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黑龙江省2011年粮食总产首次超过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的河南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使黑龙江省在新时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也解决粮食量大质优但低效低价问题,必须科学定位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业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职责.粮食安全分为“质”与“量”两个维度.现行的石油农业可以保证粮食供给量,却无法保持粮食的优良品质.原生态农业秉承传统农业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利用未被破坏的原生态自然农业环境,在非转基因生物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牧、渔、林等多种循环互补式生产,并最终为人类提供更自然、更安全、更健康的农产品.目前,石油农业在中国虽仍占主流地位,但原生态农业的可行性日益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它来肩负起保障粮食品质的责任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并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形势和现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解决云南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粮食安全遇到的人粮矛盾等关键问题出发,分析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在解决云南粮食安全问题中的独特地位和取得的突出成就。提出瞄准云南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组建富有开拓精神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发挥管理部门有机协调的职能,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高效团队;根据农业生产和流通周期的规律,建立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联动机制等推动云南粮食安全问题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农业基础论的主要观点(即6大贡献:食物、原料、劳力、资金、市场和创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难以真正说明农业的基础地位。新形势下必须从理论上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1.农业为基础,应包括农业是自身发展的基础;2.发达的经济必须有一个发达的农业;3.农业基础地位的增强依赖于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6.
农业强大是工业强大、国家强大、社会稳定的基石,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保障,才能稳住经济大局,国家才有应变局、开新局的底气。当今世界因粮食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的事件屡见不鲜,揭示了农业科技水平及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在国家安全中占据“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在当今世界刚刚开启第三次农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是摆脱粮食危机的关键,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生态型智慧农业,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特色生态型农业模式。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任务,中国要走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价值观的生态型智慧农业发展之路。本研究剖析了世界粮食危机的根源,评析了新时代中国粮食稳产增产的保障措施,阐释了科技创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勾勒了中国未来农业“生态与智慧融合一体”的特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农技推广部门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起着先导和主体作用,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显而易见的,广大农民也是交口称誉的.但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传统的服务手段、方式、方法,很难再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农技部门必须重新认识自身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地位和责任,适应新的形势,寻求合理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农业后开发地区,垦区必须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农业开发的经验和教训,以实现持续稳定的、良性的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驱动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力,也是中国农业走向国际的竞争力,我们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核心依托。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6—2019年山东省统计数据,对山东省的粮食安全、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碳排放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检验,分析粮食安全、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农业机械化和降低碳排放有利于提高粮食安全,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碳排放量的约束会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进而影响粮食产量。为了实现粮食安全和低碳经济的兼顾,提出从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应用视角提高农业机械化率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1.
陕北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并存,在粮食安全上存在问题。在分析该区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产量以及粮食总供给量的同时,研究了粮食需求量。在揭示该区粮食供需矛盾的基础上,分析了粮食安全问题的起因,提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政府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和干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维持农产品供求均衡和保证农民收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行为方式多采用立法的形式,最充分利用的则是经济手段,有时也使用一些行政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一个更为凸显的国家战略位置上,但是生态文明建设 在农业领域的实践中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数量与质量双重约束也日益突出。那么如何在生态环境 建设“四个一”的理念指导下,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与有效供给、食品安全与满足 需求、生态安全与持续发展,是必须重视与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于高效生态农 业的实践路径做几点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2007—2019年财政支农的支出空间分布与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财政支农的"量"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运用系统GMM模型分析财政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财政支农规模效率提高粮食安全度的能力比财政支农纯技术效率高;在政策短视性影响下,财政支农规模提高粮食安全度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第二,财政支农规模高不一定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财政支农规模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第三,粮食主销区应加大财政支农规模,粮食产销平衡区则需在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因此,制定财政支农政策应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施策;政府应转变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方式并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各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技术创新替代劳动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15.
杨军 《农学学报》2017,7(2):96-10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用结构调整的方式来解决供给问题,最终实现农产品供给数量、结构和质量更加适应资源生态要求、更加契合消费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应对当前我国农业突出存在的供需结构、产销衔接和要素配置失衡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守一条底线,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一个方向,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定一个目标,即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树立新的以市场为导向,基于大食物、全产业链的绿色生态供给观。其主要任务包括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优产能、强生态和促改革等,同时还要在调整优化财政补贴,完善价格、贸易和金融保险支持,激活农业农村资源资产等方面创新完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多角度粮食区域划分及粮食安全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靖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97-2400
根据中国粮食区域的多角度划分情况,对各个区域的粮食安全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判断.结论显示,粮食主产区粮食供求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粮食主销区粮食供需缺口逐渐加大,粮食平衡区粮食生产能力呈减退趋势;且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区域粮食生产越萎缩,缺粮越严重,粮食安全越缺乏保障;从总体上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发展草地农业 确保中国食物安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通过对“粮-猪农业”和草地农业的综合分析表明:在中国饲料用粮成为粮食生产主要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坚持传统的“粮-猪农业”,饲料用粮需求数量巨大,这种传统的农业方式势必对中国的食物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将人食与畜食分开,走节粮型、非粮型饲料道路是减小粮食生产压力、优化中国人口食物结构、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业的多功能性,结合内蒙古实际,从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对新时期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的新认识.初步分析计算了内蒙古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为14 337.6亿元,考虑人们的支付意愿后为7 547.7亿元.其中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价值占农业总功能价值的89.3%.农业多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发展之路——生产模式企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为国之根本,目前中国出现的各种农业问题,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文章从农业生产模式的企业化的必要原因,农业生产模式的企业化必由之路,农业生产模式的企业化必然结果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农业生产模式的企业化是可行的,通过企业化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将会给农业带来新的生机和动力,可以解决食品安全等问题,实现农业的稳定和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济民  肖红波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1):2398-2402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保护资源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战略需求。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应主要集中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不同区域以及全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农业科技必须采取加强宏观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投入机制、培育人才队伍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大政策措施,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