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目的】准确估算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植被生态耗水量,为流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卫星遥感、GIS等技术,利用2011年5-9月黑河中游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I_(NDV))数据,将其与同期土地覆被和气象数据相结合,采用植被指数法对黑河中游地区植被生长季的生态耗水量进行计算和分析,利用2008年同地同期数据资料进行检验。【结果】黑河中游地区林地蒸散发量214.2~343.9mm,草地蒸散发量为213.1~269.8mm;区域植被生态耗水量为5.812 8亿m~3,其中林地生态耗水量为0.474 2亿m~3,草地生态耗水量为5.338 6亿m~3,计算结果与地面观测数据较为一致。【结论】用植被指数法估算植被生态耗水量比较简易、准确、可靠,在干旱地区生态研究中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依据六盘山海子流域的气象资料,运用Penman法和桑斯维特法综合得出了植被潜在蒸散量,并考虑土壤水分含量和植被种类,计算植被在生长期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六盘山海子流域植被最小生态需水量为326.11×104m3,最小生态需水量富裕量为3.17×106m3;适宜生态需水量为573.54×104m3,适宜生态需水量富裕量为1.49×106m3.降雨能够很好地满足现有植被的基本生长;总体上能满足植被适宜生态需水,较好地满足草地的生态需水量,草地长势良好,基本满足灌木、苗圃、其他林地的正常生长需水,不能满足乔木正常生长需水.宜于大面积种植植被,优化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3.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初探——以官厅水库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和难点,研究以官厅水库流域上游的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地区和下游的北京为例,初步探讨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目的是将张家口地区为保持官厅水库水资源的质量所做的贡献用货币的形式加以量化。研究应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等环境经济学的方法,计算了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中包含的上游地区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林地的建设与维护、污水处理厂运行等方面的投入,研究了上游地区林地发挥的涵养水源、减少水库泥沙淤泥等生态服务的价值,得出了流域下游的北京市应承担的生态补偿费用,即官厅水库下游的北京市应每年支付5.9亿元给上游的张家口市,可以增加稳定优质的水资源约1.5×109m3,减少上游地区直接排入河流的污水约1.02×109m3。  相似文献   

4.
运用3S技术,并采用最大似然法分别对1989年和2010年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两期Landsat-TM影像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获得了该区域22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矢量图和定量统计数据,并利用不同时期该流域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农业种植结构、城市用水、天然植被用水,分析该区域土地类型变化和水资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耕地面积逐年增加,22年来增加耕地面积141 573.4 hm2,平均每年增加6741.59 hm2;天然植被草地面积急剧减少,平均每年减少7 682.38 hm2,城市用水由0.41亿m3增加至4.26亿m3,加之机电井数量骤增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了2.34 m;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矿化度增高,天然植被大量减少,流域下游生态问题极其脆弱。  相似文献   

5.
杨慧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29-9130
植被在固定CO2释放O2和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反馈和调节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体现出生态服务价值。根据海西地区草地生态监测和资源调查及相关资料,计算各种草地类型的净初级生长量,进而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造林成本法、碳税法和工业制氧法估算其固定CO2和释放O2的物质量及其价值量。结果表明:海西地区天然草地植被年净初级生长量为8 526.22万t,固定CO21.39亿t,释放O21.02亿t。根据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估算出海西地区天然草地植被年固定CO2的价值为284.54亿元。利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估算出年释放O2的价值为385.18亿元。海西地区天然草地植被固定CO2释放O2的物质量和价值量中,高寒草甸类贡献率最高,其次是山地草甸、山地荒漠草原、山地干草原和高寒干草原,高寒荒漠类草原面积最小贡献率最低。该研究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生态系统脆弱且空气稀薄的柴达木地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辽阳市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以及水资源短缺,人类的生活环境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需水量的提出,对于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合理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辽阳市为例,把本地区的生态需水分为农田、草地、林地和河流几个部分,通过计算得出总的生态需水量为28.54亿m3,本地区的天然降水为29.12亿m3,天然降水已基本满足其生态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海坛岛为例,运用Penman综合法计算研究区林地生态需水定额,并测算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该地区林地年生态需水量为0.3004-0.5004亿m3,生态需水定额为374-623 mm.该结果为分析海坛岛林地生态缺水状况及可持续管理林地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民勤县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量,为区域生态用水与经济用水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针对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降雨量少、植被退化、盖度降低等现状,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干旱区受破坏非完全覆盖的天然植被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计算植被生态需水定额,扣除有效降雨后得到生态缺水定额,再结合遥感解译的不同类型植被的生态植被面积,获得植被生态需水量和生态缺水量。【结果】民勤县植被适宜和最小的生态需水量在枯水年分别为7 652.0万和4 045.3万m3,平水年分别为7 554.9万和3 994.0万m3,丰水年分别为6 546.3万和3 460.8万m3。植被适宜和最小的生态缺水量在枯水年分别为6 040.3万和2 433.7万m3,平水年分别为5 714.6万和2 153.8万m3,丰水年分别为4 220.4万和1 331.4万m3。【结论】利用FAO提出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植被生长期各月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与利用热脉冲法所得结果差异较小,说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可靠,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干旱区。  相似文献   

