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葡萄浆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的条件下,以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L.)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通过人工增加紫外线(UV)-B辐射量0μW/cm2(CK组)、10.2μW/cm2(T1组)、20.7μW/cm2(T2组)和30.5μW/cm2(T3组),研究了紫外线增强对葡萄成熟期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量的增加,葡萄果实大小及产量等显著降低,葡萄着色指数下降;其主要理化指标,如还原糖、总酸、糖酸比(A/S)、可溶性固形物(TSS)下降趋势显著(表现为CKT1T2T3);而且UV-B越强,降低程度越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延缓葡萄生长。  相似文献   

2.
亏缺灌溉对枸杞果实糖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控制灌溉量将土壤水分控制在18.20%(T1),19.50%(T2),20.60%(T3),22.40%(T4),23.50%(T5)不同的水平上,研究亏缺灌溉对枸杞果实糖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的增强,不同处理枸杞果实百粒重呈下降趋势,严重亏缺灌溉的T5百粒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在枸杞全生育期果实己糖(葡萄糖、果糖)积累量递增,蔗糖积累量逐渐下降.且随亏缺灌溉的加重,红果期各处理果实己糖、蔗糖含量差异显著,其中T1、T2显著高于T5;枸杞果实全生育期转化酶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红果期其活性下降保证了蔗糖的积累;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低,呈下降趋势.且随水分胁迫的加强,合成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与水分胁迫愈重,愈有利于蔗糖积累相一致.亏缺灌溉提高了果实中己糖积累,改善了果实品质,但严重亏缺会降低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3a生赤霞珠为材料,根据黎明前叶片的基础水势(Ψb),设置轻度干旱胁迫(T3)、中度干旱胁迫(T2)和重度干旱胁迫(T1)三个处理,以无胁迫为CK。研究了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能导致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饱和亏缺、束缚水呈现依次上升趋势,而叶片相对含水量、总含水量、自由水及自由水/束缚水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且随胁迫程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随着胁迫的进行,赤霞珠葡萄基础荧光(F_0)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_0)、最大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增加。表明干旱胁迫能引起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链受阻,PSII反应中心耗散过剩光能的能力增强,吸收的光能更多地用于保护性的热耗散途径,导致光化学量子产额下降,光合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UV-B辐射增强下葡萄叶片光合特性与叶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光照条件下,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研究了UV-B辐射增强下葡萄叶片光合特性与叶龄的关系.结果表明:低辐射(T1)处理下,葡萄叶片的光合能力随着叶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对照(CK)相比达极显著水平;高辐射(T2)处理下,葡萄叶片的光合能力随着叶龄增加而降低,但与对照(CK)相比差异不显著.这说明葡萄对UV-B辐射增强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当增加UV-B辐射剂量对葡萄叶片Pn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 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2 a生葡萄盆栽苗为试材,研究喷施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多菌灵(CBD)处理下葡萄叶片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含量、抗氧化物质(GSH和AsA)、抗氧化酶(CAT、POD、GR)活性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即:CK(清水)、稀释800倍CBD、0.3 mg·L~(-1) EBR+稀释800倍CBD,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BD处理使葡萄叶片H_2O_2、MDA和O■含量显著升高,平均比对照分别升高50.09%、35.58%、60.06%;葡萄叶片抗氧化物质GSH、As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CBD处理使葡萄叶片抗氧化酶CAT、POD、GR的活性显著增强,平均比对照分别升高24.17%、63.51%、8.44%。