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新鲜巨菌草为栽培料,与巨菌草干草及木屑进行对比,制作平菇栽培种,测定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及栽培料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新鲜巨菌草与巨菌草干草为栽培料的平菇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滤纸酶、多酚氧化酶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随生育期延长逐渐降低,漆酶活性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木屑为栽培料的平菇,半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力随生育期延长先升高后下降,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逐渐降低,滤纸酶活力几乎无变化。新鲜巨菌草的多酚氧化酶活力较其他2种栽培料高。以巨菌草鲜草为栽培料时,平菇接种后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在下降;以巨菌草干草为栽培料时,平菇接种后干草的半纤维素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在下降,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在菌糟时期有所上升;以木屑为栽培料时,平菇接种后到菌丝体满袋时期,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上升,之后开始下降,木质素含量以较快速率下降。所有栽培料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先下降后上升,且菌糟时期的蛋白质含量都要比未接种时要高。研究表明,新鲜巨菌草对平菇的胞外酶活性及栽培料的营养成分有影响,且巨菌草栽培料在菌糟时期大大增加栽培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尝试将栽培后的菌糟当成饲料再次利用。  相似文献   

2.
对菌株JS-1008、米曲霉CGMCC5992、黄孢原毛平革菌CICC40719等3株真菌固态发酵产木质素降解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菌株中,米曲霉发酵产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最高,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可达2.08、1.79 U/g DS,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69、4.19 U/g DS,木质素降解率为7.23%;菌株JS-1008产木质素降解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均较低,木质素降解率最低;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水平最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为0.40、0.51 U/g DS,但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最高,分别达到2.54、10.86 U/g DS,木质素降解率达11.7%。  相似文献   

3.
6种白腐真菌的产酶能力及对稻草的降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时间点6种白腐真菌在试管内降解稻草过程中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Lac)的活性及培养基的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结果表明,发酵后5d和10 d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达到高峰,分别为449.96 U/g和375.35 U/g;平菇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5d和10d时分别为323.07 U/g和289.24U/g;红芝的LiP、MnP、Lac在发酵后4、8、10 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5.64、12.32、1.85 U/L,黄孢原毛平革菌、秀珍3号、红芝的纤维素降解率达到42%、20%、20%左右,平菇、红芝、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木质素降解率达到27%、28%、27%左右,说明平菇、红芝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具有较好的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株茶树菇菌株栽培过程中7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了解茶树菇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利用营养物质的规律。【方法】以茶树菇菌株ZK08、JX09、Ag16为材料,将其接种于组分为棉籽壳39%、木屑30%、麸皮20%、玉米粉8%、蔗糖1.5%、石膏1.5%(均为质量分数),含水量62%的栽培袋中。25℃条件下遮光培养50~60d,分别在菌丝生长半袋、满袋、现蕾、出一潮菇、一潮菇子实体成熟、出二潮菇、二潮菇子实体成熟和二潮菇采收1周后,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析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3株茶树菇菌株在栽培过程中的7种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一潮菇子实体成熟前;而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着栽培时间延长一直呈下降趋势。【结论】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高峰值比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来得早;淀粉酶的高峰出现在一潮幼菇期到子实体成熟期。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淀粉类物质可促进茶树菇的生殖发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接入白腐真菌、蚯蚓和蚓粪,研究了通过蚯蚓及蚓粪的作用来改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在30 d的黑暗培养试验里,土壤中菲浓度随着时间逐渐减少,蚓粪和蚯蚓自身均能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但蚓粪的促进作用要优于蚯蚓的作用;在100 mg·kg-1菲处理浓度下,蚓粪处理中菲残留浓度在培养的第4 d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加入白腐真菌的土壤中,蚓粪和蚯蚓都能促进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且显著高于只接入白腐真菌的处理.