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2月份,种貂的饲养进入调整阶段,首先要做好急性传染病的防疫。因为冬季是水貂病毒性肠炎流行季节,种貂选留的数量有限,一旦发病,会影响全年的生产计划。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细小病毒感染而发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钱国成 《油气储运》2007,(10):46-46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病貂表现出极度消化紊乱,以腹泻,肠黏膜出血、坏死、脱落,排出灰白色、粉红色混有纤维蛋白、黏液样无结构的管形稀便,血液中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有亲缘关系,特别是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数病貂转归死亡,从而造成巨大损失。该病为世界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病貂表现出极度消化紊乱,以腹泻、肠黏膜出血、坏死、脱落,排出灰白色、粉红色混有纤维蛋白、黏液样无结构的管形稀便,血液中自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有亲缘关系,特别是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数病貂转归死亡,从而造成巨大损失。本病为世界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1发病情况 2010年8月,文登市张家产镇某水貂养殖场的760只水貂出现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结膜苍白、消瘦等症状,死亡5只,到文登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门诊进行治疗。经过诊断为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病貂逐渐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5.
冬末早春是水貂传染性病毒性肠炎的流行季节,由于种貂选留的数量有限,一旦发病,会影响全年的生产计划。目前种貂进入准备配种的关键饲养阶段,必须做好传染性病毒性肠炎的防疫。这种传染病到目前为止没  相似文献   

6.
水貂冠状病毒性肠炎(水貂流行性腹泻),是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之外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水貂流行性腹泻病毒性肠炎。1病史  相似文献   

7.
种貂饲养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搞好病毒性传染病的疫病防治,使水貂产生专一的、特异性的、相应的抗体,目前要做好犬瘟热和病毒性肠炎两项传染病的防疫工作。这两项防疫是种貂完成配种、保证繁殖质量的关键措施。从7月份仔貂断奶分窝注射水貂犬瘟热和病毒性肠炎疫苗到年底,水貂体内的特异抗体逐渐消亡,要保护妊娠期母子平安和种  相似文献   

8.
<正>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水貂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胃肠黏膜炎症、腹泻、粪便中含有多量黏液和灰白色脱落的肠黏膜、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流行时可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山东某水貂养殖场发病,经症状与组织病变观察,并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调查及该养殖场免疫情况初步诊断为水貂细小病毒感染,故采集患病水貂的粪便及病变组织进行实验室诊断.将病料按常规方法处理后提取DNA,经PCR检测获得阳性目的片段为600bp,证明该养殖场为水貂细小病毒感染,进而应用F81细胞进行该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显示,将该培养物盲传3代后,可见典型的水貂细小病毒样细胞病变,并经PCR鉴定为阳性;红细胞凝集谱测定结果显示该细胞毒只可凝集猪红细胞;同时应用对流免疫电泳证明该细胞毒与水貂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出现沉淀线;毒力测定其TCID50与HA效价分别为10-5.68/0.1ml与1:256;最后将细胞培养物接种健康易感水貂,接种后4d出现典型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与组织病变.因此,实验最终确定该养殖场为水貂细小病毒感染,且成功分离了该毒株.  相似文献   

10.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犬、貂、狐及貉都可以感染,2010年8月笔者收治了一例京巴犬感染细小病毒性肠炎病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SMPV-11株结构蛋白VP2基因进行扩增,获得了基因序列全长为1755bp的SMPV-11株VP2基因,其编码584个氨基酸;应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SMPV-11株VP2基因与其他6株水貂肠炎细小病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均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2%~99.4%和98.6%~99.1%,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标准株CU-4株同源性为99.3%和99.1%,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它们属于同一个分支。本研究为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胶东半岛的水貂饲养场流行着一种水貂传染病,致使水貂大批急性死亡。专家会诊为绿脓杆菌性肺炎,调查和诊治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发病最早的是2013年7月下旬,泽头镇的一家水貂养殖场仔貂突然死亡7只,两天后相邻貂场也发生死亡病例,1周之内几乎所有的水貂养殖场都发生了症状相似的传染病。8月上旬,相临的泽库镇的水貂饲养场也报告称发生水貂死亡,一个饲养100只种貂的小户,死亡的貂最多,只剩下种貂。  相似文献   