与单独CBD处理相比,EBR+CBD处理使葡萄叶片H_2O_2、MDA、O■含量显著降低,平均比单独CBD处理分别降低18.49%、14.44%、17.55%;同时使葡萄叶片抗氧化物质GSH、AsA含量显著升高,平均比单独CBD处理分别升高5.46%、24.92%;EBR+CBD处理使葡萄叶片抗氧化酶CAT、GR的活性显著增强,平均比单独CBD处理分别高17.15%和5.33%,但对POD活性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因此,0.3 mg·L~(-1)外源EBR可能通过提高葡萄植株还原型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CAT、GR活性来降低植株内源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缓解农药对葡萄植株的伤害,可作为预处理试剂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温度对毛酸浆花芽分化的影响,以‘大黄菇娘’毛酸浆品种为试验对象,在花芽分化期分别设置27℃/20℃(CK)、23℃/16℃(T1)、31℃/24℃(T2)和35℃/28℃(T3)4个不同温度处理,研究毛酸浆花芽的形态分化过程变化及花芽分化进程中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T1)和CK处理条件下,毛酸浆花芽分化进程基本相同;而高温处理(T2和T3)的花芽分化启动时间较CK处理提前,且在5L期花芽分化已达50%及以上,高温处理下的萼片原基分化不能形成闭合的套状结构,后期表现为果实裸露在宿存花萼的外部;CK和T1处理的果实均是正常果,但高温处理下畸形果比例达到50%以上。不同处理在3L期全氮含量表现为T3<T2<CK<T1,且T2和T3处理在3L期的全氮含量分别比CK处理降低30.7%和40.1%。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3L期达到最高值时表现为T3>T2>CK>T1。高温处理下的SOD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并且在4L期SOD活性分别比CK处理提高24.5%和25.9%。高温处理下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表现为T3>T2>CK。随着分化进程,高温处理下ABA、IAA、ZR和GA3含量在3L期达到最高值,而低温和CK处理在4L期才达到最高值;其中在3L期,T2和T3处理IAA含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31.5%和62.5%,GA3含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107.4%和87.9%,T2和T3处理的ABA/IAA、ZR/IAA比值均低于CK处理;在毛酸浆花芽分化过程中,T1处理的ABA/GA3比值高于其他3个处理,与CK相比提高24.1%~37.8%。CK条件下,毛酸浆在3L期积累了大量的可溶性糖和果糖,其中可溶性糖分别比T1、T2、T3处理提高75.8%、33.6%、16.8%。综上可知,不同温度处理会影响毛酸浆的花芽分化,高温能够促进激素合成,影响氮含量和可溶性糖、果糖的积累,调控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毛酸浆的花芽分化,但会导致畸形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葡萄对高锰胁迫具有极强的抗性,但是其耐锰生理仍不清楚。以2种对锰富集相反的葡萄品种(根系富集的金手指和地上部富集的康拜尔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沙培实验法,用不同浓度的Mn SO4溶液进行锰毒胁迫处理,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锰胁迫相关基因在2种葡萄的叶片及根部表达的差异,挖掘耐锰相关基因,探讨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性及组织差异性。结果表明:在高锰(10 g·L-1)胁迫下,金手指葡萄根系中葡萄油菜素内酯-6-氧化酶基因表达量上调2倍,其余几个基因没有明显变化,在其叶片中葡萄铜伴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葡萄油菜素内酯-6-氧化酶基因都上调2倍,病程相关基因表达量上调5倍,而葡萄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下降为CK组的一半。康拜尔根系中油菜素内酯-6-氧化酶基因、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基因和葡萄紫色酸性磷酸酶3类似酶基因都上调了2倍,叶片中的病程相关基因上调了2~3倍。实验表明,高锰胁迫下,2种葡萄都会通过抗逆基因的差异表达来应对锰毒,同时,磷酸水解酶类也协同作用。由于2种葡萄不同的锰富集方式,这些抗逆基因在根系和叶片也呈现出不同的调控方式。在这些差异表达中,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和油菜素内酯-6-氧化酶基因表现的最为明显,在抵抗锰胁迫中可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草量苹果园土壤水温效应及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麦草覆盖应用于果园,研究不同覆盖用量22 000 kg·hm-2(T1)、33 000 kg·hm-2(T2)、44 000 kg·hm-2(T3)和清耕(CK)在整个生长期对19年生长富2号苹果园0~100 cm土壤水分、5~25 cm土壤温度、树体生长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情较重的4—7月,3种覆草处理的平均含水量随覆草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T2和T3处理极显著(P0.01)高于CK,高出8.98%~27.09%;且3种覆草处理0~20、20~40 cm土层的含水量极显著(P0.01)高于CK,高出9.36%~73.77%;4—8月3种覆草处理的各深度地温低于CK,4—6月份极显著(P0.01)低于CK,低出2.11℃~8.02℃;相反,9—11月份高于CK。覆草处理5~20 cm深度土温日变幅极显著(P0.01)低于CK,低出0.39℃~3.63℃。果实单果重和产量以T2处理最高,3种覆草处理每公顷产量较CK极显著(P0.01)提高,高出10.70%~20.83%;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覆草处理较CK极显著(P0.01)增高,高出9.87%~20.87%。覆草对树体生长量、枝类比例影响不大。综合各种效应及投入产出比,陇东黄土高原苹果园覆草量以22 000~33 000 kg·hm-2较经济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滴灌方式下不同水分处理对陕北风沙区温室油桃生长的适用性,选择5a生早熟油桃"秦光6号",设置3个滴灌处理W1、W2、W3和当地漫灌处理(CK)4个水分处理,当任一滴灌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灌水下限50%θ_f,开始统一灌水,灌水上限分别为90%θ_f(W1)、75%θ_f(W2)、60%θ_f(W3)。