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良种繁育,在无性繁殖方面,主要是建立嫁接种子园。杉木具有插条繁殖的优点,为了提供直接用于插条造林的穗条,本场试验建立杉木优树穗条圃。一、穗条选取杉木扦插造林,我国劳动人民有丰富的经验。但杉木扦插造林,多采用伐根萌条,而这样的萌条数量太少,如果把中选的优树砍掉取其萌条扦插,显然是不经济  相似文献   

2.
建立杉木嫁接种子园,接穗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目前情况是杉木优树少,每株优树接穗产量有限。因此,扩大接穗来源,实现一穗多用,这对于加速杉木种子园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九七四年三月,我们进行了扩大接穗来源,一穗多用试验,其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地正在营建杉木良种基地——种子园、采穗圃,由于杉木优树单株缺乏,穗条紧张,建园、建圃的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为了尽快繁植杉木优树无性系,迅速扩建种子园、采穗圃,今春,我们把嫁接剩下的第二段穗条(取回杉木化树穗约18—20公分,切取有顶芽接穗长8—10公分,余下8一10  相似文献   

4.
今春,我们扩建五亩多杉木优树收集区,利用三年生(包括苗令)杉木幼林作为砧木,在三年生杉木幼林中混有二年生苗木(因缺株次年补植之故)。最大砧木基径为4.5公分,最小砧木基径为0.9公分。杉木优树接穗粗细差别也很大,最粗穗条直径达1.3公  相似文献   

5.
<正> 杉木优树选择是表型选择,而表现型值是优树的遗传型和优树所处的环境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为了对杉木树种进行遗传改良,提高杉木树种的生产力和种性,需要对杉木优树子代进行测定。本文通过对42个杉木优树子代测定效应的分析,试图摸索出一套较为简便的;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一、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是南京林学院育种研究室和福建省洋口林场在1965年冬,从25~37年生的40多株优树上采穗,所营建的杉木无性系嫁接种子园生产的种子,及其所培育的苗木。本试验所采用的无性系共44个(其中包括2个对照)。对照为优树收集区的混合子代,采用较高水平的对照,是因为本试验的目的是达到优树间的相互比较,优中选优。  相似文献   

6.
杉木良种繁育,在无性繁殖方面,主要是建立嫁接种子园。杉木具有插条繁殖的优点,为了提供直接用于插条造林的穗条,本场试验建立杉木优树穗条圃,兹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一、穗条(或插条)的选取杉木扦插造林,我国劳动人民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杉木扦插造林,多采用伐根萌条,而这样的萌条数量太少,如果把中选的  相似文献   

7.
<正> 由于采用无性繁殖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所以在杉木优树的利用方面,无性系造林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林业工作者所接受和采用。这样一来,必然要涉及到无性材料的来源问题。根据以往各地的研究结果及我们所作的研究,认为用杉木根茎部位的萌条扦插,苗木成活率高、幼树生长快、不偏冠,比之穗条扦插或嫁接均优越得多。因此,应以杉木优树根茎处的萌条作为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8.
<正> 一、引言据史料记载,闽北林农插杉造林(即无性系造林)可追溯千年以上的历史。历来林农插杉造林的传统经验是根据杉木伐根大小和所抽发萌芽条的高度和粗度来选择穗条的。我们现在进行优树选择的原理同历代林农选择插杉穗条的原理是一样的。如杉木以30年为一轮伐期,则从插条起源的杉木林分已经是经过三十多代的人工无性系选择了,这是杉木插条造林  相似文献   

9.
杉木是四川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发掘和利用种子园中杉木优良单株和遗传型,是杉木遗传改良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月江杉木2代种子园为选优目标,采用标准地法,选择出84个遗传型的杉木优树,优树群体由197株母株组成,优树胸径处于25 cm~40.7 cm的区间,平均胸径29.7 cm,优树来源广泛,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基础,可为新一代种子园的建设和优株无性系化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我省是杉木主要产区,产量居全国首位,但,目前一般产量仍很低,而且悬殊很大。为了迅速提高杉木产量,我省早在六十年代开始选择大批杉木优树;然而,杉木优树是依据表型性状选择的,而优树的表型是其遗传因子与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表型是遗传因子或环境作用(位置效应)决定呢?其强度和适应性如何,这就需要对优树进行表型测定。通过测定,可以优中选优,使我们有可能从中选择遗传力高、增益大的优树,加以大量(无性或有性)繁育,以加快改良杉木的目的。为此,我们于78年开始在邵武卫闽林场进行部分的杉木优树子代测定。  相似文献   

