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氮用量对花生结瘤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用量对花生结瘤、氮素积累、根瘤固氮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比较了3个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花生根瘤数随生育期推进而增多,施氮量越低根瘤形成越早,且数量增加较快。同一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间单株根瘤数和根瘤干重达差异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增加根瘤数和根瘤干重逐渐减少。增施氮肥有利于花生氮素的吸收积累,花生的氮素吸收总量和氮肥利用率在一定范围内均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加,但氮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而下降。花生根瘤固氮量及其占植株总吸氮量比例随着氮用量提高而逐渐降低。相同施氮水平和生育时期,远杂9102结瘤数和根瘤干重高于白沙1016和鲁花12,且随生育期延长差异越来越大,生育后期差异达显著水平;氮素吸收总量和根瘤固氮量以远杂9102最高,白沙1016次之,鲁花12最低。  相似文献   

2.
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基施、基施加追施、速效氮缓释氮配施3种氮肥调控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植株氮累积分布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增施氮肥土壤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等氮量条件下,氮肥基施生育前期硝态氮含量高,成熟期低;而基施加追施和速效氮缓释氮配施两种处理,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低,成熟期维持较高的水平。与氮肥基施相比,成熟期速效氮缓释氮配施处理中,氮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而在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呈增加趋势,荚果产量、氮农学效率和氮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因此,速效氮控释氮配施处理可以维持花生生育后期耕层土壤的氮素供应,显著提高花生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影响花生氮素利用的因素研究及高效施氮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影响花生氮素利用的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花生对氮素利用存在较大差异。土壤供氮率为51.9%~73.7%,其中晋安花生等较高,潍花8号较低;根瘤供氮率为10.5%~37.4%,其中3--XC135、潍花8号等较高,晋安花生较低;肥料供氮率10.8%~15.2%,其中蓬莱小粒皮红较高,3-XC128较低。(...  相似文献   

4.
在水培条件下,利用黄腐酸溶液与氮肥营养液交替培养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黄腐酸对花生幼苗生长及氮素利用的调控,为黄腐酸促进花生对氮肥的高效利用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以山花9号花生品种为材料,设0 mg/L(CK)、50 mg/L(T1)、100 mg/L(T2)、150 mg/L(T3)、200 mg/L(T4)5个黄腐酸浓度梯度,在处理16 d和24 d时取样测定花生的农艺性状、植株干物质积累量、SPAD值、根系活力、根系形态参数。结果表明:黄腐酸显著影响花生幼苗根形态参数和根系活力,T2、T3、T4处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均显著高于CK处理,T3、T4处理根体积显著高于CK处理。T3处理有最大的根系活力,与CK处理间差异显著。黄腐酸可以提高花生幼苗的氮素累积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与CK相比,处理16 d与处理24 d时花生幼苗的氮素累积量分别增加了7.9%~36.1%和11.1%~27.5%,干物质量分别增加了5.8%~32.6%和14.9%~39.5%。T3、T4处理的总氮累积量和总干质量显著高于CK处理,T2、T3、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使用黄腐酸可提高花生幼苗叶片的SPA...  相似文献   

