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蜡虫泌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在昆明地区女贞、白蜡树和小叶女贞三种没寄主植物上白蜡虫的泌蜡状况。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三种寄主树上放养昆明种虫和照通种虫,不同寄主虫的雄虫个体平均泌蜡量,单头种虫产蜡量因种虫和寄主不同而不同,白蜡虫在不同寄主上泌蜡存在高峰期,泌蜡高峰期因寄主和种虫不同而异;白蜡虫历时基本上不受寄主的影响。在3种寄主上大致相同。用白蜡虫雄虫信体平均泌蜡量、单头种虫产蜡量和泌蜡历时等指标衡量,在昆明地区,女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同一种源的的白蜡虫种虫在湖南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在同一产地的泌蜡量。结果表明:相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挂放在湖南不同产地后,其蜡花厚度和单个雄虫泌蜡量在不同产地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挂放在同一产地后,不同种源间的蜡花厚度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但单个雄虫泌蜡量则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而言,云、贵、川等传统产地的白蜡虫种虫为优良种虫,而湖南本地生产的白蜡虫种虫可作为生产补充用种。  相似文献   

3.
白蜡虫泌蜡研究Ⅰ.不同地理种源泌蜡比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云南昆明,昭通和四川金口河三个不同地理种源白蜡虫的泌蜡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明虫泌蜡历时最长,泌蜡量最高,昭通虫泌蜡历时和泌蜡量次之,金口河虫泌蜡历时短,泌蜡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源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对白蜡虫泌蜡和发育的影响。[方法]使用高、中、低浓度保幼激素类似物经喷施、涂干、注射处理白蜡虫2龄雄幼虫。[结果]表明:白蜡虫2龄雄幼虫经外源中等浓度保幼激素类似物(2.5 mg·m L-1)喷施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白蜡虫2龄雄幼虫的个体泌蜡量,昆明地区增产率平均可达41.50%,峨眉地区增产率平均达25.56%;但此方法在2地区之间表现出差异性,原因可能与两地种虫来源所处的生态环境差异有关。在中、低浓度范围内,JHA对白蜡虫蛹体质量表现出促进作用,高浓度表现出抑制作用;JHA对蛹体长的抑制随着外源保幼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外源保幼激素类似物还可以提高白蜡虫蛹的羽化率,羽化率达62.70%~81.62%。[结论]中浓度JHA(2.5 mg·m L-1)喷施处理2龄雄幼虫显著提高白蜡虫泌蜡量;白蜡虫蛹的体长与JHA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白蜡虫蛹的体质量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喷施和涂干处理,高浓度可显著提高白蜡虫蛹的羽化率;白蜡虫蛹的羽化可能并不受其体质量和体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蜡是一种由白蜡虫2龄雄若虫分泌的天然化工原料.传统白蜡生产采用"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异地生产模式.本研究在白蜡虫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基础上构建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新模式.白蜡虫具有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卵从10℃以上开始孵化.在15~20℃条件下,若虫16~2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9~11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4~15天;在25 ℃条件下,若虫约12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4~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0~11天;在30 ℃条件下,若虫约1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3~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6~8天.根据不同温度下白蜡虫孵化速率,建立雌虫孵化的回归方程为:D=12.5-0.35T.在自然状态下,根据白蜡虫孵化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Ha(♀)=(33.767+0.465K)%.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雌虫和雄虫分别放养在产虫区和产蜡区.根据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将种虫在产虫区放养10,15和18天后转移到产蜡区.放养10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65%左右,雄虫占15%左右;放养15~18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70%~80%,雄虫占65%~75%.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培育种虫产量与传统产虫区相同;产蜡量低于传统产蜡区,约为传统产蜡区70%左右,可以通过台理密植寄主植物和选择阴湿环境提高白蜡产量.分析和讨论高山产虫不产蜡、低山产蜡不产虫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白蜡虫营养需求与寄主植物的营养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白蜡虫营养需求与寄主植物营养含量关系。结果表明:白蜡虫雌虫生长发育与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糖类物质密切相关;白蜡虫雄虫泌蜡与无机盐,水可溶性物质,纤维素和糖类物质有关。白蜡虫寄生的女贞枝条中有15种氨基酸含量低于不放养白蜡虫的对照枝条,只有谷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3种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枝条,白蜡虫寄生使女贞枝条的氨基酸总量降低了28.17%。K、Ca、Mn3种元素和K、Na、Ca、Mg、Fe、Mn等元素分别是白蜡虫雌虫生长发育和雄虫泌蜡所必须。  相似文献   

