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深点食螨瓢虫对二斑叶螨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1995年研究了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punctilum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的捕食作用。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深点食螨瓢虫捕食二斑叶螨的功能反应属于HolingⅡ型反应,当N→∞时,在24小时内,成虫的捕食上限是167头,幼虫是171头。在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的混合种群中,经对深点食螨瓢虫选择系数的研究后表明,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均喜食二斑叶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黄瓜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潜在控制能力,在25℃±1℃,RH80%±5%,光照L//D=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黄瓜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捕食喜好及其自身干扰反应,并以截形叶螨为食组建了黄瓜新小绥螨生命表。结果表明,黄瓜新小绥螨最喜食截形叶螨的卵(Ci=0.25),其次为若螨(Ci=0.15),最不喜食雌成螨(Ci=-0.42);在截形叶螨密度保持不变时,黄瓜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日捕食量随着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干扰反应方程为E=0.162 9P~(-0.480 8);以截形叶螨为食的黄瓜新小绥螨生命表参数分别为:净增殖率(R_0)为22.289 3,世代平均周期(T)为19.313 0 d,内禀增长率(r_m)为0.143 3,周限增长率(λ)为1.151 4,种群倍增时间(t)为4.836 2 d。  相似文献   

3.
几种花卉害螨及其检疫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植物检疫》2004,18(5):282-284
花卉害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危害叶部的叶螨(Tetranychids)、细须螨(Tenuipalpids)和跗线螨(Tarsonemids),还有危害球茎及根部的粉螨(Acarids).在叶螨中,以二点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最为普遍和危害严重,刘氏始叶螨(Eotetranychus lewisi Mc Gregor)对一品红等花卉植物危害严重;在细须螨中以太平洋须螨(Tenuipalpus pacificus Baker)对兰花危害最为严重;在跗线螨中以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最严重;根螨则以罗宾根螨(Rhizoglyphus robini Claparede)和刺足根螨[Rhizoglyphus echinopus (Fumouze et Robin)]为主.在这些重要害螨中,二点叶螨、侧多食跗线螨和刺足根螨在我国境内分布广泛,而刘氏始叶螨、太平洋细须螨和樱草狭跗线螨在我国大陆无分布.  相似文献   

4.
巴氏新小绥螨是一种商业化生产的捕食螨品种,可用腐食酪螨作为替代猎物生产。为研究替代猎物饲料的营养经由猎物传递后对巴氏新小绥螨的影响,本文以麦麸和麦麸加酵母(麦麸:酵母=10:3)2种基础饲料饲养腐食酪螨,并在温度(25±1)℃,相对湿度80%,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比较了以两者(腐食酪螨A:以麦麸饲养的腐食酪螨;腐食酪螨B:以麦麸加酵母饲养的腐食酪螨)饲喂的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个体大小及其对朱砂叶螨幼螨与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利用腐食酪螨A与B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个体大小无显著差异,背板长度约为368μm,宽度约为200μm。其对朱砂叶螨幼螨及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模型,但饲喂腐食酪螨B的巴氏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幼螨及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捕食能力(a'/Th值)分别由262.537、9.731显著提高到279.726、12.483,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提高2.48%、7.22%。  相似文献   

5.
拟小食螨瓢虫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拟小食螨瓢虫 Stethorus(Allostethorus)parapauperculus Pang 属鞘翅目、瓢虫科、食螨瓢虫属,是捕食为害木茨、木瓜叶片上二点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重要天敌之一。据在海南木茨作物上初步调查,为害木茨的二点叶螨的天敌有:瓢虫科2种:拟小食螨瓢虫、长管食螨瓢虫(St.longisphonulus Pang);隐翅虫科1种(Oli-  相似文献   

