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州绕城公路生态修复中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随州市绕城公路是连接曾侯乙古墓和炎帝神农故里两张文化名片的快速旅游通道,综合考虑绕城公路的生态现状和人文现状,尝试对公路两侧开挖边坡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注入随州历史文化元素,对部分坡面进行人文景观设计。通过采用植被混凝土、防冲刷基材、厚层基材、三维网客土喷播、混凝土连续框格梁内铺草皮、罩面网攀缘植物、铺种草皮等一系列的绿化护坡措施进行边坡稳定性防护,同时结合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景观设计,营造出层次丰富、和谐统一的道路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2.
日本园林作为东方园林体系的代表,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体系,本文分析了日本造园风格和现代景观设计的渊源,总结了日本风格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影响,并结合现状为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公路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是建设理念的转变。以长白山区吉延高速公路为例,提出水土保持对主体工程的约束性理念,尊重自然、保护优先理念,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植被恢复理念,植被的景观优化功能理念,因地制宜、突出景观格局理念,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体现和谐统一、融入自然的理念等7条基于水土保持的公路建设理念,以期能为公路水土保持与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城市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今的城市景观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生活方面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城市景观设计不仅要具有实用性,还要具有观赏性。基于此,对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分析艺术设计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探讨,为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应用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5.
符禾 《南方农业》2010,4(5):35-39
通过调查研究,吸取既有的理论成果,针对城市道路入口现状及景观设计手法进行分析。与设计实例相结合,对城市道路入口景观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从设计思路、设计原则及设计手段等方面探讨了乡村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乡村景观设计要结合当地的生产活动特征,打造具有地方精神的乡村特色景观,同时要加强后期维护,突出农村的"乡土"新内涵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8月13日至15日,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牛崇桓带队,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副局长熊维新,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副局长何兴照、监督处处长张来章等人组成的水土保持督察组,对我省沿黄干线公路(忻州段)和吕梁沿黄旅游公路的水土保持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省水利厅张健副厅长陪同检查,省市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参加了检查。在座谈会上,牛崇桓副司长指出,山西的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技术不到位。督察组对柳林和临县两县的沿黄旅游公路水土保持整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领导重视,动作迅速,措施合理,效果明显。下一步建设单位还要继续做好沿线水土保持扫尾工作,加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城市公园景观是城市基础设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性是开放式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重点,其直接关系着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应当加强开放式城市公园景观的前期规划设计。基于此,以南宁市人民公园为例,就如何进行景观安全设计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物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速公路的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植物应用于边坡的防护和绿化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公路生态环境、减少生境片段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简述了边坡防护的三种方法(工程防护、生物防护、工程结合生物防护),重点介绍了植物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作用。讨论了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阐述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后期管理。同时,还提出了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中应遵守的一些原则,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对于当前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传统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把园林艺术结合在景观设计中,提升城市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更好满足人们的要求。鉴于此,对城市园林艺术设计在我国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nomic growth that is environmentally sound is increasingly essential. To achieve both ecological and social progress without detracting from China's primary economic objectives, China's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has promoted the strategy of harmonious road systems, for which artistic principles are incorporated in the road's design to balance the needs of the environment with those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out neglecting human esthetic needs. To illustrate the new strategy's impact, we examined a project that has been conducted following this approach in the Shennongjia region of China's Hubei Province since 2004. As in the use of ecological corridors, the new strategy emphasizes the need to decrease the impact of road construction on plant and animal habitats by emphasizing the protection of existing natural habitats and the use of local species for revegetation of the land surrounding the roads. However, it also emphasizes the need to improve traffic safety, promote local 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provide a demonstration to citizens (including bureaucrats) of the nee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oth during and after road construction. After 6 years of monitoring, we found that the new strategy both satisfies the human desire for beauty and improves the road's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the surrounding visual landscape while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ecotourism, traffic safety,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values. This approach will help to guide future landscape desig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建设秀美城市的探索之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深圳市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了园林式、花园式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目标。水土流失曾是深圳市头号生态环境问题,深圳市力求在水土保持管理机制和技术上的创新,通过近几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探索了一条建设秀美城市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3.
