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科尔沁地区碱化草甸草地翻耙补播沙打旺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翻耙补播改良后草地综合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土壤容重、pH、含盐量和碱化度降低,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N、P、K等养分含量增加;同时,土壤微生物C、N的含量以及土壤酶的活性也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天然草地毒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研究对象,在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公路两侧对其种群数量较大的区域开展了草甘磷和重耙对比灭杀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补播的优良牧草种类,总结了草地补播改良效果以及技术。结果表明,10%草甘磷防除效果超过98%,推荐使用剂量150~190g·667m~(-2)为宜;重耙灭杀醉马草防除效果超过90%,推荐重耙措施为30cm深度为宜。退化草地补播改良结果表明,浅翻耕条播、浅翻耕撒播、行内松土补播牧草的组合Ⅴ[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1kg·667m~(-2)+紫羊茅(Festuca rubra)0.5kg·667 m~(-2)+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0.3kg·667 m~(-2)+小冠花(Coronilla varia)0.2kg·667m~(-2)]和组合Ⅵ[垂穗披碱草1kg·667m~(-2)+紫羊茅0.5kg·667m~(-2)+草地早熟禾0.2kg·667m~(-2)+小冠花0.3kg·667m~(-2)]的成活率分别为85%和73%,91%和87%,87%和75%,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退化草地牧草补播的最适宜播种深度为1~4cm,当播种深度为0和4~8cm时,出苗率和成活率均较低。与不动土撒播相比,浅翻耕条播、行内松土补播牧草的组合Ⅴ和Ⅵ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使补播牧草高度、密度及生物量显著增加,可以在天然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科左中旗草原总面积39.4万hm2,退化、沙化、盐碱化面积达27.67万hm2,针对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采用4种改良方式即免耕深松补播、隔带重耙补播、植苗法、围栏封育,对我旗退化草原进行改良,4种改良措施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和牧草产量都明显增加,免耕深松补播效果最佳,隔带重耙补播次之,植苗法再次之,围栏封育不如以上3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环青海湖区域轻度退化高寒草原适宜的氮磷添加量,选用尿素与磷酸二铵,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N1P1 (35,26 kg·hm–2),N1P2 (35,52 kg·hm–2),N1P3 (35,65 kg·hm–2),N2P1 (70,26 kg·hm–2),N2P2 (70,52 kg·hm–2),N2P3 (70,65 kg·hm–2),N3P1 (140,26 kg·hm–2),N3P2(140,52 kg·hm–2),N3P3 (140,65 kg·hm–2) 9个施肥梯度,以不施肥为N0P0对照(CK),研究氮磷合施对该草原牧草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合施显著增加了牧草粗蛋白和牧草全磷含量(P 0.05),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牧草粗纤维含量随之降低,但对牧草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2)氮磷合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全量养分(P 0.05)。不同梯度氮磷合施下土壤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7.41%~150.00%、3.22%~114.68%、2.35%~306.85%。3)氮素施量为70~140 kg·hm–2,磷素施量为26~52 kg·hm–2时,不同梯度氮磷合施经济效益较高,牧草净收益增加1 646.74~5 797.68 CNY·hm–2。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河南县高寒草甸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补播改良后1~3年的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补播改良可明显促进高寒草甸土壤全N、P、K及速效N、K含量的积累,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保水能力,特别是在补播2年后土壤的全素含量积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分的增加最为显著,本试验结论可为高寒草甸的草地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百脉灵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草地上研究了 N、P、K 不同施肥量对混播草地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伊犁新垦区土壤肥力条件下,春季在混播草地上一次性施入尿素26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为最佳施肥方案,不仅能促进混播草地牧草生长,提高了豆科牧草比例,改善牧草品质,还显著增加了混播草地的干、鲜草产量,比对照增产干草3042.7 kg/hm2,且增加净收入达1282.7元/hm2,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 T2处理下混播草地产量达到最大值,但当施肥量持续增加至 T3处理时产草量不再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退化草地土壤肥力、牧草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多伦县干沟乡围栏封育5年的退化草地上,连续2年分别施用控释肥和包膜肥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表施控释肥和包膜肥对退化草地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在0~20cm土层中以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最明显,平均增加227%~504%,水解氮含量增加32%~50%;牧草种类增多,生物量增大,种群结构改善,特别是在表施控释肥的处理中出现了标志退化草地恢复进程的羊草。表施控释肥105kgN/hm2时,经济效益最好,净收益为221元/hm2,牧草的干草产量为2362.5kg/hm2,是不施肥处理的5倍,比表施包膜肥135kgN/hm2增加干草约30%,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围栏草地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草地由于超载放牧极其严重,草地质量退化迅速.为了维持草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围栏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不完全试验设计与裂区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防止草地退化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速效氮、磷肥的施用能显著增加牧草产量.连续2年施用N90和P30比不施肥增产265.3%;第2年连续施肥比第2年不施肥相对增产40%~135%;第1年施肥处理的肥料后效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增产112.3%;干草产量随施氮量和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直线相关;钾肥在该草地上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氮肥能显著提高围栏草地品质,高氮处理(N135)比无氮处理(N0)粗蛋白含量增加20%以上.综合产量和品质两方面因素,川西北草地最佳施氮量为135~150 kg/hm2,最佳施磷量为15~30 kg/hm2,而钾肥可以不施;在最佳氮、磷肥配施下,可以采用隔年施肥来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2003年,在彰武县章古台镇严重沙化草地进行了围封和改良试验,7月围栏并补播,共计7个处理,即不围封对照、草地围封、围封加补播沙打旺、围封加补播草木樨、围封加补播沙打旺和草木樨、围封加补播胡枝子和围封加多种牧草混播。由于当年天气干旱,补播牧草生长缓慢,绝大多数补播牧草越冬后死亡。2004年6月又重新补播。通过14个月的围封改良,严重沙化的天然草地植被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3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39.9%~19.8%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21.3%~15.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26.7%~13.4%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27.3%~17.7%、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2.1%~10.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罗富成  张春勇  任健  黄琦 《草业科学》2000,17(2):57-58,64
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除杂、施肥,补播等综合措施,对因杂草侵入,缺水缺肥,利用过度而导致建植草种过早丧失生产性能的“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进行复壮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是较有效的复壮措施,牧草产量提高65.4%;100%除杂,施用尿素150kg/hm^2,普钙105kg/hm,硫酸钾30kg/hm^2,松土撒播多年生黑麦草种子13.5kg,白三叶草籽4.5kg为最佳技术组合,2年平均其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12.
用正交试验方法 ,通过除杂、施肥、补播等措施 ,对因杂草侵入、缺水缺肥、利用过度而导致建植草种过早丧失生产性能的“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进行复壮试验表明 :施肥是较有效的复壮措施 ,牧草产量至少可提高 6 5 4 % ;10 0 %除杂 ,每公顷施用尿素 150kg、普钙 10 5kg、硫酸钾 30kg ,松土撒播多年生黑麦草种子 13 5kg、白三叶草籽 4 5kg为最佳技术组合 ,两年平均其牧草产量比对照高 2 13倍 ,草层盖度提高 0 71倍 ,草层平均高度比对照高 31 2cm ,草地营养结构也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3.
豆科与禾本科绿肥饲草作物混播增肥及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四因素单形重心混料设计,对豆科与禾本科绿肥作物混播增肥改土效果及其混播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箭筈豌豆、毛苕子、谷子混播为最佳混播方式,其用种量为箭筈豌豆75.0kg/hm2、毛苕子30kg/hm2、谷子20kg/hm2,在小麦扬花期撒播,鲜草产量可达36138kg/hm2,较单播箭筈豌豆、毛苕子、谷子分别增产34.6%、1.9%、156.3%;鲜根量可达3534kg/hm2,较单播箭筈豌豆、毛苕子、谷子分别增加81.4%、67.2%、28.9%。混播区较单播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48~0.43g/kg,全氮增加-0.04~0.11g/kg,碱解氮增加2.1mg/kg,速效磷增加1mg/kg,全磷基本保持平衡,土壤容重减轻0.01~0.02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0.33%~0.66%。  相似文献   

