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南方单季稻区实行“水稻一马铃薯”一年两熟栽培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光、温、水气候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农田产量,而且该模式实行水旱轮作与免耕栽培,既可减少土壤土传病害发生,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又可大幅度提高超级稻、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是一项科学实用的增粮增收技术。  相似文献   

2.
梧州市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合梧州市栽培条件的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薯处理、适宜播期、播种密度、稻草覆盖厚度、施肥水平、栽培模式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种薯经消毒催芽后再播种,有利于马铃薯健壮生长;冬种马铃薯以11月上中旬播种较好,过迟播种马铃薯的产量、商品率及经济效益都会降低;合作88马铃薯品种免耕栽培采用82500株/ha的种植密度综合效益最好;采用小畦种植马铃薯稻草覆盖厚度以7cm为宜,大畦种植稻草覆盖厚度以8cm为宜;每公顷施三元硫酸钾复合肥1200kg加硫酸钾450kg时,免耕马铃薯的鲜薯产量、生物产量、商品率最高;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高垄免耕栽培都是较好的栽培模式,两种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的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免耕覆草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免耕覆盖栽培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其免耕栽培提供技术支撑。设计免耕稻草覆盖(T1)、免耕稻草覆盖+地膜覆盖(T2)、免耕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小拱棚(T3)、免耕覆土栽培(CK)4种免耕栽培模式,研究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栽培模式各项农艺性状最优,产量最高。综合生产成本、推广方式等因素,T2栽培模式经济效益高,操作简便,更适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是近年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一项新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几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示范,探讨其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免耕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和翻耕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较当地常规翻耕盖土栽培模式增产增效极显著,其增幅依次为155.0%、79.1%和43.4%;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可观,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市场行情看好,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区冬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鄱阳湖区免耕稻草覆盖、少免耕及常规栽培(CK)等模式下冬马铃薯生长特征、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免耕栽培模式下(免耕稻草覆盖、少免耕)马铃薯表现出出苗早且生育期短的特征;免耕稻草覆盖和少免耕马铃薯的个体重量的变异系数较对照分别降低了0.13和0.08,同时分别节省用工67.5和37.5个工/hm2,增加纯收入分别达2610和1383元/hm2,分别提高经济效益12.8%和6.8%。  相似文献   

6.
早春鲜食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探索马铃薯栽培新途径,提高马铃薯单产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选用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早熟品种进行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比传统起垄栽培增产224.9 kg/667m2,增产幅度为16.2%;对免耕种植进行分次收获,选择较大薯块提早上市,可使实际纯收入大幅增加,达2 681.5元/667m2,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冬种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鲁引1号、津引8号、粤引8538、中薯3号和荷兰7号等马铃薯品种进行常规栽培、微喷灌栽培、半免耕栽培、免耕栽培等4种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引1号常规栽培、津引8号微喷灌栽培、荷兰7号常规栽培和粤引8538免耕栽培等模式均具有稳定的产量构成因子而值得推广应用,其中粤引8538免耕栽培每667 m2理论产量可达3 578 kg,是恩平市稻田冬种马铃薯最具发展潜力和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08,(5):44-45
2008年突出抓好10项重点工作。 1全力服务粮食高产创建一要积极参加农业部开展的在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主产省(区)建设500个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的创建活动;二要以作物免耕栽培、超级稻新品种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与氮肥后移、玉米增密高产栽培与地膜覆盖栽培及马铃薯脱毒种薯与间套作等关键技术为主体,  相似文献   

9.
超级稻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免耕超级稻的应用效益、生长发育规律及配套技术,2006—2008年在广西永福县、田东县、玉州区等13个县(市、区)开展了超级稻免耕对比试验、免耕条件下超级稻与普通稻对比试验、免耕条件下超级稻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免耕超级稻植株高大、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总颖花量大、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产量高,比常耕栽培产量提高7.2%-10.8%;免耕超级稻的最高产量可达12361.5kg/hm^2;6个免耕超级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达10746.0kg/hm^2;小区对比试验超级稻比普通稻增产1500kg/hm^2上,增幅达20%以上;超级稻早稻密度为27.0万~30.0万蔸/hm^2,晚稻密度为33.0万蔸/hm^2时,产量达到最大值;超级稻施氮量为纯氮180—210kg/hm^2时,节本增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免耕栽培不同覆盖模式对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草、黑地膜做为秋马铃薯免耕栽培覆盖物,采用4种覆盖模式与无覆盖常规栽培(对照)进行秋马铃薯免耕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秋马铃薯免耕覆盖单层黑地膜后加盖3 cm厚稻草,产量达36 234.85kg·hm-2;总产值达46 105.3元·hm-2,纯收益29 515.3元·hm-2,净增效益率74.98%。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08,(13):44-45
<正>2008年突出抓好10项重点工作。1全力服务粮食高产创建一要积极参加农业部开展的在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主产省(区)建设500个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的创建活动;二要以作物免耕栽培、超级稻新品种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与氮肥后移、玉米增密高产栽培与地膜覆盖栽培及马铃薯脱毒种薯与间套作等关键技术为主体,集成创新配套技术,分作物、分区域、按主栽品种集成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三要在关键季节组织农技推广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生产督导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业科技》2007,(2):19-19
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项有效的节本增效栽培模式,列入农业部农业技术重点推广项目之一。长乐市2007年种植面积3000hm^2,为进一步提高栽培水平和种植效益,从2006年开始推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示范项目。日前,长乐市农业局协同省厅种植业局专家,在长乐市古槐镇竹田村,对省局下达长乐市的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示范项目进行了田间实地验收。  相似文献   

