种材质好、用途广的速生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对营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邵阳、攸县、湘阴、茶陵、浏阳的泡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泡桐林生长及土壤主要的物理、营养、生理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模型和结构方程等方法对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1)泡桐林土壤的容重(BD)、pH值、速效钾(AK)、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脱氢酶(DH)是泡桐林的土壤关键要素;2)泡桐林地条件对养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研究区泡桐人工林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均值0.88),有近一半的地块达到最有效,其中,湘阴县的土壤养分利用效率最优,其次为茶陵、邵阳、攸县、浏阳;3)泡桐间作类型影响泡桐养分利用效率,泡桐与油菜、油茶间作或纯林种植能够提高其养分利用效率,但与杉木、橘树间作不能促进泡桐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4)对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速效钾、权重为0.71,其次为有机质(0.55)、土壤容重(0.50)、脱氢酶(0.29)、阳离子交换量(0.06)、土壤pH值(-0.36),土壤肥力状况对生物量影响明显,其相关系数为0.76。  相似文献   

9.
杨树不同土壤立地条件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南方型杨树不同土壤立地条件集约栽培途径,在江汉平原选择有代表性的3种土壤立地,进行氮、磷、钾常规肥料不同施肥量及配比施肥试验(1991~1995)。结果表明:氮肥效应普遍显著;单施磷、钾肥效应均不好。平原粘湿土壤还呈显著负效应,只宜单施氮肥;平原冲积上、湖区沉积土立地均以氮+磷混施效应最佳。优化施肥量:平原粘湿上按400kgN/hm2、平原冲积土按200kgN/hm2+100kgP2O5/hm2、湖区沉积土按100kgN/hm2+100kgP2O5/hm2,分别折算成尿素或过磷酸钙施用。5a提高蓄积生长量35%~80%,增值额0.7~1.1万元/hm2。  相似文献   