经过2017年的预试验处理后,于2018年测定桃树新梢生长量、茎干日最大收缩量(MDS)、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果径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结果表明:新梢生长量和滴灌灌水量呈正相关,各生育期的MDS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叶片的SPAD值在果实第二膨大期和成熟采摘期差异显著,W2在果实生长期SPAD整体居高。果实的生长情况:CK的成熟果实横径和缝径分别为44.3、46.0 cm,而W2达53.3、55.9 cm;W1和W3的单株果个数较W2(49.3)分别高20.8%和5.7%,CK则低至40.7个;但W2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到106.39 g。W1、W2、W3的果实产量分别为24 446.8、23 303.7、20 777.2 kg·hm~(-1),而CK产量仅为15 845.3 kg·hm~(-1),可见漫灌产量最低,滴灌时重度水分胁迫下减产显著。W1、W2、W3的WUE分别是CK的188.0%、299.0%、614.4%。持续性亏缺灌溉下,处理W2在减产不明显的情况下能保持油桃需水关键期较优的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单果重和WUE。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受不同梯度干旱胁迫后,其形态指标、光合生理、光合色素含量等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胁迫可以显著降低赤霞珠葡萄的植株生物量,且胁迫程度越深,对植株生长影响越大;②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有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呈现先降低、但最终上升而累积的现象,葡萄光合作用能力随胁迫程度的加重而下降;③叶绿素含量随胁迫程度加深而降低,叶绿素a/b的值则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5 a生‘瑞香红’苹果为试材,以只施基肥为对照(CK),T1为施基肥+3、6、9月分3次共追施N 0.34 kg·株-1、P2O5 0.20 kg·株-1、K2O 0.32 kg·株-1;T2为T1处理的施肥基础上,每次施肥时补充灌水0.03 m3·株-1;T3为施基肥+生育期7次灌水,每次灌水量为0.03 m3·株-1;T4为施基肥+3月(萌芽前)、4月(开花前)、5月(落花后)、6月(花芽分化期)、8月(果实膨大期)分5次共追施N 0.34 kg·株-1、P2O5 0.20 kg·株-1、K2O 0.32 kg·株-1;T5为T4的施肥基础上,每次施肥时补充灌水0.03 m3·株-1,共设置6个处理,分析不同肥水处理对土壤养分和苹果果实糖代谢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种施肥条件下,生育期灌水会增加单果质量和产量,降低果实硬度,其中T2的单果质量(235.93 g)和产量(45 037.11 kg·hm-2)最大;相较于CK,只增加灌水(T3)会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及果实氮元素含量,降幅分别为14.85%和21.29%;施肥与灌水均会增加果皮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与CK相比,T2~T5处理提高显著,且T3处理表现最优;T1和T2处理提高了果实中果糖与葡萄糖含量,增加了果实的甜度值,这与果实中的酸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活性增加有关;此外施肥与灌水均会降低果实中山梨醇脱氢酶活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肥水处理对‘瑞香红’苹果果实品质指标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数表现为T2>T1>T5>T3>T4>CK。综上,在干旱地区,多次施加少量肥水在增加‘瑞香红’苹果产量的同时能提高果实品质;适度的肥水处理能提高果实蔗糖和葡萄糖含量;T2处理苹果产量和果实品质均为最优,可作为干旱地区苹果生产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赤霞珠’葡萄在河西走廊不同地区的品质差异,连续3 a在武威、张掖和嘉峪关果园采集成熟期葡萄果实进行品质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及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张掖地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24.81%),武威地区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葡萄果实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34%和24.06 mg·g-1),张掖地区单宁含量最低(5.57 mg·g-1)。张掖地区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总含量分别达到71.99、70.51、5.61 mg·g-1,显著高于嘉峪关和武威地区;武威地区葡萄果实酒石酸和草酸的含量较高,分别为8.66 mg·g-1和0.32 mg·g-1,显著高于嘉峪关和张掖。‘赤霞珠’葡萄共检测出36种香气物质,其中包括9种醛、9种醇、4种酯、3种酮、2种酚和9种其他类化合物,各地区香气物质的类型及总量均表现为嘉峪关>张掖>武威。整体而言,张掖地区‘赤霞珠’果实品质较好,而嘉峪关地区‘赤霞珠’芳香物质积累较多。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研究》2021,38(5):1376-1384