5.
温室花生试验的二个处理,1.测定施用氮肥对缺氮土壤中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的效果。2.是应用同位素N~(15)方法,研究花生根部区域存有不同的氮素水平,通过花生子房柄对氮素的吸收。在播种时施用氮肥对花生幼苗的根瘤数目大量减少,但其含氮量增加。由于施用氮肥的结果,花生蔓和荚果的综合产量增加,但在播种后5周施用少量氮肥的除外。6和12P.P.M氮素的任何一种,在播种或播后5周施用的结果,收获时其成熟荚果百分率较高,但是施用过多的氮素化肥,则延迟其成熟。应用同位素N~(25)确定了花生通过子房柄吸收氮素。明确通过子房柄吸收氮素的数量和根部区域内供给有效氮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当花生根部区域接种根瘤菌或施用化合氮肥为氮素来源,供给充足的氮素,则花生通过子房柄吸收氮素是不重要的。但是当根部存在的氮素接近贫乏状态,花生通过子房柄产生吸收氮素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江西红壤旱地花生测土施氮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粤油256为供试品种,选取高、中、低肥力的红壤旱地共10块,设计0、135kg/hm2两个施氮水平,研究江西红壤旱地花生测土施氮的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上升,花生产量、生产100kg花生荚果的需氮量、土壤供氮量和土壤氮素贡献率随之提高,而氮肥表观利用率随之下降。高、中、低肥力地块的土壤供氮量分别为222.65 kg/hm2、181.53kg/hm2、140.67kg/hm2,土壤氮素贡献率分别为84.88%、79.92%、74.45%,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9.37%、33.70%、35.51%;在不施氮条件下生产100kg花生荚果的需氮量分别为6.52kg、6.39kg、6.34kg,而在N135条件下分别为6.60kg、6.44kg、6.37kg。相关分析表明,花生产量、土壤供氮量和花生需氮量与土壤肥力指标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磷含量相关不显著;氮肥利用率与5项土壤肥力指标都呈负相关,但不显著。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花生产量、土壤供氮量、花生需氮量、氮肥利用率与土壤肥力指标的回归方程,为红壤旱地花生测土施氮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进行花生氮素化肥经济施用技术的研究,经过两年预备试验,五年正式试验,采用盆栽、微区、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相结合,取得了大量的数据,现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以下技术规范。 一、花生氮素化肥的经济施用量。 花生氮素化肥的经济施用量,要从充分发挥根瘤的供氮能力,提高花生植株对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管理与不同根瘤菌接种模式(拌种或土施)对花生生长、氮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花生叶片SPAD值,有效促进花生生长,显著增加了氮利用率和荚果产量。两种根瘤菌接种模式下,不同氮肥管理中均以50%N基施+50%N开花期追施和100%N基施处理的第一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百果重、氮利用率和产量显著高于50%N开花期追施+50%N结荚期追施处理,说明要实现花生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需在花生生育前期施用一定量的氮肥。比较根瘤菌拌种和土施2种接种模式,以根瘤菌拌种配施氮肥对花生的增产效果较好,但与根瘤菌土施配施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种植采用氮肥50%基施、50%开花期追施配合根瘤菌拌种的模式增产效果最好,氮肥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下夏直播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及其差异,在田间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对夏直播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可显著增强夏直播花生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  相似文献   

10.
过去研究报导,花生根部根瘤菌能固定氮素,施用氮素肥料不适量,就会影响根瘤菌固氮能力,影响土壤供氮最佳水平。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氮素作为花生主要的养分已由许多研究材料报导指出了氮在花生生理中的重要性。为了摸清高产花生各生育期土壤供氮最佳水平和整株组织液中硝态氮最佳浓度,并从中寻找出美宜指标,以便更好的为花生高产的时候施用氮素化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石灰与生物炭对酸化土壤改良及花生氮营养的作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石灰、生物炭单施与配施对酸化土壤性质、花生氮素吸收利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单施石灰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和交换性钙含量,花生植株氮吸收量和收获指数显著增加13.1%和4.6%,花生生物量和产量显著提高11.7%和16.1%;单施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但对花生氮吸收量、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影响;表明酸性土壤明显抑制了花生生长,单施石灰促进花生生长及氮高效利用效果优于生物炭。石灰与生物炭配施后,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交换性钙含量及碳氮比更协调,花生植株氮吸收量、氮利用率、生物量和产量均得到进一步提高。所有处理中,4500 kg/hm2生物炭配施450 kg/hm2石灰处理的花生植株氮吸收量、氮收获指数、氮利用率、生物量及产量最高,分别比CK增加30.7%、8.7%、5.7%、27.6%和35.8%。因此,4500 kg/hm2石灰和450 kg/hm2生物炭配施是酸性土壤改良、氮素高效及花生高产栽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氮量下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高含氮肥料为材料,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肥(N0)、200%施氮量(N200%)、150%施氮量(N150%)、100%施氮量(N100%,纯施氮180.48 kg/hm2)、80%施氮量(N80%)、60%施氮量(N60%)、40%施氮量(N40%)和20%施氮量(N20%)。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施氮肥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增产幅度为12.94%~24.62%;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饱果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分枝数和百仁重随施氮量变化不明显;株高和百果重以N80%效果最佳。土壤碱解氮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与饱果率、有机质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饱果率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第1主成分性状,即产量因子,如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百果重对花生生长有重要的作用。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百果重和饱果率通径系数较大,所以在提高花生荚果产量中应重视这2个性状。综上所述,从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和成本考虑,以N80%处理(纯施氮144.38 kg/hm2)的荚果产量、株高、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农花5号为试材,在施氮肥总量一致的条件下,设3个不同施用时期处理:基施氮肥135 kg·hm-2(T1)、基施氮肥67.5 kg·hm-2+苗期追肥67.5 kg·hm-2(T2)、基施氮肥45 kg·hm-2+苗期和开花下针期分别追肥45 kg·hm-2(T3)、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研究氮肥后移对花生叶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氮素积累量与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时期处理下,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活性和含量的高低因施氮时期的不同发生变化。T3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生育后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花生生育后期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根系和荚果氮素积累量以T3处理最高,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亦以T3处理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T3处理产量最高,为5361.11 kg·hm-2,比CK、T1和T2处理分别增产20.79%、...  相似文献   

