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杂棉3号生育特性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对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抗虫杂交棉湘杂棉3号的生长发育特性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观察,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设计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处理,密度设每公顷为1.60万株和2.40万株两个水平,以A1、A2表示,施氮量为每公顷225kg、345kg和465kg,以B1、B2、B3表示。按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7m2,5行区。1.2栽培技术应用情况试验于4月6日播种,5月17日移栽。氮肥施用按处理设计用量进行,移栽时施用安家肥,氮占20%,磷肥、钾肥各占50%。花铃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于…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5,(5):27-30
为探索金秋香优1079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追肥施氮量、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和移栽密度对金秋香优107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施氮量、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和移栽密度对金秋香优1079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产量的决定程度为移栽密度追肥施氮量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各因子水平的最佳组合为A2B2C1,即追肥施氮量为150 kg/hm2、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为7∶3、每公顷栽15万穴时金秋香优1079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水稻良种与良法的结合是高产的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新品种辽盐9号的生产潜力,对其移栽密度和施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选用辽盐9号做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移栽密度(A)设3种处理:A130X10Cm、A230X16cm、A30X22cm,各处理每穴均插2—3株苗。施肥技术(B)设3种处理:B;每亩施硫按60kg,B。每亩施硫按70kg,B。每亩施硫饺80kg(其中尿素折合成硫按计算)。另外各处理均每亩施磷酸二按10kg、硫酸钾10kg、硫酸锌Zkg(在第一次旅美肥时施入)。各种施肥技术具体运筹见表1。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棉花新品种苏棉 18号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的最佳配合 ,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2 0 0 1年进行了苏棉 18号密度与肥料试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 ,将密度和肥料两因子各设 3个水平 ,以密度为主区 ,即每公顷 3 6万株 (A1)、 4 2万株 (A2 )、 4 8万株 (A3) ,以肥料 (纯氮 )为副区 ,即每公顷施纯氮 2 2 5kg (B1)、 30 0kg (B2 )、 375kg (B3)。其中 ,基肥占 30 % ,花铃肥占 6 0 % ,盖顶肥占 10 %。随机区组排列 ,设 3次重复 ,共 2 7个小区 ,小区面积2 7m2 。试验于 2 0 0 1年 4月 4日播种 ,5月 17日移栽…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施氮量与密度对浏阳烤烟经济性状与烟叶品质的耦合效应,在3个施氮量(A1:150 kg/hm~2、A2:180 kg/hm~2、A3:210 kg/hm~2)和3个密度(B1:15 000株/hm~2、B2:16 500株/hm~2、B3:18 000株/hm~2)下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本试验条件下,烟叶产量与产值均随施氮量和密度增大表现先增后降趋势,以A2B2、A2B3处理对产量与产值的耦合效应最佳;(2)施氮量与密度明显影响烤后烟叶物理性状,A3B1处理单叶重最大,A2B1和A2B2处理烟叶含梗率最低;(3)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受密度影响小,受施氮量影响较大,A2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最好;(4)施氮量与密度耦合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影响显著,综合烟碱、钾含量以及化学成分协调性指标,中部烟叶以A2B3处理化学品质最好,上部烟叶以A2B2处理化学品质最好。综合来看,施氮量180 kg/hm~2和密度16 500~18 000株/hm~2对浏阳烟区烤烟产量、产值和烟叶品质的耦合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6.
优质油菜史力丰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优质油菜品种史力丰进行播期试验、密度和施氮量二因素试验表明 :( 1)在江苏泰州市沿江地区的适宜播期为 9月 10~ 15日 ,里下河地区为 9月 15~ 2 0日 ;( 2 )随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增加 ,史力丰产量先增后减 ,以施用纯氮 2 70kg/hm2 、移栽 15× 10 4 株 /hm2 组合产量最高 ,达 2 6 0 9.7kg/hm2 ;( 3)单位面积有效角果和每角粒数随播期的提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 ;( 4)密度、施氮量对芥酸、硫甙和油分含量等品质指标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本地区棉花施用硫肥的效果和用量 ,1 999年在本所试验田进行了本试验。1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在商丘市农科所试验田进行 ,整地前每公顷施农肥 3万公斤、过磷酸钙 750 kg、尿素30 0 kg、氯化钾 2 2 5kg。试验设每公顷施硫肥 (硫磺 )60、90、1 2 0、1 50 kg,以不施为对照 5个处理 ,小区面积为 2 0 m2 ,重复 3次 ,随机区组排列。供试品种为中9571 82 ,4月 2 0日播种 ,种植密度为 4.5万株 ,于 7月 2 0日和 9月 1 0日进行生育性状调查 ,各小区单收计产。2 试验结果2 .1 对棉花生育性状的影响。据 7月 2 0日调查 ,平均单株果枝施硫肥的…  相似文献   

8.
以天优32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氮肥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无肥区(0 kg/hm2)、低肥区(105 kg/hm2)、中肥区(180 kg/hm2)、高肥区(270 kg/hm2);栽植密度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高密度(30.0万丛/hm2)和低密度(18.0万丛/hm2)。结果表明:施氮水平、栽植密度对天优3229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中肥区实割产量最高,高肥区产量次之,且不同氮肥施用水平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增加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水平及栽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千粒重相对较小。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80 kg/hm2,栽植密度30.0万丛/hm2有利于天优3229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粳3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分析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粳3号单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单产有显著影响;330 kg/hm2施氮水平单产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其次,360 kg/hm2的再次,270 kg/hm2的最低;移栽密度以基本苗45×104/hm2的单产最高,其次为22.5×104/hm2的。(2)增加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高峰苗数;施氮量和移栽密度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成穗率的提高。(3)总颖花量的增加是提高超级稻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在足穗的基础上,培育大穗是提高总颖花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在适宜总颖花量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和每穗颖花数是获得高产的保证。(4)本试验条件下,宁粳3号最适宜基本苗移栽密度是45×104/hm2,施氮量是330 kg/hm2。  相似文献   

