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2007年,在阿拉善荒漠区选择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四种植被生境,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不同植被生境中鼠类栖息地选择的特性。结果表明:6个年度中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群在四种不同植被生境中各不相同,各个群落的组成种类和主要种类的数量有较大变化;6年中不同植被生境中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的年平均种数为轮牧区=过牧区=禁牧区>开垦区。不同植被生境中主要组成种变化较大:开垦区为长爪沙鼠、黑线仓鼠;轮牧区为子午沙鼠、小毛足鼠;过牧区为三趾跳鼠、五趾跳鼠;禁牧区为小毛足鼠。长爪沙鼠在开垦区与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在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无差异;三趾跳鼠在过牧区与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放牧制度对五趾跳鼠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鉴定法鉴定啮齿动物胃内含物,研究对栖息于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五趾跳鼠的食性.结果表明:1.五趾跳鼠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啮齿动物,对植物性食物具有较强的择食性,放牧制度对该特性影响不显著;五趾跳鼠在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植物性食物组成相似度为0.71~0.88,采食频率最高的三种植物是冷蒿、无芒隐子草和木地肤.2.在植被条件较差时,连续放牧会促使五趾跳鼠更多地刨食植物根系,对草地的危害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学鉴定法鉴定啮齿动物胃内含物,研究对栖息于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五趾跳鼠的食性。结果表明:1.五趾跳鼠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啮齿动物,对植物性食物具有较强的择食性,放牧制度对该特性影响不显著;五趾跳鼠在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植物性食物组成相似度为0.71~0.88,采食频率最高的三种植物是冷蒿、无芒隐子草和木地肤。2.在植被条件较差时,连续放牧会促使五趾跳鼠更多地刨食植物根系,对草地的危害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鄂尔多斯库布齐沙地东缘的7种不同生境中的啮齿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沙地7种生境中共有7种啮齿动物分布,其中小毛足鼠的生态位宽度值最高,为0.99。在不同季节,夏季、秋季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小毛足鼠,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9、0.97,春季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子午沙鼠,为0.60。夏季、秋季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的鼠种为五趾跳鼠,春季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鼠种除五趾跳鼠外还有三趾跳鼠、长爪沙鼠和黑线仓鼠。三趾跳鼠和子午沙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为0.90,五趾跳鼠和黑线仓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低,为0.09。春季、夏季、秋季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的鼠种不同,表现出季节差异;春季、夏季、秋季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的鼠种也不同,表明生态位分化在不同季节有差异。春季生态位明显分化,秋季也出现了一些物种的生态位分化,夏季生态位分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五趾跳鼠的植物性食物选择与其栖息地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日苏  苏和  武晓东 《草地学报》2009,17(3):383-388
2001年7-9月,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捕获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 Forster)107只,将其中60只鼠胃内容物对比已知植物表皮的显徽结构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植物性食物组成。结果表明:五趾跳鼠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啮齿动物,植物性食物占其食物量的95%以上;五趾跳鼠具有较固定的觅食策略,对植物性食物具有较明显的择食性,在同一时间段内与栖息地植被群落组成的变化无明显的关联性,虽然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两种栖息地之间的植被组成有极大的差异,但是五趾跳鼠的植物性食物组成在两种栖息地之间差异不大,相似性指数为0.71~0.88。五趾跳鼠经常采食的植物种类有冷蒿(Arternisia frigida Willd.)、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L.) Schrad.)、阿尔泰紫菀(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冠芒草(Enneapogon borealis(Griseb.)Hon-da)、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 Host)、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Roshev.)Ohwi)、葱属植物(Allium spp.)、猪毛菜(Salsolacollina Pall.)和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等。  相似文献   

6.
