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湿地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幼年期测定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湿地松初级种子园14个自由授粉家系苗期和童期的材料,分析了高、径、材积及高径比等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在苗期和童期各生长性状在家系间都有极显著差异,且呈中度至强度遗传;各家系高、径生长年度间呈正向紧密相关,各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也显著;家系×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就生长和形质两方面综合评选出三个速生且形质较优的湿地松家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幼龄—成龄相关,认为与几位研究者相比,由幼龄性状预测成年性状是更加可能的。除去非常小的年龄以外,可以以合理的精度,通过一个已经应用于几个树种和几项研究的简单回归方程估计出年龄——年龄相关。将这样的回归方程用于遗传测定是可能的。在预测年龄—年龄相关之后,估计了几个经济轮伐期的最适选择龄。就30和40年经济轮伐期而言,在指定条件下,最适选择龄分别是6年和8年。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种子园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四川省富顺县国营林场马尾松初级种子园58个半同胞家系子代为研究对象,在四川富顺国营林场开展苗期试验,测定6月龄苗期苗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家系间苗高、地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表明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选育潜力较大;苗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遗传力较高,属强度遗传;苗高、地径和冠幅三个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尤以苗高与地径相关密切;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选出6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4.
文冠果种子及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27个种源的文冠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在山东省安丘市开展种源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差异可以稳定遗传(遗传力均大于0.9);苗期苗高与种源地降水、年均气温及地径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种源地纬度、年均日照及地径与年均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种子宽、种皮厚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冠果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较强遗传控制;文冠果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降水、年均气温、年均日照3个环境主导因子的影响,种子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综合种源苗期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山东东营、山东安丘、内蒙古库伦、辽宁关山和辽宁海城5个适合安丘地区育苗的速生种源。  相似文献   

5.
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苗性状变异及苗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银杏家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苗期选择提供依据,对40个银杏半同胞家系的种苗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苗性状遗传力较高,不同家系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家系内变异较小,种苗性状作为苗期选择的指标是可行的。随苗龄的增长,家系间在生长性状上的变异和分化有加大的趋势,银杏分枝类型的数量比例也会发生变化,由幼龄时长枝占优势会逐渐转变为成龄短枝占优势。银杏家系种子大小能反映该家系在苗期的生长表现,种子愈大,苗期生长量愈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梓叶槭苗期的生长表现,筛选苗期生长性状表现好的家系,为梓叶槭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以梓叶槭平武种群的15个半同胞家系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苗高和地径性状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梓叶槭半同胞家系苗高和地径性状均达到了显著差异;苗高和地径家系遗传力较大,均在0.9以上;苗高和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和地径遗传系数分别达到30.59%和29.06%,遗传改良潜力较大;筛选了2个优良半同胞家系。  相似文献   