9.
冀西北高原为高寒半干旱地区,降水是此地区土壤水分的唯一给源,研究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对高效利用降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采用定点观测的方法,对不同植被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被生长期内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化存在差异。生长前期,3种植被0 ̄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农田耕翻地最高,水分条件最好,人工草地与退耕还林地互有高低,30 ̄60cm土层退耕还林地最高,人工草地最少。生长前期,农田耕翻地表层土壤水分较好,能满足春季作物生长要求。生长中期,0 ̄30cm土层农田耕翻地最低,人工草地与退耕还林地互有高低。30 ̄60cm土层农田耕翻地最高,人工草地最低。生长后期,0 ̄60cm土层农田耕翻地土壤含水量最高;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与退耕还林地相比较,0 ̄40cm土层差异不大,40 ̄60cm土层退耕还林地高于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泸水县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利用引起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机理,基于云南省泸水县1996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研究泸水县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2年较1996年泸水县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间相互转入与转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增长趋势,从1996年的42.886 3亿元增至2012年的43.148 4亿元;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占泸水县总生态服务价值的比例最大,草地和水体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而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有效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继续推进退耕还林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是泸水县恢复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洞庭湖湿地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型缺水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威胁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析认为,目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等级为中等并有向差等级演化的趋势,必须确保最小生态需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可以初步估算其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68×10~8 m~3,而且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水电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出发,对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探讨。以云南苏帕河流域为例,认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输沙需水量和污染防治需水量的有机整合。苏帕河流域朝阳、乌泥河、阿鸠田河的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54×10^8m^3、3.31×10^8m^3、3.56×10^8m^3,分别占来水量的48.9%、44.9%和52.3%,其中输沙需水量均占99%以上。因此,保护苏帕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关键是在水电开发中防治水土流失,降低输沙需水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特点,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需水主体划分为河道、旱地植被和城镇生态需水3部分,采用Tontana法、水量平衡方程及标准定额法,计算了自然保护区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4.4×10~8 m^3,生态功能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26×10~8 m^3,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3.528×10~8 m^3。依据洮河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和环境数据,结合选取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分析得出洮河自然保护区域内水资源可支持的最大人口数为7.1×10~5人。结果表明,本区域内水资源在满足自身人口需求的同时上还能作为洮河乃至黄河流域的战略储备水资源库;在未来30年,流域IWSD分别为0.107、0.052、0.049,水资源可较好地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河北省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可持续性,通过梳理2004—2018年河北省水资源动态变化,根据水资源供需现状,引入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模型,分析多年水资源盈亏状况。结果表明,相较2004—2011年,虽然2012—2018年水资源总量平均值变化不大,但年际间的波动增强,变异系数增加;在用水结构方面,用水总量稳中有降,农业用水比例虽然逐年降低,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大,2004—2018年造成618.28亿m3的总水资源亏缺量;从供水结构的角度,地表水供水的比例逐年增大,但仍以地下水供水为主,导致地下水埋深持续增加;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显示,河北省多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承载力呈缓慢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河北省用水压力依然很大,但正向好的趋势发展。科学有效的节水方式是促进水资源持续向好发展的保障,采用多种节水措施并行,加快构建新的用水结构,尽早达到水资源采补新平衡。  相似文献   

