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评价纳米二氧化钛(TiO2-NPs)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毒性效应,采用5、50、100 mg/L浓度锐钛型TiO2-NPs对河蚬暴露处理24 h、48 h、96 h和192 h,测定其鳃、消化腺和斧足肌肉组织中钛含量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在相同暴露时间下,河蚬3种组织的平均钛含量均显著上升并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暴露时间延长,消化腺和斧足肌肉中平均钛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消化腺中钛含量高于斧足组织,而低、中浓度组鳃组织平均钛含量处于较稳定水平;暴露24~192 h,鳃、消化腺和斧足肌肉中平均钛含量分别为0.73~3.50、2.88~32.37、1.15~3.11 μg/g;(2)在暴露初期,河蚬3种组织的GST活性不同程度上升;随暴露时间延长,鳃和消化腺中GST活性先显著下降、后上升,斧足肌肉中GST活性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暴露24~192 h,鳃、消化腺和斧足肌肉中GST活性分别为97.39~371.44、164.92~837.22、63.39~247.75 U/mg;(3)暴露24 h后,3个浓度组河蚬鳃和斧足肌肉中SOD活性均明显上升,低浓度组消化腺SOD活性也显著上升;随暴露时间延长,3种组织中SOD活性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且SOD活性下降幅度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暴露24~192 h,鳃、消化腺和斧足肌肉中SOD活性分别为7.68~27.05、3.63~16.92、4.25~43.08 U/mg。研究表明,3种浓度TiO2-NPs暴露导致钛在河蚬体内显著富集并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其对河蚬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草鱼种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重金属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联合毒性效应评价采用了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实验结果表明 ,镉对草鱼种的毒性大于锌。镉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 86mg/L、4 5 3mg/L、3 4 9mg/L ;锌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 18mg/L、7 36mg/L、5 73mg/L。镉与锌对草鱼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 81mg/L、1 79mg/L。联合实验结果表明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联合毒性在 2 4小时、4 8小时AI<0 ,为拮抗作用 ,这种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减弱 ,在 96小时 ,AI>0 ,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锰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和铁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5μg/L、0~5μg/L和0~12 500μg/L时,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3种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继续升高,抑食金球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质量浓度锌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选取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其综合效应。试验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程度为铁>铜>锰。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最大的组合为62 500μg/L铁离子、1μg/L铜离子和5μg/L锰离子,但铜离子和锰离子所对应的细胞密度的■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与3种重金属离子吸收量的相关性得出,铁离子与上述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577和0.870;铜离子和锰离子吸收量与上述3个参数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因此,铁离子是影响抑食金球藻生长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凤眼莲对Cd2+、Zn2+富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眼莲被分别放置在镉质量浓度1.0、3.0、5.0、7.0mg/L和锌质量浓度2.5、5.0、10、20mg/L的溶液中,并在第0、4、8、12天后采样分析。试验开始后前4 d金属离子的转移速度非常快,镉和锌随时间的推移在茎叶和根中的富集量增加。凤眼莲吸收的镉、锌离子主要富集在根部(Cd2 2 441.27 mg/kg,Zn2 6 412.17mg/kg),对镉、锌最大富集系数分别是553.3、759.2。凤眼莲对锌的富集能力稍高于对镉。  相似文献   

5.