同时加入蚯蚓和白腐真菌的处理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酶活性虽然在一直下降,但蚯蚓的加入减缓了酶活性的下降趋势,从而使得蚯蚓提高了处理中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率.而同时加入蚓粪和白腐真菌的处理中的LiP和MnP酶活性变化则要相对复杂,在培养前、中期,两种酶的活性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在培养后期,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增高.因此,同时加入蚓粪和白腐真菌处理的菲浓度在培养后期才与只加入白腐真菌的处理产生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蚓粪和蚯蚓可能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提高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率.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6.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及产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林废物堆肥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经鉴定为黑曲霉,将该菌用于木质素类化合物利用,固态培养条件下考察其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能力及产酶特性,另外对发酵前后的稻草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黑曲霉具有木质素降解能力,兼具低分子量木质素酚型、非酚型类物质的降解能力.其对木质素降解是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共同作用的结果,黑曲霉产酶高峰处于菌体生长较稳定的时期.在本实验条件下,培养30 d使木质素降解率达16.87%,同时对纤维素、半纤维素也有较高程度的降解;降解率分别为39.85%、45.3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稻草木质素结构被破坏,黑曲霉木质素各官能团的降解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长白山腐殖质土壤为样品进行富集培养,筛选出能够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素的微生物,结合ITS生物学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确定筛选得到的菌株为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该菌株产漆酶酶活4.86 U/mL、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1.33 U/mL、锰过氧化物酶酶活2.96 U/mL、木聚糖酶酶活18.22 U/mL、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性3.57 U/mL。该菌株降解玉米秸秆的失重率达23.65%,其纤维素降解率为17.06%,半纤维素降解率为7.65%,木质素降解率为35.67%。以上为进一步开发其在玉米秸秆降解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菌丝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6种碳源、8种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对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活性高低和菌丝生长量大小之间无必然联系。各种酶活性在不同碳、氮源培养时有较大差异。就纤维素酶而言,果糖和硫酸铵是很好的碳、氮源;对于半纤维素酶,乳糖和硫酸铵是很好的碳氮源;关于木质素酶,综合比较,较好的碳氮源是果糖和酵母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香菇生长过程不同阶段胞外酶纤维素酶系(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木质素酶系(漆酶、愈创木酚酶、多酚氧化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香菇生长不同阶段均能检测到上述8种酶的活性,说明这些酶参与了香菇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各种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不尽相同,木质素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营养生长期,纤维素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生殖生长期,说明香菇生长过程中优先利用木质素。8种酶活性在香菇生殖生长阶段变化趋势较一致,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常见的7株食用真菌菌株为材料,分别为平菇韩黑(Pleurotus ostreatus hanhei)和平菇8号(P.ostreatus 8)、秀珍菇(P.cornucopiae)、姬菇206(Hypsizygus marmoreus 206)、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金针菇天福(Flammulina velutipestianfu)和金针菇8802(F.velutipes 8802),筛选出在纤维素平板上生长较快的4株菌(姬菇206、平菇韩黑、平菇8号和秀珍菇),并进一步测定其产生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活力以及降解稻草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能力。结果显示:姬菇206中与木质素降解有关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s)、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nPs)和漆酶(Lacs)的活力最大,分别达到58.52、186.66和8.82 U·g-1;滤纸酶活力也是姬菇206最高,为3.86 U·mL-1;平菇韩黑的半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达到41.20 U·mL-1。稻草降解试验表明,平菇韩黑的半纤维素降解率最高,为51.03%,其次为姬菇206,降解率为50.49%。姬菇206对木质素的分解率最高,达到51.47%。平菇韩黑对稻草的的总降解率最高,达到47.52%。结论:平菇韩黑和姬菇206具有较强的稻草降解能力,可作为降解稻草的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11.