14.
河南县圈窝子一年生人工草地混播及牧草产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县优干宁镇的阿木乎村,实施了燕麦与箭筈豌豆圈窝子混播种植。通过混播这种方式,一方面提高了一年生人工草地的产草量,平均产鲜草为43 560.3kg/hm2,比当地燕麦单播多产鲜草17 560.2kg/hm2,提高67.54%,干草多产5 299.48 kg/hm2,提高52.79%。混播燕麦比当地单播燕麦株高高15.7cm,重量提高0.86kg,明显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另一方面改善草地质量,增加牧户冷季饲草的储备。  相似文献   

15.
液体生态地膜不同用量对小米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米草播种后,用液体生态地膜不同用量喷施畦面。结果表明,喷施液体生态地膜能增加小米草的基本苗数量,提高秧苗素质,并显著增加小米草的鲜草产量;液体生态地膜在小米草播量为600~750kg/hm2。这为液体生态地膜在牧草栽培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黔中地区混播草地牧草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量对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促进禾本科牧草叶的生长(P<0.05),增施钾肥对禾草的生长有利;磷能促进豆科牧草根的生长(P<0.05)且豆科牧草株高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高氮抑制豆科牧草的生长;最高产量的施肥方式:N:P_2O_5:K_2O为20:30:20,比对照处理的草地产量增加63.92%。  相似文献   

17.
退牧对安西荒漠化草原植被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安西温性荒漠化草原退牧还草围栏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监测点放牧与退牧管理后草地生物量的跟踪调查和牧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监测,分析显示:与放牧区相比较,围栏退牧草场内的植株生长高度比围栏外放牧区高4.3~4.8 cm,植被覆盖度高16.6%~17.4%,草场平均产草量高235.2~300.5 kg/hm2,植被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草原环境中气温较低,湿度较高,且光合速率较高,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表明退牧措施效果显著.高光谱遥感进一步监测结果显示退牧区牧草光谱反射率高,植被盖度大.草原围栏退牧封育,极大地改善了安西县草原生态环境,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提高了草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植物资源菥蓂引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资源菥在川西北草原分布广泛,储量比较丰富。为研究和利用这一资源,进行了一些试验,得到了下列结果:(1)将川西北草原几个地区所采集的菥种子进行油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菥种子油分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和普通甘蓝型油菜相近,其种子油可供食用和工业用。由于菥是甘蓝型油菜的较近缘物种,其种子油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普通甘蓝型油菜的高,认为有可能作为甘蓝型油菜优质育种的杂交亲本。(2)菥种子引种成都种植时,基本上能正常生长发育,其生育期为190~197d,单株种子产量为3.9~5.6g,理论种子产量为585~840kg/hm2。虽然菥在成都的种子产量较低,但它在川西北草原龙日坝种植时,其种子产量达2250kg/hm2。这说明菥在川西北草原人工种植时有一定的增产潜力。(3)菥在成都种植的产苔量为15675~16800kg/hm2,在成都地区作为绿色野菜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