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多年来,我县玉米螟发生严重,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为探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2011年我们开展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试验,为全县玉米田大面积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赤眼蜂蜂卡(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植保室提供)。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县玉米螟发生严重,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为探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201 1年我们开展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试验,为全县玉米田大面积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赤眼蜂蜂卡(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植保室提供).1.2玉米品种绥玉7、吉单519、绿单1号.  相似文献   

3.
黄萍 《种子科技》2023,(20):114-116
玉米种植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病虫害,给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以玉米螟为例,主要介绍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螟的为害情况、发生条件、发生规律,并结合实际生产经验,从农业性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让玉米生产单位、种植户了解玉米螟为害情况,并采用综合防治方法,把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制种田玉米螟的综合防治辽宁省种子管理站(沈阳110034)李洪建张野田玉米螟是玉米制种田的主要虫害。在玉米全生育过程、种子收获晾晒期间都可产生危害。了解掌握玉米螟发生规律,有效地进行防治,对提高种子产量和种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危害特点玉米螟主要以幼...  相似文献   

5.
李绵龄 《种子科技》2019,(12):116-117
玉米螟属于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分析玉米螟虫害特点及其发生规律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干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结合当地种植玉米的实际情况,基于自身经验简要介绍了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旨在为后续的农业种植与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记者从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了解到,该站与湖北百米生物实业公司联合于近日在郑州召开了"全省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技术交流会"。在会议上,商丘市、安阳县、汝州市、虞城县汇报交流了近年来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工作、技术经验;湖北百米生物实业公司董事长彭银辉教授和有关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生物导弹杀虫原理及释放技术;该站落实了今年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示范任务,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是宁城县玉米上的主要害虫.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残存秸秆的增多,玉米螟在全县发生逐年加重.据1995年在城关、大明、双庙等10个乡镇调查,玉米螟钻蛀率为74%~85%,平均减产17.4%,最高减产22.6%.为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发生危害,从1996年开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笔者从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引进高压汞灯进行诱杀玉米螟试验、示范.通过4年的应用,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玉米螟发生程度进行预测,以便对玉米螟虫害更好地进行防治,利用吉林省通化市1981-2007年玉米螟虫害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与玉米螟灾情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将玉米螟发生程度分为3级:轻度发生、中度中度、重度发生,同时以最大概括率的原则将相关的气象因子也划分为3级,并将预报量和预报因子各等级合理赋值,通过统计手段建立了通化市玉米螟发生程度气象等级预测预报模型。模型回报检验确率达81.5%,试报检验效果也较好,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用性,可为通化市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另外,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初步证明了通化市冬季低温对越冬幼虫死亡率无明显影响,同时在统计中发现,越冬前后幼虫的虫口密度与通化市玉米螟发生程度关系不是很密切。  相似文献   

