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据以往的调查研究资料证实:茶卡公社羊布氏杆菌病的感染率为19.54%。1971年以后,连续多年用羊型M5号弱毒菌苗进行气雾免疫,到1983年为止,我们从布氏杆菌血清学检查和细菌分离的结果证明:茶卡公社抽检羊只的布病血检率已降低到1.34%,在流产胎儿中,经过多年检验未分出布氏杆菌及其它能致羊发生流产的病原细菌。但是近年来,牛羊的流产仍在发生,个别羊群的流产危害比用M5号苗气雾免疫前的71年还要严重。为了明确当前羊只流产的主要原因,我们于1983年4月在茶卡公社收集流产胎儿10例,作了流产病原的细菌及羊流产衣原体的分离,在10例病料中未均培养出病原细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以前,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省广泛流行,危害严重,造成经济损失。据调查资料记载:人的布病平均感染率为15.32%,家畜布病平均感染率牛为25.40%,羊为17.92%,母畜因布病流产也很严重。七十年代后,全省普遍应用M_5号布氏菌苗对羊只不经检疫进行一年一次的气雾免疫。据各县报告,羊的  相似文献   

3.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病,可以感染牛、羊、猪等动物,羊布氏杆菌病对养羊业危害较大,不仅造成母羊流产、生产性能下降,还会对动物源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加强羊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和防疫工作刻不容缓,本文主要综述羊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及防疫方法,逐步淘汰和净化感染羊,保障养羊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州自1971年起,连续十多年进行布氏杆菌BM5号苗的气雾免疫后,羊只流产率虽无明显下降,但从流产羊只中分离出布氏杆菌及常见流产病原菌的机率很低。我们曾对乌兰县的铜普、茶卡,都兰县的巴隆、香日德等公社的500只流产羊的胎儿病料,进行布氏杆菌分离,结果均为阴性。同时对用BM5号苗气雾免疫后的成年羊和幼年羊共14,229只,进行了布氏杆菌血清学险查,结果阳性率已由原来的20%下降到1%左右。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目前我州羊只流产的主要病原不单纯是布氏杆菌所致。  相似文献   

5.
果洛州家畜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制工作自1959年开始,先后经历了检疫、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验收三个阶段。据1960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牛的阳性率为14.2%—25.1%,牛的检出率最高达58%,羊的阳性率为7.22%—16.6%,山羊的阳性率为5.8%,马和猪都有感染;1959年牛羊流  相似文献   

6.
关于牦牛的布氏杆菌病及其防治问题报道甚少。我们曾在牦牛血检中,检出阳性反应,并从其流产胎儿中分离到牛型布氏杆菌。证明在牦牛中也有布氏杆菌病流行。因此,对牦牛的布氏杆菌病防治必须引起足够重视。1973年我们在山丹军马一场对牦牛及绵羊进行免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羊型布氏5号菌苗连续四年气雾免疫可达到控制本病目的,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959年该场首次对牦牛和绵牛进行布氏杆菌病血检(简易平板法),牦牛感染率12%,  相似文献   

7.
<正>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分为急性型或慢性型,慢性型病例为多数。牛、羊感染本病的概率较大,其次是猪。人和其他家畜也可感染本病。主要特征是母牛表现为流产,公牛表现为睾丸炎。1病原布氏杆菌可分为羊、牛、猪、沙林鼠、绵羊、犬布氏杆菌。在我国发现的主要为羊、牛、猪布氏杆菌,而沙林鼠、绵羊、犬布氏杆菌在我国没有得到证实。在形态上它们几乎是一样的,都是细小呈短杆状或球杆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几乎静止不动,不产生芽孢。布氏杆菌不耐热,对温度非常敏感,当温度达到70℃时,加热10min可将其杀死,在腐败病料中的布氏杆菌阳光直接照射1d,很快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的控制和消灭布氏菌病,我县在1973年对14个公社进行了牛、羊血检,通过1976年、1977年、1979年三年在全县范围内的布氏羊型5号菌苗的气雾免疫,经过1979年、1982年的血检和1981年的菌检观测,布病疫情逐年在减少,牛的检出率由1973年的10%下降到1982年的1.1%,羊的检出率由1973年的  相似文献   

9.
在高尔基省的畜牧场中,牛的布氏桿菌病是牛型布氏桿菌所致的。在个别的场子中,牲畜的感染率达到了总头数的60—70%。凡是和患布氏捍菌病的牛接触过的羊与猪都没有感染布氏桿菌病。而由地中海热布氏桿菌(Brucella melitensis)所致的羊布氏桿菌病却具有传染性。牛接触过病羊以后可以感染布氏桿菌病,但  相似文献   

10.
尖扎县布氏杆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从 1965年开始进行了家畜布病的检疫摸底 ,在查清疫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布病防治规划 ,于 70年代初和 80年代末对牛羊采取了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经过 2 0多年的防治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收集的牛、羊流产胎儿 (胎衣 ) ,经细菌学分离培养均为布氏杆菌阴性 ,从而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控制区标准。现报告如下 :尖扎县从 1965年开始进行牛羊布检和防治工作 ,在摸清疫情的基础上 ,先后用M5、S2 号菌苗 ,采取气雾、饮水、注射等方法进行免…  相似文献   