低温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PLC-8对玉米秸秆的分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东北寒区玉米秸秆的分解效率,突破低温的瓶颈,探讨了低温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PLC-8对玉米秸秆的分解效果及其微生物多样性。通过pH、玉米秸秆的减重、木质纤维素的含量、酶活性、有机酸含量等指标评价玉米秸秆的分解效果,采用变性凝胶电泳(DGGE)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pH先下降后回升至接近初始值;30 d后,玉米秸秆减重率达到43.65%;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减少了61.13%、40.91%、14.25%;纤维素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其中滤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第20 d,分别为0.054、0.025 U·mL-1;内切酶和外切酶活性的最高值在第15 d,分别为0.032、0.030 U·mL-1;木聚糖酶活性随着玉米秸秆的分解而逐渐升高,甲酸和乙酸分别在第20和15 d达到最高值。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PLC-8由细菌和真菌组成,具有分解稳定性,在属的水平上细菌优势菌株为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真菌的优势菌株为肉座菌(Hypocreales)。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利用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固体废弃物木薯渣,研究处理过程中蚯蚓生长繁殖 状况及处理前后混合废弃物的理化性质,探讨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废弃物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热带农业废弃物木 薯渣和砖红壤的不同配比基质中赤子爱胜蚓的生长繁殖良好,各试验组蚯蚓的生长繁殖与基质性质及环境条件之 间存在明显关系,其在30%砖红壤+70%木薯渣的处理中繁殖情况最好,产茧数量最多。蚯蚓在温度25益、含水率 70%、pH 7.9、接种密度10 条/60g 干重基质时具有最好的生长繁殖效率,同时赤子爱胜蚓对此类热带农业废弃物也 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不同配比基质经蚯蚓处理后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F_1菌株对玉米秸秆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F1菌株的产酶活性及其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诱导物配制培养基Ⅰ,以不加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对照配制培养基Ⅱ,分别接种F1菌株,在25℃下培养诱导产生纤维素降解酶Cx,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所产生的酶活。将培养5 d的F1菌株以10%的接种量转接到玉米秸秆固体发酵培养基上培养,在5 d1、0 d、15 d2、0 d用差重法测定F1菌株对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诱导物培养基,F1菌株能够产生Cx酶,而且在第5天时酶活性最强。F1菌株在玉米秸秆发酵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良好,培养前15 d,F1菌株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都很快,之后对纤维素的降解速率明显降低甚至停止降解。培养20 d,对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累计降解速率为3.5%、10.5%、7.0%。  相似文献   

14.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秸秆降解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微生物特别是与纤维素降解有关的微生物在秸秆还田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从长期堆放农业秸秆的土壤中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固体培养基平板稀释法和赫奇逊滤纸条液体培养基富集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染色法和CMC酶活力测定法筛选高效纤维素分解菌;采用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种进行鉴定;通过测定秸秆失重率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及降解率研究其降解玉米秸秆的效果;并测定其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对紫苏和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分离到的16种纤维素分解菌中筛选出高效纤维素分解菌菌株HLF4和YDL3。HLF4和YDL3菌株分别鉴定为栗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badi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LF4和YDL3及混合菌株处理的玉米秸秆分解能力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其中HLF4+YDL3混合菌株处理效果优于单菌株,其玉米秸秆失重率、半纤维素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以及木质素降解率分别比对照高52.00%、46.65%、42.11%和31.19%。用纤维素分解菌酵解的秸秆还田处理的紫苏和油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以及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特别是用HLF4+YDL3混合菌株处理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单菌株处理。筛选的HLF4和YDL3菌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且其混合菌株的分解纤维素能力更强,可作为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用于田间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两种白腐菌降解油菜秸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两种白腐菌N1和N2及三种固体培养料配方(1、2和3)对油菜秸秆纤维性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和粗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 N1和N2对油菜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降解率和粗蛋白含量的提高均有增加的趋势;木质素降解效率N1前20d高于后20d,并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说明N1菌株有优先选择降解木质素特性,N1优于N2(P<0.01);同一菌株,配方1均好于配方2和3(P<0.01).  相似文献   

16.