9.
北方春玉米产区因玉米螟危害,一般年份减产10%。据内蒙古自治区通辽植保站多年测定:田间玉米螟危害株率30%时,产量损失率为8%~10%;危害株率50%时,损失率为10%~15%。据统计,仅吉林省每年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产量5亿kg以上,因此了解玉米螟发展态势及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加快玉米螟赤眼蜂群体的改良、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赤眼蜂大规模应用于玉米螟防治在河南省尚属空白的现状,分析了河南省玉米螟发生的严重性,并提出加快赤眼蜂群体改良、生产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一般减产10%~15%,严重的年份可减产20%~30%,并且其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另据有关预测资料表明,今年玉米螟将中等偏重发生,因此,防治玉米螟,虫口夺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霍城垦区玉米制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受气候、生产管理、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玉米螟的发生量及造成的危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章简述了霍城垦区玉米螟在玉米制种田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特点,分析了玉米螟偏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533万hm2,玉米螟常年发生面积达313万hm2,但防治面积仅为93万hm2.防治面积小原因除了农户防治意识淡薄外,主要还是没有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施药机械.为了探索新型防治药剂,本试验对不同剂量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康宽TM)在黑龙江省玉米田防治玉米螟效果和玉米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剂量,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连地区玉米螟越冬期间气象条件越冬后活虫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大连地区玉米螟越冬期间气象条件对越冬后活虫数的影响,以期为防治玉米螟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大连地区最近10年气象资料和玉米螟越冬后活虫数资料,对玉米螟越冬后活虫数与越冬期间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螟冬后百杆活虫数受上年10月下旬-11月份温湿条件影响较大。此间温度低有利于其越冬成活;11月份降水多,冬后百杆活虫数多。建立大连地区玉米螟冬后百杆活虫数统计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区是玉米螟高发区,每年在玉米螟的防治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有时一旦错过了防治时机效果几乎为零。造成了严重减产,幅度可在10%以上。由于被玉米螟咬过的种子精选不出来,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要想达到国家标准,必须人工手选,这样1kg种子的成本就会增加0.2~0.3元,为了克服玉米螟给玉米制种带来的不良后果。通过实践我们找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在生产上得以充分肯定,防治效果较好,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顺洪  幸金定 《种子科技》2011,29(11):26-28
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赤眼蜂的繁殖上,由滚式繁蜂改为散卵繁蜂,改一般短效蜂卡为长效蜂卡,使放蜂次数由3次降为2次,减轻了劳动强度。2008~2010年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为1467亩,均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虫害之一,几乎每年都在玉米上造成严重危害。它是一种喜温暖高湿环境的虫害。今年江南一带雨水来得早、湿度大、气温偏高,对玉米螟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另外,每年夏玉米播种期拉得长,更有利于其发生与危害,现将其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发生危害特点。玉米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为玉米常见多  相似文献   

18.
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项目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旨在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适期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此研究采取成虫诱集、卵和幼虫定点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年发生两代,世代基本不重叠,两代间有较明显的间隔。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一代成虫盛发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一代卵盛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下旬初,二代卵盛期为8月上旬中期至8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生育时期糯玉米的产卵趋性表现为,在糯玉米抽雄之前,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增强;而在糯玉米抽雄之后,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减弱。生育时期基本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糯玉米上的落卵量较普通玉米上为多。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一代发生危害轻二代发生危害重。一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早播田重于中播田,而晚播田基本上不受一代幼虫的危害,由于一代幼虫发生轻,不论早播还是中播糯玉米虽然受害但一般较轻。二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晚播田重于中播田,早播糯玉米在二代幼虫危害初期即采收,一般年份不受二代幼虫的危害或受害较轻,由于二代幼虫发生量大,因而对晚播和中播偏晚播种的糯玉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糯玉米果穗穗腐病的发病率与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密切相关,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者,穗腐病发病率高。糯玉米产区应加强中、晚播糯玉米田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糯玉米田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此项目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旨在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适期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此研究采取成虫诱集、卵和幼虫定点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年发生两代,世代基本不重叠,两代间有较明显的间隔。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一代成虫盛发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一代卵盛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下旬初,二代卵盛期为8月上旬中期至8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生育时期糯玉米的产卵趋性表现为,在糯玉米抽雄之前,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增强;而在糯玉米抽雄之后,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减弱。生育时期基本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糯玉米上的落卵量较普通玉米上为多。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一代发生危害轻二代发生危害重。一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早播田重于中播田,而晚播田基本上不受一代幼虫的危害,由于一代幼虫发生轻,不论早播还是中播糯玉米虽然受害但一般较轻。二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晚播田重于中播田,早播糯玉米在二代幼虫危害初期即采收,一般年份不受二代幼虫的危害或受害较轻,由于二代幼虫发生量大,因而对晚播和中播偏晚播种的糯玉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糯玉米果穗穗腐病的发病率与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密切相关,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者,穗腐病发病率高。糯玉米产区应加强中、晚播糯玉米田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与评估测定结果表明,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的校正寄生率达到71.69%,平均防治效果为65.83%,挽回产量损失率为6.47%,投入产出比达1∶20.5。此项技术是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高效性融为一体的生物防控措施,充分体现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对有效控制玉米螟危害、保证玉米生产安全,提升玉米品质,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具有重要作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