11.
按照《黑龙江省牲畜布氏杆菌病检疫净化实施方案》的要求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牲畜布氏杆菌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伊春市于2005年起全面开展了牲畜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净化工作,截止到2006年10月31日,全市共检疫检验奶牛13671头、黄牛31951头、羊113910只,检疫率分别为奶牛78%、黄牛32%、羊22.8%,经省、市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复合确认布氏杆菌病阳性牲畜的奶牛203头、  相似文献   

12.
同德县羊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免疫效果,经过考核后,已于1985年达到“控制区”标准。目前,牛布病的免疫尚在进行。1986年7月,我们在巴滩地区进行了狗布病的感染率调查,现简述如下: 一、材料与检疫 (一)被检动物:被检的58只狗,系牧羊犬和家养犬,年龄为2月—5岁。其中藏狗35只,狼狗和狼杂7只,哈巴狗和哈  相似文献   

13.
乌兰县是我省绵羊改良和育种工作的重点县,现有引进种公羊和自育公羊800只,做好种公羊的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检疫工作,清除布病可能的传染源,对于巩固已取得控制羊布病的县来讲尤为重要。乌兰县是从1971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布氏菌M_5号菌苗对羊群不经检疫而直接进行气雾免疫法接种的,已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14.
泾川县从1973年开始,对布氏杆菌病进行了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并通过血液和细菌进行监测,1985年已达控制标准。 1973年在15个乡、30个行政村进行了畜间布病普查,羊阳性率0.4%,牛2.6%。后在两个乡进行了羊型五号布氏杆菌苗气雾免疫。1980年在全县18个乡、69个行政村进行血检,羊受检率10.7%,阳性率0.8%,牛受检率16%,阳性率2.6%。  相似文献   

15.
从1971年起,贵南县连续应用布氏杆菌羊型五号弱毒苗进行免疫以来,绵羊布病的感染率和流产率都有显著下降。但羊在每年产羔季节仍有不同程度的流产。为了查清流产是否因布氏杆菌引起,我们于1984年三月二十日至六月十月,依照《布病疫区(以县为单位)控制标准和考核方法暂行规定》的检菌规定(在控制区,羊流产物等材料检菌出菌率不超过0.5%),对212例绵羊流产胎儿进行了布氏杆菌分离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据兴海县畜牧兽医站调查,1988年该县牛的流产率为10.85%,羊为4.30%;1989年牛的流产率为9.25%,羊为4.84%。以前,我们对牛、羊流产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布氏杆菌病。1983—1984年,我们用试管凝集反应对绵羊进行布病血清学检疫,阳性率仅为0.92%,说明牛、羊流产的原因除营养、机械性因素和布病外,还有其他能引起流产  相似文献   

17.
在运输检疫中,对进行过口服布氏杆菌猪型二号菌苗免疫过的羊群检出的布病阳性羊,在检疫现场难以判定是喂苗免疫的结果还是感染过布病。为了使运输检疫不漏检,防止疫病传播,又不因健康羊喂苗误.判成病羊而遭受经济损失,经与河北省国营御道口牧场协商,决定在御道口牧场对口,服布病猪型二号菌苗后绵羊的布病凝集反应阳性消长  相似文献   

18.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中 ,牛、羊、猪感染最为常见 ,且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临床病理学特征是器官、胎膜发炎 ,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性病灶。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对畜牧业和人类造成危害。国际上将布氏杆菌分为 6个种 (即血清型 ) :羊型 (即马耳他布氏杆菌 ,Brucellamelitenis)、牛型 (流产布氏杆菌 ,Br .abortus)、猪型 (Brucellasuis)、森林属型 (Br.neotomae)、绵羊型 (Br.ovis)和犬型 (Br .canis)。我国主要有羊型 ,其次为牛型、猪型。其中猪布氏…  相似文献   

19.
1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是奶牛的常见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通过流产物、乳汁及交配方式传播,有明显的地方性。病牛流产,且流产多发生在妊娠5~7个月,其产出死胎或弱胎,胎衣滞留不下,阴门流出红褐色恶臭液体,因发生子宫炎及卵巢囊肿而长期不孕。病公牛睾丸肿大,触之痛、热,有的鞘膜腔积液,压之有波动。防控该病应定期检疫和免疫,每年可用凝集反应检疫2次,阳性病牛及时隔离治疗。疫区牛可用布氏杆菌弱毒菌苗气雾或饮水免疫,菌苗也可用于定期预防注射。  相似文献   

20.
<正>家畜布氏杆菌为布氏杆菌诱发的人畜共患病,此病易感性随着牛、羊性器官的成熟而逐渐增加。此病传染病源为病畜,致病菌可随着牛羊阴道分泌物及公畜精液进行传染,致病菌大量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内,健畜接触或间接接触被感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牛、羊布氏杆菌病净化工作的关键在于加强检疫,及时检出阳性畜,立即进行捕杀,尸体严格无公害化处理。1高度重视,层层部署对于牛、羊布氏杆菌病的净化,必须要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