为探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设施栽培葡萄根际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有机氮组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甘肃河西地区设施延迟栽培葡萄制定合理的胁迫灌溉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采用水分胁迫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运用Bremner法测定着色成熟期葡萄根际土层中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全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水分胁迫(中度W1、轻度W2、充分供水W3)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中度和轻度水分胁迫对设施延迟栽培葡萄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全磷、有机质以及有机碳无显著影响,却降低了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新梢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2.06 mg·kg-1和28.88 mg·kg-1,显著低于充分供水处理。(2)中度和轻度水分胁迫对葡萄全生育期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而对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的脲酶、蔗糖酶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3)各处理有机氮组分的含量大小顺序为非酸解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酸解氨基糖态氮;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均有助于葡萄根际土壤酸解总氮的积累,比对照分别提高21.16%和10.34%。(4)相关分析表明,蔗糖酶与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RDA分析显示硝态氮、铵态氮为影响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全氮次之。  相似文献   

14.
以酿酒葡萄"赤霞殊"(Cabernet Sauvignon,CS)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系统,研究了根施外源硅(K2SiO3·9H2O,Si)对盐(50 mmol/L NaCl)胁迫下赤霞珠葡萄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下,葡萄幼苗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加快,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膜透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组织含水量降低;施用2.0mmol/L Si明显抑制了O2-、H2O2和MDA的积累,增加了组织含水量,并进一步提高了抗氧化酶SOD和POD的活性.说明外源Si可通过提高盐胁迫下葡萄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从而降低活性氧(ROS)水平,一定程度上减轻盐胁迫对植株所造成的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增强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丘陵双季稻区易发生季节性干旱导致养分供应受阻、水稻生长发育受影响、产量下降等问题,研究了干旱条件下5种养分管理措施(即T1:增施钾肥+喷清水;T2:叶面喷施0.2%Zn SO4;T3:增施钾肥+叶面喷施肥0.2%Zn SO4;T4:提高后期施N比例+喷清水;CK:常规施肥+喷清水)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干旱胁迫下,不同养分管理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其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T3T1T2T4CK。T3在分蘖期干旱胁迫下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能力,提升苗峰值和有效分蘖数,最高分蘖数比CK高7.26%,并显著提高拔节期和齐穗期的叶片SPAD值、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以及根系活力,同时还显著增加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单株干物重,改善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其增幅分别在2.19%~25.22%,从而显著提高双季晚稻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和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素,最终使双季晚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T3的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达10.07 t·hm~(-2),分别比T1、T2、T4及CK高6.34%、7.70%、14.17%和25.56%。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葡萄植株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室外自然光的基础上,增加0μW/cm2(CK组)、10.8μW/cm2(T1组)、25.6μW/cm2(T2组)3种紫外线-B(UV-B,280~320 nm)辐射强度,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植株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节间,处理组T1对近生长点的节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伸长量相对于CK不显著;辐射处理下生成的节间,最终随着辐射量的累积节间长度受到的抑制越显著,且T2>T1>CK。(2)与对照相比,处理组的株高和叶面积都有明显的降低,且T2相似文献   

17.