15.
从流域生态环境平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符合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实际的生态环境需水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面积定额法计算的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和以水文法计算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分别计算了河道外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维持河道流量的河道内河流基础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运泥需水量、水库湖泊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黄河甘肃段生态环境总需水量为312.6亿m3,约占流域年径流量的52%,这一结果远超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表水资源合理的开发程度为30%的阀值,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流域总径流量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些冲突。  相似文献   

16.
陈明辉  张琛  胡艳  苏伟  董德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26-10529,10556
[目的]研究基于3S技术的人工湿地污灌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考察了2001~2010年吉林省西部干旱与半干旱交错地带人工湿地经含油废水灌溉后,含油废水补给量与人工湿地区域生态需水量的供需平衡,并结合3S技术,分析了2001、2006、2008和2010年含油废水灌溉人工湿地区域前后,人工湿地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动态变化。[结果]2003~2010年人工湿地区域的生态需水量为1.62×106~2.24×106m3,而区域内含油废水补给量为2.12×106~2.84×106m3,含油废水排放总量能够满足人工湿地区域生态需水量的需求,同时发现2010年人工湿地区域及周边地区水域面积和水田面积较2001年分别增加了2.3倍和10倍,林地、沼泽面积增加了40.15%和29.50%。[结论]含油废水灌溉人工湿地措施有效缓解了干旱与半干旱交错地带的缺水及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北京种植业用水结构变化及平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保证北京种植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北京种植业结构及种植业用水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比例分别由1984年的36.5%、38.6%下降到2002年的15.5%和28.4%,2002年用水量分别占到了种植业总用水量的18.9%和9.4%。同期蔬菜的播种面积比例由11.5%增加到42.6%,2002年蔬菜用水量占到了种植业用水量的52.2%,认为这种以高耗水为主的作物种植结构不利于从根本上发挥其它节水技术的潜力。在MapInfo支持下将区域分成5种类型区,区域缺水面积占到了35.0%,其中平原区缺水面积占到了47.9%,较山区缺水更为严重。建议根据各自种植业水资源平衡情况,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综合的节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义  张合平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3):4111-4124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对于水域仅考虑渔业生产功能的缺陷,研究者提出了水生态足迹。但当前水生态足迹基础理论与模型均存在较大不足。为此,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水生态足迹概念和模型,并以2003-2010年的广西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水域-渔业账户中,淡水渔业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淡水渔业生物承载力较高且比较稳定,淡水渔业生态盈余较多同时淡水渔业生态压力较小;(2)水资源账户中,淡水生态足迹先较快上升随后缓慢下降,水资源承载力较高但2007-2010年波动幅度较大,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多同时水资源生态压力较小;(3)水环境账户中,水污染生态足迹先缓慢上升随后大幅下跌之后逐渐回升,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同,绝大多数年份表现为水环境生态赤字和水环境生态不安全;(4)淡水渔业生态压力<水资源生态压力<水环境生态压力,淡水生态系统基本已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是对广西近年来淡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及水生态安全状况的较客观全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灌溉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的解决灌溉水源短缺的问题。从咸水灌溉对作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咸水灌溉技术以及咸水灌溉条件下的改良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咸水资源灌溉利用的研究进展,为合理的利用咸水资源进行灌溉提供指导。从咸水资源灌溉利用现状来看,膜下滴灌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效的利用咸水和微咸水资源以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利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咸水灌溉,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如何从流域或区域尺度上评价咸水灌溉的影响,并从更大尺度维持盐分平衡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天津七里海湿地为研究对象,按照七里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生态功能,把生态需水量划分为湿地水面蒸发消耗需水、湿地植物需水、湿地渗透消耗需水、湿地土壤需水和湿地生物栖息地需水5个组成部分。对各部分需水量进行计算,确定七里海湿地最适生态需水量为3272.365万m^3/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