对阿拉善荒漠地区开垦、轮牧、过牧、禁牧4种不同干扰条件下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在2016年的4月、7月、10月采用铗日法调查了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并采用最近邻体距离法对不同干扰条件下的子午沙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子午沙鼠平均密度为0.53只/hm~2,禁牧区子午沙鼠种群密度相对最大,为0.60只/hm~2,开垦区相对最小,为0.39只/hm~2,轮牧区和过牧区居中,分别为0.55和0.56只/hm~2;子午沙鼠在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禁牧区的各个季节表现均为集聚分布。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啮齿动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8月~10月,对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的啮齿类区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该地区不同的生境条件野外布设36个样方,捕获标本451只,分属2目5科,共19种。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和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前期研发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专家系统的基础上,对开垦、轮牧和过牧3种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优势种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相对数量与8个不同植物因子动态关系进行定量非线性分析,借助MapGIS平台,利用3种优势啮齿动物种群相对数量与8个不同植物因子组成的数据库系统、3种优势啮齿动物种的图像信息组成的知识库系统、3种不同生境下19种不同生态模型组成的模型库系统,构成啮齿动物群落中种群相对数量与植物因子动态关系的推理机,通过程序设计语言VB(Visual Basic)进行MapGIS二次开发,在专家系统中予以设计并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前期研发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专家系统的基础上,对开垦、轮牧和过牧3种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优势种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相对数量与8个不同植物因子动态关系进行定量非线性分析,借助MapGIS平台,利用3种优势啮齿动物种群相对数量与8个不同植物因子组成的数据库系统、3种优势啮齿动物种的图像信息组成的知识库系统、3种不同生境下19种不同生态模型组成的模型库系统,构成啮齿动物群落中种群相对数量与植物因子动态关系的推理机,通过程序设计语言VB (Visual Basic)进行MapGIS二次开发,在专家系统中予以设计并实现。  相似文献   

10.
选择鼠害频发的阿拉善荒漠区分布面积较大的红砂十泡泡刺生境、红砂十杂类草生境和白刺生境,以夹日法记录三种生境中啮齿动物种群相对数量,利用啮齿动物种群相对数量与荒漠区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专家模拟系统,分析三种生境的主要害鼠子午沙鼠、三趾跳鼠和小毛足鼠种群相对数量与植物群落因子间的动态关系,并以MapGIS为地理...  相似文献   

11.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群落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进行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碱韭三个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禁牧能够提高群落种群的地上生物量,与自由放牧相比轮牧有利于种群地上生物量的恢复和提高;不同放牧制度下群落种群的地上生物量结构均呈金字塔型,其干鲜重比值差异不大,季节动态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年龄结构是无性系植物种群的重要属性之一。对松嫩平原长期割草草甸、封育草甸和封育积沙草甸三种生境中羊草种群构件的年龄结构调查表明:三种生境中羊草无性系种群分株的年龄结构由3~4个龄级组成,其中,长期割草草甸和封育草甸生境为增长型年龄结构,封育积沙草甸生境为稳定型;根茎均由4个龄级组成,其中,长期割草草甸和封育积沙草甸为增长型年龄结构,封育草甸为稳定型;三种生境下,长期割草草甸的分株生产力与根茎贮藏力均比较稳定,且1a、2a、3a的分株生产力与根茎贮藏力均低于其他两个生境,封育草甸和封育积沙草甸的分株生产力均随龄级的增加而下降,但根茎贮藏力在各个龄级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晓东  阿娟  付和平 《草地学报》2003,11(4):312-316
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依据样地种多度(捕获率)聚类方法,并结合生境中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综合特征,该荒漠区啮齿动物可划分为6个地带性群落。Ⅰ.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群落。Ⅱ.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群落。Ⅲ.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群落。Ⅳ.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群落。Ⅴ.长耳跳鼠(Euchoreutes naso)+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群落。Ⅵ.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群落。其中群落Ⅲ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557;群落I与群落IV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5147;群落Ⅲ具有代表性。该荒漠区啮齿类数量与生境中的土壤水分、土壤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建群植物种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生境的海拔高度相关性极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阿拉善荒漠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4类受不同程度干扰的植物群落的a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调查了各个干扰区域在春、夏、秋3个不同季节的a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季节,轮牧区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最高,而开垦区和过牧区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禁牧区和轮牧区的相比则较低。