一种半静态育苗水体重金属离子除去装置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半静态悬挂式重金属除去装置,靠育苗池中由充气造成的垂直对流进行的固一液吸附而除去重金属离子。结构简单,不需专门配置动力设备。在24.7m~3水体中,用5个除去装置,对加入浓度各为50μg/L的铜、锌、铅、镉,33h的除去率分别为95%、90%、56%、33%;在20m~3水体中,对加入浓度各为10μg/L铜、锌、铅,1μg/L的镉,33h的除去率分别为93.6%、90.7%、87.2%、76.9%。为育苗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除去重金属离子的理想装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辛基酚对鲤的雌激素效应。经10、50、100、300和500μg/L辛基酚暴露32d后,鲤存活率和肥满度与对照组无差异;性腺指数变化明显,雌鱼性腺指数随暴露剂量的增大而增大,雄鱼性腺指数随暴露剂量的增大而减小;50μg/L及以上暴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辛基酚能诱导鲤雄鱼产生卵黄蛋白原,暴露剂量为10μg/L组有部分雄鱼肝脏匀浆和血液中检出卵黄蛋白原,50、100和300μg/L组卵黄蛋白原含量随辛基酚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500μg/L组卵黄蛋白原含量低于300μg/L组、高于100μg/L组,均为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以静水法研究了石油烃和镉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法对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一毒性作用时,24、48、72、96h石油烃对毛蚶的LC50分别是6.863、5.129、2.965、1.914mg/L;24、48、72、96h镉对毛蚶的LC50分别是12.27、7.86、6.16、5.17mg/L。石油烃和镉对毛蚶的联合毒性作用,当采用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h时,AI<0,表现为拮抗作用,暴露时间分别为72、96h时,AI>0,表现为协同作用;采用浓度1∶1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h时,AI<0,表现为拮抗作用,暴露时间分别为72、96h时,AI>0,表现为协同作用;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石油烃和镉的联合毒性从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静水法研究了石油烃和镉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法对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一毒性作用时,24、48、72、96 h石油烃对毛蚶的LC50分别是6.863、5.129、2.965、1.914mg/L;24、48、72、96 h镉对毛蚶的LC50分别是12.27、7.86、6.16、5.17 mg/L.石油烃和镉对毛蚶的联合毒性作用,当采用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 h 时,AI<0,表现为拮抗作用,暴露时间分别为72、96 h 时,AI>0,表现为协同作用;采用浓度1∶1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 h 时,AI<0,表现为拮抗作用,暴露时间分别为72、96 h 时,AI>0,表现为协同作用;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石油烃和镉的联合毒性从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锌在鲫体内的积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锌短期内在鲫鳃、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积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锌在鲫鳃、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积累量均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但随时间变化锌的积累速率不同.鳃锌积累在0.05 mg/L锌溶液中呈线性关系,其他浓度均呈对数关系;不同质量浓度鲫肌肉锌积累量与暴露时间呈线形关系,暴露在0.05 mg/L锌溶液中,肌肉锌在10 d内积累速度较慢,10 d后积累速率大幅度提高,肝胰脏锌在0.05、0.1 mg/L锌溶液中积累量与暴露时间呈线性关系,其他浓度随时间呈对数关系.暴露在高于国家水质允许锌浓度水体中,肝胰脏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锌.鲫各部位对锌的积累能力为肝胰脏>鳃>肌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铜在虾夷扇贝鳃和肝胰腺中的累积规律及对抗氧化酶、脂代谢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铜分别对虾夷扇贝暴露0、1、3、6、10及14 d,检测铜在鳃、肝胰腺组织中的累积量及对抗氧化酶SOD、CAT及GPx活性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72 h胁迫时,高浓度铜对肝胰腺组织脂代谢关键调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0.025 mg/L胁迫组在鳃中的最高累积出现在第14天(347.55 μg/g),0.05和0.10 mg/L胁迫组最高累积均出现在第6天(340.72和 302.30 μg/g),整体随时间呈曲线变化关系,而肝胰腺组织中,高浓度(0.10 mg/L)组累积随时间呈线性关系,最高为第14天(60.88 μg/g),中低浓度(0.025和0.05 mg/L)组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均呈曲线变化关系;鳃组织各抗氧化酶在胁迫期内均被显著性抑制,肝胰腺组织中,除0.05 mg/L胁迫组对GPx酶活性24 h时显著抑制外,0.025和0.05 mg/L胁迫浓度在24 h内均可诱导抗氧化酶显著表达,但随胁迫期的延长逐渐降低,0.10 mg/L胁迫组各酶活性在胁迫期内被显著性抑制;高浓度组(0.10 mg/L)胁迫72 h后,虾夷扇贝肝胰腺脂代谢关键调控因子PPARs-γ2、6PGD、G6PD、FAS、LDH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上调,而ACC、CPT1与对照组相比,虽然存在差异表达,但不显著。实验表明,鳃是虾夷扇贝铜的主要蓄积部位,肝胰腺组织对铜的累积不存在浓度依赖性关系,对高铜胁迫累积反应较为敏感,同时与镉对虾夷扇贝的毒性相比,铜的毒性作用更强,对虾夷扇贝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破坏性更大,并且在高浓度急性胁迫条件下,铜可以促进肝胰腺的脂质合成代谢,诱发脂肪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