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花果利用研究总结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五年来对茶树鲜花、茶幼果的特性、化学成分、最佳采摘期、以及加工红碎茶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较大规模中试,结果证明;茶树的花果均含有与鲜叶相似的茶叶主要生化成分,在制成红碎茶过程中,具有与鲜叶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品质特征;利用茶花、幼果制成红碎茶,其品质达到出口二套样对标准,产品经商捡部门检测,完全符合出口要求,利用茶花果制茶可以提高茶树经济产量、大幅度降低加工成本40%以上,每1/15公顷年增值126元;利用茶树花果加工红碎茶的工艺,配方技术已在省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受茶树的施肥水平影响。本试验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观测不同处理茶树芽头密度,芽稍长度,混合芽重,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生长量的影响。采鲜叶制作干茶,通过密码感官审评,比较不同处理干茶品质间的差异,研究不同处理对干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肥料种类不同,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2),在同等经济成本条件下,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经济效益显。在本试验中以每库存施用100Kg的“兴田”生物有机肥茶叶产量最高,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显。  相似文献   

3.
普洱茶品质的地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品质的优次,除受茶树品种、生产季节、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影响外,茶树的生长环境条件对其品质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说明茶叶品质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我国大多数名茶都产在生态环境优越的名山胜水之间,地形地势对茶叶自然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受茶树的施肥水平影响,本试验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观测不同处理茶树芽头密度、芽稍长度、混合梢百芽重,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生长量的影响。采摘鲜叶制作干茶,通过密码感观审评,比较不同处理干茶品质间的差异,研究不同处理对干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肥料种类不同,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2)、在同等经济成本条件下,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经济效益显著。在本试验中以每亩施用100kg的“兴田”生物有机肥茶叶产量最高、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红茶品质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决定茶叶品质的因子,首先是鲜叶原料,尤其是鲜叶的嫩度与生化品质成分。这与茶树栽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及茶树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从鲜叶制成成品茶之后,决定茶叶外形的主要是物理作用,尤其是与机械的工艺性能与制茶的工艺技巧密切相依。但茶叶品质的决定因子,最主要的是内质。决定茶叶内质的因子比较复杂,是茶叶生化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决定茶叶内质因子的生化品质成分,基本上都集中在茶汤中。就红茶而言,应该包括茶黄素类物质、茶红素类物质、茶儿茶素、水溶性单  相似文献   

6.
茶叶拼配是根据各成品茶的质量标准,将多种在制品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某一确定等级的成品茶。众所周知,我国茶叶产区分布广,跨度大,各地自然条件、茶树品种、鲜叶采摘习惯千差万别,各地茶叶生产者对制茶技术掌握和应用也有差异,致使生产的茶叶品质、风格不尽相同。茶厂或销售商为保持各自成品茶的品质、风格相对稳定,获取最大利润,往往要对毛茶进行精制加工和拼配。拼配方式有好几种。计划经济时代,茶叶出口主要由茶叶进出口公司掌握,其计划性强、量大、交货周期长,通常采用箱式匀堆机拼配。但箱  相似文献   

7.
超微茶粉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7,29(6):12-14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以及其他茶制食品。目前,超微茶粉主要有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两种。  相似文献   