13.
广西河池市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山区农业市.为探讨高寒山区中稻田一年三熟免耕丰产栽培模式,提高农民种田收入,2003年以来,在我市中稻地区实施2390公顷的"超级稻-再生稻-大蒜"免耕丰产栽培试验与示范,其中超级稻免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671.3千克,再生稻平均每667平方米产326.9千克,大蒜免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蒜头368.4千克,一年三熟每667平方米产值达3291.7元,比传统耕作每667平方米增加纯收入2319.5元.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方法]以中浙优1号等4个超级稻为试材,于2009年在广西钦州市的传统中稻区、冬种辣椒区、冬种蔬菜及马铃薯区和双季稻区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栽培示范项目,示范面积为167.9 hm2。[结果]在传统中稻区和冬种辣椒区推广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在冬种蔬菜、马铃薯区虽然水稻有所减产,但可使一年三熟或多熟,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宽松,确保农民在冬种作物上增产增收;在双季稻区虽然产量略低,但节省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使农民有充裕的时间再种植一茬冬种作物。[结论]利用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全生育期缩短1个月左右,产量与双季稻差别不大,并且具有省种、省工、节水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措施及肥料配比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构建马铃薯覆膜高效栽培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脱毒马铃薯威芋3号为材料,在毕节中海拔地区进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免耕、垄作、覆膜、肥料配比等16个处理组合对马铃薯形态、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垄作覆膜缓释肥料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垄作不覆膜、免耕覆膜和缺素处理(P<0.05,下同).免耕覆膜缓释肥料、配方肥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高于缺素处理和垄作栽培处理.马铃薯垄作覆膜缓释肥料处理的马铃薯薯重量、实际产量、经济总产值、经济净收益较免耕覆膜缓释肥料处理分别增加12.1%、12.2%、13.1%和27.8%,较垄作不覆膜缓释肥料处理增加49.0%、30.2%、51.0%和110.0%.垄作覆膜缓释肥料和配方肥处理的马铃薯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免耕覆膜缓释肥料和配方肥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垄作不覆膜处理.[结论]在施用缓释肥料或配方肥的前提下,与免耕覆膜栽培措施相比,垄作覆膜栽培措施能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是适宜推广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志强  江锦祥  徐惠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03-19704,19725
[目的]分析少免耕栽培方式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方法]通过少免耕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研究少免耕栽培对马铃薯出苗、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与常规栽培相比,少免耕栽培的马铃薯长势好,生育期长;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都有所改善,单薯重量增加,产量增加17%左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探索一套适宜广东地区马铃薯少免耕种植的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缓解干旱,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2010-2011年在宁夏西吉县开展了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模式较露地栽培土壤含水量提高20.04%,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分别提高11.0%和14.8%,经济效益增加27.6%;较其他栽培模式土壤水分含量、经济收入显著增加;节本增效作用较为明显,在推广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18.
时下正是广西免耕马铃薯收获的季节。自治区组织有关专家组近日来到武鸣县双桥镇八桥村现场验收免耕马铃薯。经测产,免耕马铃薯平均亩(1亩=1/15ha)产达到2564kg,超过全国马铃薯平均亩产1000kg的1倍半以上。国内国际著名马铃薯专家孙慧生称:“广西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创新了我国马铃薯栽培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免耕栽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稻田免耕栽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免耕栽培马铃薯全株干物质积累过程符合“S”形曲线,全株于物质积累量、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以及后期块茎干物质占全株比重等指标均高于常规稻田翻耕栽培马铃薯。稻田免耕栽培马铃薯在全生育期有较好的物质积累基础,因而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进行马铃薯免耕栽培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田种薯盖泥后再盖稻草8~10 cm的效果最好,较传统耕作栽培提早出苗,并提高了成苗率、产量、经济效益。免耕马铃薯比传统翻耕的种植方式有许多优点,经济效益好,免耕马铃薯盖泥可以代替免耕盖草栽培,在缺乏稻草时推荐使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