7.
白蜡虫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蜡虫在人为去雄虫条件下孤雌生殖的研究表明:白蜡虫子1代和子2代的生物学特征与正常行两性生殖的白蜡虫自然种群孤雌生殖的基本一致;孤雌生殖的子代怀卵量低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雌虫怀卵量;孤雌生殖的子代性比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性比基本相同;子1代的雌虫死亡率低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的雌虫死亡率,子2代的雌虫死亡率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的雌虫死亡率相近;子1代的个体泌蜡量和单位面积泌蜡量与两性生殖的白蜡虫泌蜡相似;子2代的平均个体泌蜡量和单位面积泌蜡量低于正常两性生殖的白蜡虫。  相似文献   

8.
热带景洪气候环境对白蜡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白蜡虫生态活应性和扩大发展白蜡生产及白蜡稳产高产,于1992-1996年,选用不同的寄主树种在热带景洪育苗林,进行白蜡虫放养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强日照对白蜡虫生长发育不利;雌白蜡虫能繁衍后代性比正常,但子代种虫不,卵量少,热带地区不宜建种虫基地,雄虫泌蜡正常,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建白蜡基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虫白蜡放养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害虫蜡蚧长角象已上升为白蜡虫主要害虫。通过标准地定期随机取样及室内饲养,研究了白蜡虫蜡蚧长角象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蜡蚧长角象在湖南每年发生1代,成虫6月中旬至次年3月上旬,在大叶女贞等寄主植物树皮下休眠长达9个月时间,成虫3月中旬活动产卵,4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取食白蜡虫卵为害,幼虫3龄,幼虫期平均食卵1 458粒/头。该虫在传统白蜡虫产种区比产蜡区及新产区为害严重,平均为害率30%以上,最高达76.85%,湖南芷江作为传统产蜡区,为害率为16.9%。提出了适于生产操作的"虫种粒选"、"网袋放养"、"及时收包"相结合的蜡蚧长角象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广种女贞树发展“中国蜡”王槐蜡虫,雌雄两性,雌虫产田,雄虫所产蜡花,可加工白蜡,我国所产此类白蜡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蜡”。它是机械制造,轻化工和医药上的重要原料,国际市场价1000公斤1万美元左右。蜡虫寄主范围很窄,分布范围不广。它的寄主...  相似文献   

11.
白蜡虫雌雄群体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蜡是由白蜡虫的雄虫所分泌的,雌虫只能作种,不能泌蜡,因而称雌虫为种虫,称雄虫为蜡虫。在生产区域,以繁殖雌虫采收种虫为目的的挂放种虫的工作,称为挂虫;以繁殖雄虫采收白蜡为目的的挂放种虫工作,则称为挂蜡。白蜡虫的生态学特点,表现在雌雄两性对于环境条件具有不同适应性方面,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型。这种特点,显著地表现在雌雄虫  相似文献   