8.
(4)粉茶.粉茶即茶鲜叶经简易加工后研磨而成的粒度均匀、外观颜色均一的粉状茶.粉茶有别于一般茶末,前者是利用茶鲜叶加工而成的制品,品质与成分较为均一;而后者是茶叶精制过程中残余的碎屑粉末,品质与外观颜色较难控制.茶叶含有许多有益人体的保健成分,通过冲泡饮用方式人体很难完全摄取这些成分,而直接食用茶叶,不但可摄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食用纤维,同时能获得与饮茶同样的保健功效.粉茶可直接或间接地用作各种食品的调味料、着色剂或风味改良剂,以开发各式茶食,这在日本及我国台湾等地颇为风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将乐县利用梅占茶树品种加工美人茶的生产技术。美人茶属于乌龙茶类,起源于台湾,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近年来,三明陆续研制出大田美人茶、沙县醇香美人茶等系列产品,将乐县也开展了相关的技术研究。本文详细描述了将乐利用梅占品种加工美人茶的生产过程,包括鲜叶要求、采摘时间、采摘方式、萎凋、做青、堆青、杀青、回润、造型、烘干和复火等工序,通过萎凋、做青和堆青等过程,形成美人茶独特的果蜜香浓郁持久、滋味甘甜浓醇的品质特征。最后,论文指出将乐县加工美人茶不仅有效利用夏暑茶原料,而且提高了茶叶品质、丰富了茶叶种类,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漳平市南洋乡是福建省的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一的水仙茶饼,即主产于该乡。水仙茶饼原产于漳平市双洋镇中村村,后遍布全市各地,而以南洋乡、双洋镇中村村、新桥镇为主要产区。至今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在闽西、闽南、厦门及广东等地久负盛名。水仙茶饼系采用水仙茶树鲜叶,按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将杀青、揉捻后茶青,用木模压成“四方”饼形,用白纸包紧,文火慢烤,而制成毛茶。其工艺独特,品质优良,具有香高、味醇、耐泡、回甘等特点。从八十年代起,南洋乡水仙茶饼先后12次获得福建省名茶奖和毛茶优质奖,被列为福建省名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集武夷山市岩茶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内10个茶园的土壤、温度、湿度数据,并对这10个茶园内的肉桂茶树鲜叶及其加工制作的武夷岩茶成品茶进行理化成分检测,探讨武夷岩茶的品质与土壤等微域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名岩区的微域环境优于丹岩区,名岩区所制茶叶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12.
随着茶叶初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对鲜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茶鲜叶作为制茶的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成茶品质。本研究从鲜叶的理化特性和劣变机理方面,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气调和振动因素对茶鲜叶贮运品质的影响,为顺应茶叶加工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对茶叶加工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光是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不同光质对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着不同影响,不同品种茶树生长和茶类加工工艺对于光的响应也有所不同。综述了近年来人工光源补光对茶树生理特征、理化成分、色素类物质及香气类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人工光源在我国茶树设施栽培、茶叶全天候加工以及茶叶品质的提升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碾茶是抹茶加工的原料茶,是一种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杀青后、未经揉捻直接由碾茶炉或辐射热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片状茶产品。文章对比介绍日本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我国传统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审评碾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正"武阳春雨"是浙江省武义县名优绿茶的代表,其品质的形成主要受原料、加工工艺等影响。其中,杀青是加工的关键步骤,对成品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推动进行热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目前,茶叶加工常用的杀青方式有汽热杀青、微波杀青、热风杀青、滚筒杀青等。杀青方式不同,杀青效果各异。本试验通过采用不同的杀青方式加工"武阳春雨"茶,研究杀青对茶叶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武阳春雨"名优绿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1前言鲜叶是供制茶的原料,是茶叶品质形成的基础,只有优质的鲜叶才能制出好的茶叶。研究表明,在环境胁迫下,植物体内的信号会发生变化,而这些信号对植物体内的代谢水平和生化成分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逆境对茶树鲜叶的代谢水平和化学成分引起重大的变化,必然会对茶叶品质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展环境胁迫下信号变化及其对鲜叶内含物质影响的研究,对提高茶叶品质具有实践意义。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植物感应胁迫的器官合成并输送某些信号物质到响应胁迫的器  相似文献   

17.
茶饼病是我省部分高山茶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省石门东山峰农场,安化烟溪茶区、南岳山茶场等地严重发生。由于此病直接危害茶树的嫩梢嫩叶,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仅东山峰农场一分场10队估计1983年就因茶饼病发生损失鲜叶1.2万斤。过去对茶饼病的药剂防治,主要是施用铜制剂、如硫酸铜、波尔多液等。但铜素在茶树上残效期长,对成茶品质有影响,不宜在  相似文献   

18.
福云6号不同加工工艺试制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福云6号春茶标准一芽二叶、一芽三叶鲜叶原料分别进行炒青、烘青、烘青加团揉三个不同加工工艺的试制。结果表明,同一原料加工成不同形状的茶叶间品质差异较大力 一芽二顺鲜叶原料加工的眉茶型品质最优,毛峰型决之,卷曲型较差;一芽三叶鲜叶原料的眉茶型最优,卷曲型次之,毛峰型较差。分析说明:福云茶区可适当加大炒青名茶制作 ,大宗绿茶生产可推广卷曲型茶加工工艺,改善干茶条索,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种茶主要以采收鲜嫩芽叶为主,而忽略了茶花、茶籽、茶梗等副产物的利用。据调查,生产1t绿茶或其他茶类,有20-30kg的副产物。据此测算,目前我国每年茶叶加工中的副产物在数万吨之多。此外还有大量被修剪下来的枝叶及低档粗老茶叶。只利用鲜叶,而放弃与鲜叶同为茶树生物产出的其他器官,对茶树资源是一大浪费。  相似文献   

20.
光是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温、湿、风、光"等重要环境影响因子之一,对茶树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光调控对茶树代谢、茶叶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LED光在茶树栽培育种及茶叶加工等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LED光调控技术在未来茶叶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