3S(GPS,RS,GI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变化调查等的应用非常广泛,文章以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为应用案例,对其建设前(1996年)、建设后(2007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5-TM遥感数据的公路路域不同缓冲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景观结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可以为公路景观环境评价研究提供新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高速公路线性走廊对景观是一种线性切割过程,离公路距离越近的缓冲区,景观指标值的变化幅度越大,公路修建对近距离缓冲区内景观格局的影响越大,反之则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4.
大都市郊区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设计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开展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是实现土地整治多功能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以上海市金泽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评价项目区景观格局与污染风险,提出江南水乡景观重建的土地整治目标。依据不同类型景观基底及生态功能需求设计景观调整优化模式:水系景观整治模式通过河网贯通、圩堤建设与堤边绿化,提高湖、河、塘的景观连通度;点源污染整治设置"乔灌草"缓冲带,提高隔离防护功能;基本农田整治模式强调田块撤并与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景观生产功能;村庄整治模式建设生活基础服务与休闲观光设施,改善村庄景观的生活休闲功能。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与传统的农地整治,在模式设计的思路与工程设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景观层次单一的区域现状,探索基于生态设计理论的黄土丘陵区淤地坝景观再造与更新的理念与方法,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环境治理提供借鉴。[方法]以陕西省绥德县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北侧淤地坝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湿地工程改造设计方法研究。[结果]丘陵区淤地坝景观的再造与更新应以生态设计理论为基本指导,对丘陵区淤地坝改造实施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综合工程措施。[结论]丘陵区沟壑地环境治理应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景观生态、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通过实施低影响开发措施,充分发挥区域环境的最佳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论道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道路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20年来,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其建设水平和规模巨大提高的同时,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甚至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和扩大。从生态学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1)对土、水、气、声、热等无机环境的影响;(2)对植物、动物等生命系统的影响;(3)对景观格局、过程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概念分析并提出建设生态道路应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道路运营等阶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从而达到建设和谐生态道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贺坤  武斌 《南方农业》2012,(4):27-30
社区公园是现代居住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重庆市巴南区水鸭凼社区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对公园基地现状、高差进行全面分析,结合该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理念与设计构思,从道路景观、水体景观、绿化种植景观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因地制宜,依托原有地形及周边景观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环境宜人的生态社区公园。  相似文献   

18.
以保护生态网络为目标约束景观格局模拟,对于促进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沙市为例,基于生态网络识别结果,兼顾生态重要性和邻域空间特征,提出了一种生态网络约束下的景观适宜性修正方法,并借助CA-Markov模型模拟在生态网络约束下的长沙市2035年景观格局。结果表明:(1)长沙市共提取生态源地89个、生态廊道213条、生态节点87个,其中生态源地主要为东西部的大型山体,廊道沿主要河流、山体分布;(2)2035年长沙市景观类型依旧以林地为主,耕地减少较多,林地稍有增加,建设用地涨幅较大;(3)通过对比有无生态网络约束下模拟的2035年景观格局发现,两者景观指数与生态网络内林地占比率有较大差异,表明基于生态网络约束进行景观格局模拟可以重点保护生态关键区域、优化景观格局。研究结果旨在为长沙市国土空间规划、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和管护是生态环境管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休闲农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制度以及研究实践,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下,从生态景观角度,重点讨论了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在认识、工程技术和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认识和研究有待提高、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有待开发、工程技术精细化和集成化有待提高、农业/农业生态景观管护制度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提出了我国生态景观管护对策,包括:(1)拓宽和提升我国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如恢复农业景观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加强灾害适宜性管理及提高水土安全、加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和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2)加强以农户或村集体为主体的管护制度建设;(3)加强部门协同机制和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目前亟需提高公众和管理者对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的认识,培育良好的管护能力,开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管护工程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管护制度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0.
道路的大规模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巨大,影响着居民的分布格局和周围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过程产生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在不同等级缓冲区内,景观格局、土地利用以及土壤侵蚀可能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本文以云南省凤庆县为例,利用GIS和RS技术,研究1994年和2004年道路影响下的景观格局和土壤侵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4年到2004年期间,凤庆县林地、水域减少,减少百分比分别是23%和0.14%,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增加百分比是17%、6.5%、0.03%;不同等级道路缓冲区内,所有等级道路周围林地减少,耕地增加,省干线周围林地、草地减少,斑块密度、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数变化较大;低等级道路周围土壤侵蚀模数较大,省干线周围土壤侵蚀模数增加最大,对以后周围生态环境景观格局、土壤侵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