14.
直播稻氮素营养特性及合理施氮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对直播稻的氮素营养特性及合理施氮方法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直播稻氮素吸收特征及其氮素吸收利用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直播稻合理施氮方法的研究概况,最后提出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方式下直播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水平下菠萝蜜幼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酰胺态氮肥在菠萝蜜苗期的最佳施用量,本试验以马来西亚1号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施氮量对菠萝蜜幼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菠萝蜜幼苗叶片、茎秆、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叶片氮素累积量、茎秆氮素累积量和总氮素累积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施氮量为N1(5g/株)时达最大值;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在N1时达最小值。根系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长趋势。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及根系体积随着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N1水平与N0(0 g/株)无显著性差异。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体积与地上部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肥、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总根长单个因子以及三者共同解释菠萝蜜苗生物量变化的比例为9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菠萝蜜幼苗适宜的施氮量为5 g/株,可作为菠萝蜜苗期施肥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6.
作物氮素无损快速营养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的氮素营养诊断技术方法有化学诊断和无损测试诊断,其中化学诊断包括植株的全氮诊断和植株硝酸盐快速诊断;而无损测试技术则包括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诊断法、叶绿素仪法、机器视觉、光谱遥感等。根据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发展,总结了各种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无损快速诊断技术可作为农作物生产上的氮素营养测定方法,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花生、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制约产业发展,因此,黄曲霉毒素防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难题。本团队首次提出将黄曲霉毒素绿色阻控与促进根瘤固氮耦合的研究思路,研发了生物菌剂ARC-BBBE,本文报道生物菌剂ARC-BBBE对黄曲霉毒素及其产毒菌阻控的大田应用效果,调查其对花生生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探索ARC-BBBE对花生、大豆根系结瘤及根瘤固氮的影响,为从田间源头阻控黄曲霉毒素及促进根瘤固氮、实现减肥减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连续2年在我国花生主产省开展田间防控试验,将绿色阻控生物菌剂ARC-BBBE于花生播种期以30 kg/hm2用量与基肥一起撒施于土壤中。同时开展室内花生、大豆盆栽试验。使用涂布法调查土壤中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丰度,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使用乙炔还原法测定根瘤固氮活性,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统计根瘤数、根瘤重。结果表明,应用ARC-BBBE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黄曲霉毒素产毒菌的丰度(平均降低66.5%)和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平均降低83.5%)。应用ARC-BBBE后,花生根系普遍出现超级结瘤现象,实验验证表明其根瘤具有固氮活性,平均结瘤数增加10倍以上(土壤贫瘠地区50倍以上),瘤重增加8.8倍,每克根瘤固氮酶活性提高5倍以上。饱果率、产量均明显提高,叶色浓绿。花生室内盆栽结果表明,ARC-BBBE处理组根系结瘤数是对照组的2.2倍,固氮酶活性是对照组的4倍,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组增加21.3%。大豆室内盆栽苗期实验结果表明,ARC-BBBE同样可诱发大豆结瘤及固氮效应:播种后第26天,处理组瘤数增加13.5倍、瘤重增加19.8倍;而且处理组有固氮活性,而对照组无固氮活性;苗期处理组的根长、根重、鲜重、叶绿素等生物学指标显著提升。ARC-BBBE对花生黄曲霉毒素及其产毒菌污染阻控效果极为明显,既可从生产源头有效阻控花生黄曲霉毒素产毒菌,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同时大幅增加了花生根瘤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具有显著的促生长、增产量、控病害、保安全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未来减施农药、化肥,保护农田生态,推动花生、大豆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花生高效施氮专家决策系统是在课题组多年多点氮肥试验及根瘤固氮研究,且吸收了目前花生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的。本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1)该系统充分考虑了气候、土壤及农业措施等对作物产量的综合影响,总结出确定适宜目标产量的方法,使目标产量既能充分发挥土壤的增产潜力,实现作物的高产高效,又不至于因目...  相似文献   

19.
花生全程可控施肥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花生的施肥现状,在明确花生生长发育需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花生全程可控施肥技术,建立花生简化、可控、高效、生态施肥与高效高产技术体系,实现花生不同生育期、地下分布差异的针对性施肥,促进植株抗性、荚果产量提高,同时降低氮肥等化学肥料的施用量,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实现土壤的生态修复和土壤耕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