10.
氮素营养是人们调控作物生长和光合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了豫早73、豫早06、豫早083品种(系)在3个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以期为3个品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4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试验园区试验场进行,土壤为沙壤土,试验为二因素试验,A因素为品种:豫早73、豫早08、豫早06;B因素为3个施氮水平,每公顷施纯N:B1180 kg、B2135 kg、B390 kg,共9个处理。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为18.5 m2。棉花于5月20日麦套直播,密度为每公顷9.0万株。麦后各处理均按每公顷施N 45kg、过磷酸钙375 kg、KC l 7…  相似文献   

11.
对渝棉1号不同的种植密度,不同的施肥量研究表明,该品种要在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获得较高产量,其移栽密度宜在每公顷4.2万~4.8万株、施氮量3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2.
运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皖中地区油菜667m2产200kg以上的轻简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最佳方案为巢油08品种在9月10日播种,移栽密度为3600株/667m2,施氮量20kg/667m2(A3B1C3D3)的处理产量可达260kg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9产量的三个主要栽培管理因素:氮肥施用方法、种植密度、纯氮施用量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每667m2中插植1.5万穴,基肥中氮肥占总施氮量70%,每667m2施用纯氮15kg可实现较高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博Ⅲ优86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3):33-36
通过不同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双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施氮点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水稻新组合博Ⅲ优869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博Ⅲ869最高产量的组合为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8.5万/hm2,产量达8.10t/hm2。  相似文献   

15.
优质杂交稻B优827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四川盆地3个不同生态点采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设移栽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3因素5水平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优质杂交稻新组合B优827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B优827具有很大丰产潜力,在四川盆地两熟制稻田应采用"稀育壮秧、适当低密度栽插和足氮、足钾"的栽培策略,适宜栽植密度为17.5万~24.0万穴/hm2,施氮(纯氮)量为160~185 kg/hm2,施钾(K2O)量为110~160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中棉所39系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抗虫棉杂交种,2000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2003年在江苏盐城地区进行引种示范,其早熟性、丰产性、抗虫、抗病性以及纤维品质表现突出,适合江苏沿海棉区发展种植。2004-2005年就生育特性及其密肥管理进行了探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进一步提供技术指导。1试验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以密度和施氮量作为试验因子,密度设2个水平,分别为每公顷30000株和45000株,施氮量设2个水平,分别为每公顷225kg和375kg,共4个密度和氮肥组合处理,即密度×氮素分别为30000×225,3000…  相似文献   

17.
1991~1996年,对稻后移栽棉生长发育特性及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早稻收割后,于7月20日前移栽的棉花,与春播相比,现蕾至开花缩短3~4d,开花至吐絮缩短2~3d,8月10日前开花,有效开花结铃期长达40d.每公顷7.5万株,单株成铃11个左右,每公顷皮棉产量1075kg以上.其关键技术①采用中熟偏早品种,大钵育苗,5月中下旬播种育苗;②老苗带蕾、泥肥灌穴,打孔移栽;③增加密度,主攻早秋桃;④重施基肥,轻施秋肥.  相似文献   

18.
以重穗型杂交稻德优4727和轻穗型常规稻五山丝苗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0、120、165、210 kg/hm~2,分别记为N0、N120、N165、N210)和3种移栽密度(25.0、19.1、12.5丛/m~2,分别记为D1、D2、D3),于2016年在四川德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水稻品种的适宜移栽密度均为25.0丛/m~2,在此移栽密度下,重穗型杂交稻德优4727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N165处理产量最高(10.90 t/hm~2),轻穗型常规稻五山丝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以N210处理产量最高(10.21 t/hm~2);相同移栽密度下,参试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移栽密度的增加,参试水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呈增加趋势。可见,提高移栽密度,减少施氮量可兼顾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其最佳肥密组合为施氮量165 kg/hm~2、移栽密度25丛/m~2,即低氮密植可作为重穗型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采取随机排列,组合处理采用L934正交设计,分析移栽密度、施氮量及肥料运筹等栽培措施对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南气候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影响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主导因子是种植密度,影响果枝叶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的主导因子是施氮量。移栽密度在1.8万株·hm-2、施纯氮225kg·hm-2至337.5kg·hm-2、基肥∶苗∶花铃肥配比为3∶2∶5处理,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丙二醛含量低,有利于增强棉株的生理机能,延缓棉株衰老。  相似文献   

20.
采用裂区试验方法,以施氮水平为主处理(A),播种密度为副处理(B),对大麦白粉病发病程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1)不同施氮水平间大麦白粉病发病程度有显著差异,以最高施氮量(A=415.0kg/667m2)发病最重;(2)不同播种密度白粉病发病没有显著差异;(3)A×B互作不显著即施氮的效应不因播种密度而异,播种密度的效应也不因施氮水平多少而异。以期为大麦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