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收获之年。全国动物防疫体系规划(2004-2008年)将于2008年全部完成。目前,全国29个省份完成了省级兽医机构改革,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前期基础工作基本完成。兽药行业监管力度和违禁药品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各地将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科学防控动物疫病的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就澳大利亚畜牧业基本情况、兽医服务体系、动物标识和疫病追溯体系和动物疫病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列举了7个方面的可借鉴之处,包括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动物疫病防控分工明确、各级兽医服务专业化程度高、行业协会在动物疫病控制中地位显著、动物标识体系完善、动物疫病控制规划详尽、疫病净化政策坚持不懈和兽医流行病学技术应用纯熟等,以期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正>为全面了解本地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兽医推进我县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确保今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求,祁连县兽医站于7月30日至8月3日,采取查资料、现场核查、走访牧户等方式,从组织管理、制度及档案建设、工作方案(计划)、畜禽标识发放与登记、标识佩戴及信息录入、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方面,对各乡镇动物标识及疫病可  相似文献   

4.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简称动物疫病溯源体系。该体系是动物卫生监督领域,对重大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全新监管手段和先进技术举措。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5.
《北方牧业》2007,(3):3-3
<正>近日,农业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机构主要职责及组成人员确定。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协调全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重大政策方针、建设规划、财政项目以及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并进行检查、督导。其指导思想与工  相似文献   

6.
浅谈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农业部近年来重点推广的项目之一,2007年至今辽宁省实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已有一年多。这期间,笔者体会颇深,现将工作中的有关体会总结如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分为三个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实现兽医工作由传统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重大变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动物疫病追踪、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的要求;是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全程有效监管和追踪溯源、提升动物卫生监管水平、确保动物产品安全的要求;是与国际上广泛推行追溯体系接轨,打破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口的要求。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将追溯体系列为《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的重要内容,并在国际上取得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8.
邵晞 《动物保健》2008,(11):19-19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全面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各地相继启动、实施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从而推进了全程动物疫病防控和产品质量建设进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相应措施,主要从动物免疫及标识佩戴、动物检疫、动物饲养环节监管和防疫信息报送等四个方面人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程动物疫病和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从而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对实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晞 《兽医导刊》2008,(11):19-19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全面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各地相继启动、实施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从而推进了全程动物疫病防控和产品质量建设进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相应措施,主要从动物免疫及标识佩戴、动物检疫、动物饲养环节监管和防疫信息报送等四个方面入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程动物疫病和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从而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检疫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和畜禽及其产品流通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贵州畜牧兽医》2014,(5):29-30
平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10个乡镇、1000 km2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防控策略与技术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动物疫病防控物资的组织与供应,参与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承担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的技术工作和控制效果评估,动物疫病的实验室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评估;组织和实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预警、预报及疫情报告;承担兽医新技术推广应用指导和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猪业》2010,(1):19-20
<正>2006年,农业部颁布实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67号),启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以下简称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经过前期技术准备和四省市试点建设阶段,目前追溯体系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并在动物及动物产品追溯管理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要求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动物疫病溯源体系,又称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动物卫生监督领域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监管和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的一项全新技术。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强化动  相似文献   

13.
朱长光 《兽医导刊》2011,(9):12-14,24
一、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概念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对动物个体或群体进行标识,以动物标识编号为数据轴心,将牲畜从出生到屠宰历经的防疫、检疫、监督工作贯穿起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生产管理和防疫监督数据汇总到数据中心,实现牲畜从出生到屠宰全过程的数据网上记录。通过移  相似文献   

14.
《兽医导刊》2007,(4):4-4
3月19~20日,全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暨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提出,要切实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致辞。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农业部兽医局副局长、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仲秋等领导出席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同志、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吉林、上海、四川5省(市)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同志作了典型发言。 本刊现将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讲话,吉林、上海、四川3省(市)典型发言及内蒙古自治区交流材料节选整理,供大家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家禽》2008,30(4):38-38
农业部兽医局副巡视员李长友在接受中国政府网网络访谈时谈到,目前全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框架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6.
对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农业部和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统一部署,根据《辽宁省可追溯体系建设规范》的要求,阜新市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正在有序开展着,这标志着我们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正在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方向迈进.本文仅就在全面实施辽宁省阜新市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加强村动物防疫员的管理是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证畜禽及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动物免疫、标识在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农业部、省、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要求,梨树县为了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增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扎实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对辖区313个村实行村级防疫工作业务指标与工资报酬紧密挂钩,实行动态管理,具体考核办法是:  相似文献   

18.
按照青海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全面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工作,为今后开展溯源业务工作打好基础,根据《青海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选择乐都、  相似文献   

19.
1 简述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1.1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该体系是对动物个体或群体进行标识,对动物饲养、运输、屠书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信息进行登记,从而使现在发生疫病或出现质量问题时对动物饲养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环节进行追踪和溯源,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饲料广角》2007,(7):1-1
3月19-20日.全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暨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出席会议并讲话。尹成杰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积极推进动物标识及疲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水平。尹成杰说,近年来,我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要认真分析形势。明确工作重点,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监督执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