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南山区坡改梯作物产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夏项目区6个重点小流域实施坡改梯工程后不同年限的作物产量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限梯田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和马铃薯产量均以5年以上梯田最高,其次为3~5年梯田,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梯田修建3年后能够达到增产效果,5年以上的梯田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梯田修建初期,种植小麦和玉米均会出现减产现象,但种植马铃薯不会减产,在配套相应的培肥措施的条件下,修建当年种植马铃薯就能达到增产效果,因此马铃薯可作为宁南山区水平梯田修建初期种植的先锋作物。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修梯田存在的土壤肥力下降严重、作物产量不稳等问题,目前国内快速培肥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培肥、化学培肥、物理培肥、管理措施培肥等关键技术。调查研究了增施肥料、秸秆还田、深耕翻种植、地膜覆盖种植、合理轮作套种等培肥技术在宁南山区新修梯田的应用情况与效果,提出了适宜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的快速培肥措施,为提高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生产力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修梯田培肥增产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梯田由于熟土被压,生土裸露,土层紧实,肥力极低,致使其产量降低戒增产不明显,难以发挥梯田应有的作用。新修梯田快速培肥和新修新修梯田丰产栽培技术是多年来群众行之有效的能使新修梯田当年增产,综合丰产的一些方法。新修梯田增产丰产要以快速培训肥为基础,快速培肥又要以重施肥料为基础,同时也要十分注重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土保持》1991,(1):40-42
<正> 针对新修梯田土壤结构不良,土性阴冷,土壤肥力低,微生物活性差等特点,我们于1988~1990年开展了新修水平梯田覆盖地膜种玉米培肥试验,试图通过高投入(增施有机肥、化肥)和保墒增温措施,加速培肥土壤,实现新修水平梯田早期丰产,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区的新修梯田作物选择与轮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干旱地区,梯田修筑质量一定时,先锋作物的选择及增施化肥是保证新修梯田增产的重要措施。关川河流域的监测资料表明,新修梯田前4年,年平均亩产达到102.02kg,比老梯田增产9.28%,比坡耕地增产67.41%。保证新修梯田增产的主要措施是,以洋芋、春小麦、扁豆、荞麦为先锋作物,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并根据作物产量需求增施相应数量的化肥。  相似文献   

6.
梯田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高产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田面采用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常规耕作法。大旱之年作物基本不减产,一般年份可使作物增产159%~220%,集流效率达到70%;对于不同的粮食作物,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170%~224%,肥料利用率提高27.9%。同时,在梯田上采用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枣、经、菜立体间作套种模式,使得种植蔬菜的纯收益比种植粮食作物增加 2.26万元/hm2,其经济效益比种植一般作物提高 335%,每元投资产值相应提高 157%。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上滩项目区坡改梯工程实施后新修水平梯田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及特色作物马铃薯产量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坡改梯后,新修水平梯田土壤含水量较坡耕地有所提高,但由于修建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被改变,加之配套的培肥措施跟不上,导致新修水平梯田土壤肥力下降,马铃薯产量较坡耕地有所降低,但经过合理的培肥耕作,3年后土壤肥力有所提高,5年后土壤肥力提高更为显著,马铃薯产量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红壤丘陵区不同种草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研究探讨了红壤丘陵区将牧草纳入不同利用方式后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种植牧草能明显地减少径流量和泥沙量 ,截留雨水 ,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降低高温干旱期地表温度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肥土壤。然而 ,梯田果园区种植暖季型禾本科牧草将在高温干旱期影响果树生长 ,果园牧草应以根系浅的豆科牧草罗顿豆或夏季枯死的冷季型牧草为主。在梯田作物区的梯边上种植牧草不仅没有产生明显的水土保持效果 ,而且引起牧草和作物竞争而减产 ,因而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晋西北河曲县砖窑沟试验区设置了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新修梯田培肥增产配套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与模拟选优,找出了新修梯田种植马铃薯配套措施的较优组合是:施纯氮8—12kg/亩,施磷<6kg/亩,施有机肥2600—4000kg/亩,播种密度2300—2800株/亩,亩产薯块可达到1000—1600kg。  相似文献   

10.
红壤旱地肥力变化及有效施肥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红壤不施肥或施用单一营养元素化肥,连续种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施用氮磷钾化肥,有一定增产效果,连续种植导致部分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亏缺。施用有机肥配合施用化肥,保证了作物高产稳产,是培肥土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