每个区域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多样性指数变化也不尽相同,随着春、夏、秋3个季节的更替,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基本上都表现为增加的趋势,但是轮牧区和过牧区在夏季到秋季这段时间内,各多样性指数则都表现为降低。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区,设置过度放牧、季节轮牧和禁牧(对照)3种干扰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啮齿动物群落与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度放牧与禁牧干扰区,啮齿动物群落主要成分布氏田鼠种群密度与植被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28;R=0.21,P<0.01);在季节轮牧干扰区,植物密度、地上生物量与草原黄鼠种群密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23;R=-0.28,P<0.01),而且草原黄鼠种群密度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5),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32,P<0.01);在禁牧干扰区,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还与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5),植物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与黑线仓鼠种群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0;R=024;R=0.50,P<0.01)。  相似文献   

16.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群落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桂林  卫智军等 《中国草地》2002,24(3):15-19,51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进行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碱韭三个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禁牧能够提高群落种群的地上生物量,与自由放牧相比轮牧有利于种群地上生物量的恢复和提高;不同放牧制度下群落种群的地上生物量结构均呈金字塔型,其干鲜重比值差异不大,季节动态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单位面积挖掘取样,采用按分蘖节营养繁殖世代数划分分株龄级、按实际生活年限划分根茎龄级的方法,对松嫩平原草甸、弃耕地和林间草地的光稃茅香种群构件结构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三种生境下光稃茅香种群分株由1~2个龄级构成,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由三个龄级构成,也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分株生产力和根茎贮藏力均呈现幼龄级最高,随着龄级增加依次下降。潜在种群中由1a和2a根茎产生的构件占78.6%以上。生境和龄级对分株数量、分株生产力和根茎贮藏力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生境间,林间草地各龄级分株和根茎的数量特征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生境,其潜在种群的构件数量也最少。林间草地1a分株生产力与根茎贮藏力均高于其他两种生境。光稃茅香种群在异质生境下的种群结构既有差异性,也具有对其环境条件适应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实验条件下四种啮齿动物的日能量收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对小毛足鼠、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日能量收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鼠日能量收支均表现为夏季低,春秋两季高。单位体重日能量收支与其体重呈极显著的负次幂相关,其关系式为:日能量收支(Jg-1d-1)=2432.3×体重(g)-0446。以平均日代谢率为基础的日能量收支实测值与Grodzinski等(1975)经验模型的期望值接近,而与Nagy(1994)经验模型的期望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9.
对乌兰布和沙漠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封育区、轮牧区和未封育区3种管护类型的植被特征及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管护措施下的群落和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封育区梭梭生长好于轮牧区的,轮牧区又好于未封育区的;群落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大小顺序为封育区轮牧区未封育区,而生态优势度则相反;封育区和轮牧区梭梭种群年龄结构均表现为增长型,未封育区梭梭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性。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采取封育和轮牧措施能够促进梭梭正常生长,是较为理想的管护类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草原常见害鼠药物防治适宜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草原常见的鼠种有布氏田鼠、长爪沙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小毛足鼠、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高原鼠兔、达乌尔鼠兔、草原鼢鼠、东北鼢鼠、高原鼢鼠、甘肃鼢鼠、大沙鼠、草原兔尾鼠、黄兔尾鼠等.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多数种类每年繁殖1~2次,数量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春季天气变暖时开始繁殖,到夏、秋季数量达到最大值,此后数量逐渐下降,由于冬季死亡率增加,到翌年春季数量降到全年的最小值.因此,每年春季牧草返青之前是防治多数草原害鼠最适宜的时期;而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每年1~2月开始繁殖,所以2~3月是它们最佳的防治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