"环状毛细芯渗灌"是利用毛细现象的原理,在已有的毛细直芯基础上增加一个毛细环,通过毛细芯浸润方式给植物根部供水的节水渗灌方法。试验在宁夏自治区永宁县玉泉营农场的红地球(Vitis vinifera L.cv.red globe)葡萄园内进行,灌溉方式为环状毛细芯渗灌与常规沟灌(CK);毛细芯渗灌的灌水次数分为一次和两次,每次灌满一桶水(100L),水由毛细芯慢慢渗出,常规沟灌的灌水次数为两次;环状毛细芯的埋藏深度分为两种:30cm深和土壤表面(0cm深)。试验结果表明,处理0*1(环状毛细芯表面渗灌、一次灌水)下副稍增长量最大,与常规沟灌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相同灌水量下,处理0*1副稍增长量高于处理30*1(地下30cm深的环状毛细芯渗灌、一次灌水)。处理0*2(表面渗灌、两次灌水)叶中脉长势最好。处理0*2、0*1相比于其它处理果实粒径增长量最大,处理0*1横径增长速度比CK提高了55.6%,这说明环状毛细芯渗灌有效促进了葡萄果实的增长。在相同灌水量下,表面渗灌下葡萄粒径的长势明显好于30cm深的渗灌。处理30*2(地下30cm深的环状毛细芯渗灌、两次灌水)百粒重比相同灌水量下的CK提高了30%。常规沟灌下脯氨酸含量最高,处理30*2脯氨酸含量最低;在相同灌水量下,表面渗灌下脯氨酸含量高于30cm深的渗灌,这说明30cm深的毛细芯渗灌能较好地减轻植物的水分胁迫。处理30*2与30*1的可溶性固形物较高,处理30*1的糖酸比最高;在相同灌水量下,30cm深的渗灌下葡萄糖酸比高于表面渗灌。从最终产量和果实品质的角度看,处理30*2是旱区葡萄着色期~成熟期最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葡萄幼苗4种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黑比诺(Pinot Noir)为试材,盆栽方法测定水分胁迫下葡萄幼苗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葡萄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并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整个水分胁迫过程中,赤霞珠脯氨酸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黑比诺,丙二醛的增长幅度低于黑比诺;水分胁迫使赤霞珠和黑比诺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设置不灌水(CK)、分茎水80 mm(T1)、分茎水60 mm+盛花水40 mm(T2)、分茎水80 mm+盛花水40 mm(T3)、分茎水60 mm+现蕾水40 mm+盛花水40 mm(T4)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水处理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T2处理最高,分别增加了91.37%、45.09%;灌水量过多显著减少光合产量向籽粒的分配,使籽粒产量降低;随灌水量增加,胡麻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大,籽粒产量先升高后降低,灌水利用效率显著降低;T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CK增加了40.72%、11.71%。综合考虑胡麻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T2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水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番茄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航粉高糖’品种为试材,以果实表面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设4个不同浓度褪黑素喷施果实处理,分别为T1(50 μmol·L-1)、T2(100 μmol·L-1)、T3(150 μmol·L-1)、T4(200 μmol·L-1)。结果表明:(1)100 μmol·L-1外源褪黑素处理能显著增加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从而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糖酸比。(2)5个处理中共检测出8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2种酮类、32种醛类、14种醇类、4种酯类、13种烃类、7种酚类和4种其他类物质。各处理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和总含量依次为:CK(55种,1 279.18 μg·kg-1)、T1(69种,1 960.95 μg·kg-1)、T2(66种,2 258.70 μg·kg-1)、T3(62种,1 818.84 μg·kg-1)、T4(59种,1 695.04 μg·kg-1),均为醛类含量最高,酚类含量最低,其中100 μmol·L-1处理可提高番茄果实中酮类、醛类、醇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共包含10种番茄特征香气成分,100 μmol·L-1处理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 307.34 μg·kg-1。(3)与对照相比,喷施褪黑素提高了番茄果实单果质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促进果实对N、K、Mg、Cu、Fe、Zn等矿质元素的吸收。(4)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的综合得分表现为T2>T1>T3>T4>CK。综上,外源喷施褪黑素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的营养和风味品质,且100 μmol·L-1浓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