7.
福建柏优树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和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遗传力和相关性等方面分析了福建、湖南61个优树家系苗期14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除侧枝数和干鲜重2个性状遗传力较低外,其余12个性状均达较高遗传水平,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间的极显著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苗木生物量在地上和地下的空间遗传结构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综合苗高、地径、侧根数、总鲜重、总干重5个苗期最重要的生物量指标和遗传力参数,以遗传增益超过家系平均值15%以上为标准,选出3个最优家系和5个优良家系,其苗高和地径遗传增益前者平均为30.82%和19.0l%,后者平均为26.37%和15.48%。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黄榆优良遗传资源,以不同黄榆优树所采种子及其当年生播种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优树种子性状变异及其子代苗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黄榆优树种子在宽度、质量、发芽能力等性状上均存在变异,其子代苗期在地径生长上也存在变异,可以综合这些性状来对初选的优树进行再选择。4号优树在种子播种品质指标和子代苗期生长上均表现较好,可以作为优良的遗传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龄期及不同长势核桃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桃苗期、幼龄期、始果期的植株叶片和果实营养元素N、P、K和微量元素Fe、Zn含量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核桃1年生苗木叶片中N、P、K、Zn含量高于幼龄期和始果期植株;核桃各龄期在年生长过程中,叶片中的N、P、K、Fe、Zn养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N素含量在第2次生长期7月较年生长初期低,比其它生长时期高,在年生长中N、P、K养分含量的比例存在差异,N、K素营养相对含量经历“低-高-低”的过程,N素营养相对含量表现尤其明显;核桃幼龄期、始果期植株长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同一时间叶片及果实中N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12个鹅掌楸种间杂交组合子代及其亲本自由授粉子代为材料,在分析各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及杂种优势表现的基础上,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鹅掌楸交配亲本的遗传距离以及杂交组合子代的杂合度,进而分析鹅掌楸苗期生长性状杂种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及子代杂合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鹅掌楸亲本遗传距离及子代杂合度与苗期生长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表明二者可能并非鹅掌楸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苗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国峰  王培蒂 《林业科学》1989,25(6):559-563
马尾松分布极为广泛,是一具多种用途的树种,已有众多的研究报道了其群体和个体的遗传变异,但这些研究都未曾把群体和个体变异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我们从1983年开始,连续5年进行了马尾松育苗试验,旨在通过多年的苗期试验,掌握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大小和不同变异层次的方差分量比例,以及若干重要遗传参数,以正确制订马尾松育种方案。材料与方法我们于1983—1987年,在浙江淳安和安徽屯溪两试验点进行了马尾松育苗试验。育苗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双行小区,各试验重复3—5次不等。整个试验分为两大类:种源试验和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2.
13.
福建柏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福建柏 (Fokieniahodginsii)是柏科 (Cupressaceae)福建柏属的唯一种 ,为我国特有的第一批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因其生长较快、材质较好、栽培管理较容易、病虫害较少 ,因此是值得推广的优良用材树种 (杨宗武等 ,1 998;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 ,1 983;高兆蔚 ,1 994)。近年来 ,福建柏作为珍贵建筑材树种和抗逆性强的造林树种已越来越被重视 ,在南方各省区已成为杉木二代更新不可多得的好树种 ,推广前景广阔 (盛炜彤等 ,1 992 )。因此 ,开展福建柏的遗传改良研究 ,选育优良的遗传材料供生产推广应用 ,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 ,笔者从 1 998年开始进行福建柏优树选择、子代测定等工作。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仅有少量有关种源试验苗期阶段的报道 (曾志光等 ,1 998;侯伯鑫等 ,2 0 0 0 ;郑仁华等 ,2 0 0 1 ;杨宗武等 ,2 0 0 1 ) ,而对优树子代测定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主要报道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 999年 1 0月中旬至 1 1月上旬 ,对 1 998— 1 999年在福建省和湖南省选...  相似文献   

14.
枫香子代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 2 0世纪 40年代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注重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培育 (方乐金 ,2 0 0 0 )。由于阔叶树的生产效益及产量不及针叶树 ,故许多国家在人工林发展初期 ,均把针叶树作为发展重点 ,中国亦不例外 ,如南方杉木、马尾松等一些针叶树种占总造林面积的 80 %以上 (方乐金 ,2 0 0 0 )。大规模的针叶树替代了物种丰富的天然林群落 ,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衡 ,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病虫害频频发生 ,人工更新难度加大等问题日益显露。同时 ,针叶树林产品相对过剩与阔叶树林产品不足 ,严重制约了林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方乐金 ,2 0 0 0 ;施季森等 ,1…  相似文献   

