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山西省中阳县武家庄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一之  吴志莲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5):138-139195
通过对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省中阳县武家庄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生态修复的特点,对项目区生态修复措施和初步取得的成效加以评述,进而得出针时水土流失有效的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剑河县南明镇八十村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了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现象,需要加大对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力度,实 现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基于此,本文在对迭部县尼傲乡巴藏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现 状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项目区水土保持技术的具体应用,并对该项目区水土保持技 术应用产生的效益作出了评价,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疆两河口水电站为新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永久占地,造成植被和地表受到破坏引发水土流失.本文结合工程组成情况和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对9个防治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均达到并超过了各项水土流失预期的治理目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抚顺市金丰矿业银金铅矿为例,针对在开发生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对扰动地表、水土流失等问题,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气候、植被状况,并根据水土流失特点和植被生长条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植被恢复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植被修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克山农场红光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17237hm^2,水土流失面积12191hm^2,占本区土地总面积的70.7%,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11703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96%.项目区内现有侵蚀沟46条,沟壑密度达到0.06km/km^2.侵蚀沟的产生毁坏了耕地180hm^2,并仍有继续扩张趋势.项目区耕地黑土层厚度在30~40cm,每年流失的黑土厚度约为0.3cm,如不尽快治理,耕地黑土层会在百年左右流失怠尽,宝贵的黑土资源将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7.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以牡丹江市三溪一河项目区为例,对该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优化配置,并对所需资金和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其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对带动周边同类型侵蚀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七星项目区位于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西部,通过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成因及发展趋势,结合项目区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情况以及面蚀和沟蚀分布特点,以治理坡耕地为重点,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并配套其他措施,形成综合、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家川县灵台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概述了项目区的基本情况、治理目标、治理措施,分析了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朱家涛 《甘肃农业》2014,(19):52-53
通过该项工程建设技改方案说明书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勘察,明确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预测、防治目标、防治重点,提出适合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和GIS,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比分析中阳县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后1978年、1992年和2006年的土壤侵蚀量变化,掌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阳县土壤侵蚀面积减少,比工程建设初期减少了305.56km2,土壤侵蚀强度降低,从建设初期的极强烈侵蚀成为中度侵蚀。从1978-1992年,中阳县发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145.52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1 619.04t.km-2.a-1,尽管土壤侵蚀强度仍然为极强烈,但是整体来说土壤侵蚀治理初步呈现好转。从1992-2006年,中阳县发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160.01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5 962.57t.km-2.a-1,土壤侵蚀强度从极强烈降低到中度,土壤侵蚀面积中有588.60km2侵蚀强度降低,占侵蚀面积的75.21%,土壤侵蚀呈现逆转趋势。土壤侵蚀强度降低的土地,主要是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和加强林地管护,以及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改造坡耕地成为梯田。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采用调查分析法,在现场勘测和分析相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迪那凝析气田地面工程水土流失与自然水土流失的关系,研究了典型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预测了水土流失面积。结果表明,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原地表面积674.02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造成设施水土保持功能的丧失或者降低的总面积高达674.02hm^2。研究结果为迪那气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利用紫色土区域某水保站1984—2017年7次典型降雨资料,应用WEPP(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模型模拟了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地面坡度的紫色土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提出了模型评价方法,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WEPP模型及其内置参数在我国紫色土范围内模型预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WEPP模型对于紫色土区域水蚀模拟基本可行,产流量的预测比侵蚀量的预测更为合理,低坡度条件下的模拟结果优于高坡度条件。对于侵蚀量的模拟不够理想,高坡度条件下反而模拟较好。对于不同坡度下的侵蚀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动力因子,在一定的坡度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呈幂函数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宁化县过龙社、瑶背江、松子岗、方田、武层、陈田、社背小流域为研究区,从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两个层面监测了研究区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植被自然演替状况、植被覆盖度、林草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呈下降趋势,已从治理前的74.88 km2下降到2013年的26.12 km2;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 80%以上,宜草宜林面积达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从49.2%提高到58.0%;防洪减沙效益提高,减沙率达70%以上;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从1997 t/(km2·a)降低到1 500 t/(km2·a)以下.通过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显著减少,水土保持达到了预期目标,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基本达到了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丰台区亚林西居住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为例,分析了该类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和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该项目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两方面:拆迁过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及"七通一平"过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在对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此类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依据和关键,针对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预测分区的混乱,预测面积不准确,预测时段划分不正确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给出了水土流失预测项目区划分图,对预测过程中流失系数的算法进行了分析,作者建议从侵蚀因子、选择类比法来或查阅相关水文资料确定流失系数。  相似文献   

17.
宁夏南部山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是我国水利侵蚀一级地区。在这一地区进行平田整地、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生态防护林工程等土地整理工程,若实施不当,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文章提出了土地整理工程要合理安排工期,合理取、填土并做好防护措施,优化各工程实施方案,采取相应生物措施,制定行之有效水土保持方案等措施,使土地整理项目为宁夏南部山区产生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利用RUSLE模型计算分析了陕北榆林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侵蚀状况与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前(2000年)榆林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和年侵蚀总量分别为3 002.75 t·km-2·a-1和1.41×108t,退耕还林后(2010年)虽然林草地面积增加,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向轻度和微度转变,水土流失状况显著改善,但由于2010年降雨侵蚀力比2000年增长了157.66%,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影响依然存在,导致退耕还林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和年侵蚀总量分别增加了127.24%和128.37%。2)生态服务价值总量(13.23×109元)较之前(56.31×109元)增长了326%,其中,保持土壤和废物处理的价值增长幅度较大;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高,且林草地的贡献占比>50%。3)土壤侵蚀强度的低值区并非生态服务价值的高值区,不同坡度的生态服务价值组成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4)退耕还林后,榆林市整体呈现出土壤侵蚀强度降低、生态服务价值升高的趋势,表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陕北榆林市及类似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波  董召荣  姚孝友  何方  吴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37-1138,1202
采用叠加分析法,分析了大别桐柏山区1995~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取土壤侵蚀数据。结果表明,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2000年研究区域土壤中度以上侵蚀较1995年减少,轻度侵蚀明显增加,且98.50%轻度水蚀由1995年微度水蚀转化而来;耕地和林地水土流失是该区域的流失类型,微度和轻度侵蚀占侵蚀面积的95.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