6.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寄主范围广泛,其对不同蔬菜寄主的取食选择性研究很少。本研究采用离体叶碟法和活体寄主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在菜豆、茄子、番茄、黄瓜和甜椒等5种蔬菜寄主上的成螨数量、产卵数量、由卵发育至成若螨期的比例及活体寄主上叶螨数量的增长速度。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对供试的不同蔬菜寄主均可取食为害,但其对不同寄主存在取食偏好性。供试的5种寄主植物同时存在时,朱砂叶螨最喜食菜豆,在该寄主上种群发展速度最快,其次是茄子、番茄和黄瓜,在这3种寄主上的取食选择性差异不大,甜椒是该螨相对不喜食的寄主植物,但同样能够使叶螨成功完成其发育历期。离体试验和活体试验结果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西方盲走螨的引进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盲走螨〔Typhlodromus(=Mera-seiulus,Gallendomus)occidentalis Nesbi-tt〕,属于蜱螨亚纲(Acari),寄螨目(Pa-rasitiformes),植绥螨科(Phytoseiidae),盲走螨属(Typhlodromus),原产北美,是以叶螨为食的专食性捕食螨,因其对有机磷杀虫剂具有抗性,对叶螨具有优良的控制效果。在美国、加拿大果树及经济作物叶螨的防治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七十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8.
采用排除法,分析桔园中两种主要天敌对桔全爪螨的控制作用。试验表明,在一定益害数量比例条件下,尼氏钝绥螨或深点食螨瓢虫,均可在短期内发挥控制作用,将桔全爪螨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的密度。当尼氏钝绥螨:桔全爪螨为1:20时,1个月后猎物密度从26头/叶降至1头/叶以下,而对照中则保持在20头/叶。当深点食螨瓢虫:桔全爪螨为1:25时,1个月后猎物数量从29头/叶下降至9.5头/叶。两种天敌共同作用时,猎物  相似文献   

9.
真桑钝绥螨捕食朱砂叶螨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及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真桑钝绥螨Amblyseius makuwa Ehara防治害螨的可能性,本试验在(25±1)℃、RH 80%±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组建了真桑钝绥螨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为食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了真桑钝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卵、若螨和雌成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真桑钝绥螨以朱砂叶螨为食,未成熟期发育历期分别为卵期1.90 d,幼螨期0.62 d,前若螨期0.82 d,后若螨期1.26 d。试验条件下真桑钝绥螨净增殖率为11.80,内禀增长率为0.175,世代平均周期为14.12 d,周限增长率为1.191,种群倍增时间为3.96 d,雌成螨日均产卵量为1.22粒,平均总产卵量为22.12粒。真桑钝绥螨对朱砂叶螨3个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圆盘方程显示真桑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卵的捕食数量最大,其次为若螨和雌成螨,a/Th值分别为12.5162、5.8730和4.4009。综上研究结果,真桑钝绥螨具备优良天敌的基本特性,是朱砂叶螨的潜在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腹管食螨瓢虫控制柑桔全爪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的腹管食螨瓢虫Stethorus siphonulus Kapur大面积控制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首获成功;试验示范面积2000多亩,证明保护食螨瓢虫,一般株有瓢虫20—40只者,可无需用药。在春季移殖散放食螨瓢虫,除能控制春季桔全爪螨外,尚可继续控制桔全爪螨的秋季种群,全年无需喷药防治。倘若单独在秋梢期散放食螨瓢虫,秋梢害螨亦可得到显著的控制。移殖散放食螨瓢虫的指标为叶平均有桔全爪螨(包含卵在内各虫态)10只以上,方能建立起瓢虫群落。一般30—40亩果园,只需集中在10株桔树上散放食螨瓢虫200只左右(每株20只),短期内即可繁殖扩散至全园。在大面积桔园,适时进行瓢虫转株再移殖,可以迅速扩大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1.
伪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伪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伪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搜寻效率a′与处理时间Th值分别为0.5902、1.0025、0.9697、0.3146和0.0150、0.0240、0.0520、0.1681。伪钝绥螨的雌成螨喜食二斑叶螨的卵、幼螨和若螨,而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能力较弱。伪钝绥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者密度低时,捕食率下降较快;随着捕食者密度进一步增加,捕食率下降缓慢,干扰反应方程拟合为E=0.3101P~(-0.412)。  相似文献   

12.
东方钝绥螨是叶螨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对多种叶螨的防控起着重要的作用。东方钝绥螨一直被认为是叶螨的专食性捕食者,其规模化生产不成功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本试验在(25±1)℃、RH 80%±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以甜果螨为食,东方钝绥螨能够完成发育和繁殖,并以此组建了东方钝绥螨试验种群生命表。试验结果表明,东方钝绥螨以甜果螨为食各发育阶段历期较短,分别为卵期1.77 d,幼螨期0.77 d,前若螨和后若螨期各为1.05 d。25℃时东方钝绥螨的世代平均周期为14.07 d,内禀增长率0.18,周限增长率1.20,种群倍增时间3.87 d。日均产卵量1.71粒/d,总产卵量平均22.50粒/雌。由此得出甜果螨是饲养东方钝绥螨的一种很好的替代猎物。  相似文献   

