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平原农区,大部分处于黄、淮、海平原的腹地,历来是重要的粮棉产区。但是,风沙、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业生产低而不稳。近年发展起来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在改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抗御自然灾害、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方面的功能显著,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大家认识还很不一致。我们也对综合防护林体系的特点和发展前景提出一些看法,参于讨论,希各指正。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治理,对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把我国最大的平原建设成为富饶的商品基地和外贸出口原料基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回顾总结建国以来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实践,针对地域辽阔、光热资源丰富、土壤瘠薄、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的特点,必须走一条综合开发,综合治理的道路。认识并真正确立适应黄淮海区域特点的林业建设的作用和地位,克服急功近利思想,避免短期行为,有效地发挥林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光热资源),逐步减缓以至控制频繁的自然灾害,再加之政策稳定,技术进步,投入增加,开发治理才会达到预期目的,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3.
最近,自治区党委提出了3个近期奋斗目标,要逐步实现我区粮食基本自给。而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林业发展的制约,林业有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没有林业的保护,就不会有农业的稳步发展。特别是我区自然条件差,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更应发挥林业的综合效益。因此,在我区要提高粮食产量,只有大力种树种草,加大森林覆盖率,改变我区脆弱的生态环  相似文献   

4.
沿黄地区是河南省主要农作物产区之一,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很适合多种温带果树的生长。如济源的黄甘李、开封的石榴等都是著名的外贸出口果品。但这一带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泛滥,形成了大面积低洼易涝盐碱地和沙丘沙荒地,自然灾害频繁,多数县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近几年农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贫困面貌仍未根本改变,因此,开发林果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5.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资源,而且对于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治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都有极大的作用。毛主席早就指出:“林业很重要,也要成为根本问题之一”,号召全国人民“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华主席在一九七一年的全国林业会议上指出,“绿化祖国是改变我国自然面貌,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一项重大建设,是改善木材生产布局,解决木材供应不足的根本途  相似文献   

6.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资源,而且对于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治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都有极大的作用.毛主席早就指出:“林业很重要,也要成为根本问题之一”,号召全国人民“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华主席在一九七一年的全国林业会议上指示,“绿化祖国是改变我国自然面貌,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一项重大建设,是改善木材生产布局,解决木材供应不足的根本途  相似文献   

7.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里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林业在构建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作用是不可代替的。林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1.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农业和水利的生态屏障。在我区自然灾害频繁,水利设施抗灾能力脆弱的情况下,植树造林,增加森林植被,是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稳产高产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途径。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森林资源曾遭受三次大规模的破坏,一是…  相似文献   

8.
把林业办成驱穷致富产业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它不仅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地要抓住机遇,大搞植树造林。我省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十分贫乏,三者交...  相似文献   

9.
一、森防工作面临的形势 从全国来看,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长期以来,林业一直面临着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而解决“两危”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发展林业,充分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林业的发展,造林绿化成果的巩固以及在林业两大体系的建设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所肩负的责任和任务,是非常重大和艰巨的。森林病虫害长期严重发生,林木生长量就会受到影响,林分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导致大面积树木死亡,从而严重抵消造林绿化的成果。因此,人们常常把森林病虫害比作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淮河流域总面积681.2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自然资源丰富,人口集中,交通方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建国后,该区林业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从该区建立农业绿色生态屏障要求,林业依然是薄弱环节。沿淮各县(市)及支流上游,林木稀少,森林覆盖率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去年夏季,安徽遭到特大洪涝灾害,经济损失275.3亿元,相当于“七五”期间全省财政收入的总和,而淮河流域受灾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正> 河南山区主要分布于京广铁路以西,淮河干流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太行山的中山、低山、丘陵,涉及33个完整县和25个部分县市。是我省黄、淮、江、海四大水系主流和重要支流的上游或源地。根据《河南林业区划》,总面积7.8万平方公里(11676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46.6%;农业人口2800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37%;耕地面积219.6万公顷(3294万亩),占全省耕地31%。境内林业用  相似文献   

12.
今年,新疆兵团农五师在3个团场共退耕还林(草)2.2万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新疆艾比湖生态日趋恶化,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为重塑艾比湖生态,农五师成立了退耕还  相似文献   

13.
占我国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单一的农作物种植结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特别是华北平原的某些地区几乎种不保收。这是违背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的结果,使我们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不得不重新来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目前,平原农区绿化事业逐步恢复和发展,森林复被率由过去的1.1%提高到6.7%.地处黄、淮、海平原的河南省75个平原县中,有40个县实现了农田林  相似文献   

14.
浅谈在中国开展林业碳汇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森林的碳汇功能巨大,是改善全球气候的主体.文章介绍了林业碳汇的发展背景、概念及清洁发展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讨在我国发展林业碳汇项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农田林网化是平原绿化的主体,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加绿色资源,提高林木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减轻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并为平原地区提供肥料、饲料及燃料,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理州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森林砍伐严重,有些山区有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面积达37.3%,农业自然灾害频繁。为了有效地保护生态,促进民族经济发展,这个州制定了“保护森林资源加速发展林业的若干规定”,对造林育林、森林保护、林政资源管理、林业投资等,以地方法规方式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和要求。并计划10年内全州新增森林面积237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虞城林业的发展曾极大地改变了全县农业生态环境。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虞城农桐间作被大面积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省政府的摘牌批评使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保障水利设施发挥效能,加速沟河道路绿化、建设高标准林网是当务之急。 为了尽快恢复完善全县林网,全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的植树造林指挥部,县四大家领导、县直有关部门分片包乡镇,指挥组织植树绿化活动。各级干部也都建立了逐级分包岗位责任制,制订奖罚措施,明确责任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陆地森林植被约占70%左右,总面积为76亿公顷,森林生物总量达1648×10~9吨,占陆地生态系统生物总量的90%以上.这时的原始生态农业(Eco—agriculture)阶段,农林处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中,农业生产比较稳定.耕垦出现后,原始农业发展到经验农业阶段,为扩大耕种面积,平原森林大量毁于农田,随着森林植波的消失,平原出现大量极不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地冲击着这些脆弱的农田生态系统,而且愈垦愈烈.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学者就不断呼吁,平原林业的毁灭,会带来大自然报复的危害,但因人口增长的压力和社会的发展,无法使平原林业得到恢复,直至近十多年来,随着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和国内外实现现代农业带来的教训,才逐渐认识到平原造林在建设生态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在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逆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至此,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把林业和农业的关系,划分为森林主宰人类(即  相似文献   

19.
政和县地处闽北山区,是全国林业重点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7.57万 hm~2(263.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4.9万hm~2(223.7万亩),人口21万,经济基础薄落,自然灾害频繁。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石,是研究一切林业问题的核心,认真分析我县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存在问题,研究拓展森林资源利用途径,不但是迫在眉睫的课题,也是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1 森林资源现状特点  相似文献   

20.
洪泽县位于淮河中下游,里下河西部边缘,陆地绝大部分是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河沟密布。由于历史上洪、涝、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之所处平原地区,人为干扰强度大,因而,林业发展极为薄弱,林木覆盖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