土壤汞污染胁迫对蚯蚓体内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汞是毒性较大的重金属,为了解土壤汞污染对蚯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了不同Hg暴露浓度水平下(1、2、4、8、16、24、32、50 mg/kg)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应激反应,分析了不同浓度Hg污染水平对蚯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g暴露会对蚯蚓抗氧化防御系统产生较大影响。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在不同浓度的Hg暴露水平下,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应激反应。总体上看,Hg暴露环境对赤子爱胜蚓SOD和GSH-PX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CAT活性的影响无明显规律。Hg暴露对蚯蚓体内MDA含量有一定影响,在32和50 mg/kg的较高浓度水平下,赤子爱胜蚓体内MDA含量明显增加,可能是汞胁迫造成了蚯蚓机体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配比的牛粪和稻秆作为培养基质,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在不同碳氮比培养基条件下生物量以及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0%牛粪(碳氮比为21.8)和80%牛粪+20%稻秆组合(碳氮比为24.9)堆置30、60、90 d后的蚯蚓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0%牛粪+40%稻秆组合(碳氮比为28.7)堆置60和90 d后蚯蚓总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第90天达到324条;另外,培养基质的碳氮比与蚯蚓的生物量和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由此可知,碳氮比在21.8~24.9之间的牛粪和稻秆基质组合适宜蚯蚓生长,碳氮比为28.7的牛粪和稻秆基质组合适宜蚯蚓繁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稀硫酸预处理下,酸浓度、固液比、处理时间及温度对杂交狼尾草木质纤维素降解效率的影响,分析稀硫酸对木质纤维素降解的作用机理,并筛选最佳预处理工艺。【方法】 以杂交狼尾草为研究对象,以H2SO4浓度(0.5%、1.0%、1.5%、2.0%、2.5%)、固液比(1﹕6、1﹕8、1﹕10、1﹕12、1﹕14)、时间(15、30、45、60、90 min)和温度(80、100、110、120、125℃)4个单因素进行试验,每个因素取5个水平,3次重复,分析单因素对固体分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半纤维素降解率、木质素脱除率及水解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4因素2水平的L8(24)正交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最佳工艺条件预处理下的杂交狼尾草进行SEM分析和XRD分析。【结果】 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下半纤维素降解率均高于木质素降解率。其中,硫酸浓度的增加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增加,木质素脱除率降低;由纤维素水解产生的葡萄糖产量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木糖含量逐渐降低;低浓度的硫酸(0.5%—1.5%)促进杂交狼尾草固体物质降解消化,继续增加硫酸浓度(>1.5%)杂交狼尾草的固体降解无显著变化。固液比对各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小,固液比增加至1﹕10时,固体分解率、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均达到最大。预处理时间的长短对固体分解率、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影响不明显,但促进半纤维素降解和葡萄糖生成。温度对固体分解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及水解糖产量的影响效果明显,100℃是重要的临界温度,有效降解木质纤维素需要温度达100℃以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半纤维素降解的因素依次为:温度-浓度-时间-固液比。稀硫酸预处理后杂交狼尾草木质纤维素结构塌陷,非纤维物质被显著脱除,纤维束裸露(SEM);纤维素结晶聚合度增加(XRD)。【结论】 稀硫酸预处理杂交狼尾草主要降解半纤维素,对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较差。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酸浓度。4 因素影响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1.5%,固液比1﹕6,时间15 min,温度120℃。  相似文献   

19.
对人工饲养的北星二号蚯蚓纤溶酶的分离纯化表明,其较佳工艺为磷酸缓冲液保温或匀浆提取,Amberlite IRA-904或DEAE-纤维素柱层析,Sephades G-100凝胶过滤,真空冷冻干燥,按此工艺可得到纤溶化活力为83700mm^2/mg。蛋白的蚯蚓纤溶酶。  相似文献   

20.
以切碎状香蕉茎叶与牛粪按不同比例混合养殖蚯蚓,探索用蚯蚓处理香蕉茎叶,将香蕉茎叶转化为有机肥料并能最大量获得蚯蚓作为高蛋白动物饲料的二因素处理配方.结果表明:添加80%香蕉茎叶的处理产出蚯蚓数量最多,所产有机肥料含氮最高;添加90%香蕉茎叶的处理虽然产出蚯蚓数量略少,但蚯蚓的重量和80%处理所得蚯蚓重量差异不显著,而且能处理掉更大数量的香蕉茎叶,同时所产有机肥料含有机质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