10.
泡桐是世界上最速生的3大用材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淮海地区,它材质优良,深受广大林农喜爱。然而,泡桐在中亚热带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适宜的施肥方式尚不清楚。为了明确中亚热带第四纪红壤地区,长期施肥对泡桐地力和蓄积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湘阴县新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泡桐专用肥,普通商业肥和对照3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重复3次,连续10年观测,分析了造林以来不同施肥处理对桐林蓄积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连续10年的观测表明:(1)施肥能显著提高泡桐蓄积量,且施用专用肥蓄积量增长效果更为显著;造林后第1~3年,泡桐专用肥与普通商业肥的增产效果间无显著差异,但从第4年开始施用专用肥蓄积量增长效果更为显著,到造林的第10年,施用专用肥的泡桐蓄积量明显优于商业肥,比施用商业肥的蓄积量提高了28.27%,比对照提高了127%。(2)施用专用肥和商业肥土壤地力贡献率在泡桐种植10年后分别下降了57.4%和35.5%,并于造林第5年后,泡桐人工林土壤地力贡献率和土壤肥料贡献力变化趋于稳定。(3)不同施肥对泡桐蓄积量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差异显著,其中施用专用肥后有利于泡桐蓄积量的稳定和持续性增长。(4)与商业肥和对照相比施用专用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全氮含量变化不显著。综上所述,施肥能有效提高泡桐蓄积量,且施用泡桐专用肥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商业肥。泡桐专用肥显著地提高了土壤肥料的贡献率,泡桐蓄积量稳定和可持续性增长以及土壤部分养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配方施肥对云南松松针养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云南松幼林抚育提供科学依据,以8年生云南松为试材,采用U*15(157)均匀设计开展复合肥、氮肥、磷肥、镁肥和硼肥配施的试验。处理组合的针叶长、烘干含水率、针叶全氮、全磷和全钾分别为23.90~27.34 cm、55.47%~60.88%、0.17%~0.57%、0.13%~0.33%和0.17%~0.82%,对照的则为24.14 cm、60.75%、0.35%、0.17%和0.29%。其中,全磷和全钾具有显著的差异。处理组合的土壤pH、烘干含水率、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胸径增长率分别为4.08~4.69、17.27%~34.59%、22.77~41.91、7.70~11.80、66.44~174.67 mg/kg和23.5%~50.3%,对照的则为4.42、17.27%、23.70、8.23、81.11 mg/kg和22.4%,处理组合间速效磷、速效钾和胸径增长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土壤理化性质与因素具有复杂的相关性,硼肥与胸径增长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配施复合肥1.6 kg/3 cm、氮肥0.10 kg/3 cm、磷肥0.2 kg/3 cm,镁肥7.5 g/3 cm和硼肥1.5 g/3 cm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云南松幼树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及华北、西南高山针叶林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试验采用混合采样法,采集金沟屯林场不同林班的土样,对其土壤水分及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4.98%~18.75%)、有机质(19.0234~22.6999g/kg)、全氮(0.8350~0.9558g/kg)、全磷(0.3618~0.3988g/kg)、全钾(13.4389~14.0865g/kg)、碱解氮(82.2826~86.3147mg/kg)、速效磷(8.841O~9.7346mg/kg)、速效钾(170.0350-303.5020mg/kg)的含量均高于无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0.20%~12.13%)、有机质(13.6614~16.8208g/kg)、全氮(0.4480~0.5040g/kg)、全磷(0.3388~0.3753g/kg)、全钾(11.9508~12.9810g/kg)、碱解氮(69.4000~72.0350mg/kg)、速效磷(5.839O~6.2873mg/kg)、速效钾(100.1399~206.9860mg/kg)的含量,这说明落叶松对土壤有着较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经营措施条件下泡桐幼林抗冰灾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measures such as trunk cutting and fertilization on frost resistant capability of young paulownia (Paulownia sp. ) plantation which had been undergone heavy frost damage in early 2008 in southern China. Experimental sites were located in the Paulownia fortunei forest consisting of 2-poplar clonal plantations in Chaling County. Paulownia fortunei, treated by root planting, trunk cutting and fertilization was called 2B; the contrast was called 1B.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e height, DBH, height under branch and lateral branch diameter in 2B were, respectively, 19.19%, 11.36%, 180% and 13.8% higher than those in 1B. The number of lateral branches in 1B was 2.8 times that in 2B. The icicle pressure beared by 2B was only 60.21% of that in 1B. There was nearly no potential damage in the 9treatment plot with 98% of the plants in the freeze injury grade I. In contrast, 50% and 36% of the plants in the control plot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in freeze injury grades II and Ⅲ. Based o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t can to be concluded that the applied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the resistant capability of young poplar plantations to frost damage.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车寮村杨梅园以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cv.DongKui)林为试验材料,在了解当地东魁杨梅的栽培情况及对林下土壤养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复合肥、菌肥、磷肥、菌肥+磷肥4种土壤养分补偿试验,分析0~20、20 ~ 40 cm土层对不同土壤养分补偿方式的响应.结果 表明:在pH值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桐栗、桐竹、桐杉 3种不同泡桐混交模式中泡桐的生长量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 ,得出桐栗混交模式优于桐竹混交模式 ,桐竹混交模式又优于桐杉混交模式的结论 ,文中在分析其混交效果的基础上 ,总结了 3种混交模式的关键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后期平衡施肥、改善土壤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以吕梁山南部高天山地区分布的典型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主要化学性质,对其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级.结果 显示:该区域内土壤呈弱碱性或碱性;有机质含量较高,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整体缺乏磷肥,油松林地普遍缺乏氮肥,部分林地缺乏速效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公共绿地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的公共绿地土壤多呈砂质,土壤石砾、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平均含量分别为44.20%、1.50g/cm3、39.64%,表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2)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平均值分别为5.70g/...  相似文献   

18.
闽江下游山地巨桉无性系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巨桉无性系施用不同肥料组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火烧垃圾土做基肥再配施适量的尿素做追肥,组成了有机—无机复混肥体系,其施用效果明显优于纯化肥类肥料组合,不但能明显提高林分生产力、维持地力,而且经济效益较好,充分显示出有机无机混合肥的施用优势;采用火烧垃圾土2 kg.株-1(基肥)+尿素200 g.株-1(追肥)的施肥方案,2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分别可达9.41 m、9.51 cm、0.0335 m3和53.72 m3.hm-2,投入产出比高达1∶2.9,经济纯收入是纯化肥类肥料组合的2.0~2.8倍,符合桉树短工林集约经营和持续发展方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华顶山云锦杜鹃林地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华顶山上不同生长状况(正常开花与不正常开花)的云锦杜鹃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作分析比较,表明两林地土壤物理性较理想,土壤中有机碳,全氮,水解性氮及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在较适的范围之内;而不正常开花林地土壤中有效磷,速效盼望缺乏,氮磷钾比例失调,这可能是引起云锦杜鹃不能正常开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四川杉木混交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纯林耗肥力强,自肥力差,引起地力严重衰退,致使杉木采伐迹地上更新的第2、3代杉木林生长差,不能成林。本研究选择桤木、水杉、漆树、灯台、香樟、柳杉和擦木7个自肥力和适应性强的树种与杉木混支造林。其结果表明:混交林枯落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纯林高0.26~3.92%,水解氮高18.1~36.49mg/100g,速效磷高1.46~2.59ppm,速效钾高0.38~0.60mg/100g,土壤肥力明显提高,6年生时,混交林蓄积量比纯杉木林高23.3~117.4%。这7个树种均可作为杉木混交造林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