12.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种虫来源:1985年5月从云南昭通地区永善县海拔1300m的万和乡引入3.5 kg种虫,挂放在海拔200m的三明市岩前乡大叶女贞树上。1986年从昭通市海拔1850—1950m的卡子乡引进6.5kg种虫,分别挂放在三明市洋溪、沙县城关、宁化县禾口乡的大叶女贞树上。 试验内容与方法:定点观察白蜡虫生长发育及生活习性。收蜡花时,测定蜡花厚度、每虫泌蜡量、蜡熔点;采虫时,测定种虫长、宽、口径、怀卵量、雌雄性比。分别取5—10粒种虫,置室内培养皿及室外10株寄主树上,逐日计数孵化虫卵及雌雄虫数,求孵化率。定标准株测定定叶、定杆历期及记录白蜡虫发育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虫白蜡又名川蜡,系由雄性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aes)在寄主植物一木樨科的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女贞树(Ligustrum lucidum Ait)枝条上分泌的分泌物加工提炼而成,是一种高分子结构的化学物质,主要组分是异二十七酸异二十七酯,其次为二十六酸二十六酯等。虫白蜡具有熔点高、光滑、抗酸、耐碱、防腐、隔潮等特性,目前己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学、造纸、机械、电力、医药等工业生产。虫白蜡在我国生产历史悠久。关于白蜡虫、寄主树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已有资料报导,但在寄主树营养状况与白蜡虫产蜡关系的研究方面,国内尚少报导。为选择优良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白蜡生产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云南、四川、湖南、西藏等20多个省区都有白蜡虫分布。但长期以来,广大产区仅用女贞树和白蜡树养虫、产蜡,寄主树种单一,成为影响我国白蜡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吴次彬教授提出,为发展白蜡资源开展寄主树选育研究。1986年笔者分别从福建、四川、湖南、辽宁、云南等省的白蜡产区引入11个寄主树种,在云南景东育苗造林,放养白蜡虫,从中选出优良寄主树种华南小蜡、散生女贞。现将2树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白蜡虫优良种虫及种群性比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是我国特产资源昆虫,国内产区很多。实验表明各产区繁育白蜡虫的产量与质量差异显著,其中以金沙江下游云、贵、川三省相接壤的白蜡虫产区,繁育的白蜡虫产卵数量多、雄卵比率高、产蜡时间长、产蜡量多,同时蜡虫的产量高,是我国白蜡虫的优良种虫。  相似文献   

16.
危害白蜡虫的寄生蜂种类繁多,芷江县已发现23种。一年数代,对雌白蜡虫常造成毁灭性的灾害。1976年10月本县汪碧山蜡虫场96%的雌蜡虫被寄生蜂危害死亡。白蜡蚧长角象Anthribius lajievorus Chao(简称蜡象)平均每头幼虫食害白蜡虫卵1500粒以上,结茧化蛹又要损坏很多白蜡虫卵粒。因此,被蜡象寄生的白蜡虫种只能孵化很少的白蜡虫,甚至成了空壳,便白蜡虫种的产蜡量明显下降。1973年本县自产的白蜡虫种蜡象寄生率平均达82.9%。  相似文献   

17.
白蜡虫蜡酯合酶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白蜡虫(Ericerus pela)是我国特有的资源昆虫,泌蜡是白蜡虫二龄雄虫最为特化的性状[1]。白蜡虫分泌的白蜡在食品、医药、纺织等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2]。白蜡的主要成分是26酸26酯[3],已有研究表明,蜡酯的生物合成在动植物中存在保守途径[4]。蜡酯生物合成的第一步由脂酰辅酶A还原酶催化脂酰辅酶A转化为脂肪醇,第二步由蜡酯合酶(WS)催化脂肪醇和脂肪酸的酯化反应[5]。WS  相似文献   

18.
1987—1989年连续3年放养白蜡虫的试验结果表明,白蜡虫在赣州地区能正常繁殖和泌蜡,其世代历期和生活习性与四川等老产区相同,怀卵量相近。雌雄比1:0.52—1:1.15,平均1:1.11,以雄虫占多数。放收比最高为1:5.82,平均1:2.45。蜡花平均厚度5.07mm,毛蜡得率36.2%,蜡熔点83℃—83.5℃。主要病虫害有跳小蜂类、白蜡蚧长角象、白蜡虫褐腐病等。  相似文献   

19.
白蜡虫种虫生产中“三红三黑”原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在白蜡虫种虫生产上经常出现“三红三黑”现象,造成白蜡产量极不稳定。作者经近20a的调查研究认为:白蜡生产出现这一现象,不是干热风,9 ̄10月阴雨、雾淞、寄主树不合理利用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白蜡虫的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消长危害结果。白蜡虫的寄生蜂有5科14种,可在雌雄白蜡虫体内互相寄生,9 ̄10月份寄生蜂危害达高峰期,致使大量雌虫死亡变黑;危害轻时,种虫红润,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20.
对昆明地区白蜡虫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昆明地区雄虫真蛹期过冷却点最低,中值为-15.81 ℃,符合正态分布;雌虫越冬时期过冷却点最低,中值为-20.41 ℃,符合正态分布;对于不同地理种群白蜡虫越冬雌成虫过冷却点的测定表明,长春地区越冬雌成虫在3月份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其它地区,过冷却点中值为-23.19 ℃,不符合正态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白蜡虫在严寒地区抗寒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