15.
2年生乐昌含笑种源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来自4个省(区)的14个乐昌含笑种源在广东开展了多点种源试验,1-2年生测定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在不同种源和不同地点间生长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种源与地点交互作用不显著,两个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7以上;各调查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非常密切,多数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树高、地径生长均表现良好的种源为4和13号,速生稳定性最好的种源为13号;选择13号种源(即仁化长江种源),可以得到3.97%的树高增益和8.81%的地径增益,早期遗传改良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1.5代改良种子园42个无性系共951个单株的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调查和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5%~47%,平均变异系数为32.6%.无性系间在生长和形质性状上的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P<0.05),无性系间的方差分量为0.04~13.15.树高、胸径、冠幅、分枝角度、分枝数和分枝粗细的重复力介于0.23~0.34之间,表明它们在单株水平上受到中等水平的遗传控制.生长和形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除通直度与冠幅、分枝数相关系数以及分枝粗细与分枝角度相关系数较低外,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采用遗传值综合评分法筛选出6个优良无性系:28、3、4、23、33和22,这6个优良无性系的胸径比42个无性系总体平均值高出24.11%.  相似文献   

17.
木荷优树子代苗期生长遗传和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浙江龙泉和淳安3个试验点的96~141个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测定材料,以研究和揭示其苗木生长和叶片形态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木荷苗高、地径、叶片数、叶片长和叶片宽等在家系间的遗传差异皆达到极显著水平.性状遗传力估算值显示,苗高和叶片长分别受中等和较强的家系与加性遗传控制,而地径、叶片数和叶片宽等则受弱度至中等的家系和加性遗传控制.试验观测到,与来自较北部和较高海拔地区的家系比较,来自较南部和低海拔地区的家系在各区试点的苗木生长量大、叶片宽大、叶片数多,说明木荷苗木生长和叶片形态的家系效应中还存在明显的产地效应.木荷苗高和地径等不仅立地效应显著,而且存在显著的家系与立地互作效应.基于家系苗期测定结果,以苗高为标准,分别为水热条件较好的中心产区(福建建瓯)、一般产区(浙江龙泉)和水热资源较差的北缘区(浙江淳安)初选出20个速生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8.
Understanding genetic variation is important for efficiently selecting excellent clones and utilizing genetic resources during tree breeding. We investigated 16 growth traits of 50 32-year-old Pinus koraiensis clones. Analyse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all the test trait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clones. Average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 and volume of all clones were 10.41 m, 21.30 cm,and 0.148 m3, respectively. Phenotypic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and repeatabilities of traits ranged from 4.37 to48.03% and from 0.013 to 0.900, respectively. 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heights, diameter at different heights(1.3, 3.0, 5.0 m), and volumes; genetic correlation was close to phenotype correlation. Using four growth traits(height, DBH, volume, average crown width)as indices for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ive clones(PK11, PK 19, PK 04, PK 14, and PK 28), whose traits scored in the top 10%, were selected as elite clones. For these clones,genetic gains in height, DBH, volume and crown height were 8.58, 13.02, 32.72 and 3.83%,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improving P.koraiensis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田纳西州、路易斯安那州引进599个无性系,通过3年苗期试验,对苗期生长表现较好的13个无性系进行生长量测定,结果表明:一根一干苗各无性系之间地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根一干苗和三根一干苗各无性系之间地径生长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苗高生长在各无性系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参试无性系的地径、苗高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12.638%和5.570%,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35和0.860,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562%和5.150%。说明各性状遗传潜力较大,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获得较大遗传增益选择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设置在福建南平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马尾松高产脂半同胞家系测定林,研究其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并进行脂用马尾松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选择。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皆存在显著的家系差异,相对于生长、树冠性状,产脂力变异较大,变异系数高达61.91%,具有丰富的选择基础。产脂力受中度遗传控制,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2和0.31,表明对马尾松产脂力通过家系和单株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家系产脂力与胸径、树高和材积呈较高的正遗传相关,表明在遗传育种进程中可同时对生长性状和产脂力进行改良。此外,产脂力与冠幅、冠高、轮盘数、活枝数也呈较高的正遗传相关。综合生长、树冠性状的遗传力以及与产脂力相关程度,认为胸径是高产脂优树间接选择的最佳指标。以单株产脂量和单株材积生长作为综合选择指标,共选出20个优良家系和16株优良单株,选出的优良单株产脂力遗传增益在52.54% 154.40%,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在0.22% 31.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