13.
加州新小绥螨是世界商品化品种,近年在国内首次发现。本文在25℃,RH(80±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3种螨态(卵、幼螨及若螨)的捕食喜好性,并与拟长毛钝绥螨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朱砂叶螨卵(Ci为-0.09)与幼螨(Ci为-0.07),加州新小绥螨更喜食若螨(Ci为0.06)。当朱砂叶螨卵密度高于20粒时或若螨密度高于15头时,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量显著高于拟长毛钝绥螨。两种捕食螨对朱砂叶螨3种螨态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3种螨态控制能力(a'/Th值)均强于拟长毛钝绥螨。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卵、若螨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比拟长毛钝绥螨的高出35.0%、37.1%;对幼螨的理论最大捕食量仅比拟长毛钝绥螨低8.0%。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个体饲养观察,明确西方盲走螨捕食山楂叶螨和李始叶螨生长发育情况良好。1983~1985年,兰州田间试验表明:5月下旬到6月中旬,根据苹果树的不同树龄和叶螨的虫口基数,以1:36~64的益、害比,每株释放西方盲走螨雌成螨350~2,750头,经过45~60天,释放树上山楂叶螨和李始叶螨的种群数量发展缓慢,渐趋衰亡,达到完全控制。释放西方盲走螨不仅当年控制李始叶螨为害,可减少用药3~4次;其效果可持续两年。  相似文献   

15.
武胜县园艺场种植柑桔1036亩,主要受柑桔全爪螨(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六斑始叶螨(黄蜘蛛)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锈壁虱(柑桔瘿螨)Phyllocoptes oleivorus Aahmead等为害。控制害螨的天敌有长须螨、钝绥螨、巨须螨、食螨瓢虫、草蛉、六点蓟马、瘿蚊等,以长须螨Agistemns exsertus群体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应用伪钝绥螨防治苹果全爪螨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钝绥螨是叶螨的有效天敌,1986年引入天水,1987、1988年在苹果园进行了释放试验,6月中、下旬按1:50的益害比释放于苹果树上,结果表明经过35~40天,苹果全爪螨从峰期(1987、7、31)7.79头/叶和(19888、2)21.84头/叶开始减退,至50~60天,分别减退为1.76头/叶和1.90头/叶,而对照树分别为19.43头/叶(8、20)和44.15头/叶(8、2)。该螨对苹果全爪螨越冬卵的控制效果明显,释放树平均一年生枝条单枝含卵量为15.95粒,化防树为93.64粒。  相似文献   

17.
棉叶螨在新疆1年发生8~15代,是新疆棉花的重要害虫,2004年北疆棉区棉叶螨严重发生。发生面积大,分布广、进地早、为害时间长,是多年来最重的1年。本文就2004年北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12004年棉叶螨在北疆发生的特点1郾1棉叶螨进地早,螨量大,来势猛北疆大部分地区于5月上旬在棉田始见叶螨,迁入棉田时间比2003年早7~15d。一些团场的部分棉田螨量大,并造成一定为害。如农5师81团5月4日在棉田始见叶螨,5月12日有螨株率达8%,百株螨量153头;89团5月12日棉田有螨株率已达20%,百株螨量达400头。农7师车排子地区5月15日棉田始见叶螨,…  相似文献   

18.
茄子叶螨(红蜘蛛)在安阳市茄田连年偏重发生,现已成为本市茄田的重要害虫。经过笔者近几年系统调查观察,发现在本市茄田发生的叶螨主要种类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其次是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我们在测报与防治实践中,初步掌握了其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9.
草间小黑蛛对朱砂叶螨的捕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洪俊  柯道秀 《昆虫天敌》1991,13(3):107-112
本文研究了草间小黑蛛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和选食反应。结果表明,幼蛛和成蛛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2型。在朱砂叶螨和棉蚜共存时,幼蛛和成蛛对螨的偏食作用较小。此外,用李超(1982)对Holling方程的修改型描述了草间小黑蛛在上述两种猎物共存时的捕食反应。  相似文献   

20.
叶螨是蔬菜作物上的一类重要农业害螨,但其在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优势种类尚不明确。本研究中,2009-2013年连续5年于北京和河北部分地区定点和非定点采集田间蔬菜作物上的叶螨,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所采集地的茄果类蔬菜和豆类蔬菜上叶螨种类包括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未发现有朱砂叶螨或者其它叶螨种类,表明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是目前北京和河北部分地区蔬菜作物上的主要叶螨种类,改变了以往文献中朱砂叶螨是常见蔬菜作物主要叶螨种类的传统认识。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田间蔬菜叶螨的针对性高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