13.
正幼貂首次免疫犬瘟热和水貂传染性病毒性胃肠炎疫苗最佳的时期是断奶后1周,因为此前有怀孕母貂通过胎盘和乳汁输送高质量的抗体给幼貂,保护幼貂正常生长,幼貂断乳后就不能继续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在断奶后2~3周内仔貂易受病毒的侵染,发生犬瘟热和病毒性胃肠炎传染病。科学做好幼貂防疫,做好水貂犬瘟热和病毒性胃肠炎疫苗接种以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让幼貂  相似文献   

14.
1毛皮动物肠炎有哪些类型?临床怎样鉴别? 答:毛皮动物肠炎基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病毒性的,主要由细小病毒感染引起,水貂、貉及猫细小病毒同源性高,而狐和犬细小病毒同源性高,因此,用水貂的细小病毒(MEV)和猫传染性肠炎病毒(也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制做的疫苗对水貂、貉的保护率高,而对狐保护率相对低些。  相似文献   

15.
<正>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是水貂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严重危害养貂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的主要特征为腹泻,在粪便中含有灰白色的由脱落肠黏膜、纤维蛋白和肠  相似文献   

16.
正细小病毒性肠炎病是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病犬多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肌炎为其主要特征。有时其感染率可高达100%,致死率为30%左右。原解放军兽医大学于1982年在长春地区首次分离出该病毒,从而证实了我国也有本病存在。犬、猫和貂的细小病毒具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近年来,随着养犬业的大力发展,该病的危害更加明显。笔者结合临床病例的诊治,对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诊治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正>水貂犬瘟热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临床根据发病的症状分为几个病型,其中急性水貂犬瘟热病型传播快,死亡率高,特别是幼貂,看不出明显症状,来不及治疗就发生突然的死亡。1发病情况2014年6月20日文登高村镇某养貂场饲养幼貂1746只,生长日龄有62~53天,二次分窝前发现场东南角有两个笼里的幼貂精神差,有剩食(饲料)现象,以为是幼貂消化不良,饲养员在饲料里添加了磺胺二甲嘧啶,第2天发现有2只貂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二乙烯亚胺(BEI)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灭活效果,采用BEI终浓度为0.003mol/L、0.002mol/L、0.001mol/L、0.0005mol/L,灭活温度为30℃,灭活时间为24h、48h、72h条件下,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进行灭活试验。通过F81细胞传代观察细胞病变和血凝试验检测灭活效果;用水貂检验BEI灭活水貂肠炎细小病毒所制疫苗的安全性,通过检测接种水貂的血凝抑制抗体,评价BEI灭活细小病毒所制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与甲醛灭活的疫苗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BEI终浓度0.002mol/L、30℃24h是灭活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适宜参数,BEI灭活工艺制备的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BEI灭活工艺与甲醛灭活工艺的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为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多,貂皮大衣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为保证水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水貂的疾病预防越来越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而其中水貂犬瘟热和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对水貂养殖业危害最大。下面就上述两种疾病如何预防及在疫苗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水貂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大家一起探讨。水貂传染病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因传染病发生时几无治愈的可能,所以水貂犬瘟  相似文献   

20.
正为保证种貂健康,完成配种任务,就要做好种貂防疫工作。到目前为止,种貂主要有两种传染病,一是犬瘟热,二是病毒性肠炎。这两种传染病,来势猛,传播快,死亡率高,虽然是危害水貂的头号传染病,但及时注射这两种疫苗就会达到预防的效果,主要措施如下:1做好环境消毒1.1皮貂宰杀完后要对全场进行整理,进行全面地清理,分出种貂饲养区,并对笼的周围清除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