11.
选择杉木优良母树(正号树),建立种子园,是实现杉木造林良种化的重要途径。选择优树是建立杉木种子园的先决条。件,是当前林木育种的重要环节。自一九七三年以来,我区杉木良种选育工作,走群选群育道路,进展较快。据初步统计,现全区已选出杉木优树2273株,经一九七七年复选后中选的有477株,占初选出优树  相似文献   

12.
张存富  张鸭修 《西部林业科学》2006,35(2):124-127,136
通过自1999年在罗平县水沟林场开始的杉木优树家系收集建设的实践,总结完善了杉木优树收集区的营建配套技术。收集的曲靖市13个杉木优树及引进的文山20个杉木优树家系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所收集的各家系无性系间,其高、径、冠幅的生长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经优中选优,评选出最优无性系11个,可优先在林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杉木第三代优树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杉木二代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杉木第三代优树的选优区域和选优林分。提出了优树的选择优方法和步骤,并相应制定出优树树干、树皮、侧枝、结实等形质标准,优树分树龄、密度的绝对生长量标准和相对生长量标准。同时,对杉木第三代种子园育种群体的组成及建园时无性系配置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三年来,我们建立杉木优树收集区100多亩,收集省内外杉木优树无性系300多个,嫁接4700多株,成活率在90%左右。为了探讨杉木接株生长习性,我们组织了领导、工人、科技人员三结合的调查小组,对杉木嫁接效果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三年来,我们建立杉木优树收集区一百多亩,收集省内外杉木优树无性系三百多个,嫁接四千七百多株,成活率在90%左右。为了探讨杉木接株生长习性,我们组织了领导、工人、科技人员三结合的调查小组,对杉木嫁接效果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 杉木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chr. et Spauld.]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南方各省杉木林中普遍发生的病害,有的地方发病很严重,虽各地进行了研究和防治试验,但目前还缺少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因而选育对炭疽病抗性较强的杉木优树家系,是大面积防治这种病害的重要途径。各地在选择杉木优树和建立种子园的过程中,虽然也注意了病虫害的问题,但一般尚不确知杉木优树是否具有优良的抗病特性,这是  相似文献   

17.
锦屏县曾于1972~1976年在省林科所协助下,先后选中杉木优树50余株,并引进外地区优树无性系80个,现全县杉木嫁接种子园已发展到300余亩,已先后结实。但优树只是根据表型的经济指标选择的,然表型值是优树的遗传型和环境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RAPD技术进行杉木无性系识别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湖北省的40个杉木优树为研究材料,初步开展了运用PCR—RAPD技术对杉木优树进行识别的研究。研究表明,运用 8个引物的 17个分子标记可以对其中的38个无性系进行识别,只有2个无性系相互不能识别。说明湖北省杉木遗传资源变异幅度较大,可以运用 DNA技术对优树进行品系管理。  相似文献   

19.
建立采穗圃的目的,一方面为建立种子园提供一定数量的优树接穗,另一方面作为开展多种试验活动的场地。同时,建圃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很好的嫁接技术练兵过程。为此,今年春天我们在南浙兵团一师四团二营七连建立杉木采穗圃。三月十九日、二十三日分别从福建洋口林场和本省龙泉县采集了16株优树的穗条,用湿草袋或湿刨花填充装箱,二十八日运至  相似文献   

20.
<正> 杉木(Cunnlnghamia Lanoeolata Hook)用成年树的侧枝扦插造林尚无经验。为探索杉木优树无性系侧枝扦插的技术,以便进行优树无性系鉴定和无性系育种。我们在莱州林业试验场采用蛭石作插壤,进行杉木接株侧枝扦插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