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东江流域水资源状况、社会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等特点,建立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呈现中上游高下游低的分布趋势,对此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以促进流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东江流域形成洪水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流域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GIS技术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东江流域洪水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洪灾风险度最高的地方为河源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区以及龙岗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较安全区域则位于流域中上游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评价结果与往年大洪水造成的灾害区域基本吻合,表明基于格网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用于洪灾风险评价是可行的,评价结果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安全研究是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面对的基础科学问题。选取疏勒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域2005-2017年自然、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状况等相关数据,构建了5个方面20个评价因子所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流域水资源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 a中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程度最高的是2015年,最低的是2011年。其中,供水安全在水资源安全中所占比重最大,权重为0.325 7;生态环境安全在水资源安全中所占比例最小,权重为0.098 4。基于长序列时间尺度的AHP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状况,为水资源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流域水资源安全程度,应继续调整流域经济结构,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制定合理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规划流域用水结构。  相似文献   

4.
投影寻踪技术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对流域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4个子系统出发,结合投影寻踪技术,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2000年处于V1级,2010年,2020年分别位于V2和V3级,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呈良好变化趋势;该模型方法可靠,分析结果合理,评价结果可以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岸堤水库流域为例,阐述了洪水资源利用及利用潜力等相关概念,根据对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不可利用量及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的论述,采用极限分析理论,建立了岸堤水库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估方法,评价了岸堤水库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潜力,得出岸堤水库流域1970-2012年多年平均实际利用量为1.58亿m~3,现状利用潜力为0.87亿m~3,理论利用潜力为1.90亿m~3,实际利用率为38.9%,计算结果可为岸堤水库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西、北、东江控制性水文站1959-2010年共52年的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法、集中程度等方法分析了西、北、东江的水资源特性。结果表明:(1)西、北、东江径流量有明显的丰枯变化,长系列呈下降趋势,西、北、东江径流量不同年代年平均径流量有明显的差异;(2)西江径流量在1968-1987年和1997-2003年具有上升趋势,其他时段具有下降趋势;北江径流量在1996-2008年具有上升趋势,在1963-1974年和1986-1994年具有下降趋势;东江径流量在1976-1988年具有上升趋势,在1959-1975年和1989-1996年具有下降趋势;变化趋势都没有通过95%的置信度检验,上升或下降趋势不显著。(3)西、北、东江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在不同时间段存在差异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江、北江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较东江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大;东江径流量年内分配具有明显均匀化趋势,东江年最小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比值有较明显增加趋势,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东江流域是广东、香港的水资源供应地,确定其氮、磷等污染物的确切来源以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是有效地达成东江流域污染控制目标和保持水质的关键所在。开发了一个基于HSPF的分布式模型来研究东江流域点源及非点源氮、磷污染。HSPF模型在12个水文站上的校准达到了良好标准。校准后的模型用来分析了东江水量和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东江干流上游龙川站氨氮浓度最低,河源站最高,但总氮浓度上下游变化不大;总磷浓度和氨氮呈现相似的趋势,从河源到岭下再到博罗浓度递次降低。增江河、公庄河、新丰江水库和西枝江四条支流对东江的负荷总贡献为71.9%的氨氮,61.6%的总氮和73.8%的总磷。因此东江负荷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这几条支流。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平性的节水型社会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平性角度考虑,构建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尼系数-支持向量机耦合评价模型,对东江流域节水型社会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江流域节水公平性级别总体处于Ⅲ类即分布差距较大,并倾向于Ⅱ类即分布相对公平,评价结果比较切合流域实际情况;与层次分析方法相比,该耦合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结合权重缺水率法的流域水资源三层次配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避免流域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维数灾”问题及体现用户公平,通过建立需水单元三层次结构并结合权重缺水率法提出了以各层次需水单元权重缺水率相等且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流域水资源三层次配置模型,并将其运用到东江干流水资源配置实例中。该模型层次明晰、简单易行,在优化流域水资源空间配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征税条件下流域水资源利用冲突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博弈论方法,以流域管理机构征收水资源税为背景,研究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冲突问题。首先分别按照各地区的个体理性和流域集体理性原则,建立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冲突分析的完全非合作和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非合作和合作博弈情形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基于流域管理机构以水资源税收作为激励和调控机制,建立动态一致性博弈模型,使得各地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优的情况下,同时也能够达到流域最优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一些学者对水资源承载能力所作的定义,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一套水资源承载度指标计算和水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通过对计算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一定区域的某一时段,在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人均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求解是一个以配水系数为决策变量的线性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地区水资源-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吐鲁番地区为例,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1-2013年该地区的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研究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吐鲁番地区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也向着优质耦合的方向发展;22001-2006年吐鲁番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较高,2006-2008年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能与经济较为协调,2009-2013,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需水给水资源供应造成了一定压力:3从2001-2013年,该地区的水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说明在该地区,水资源和经济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有很大空间的。但近年来,水资源形势比较严峻,建议应提高整体污水处理,提高用水效率,加大中水回用力度,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要求水资源竹理应尽快向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转变,但对于如何实现这目标,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对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水资源资产及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内涵,进而构建了我国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并对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农业节水区划是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规划和实施的重要依据.根据新疆地理位置、地貌形态、气候特征、缺水程度、灌区类型等指标组成农业节水区划的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动态聚类法进行节水灌溉分区,将新疆的节水灌工程划分为两级区,4个一级区和10个二级区,作为指导各个灌区节水灌溉实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直观显示是水资源风险分析和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分析水资源短缺风险各性能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的综合指标模型,并结合京津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权重组合法将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值、经济损失期望值、经济损失率进行叠加得出京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分布图。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县域尺度的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县域尺度,选取降水产出率、灌溉水产出率、灌溉指数和总水分生产率4个指标,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台湾省除外)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各个指标的空间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总水分生产率仅为0.61kg/m3,与发达国家的水生产效率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黄淮海平原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区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均较丰富的江南区和华南区,除灌溉指数较高外,其他3个指标都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低水平。总水分生产率和降水产出率的低值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区、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北部、横断山区一线;西北区的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云南省特殊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特点,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和原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基于系统协调性的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水资源及供需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综合性协调系统作为评价准则,既反映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驱动主导因素,又可以体现水资源复杂系统及影响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协调状况,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非充分灌溉理论,按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以总效益最大为目标的灌区灌溉水资源递阶控制优化模型,对灌区多水源进行优化配水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还对灌区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引入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研制"大型灌区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软件。经实际运行,该程序具有友好的图形界面,较强的计算功能和数据库的管理功能,可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管理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国际水管理研究院的水资源核算框架,对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消耗了整个流域绝大部分水量,可利用水的消耗比例为1.02,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消耗水量中,生产性消耗比例和有益消耗比例分别只有0.284和0.428,整个地区的无效消耗水量较多,水分生产率很低。黑河中游地区的节水方向在于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益蒸发蒸腾,提高单位消耗水量的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