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杉木人工纯林被划归为生态公益林,为了提高物种多样性,在杉木纯林内补植阔叶树种是多功能经营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在杉木人工纯林林木补植时尽可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本文提出基于Voronoi图与Delaunay三角网的补植位置与空间配置方法。以林木个体所在空间位置为平面相异点构建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网,Voronoi图量化对象木的K-阶邻近关系,Delaunay三角网确定相邻木间的距离、角度和林木间的林隙。考虑林分的水平空间结构,选取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混交度和竞争指数分别描述林木的分布格局、混交程度和竞争关系,建立林木和林分空间结构调控的均质性目标。林木补植前进行两株萌生木与枯死木的抚育间伐,补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补植栾树,马褂木,第二次补植观光木,依据林木间Delaunay三角形面积大小确定林木补植位置,依据K阶邻近林木关系进行补植林木的空间配置,以达到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目的。因为研究对象为杉木人工纯林,补植前林分的树种混交度很低,介于0.011~0.063,由于属于杉木幼龄,还没有郁闭,竞争指数介于0.699~0.833,竞争强度较小,基于V图的林木分布变异系数介于1.662~2.354;林木补植后林分树种混交度得到提高,第二次补植后树种混交度(0.191±0.007)比第一次补植后的树种混交度(0.186±0.005)有所提高,均明显大于补植前树种混交度(0.042±0.020),补植后不仅物种多样性增强,树种混交程度增强;补植后竞争指数增大,第二次补植后林分竞争指数(4.67±0.32)比第一次补植后林分的竞争指数(4.41±0.24)有提高,均大于补植前林分的竞争指数(3.92±0.20),表明补植后竞争强度增强;第二次补植后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0.48±0.07)比第一次补植后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0.55±0.10)降低,均小于补植前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2.04±0.31),表明补植后空间分布更均匀。基于Delaunay三角网进行林木补植能够调整林木的空间分布,基于K阶邻近的林木补植空间配置能够尽可能提高补植林木混交度与林分混交度,且补植树种越多,混交度越大,本文提出的林木补植方法可以实现林木补植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同时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本研究为林分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林木补植提供理论依据,促使杉木人工纯林导向近自然林,实现多功能的森林经营。  相似文献   

2.
一、实施择伐,补植新种,混交营林首先,对目的树种数量不足,林龄在15年左右,通过改变树种组成,有望丰产的松树低产林,采取择伐、补植、混交的方式。即保留有培养前途的中小径木,约占林分的60%;伐除无培养前途的老龄树、病腐树、濒死树。一般择伐株数占全林株数的1/3左右,砍劣留优。消除杂灌后,再在林下或林中空地见缝插针,挖大穴,补植耐阴的树种,如油茶、枫香、麻栎等。通过适度抚育管理,2~3年即可改变地产状况。二、实施皆伐,更换树种,重新造林对林龄在20年左右,郁闭度在0.3以下,成熟林密度不足初植密度的20%,单株明显生长不良且自然灾害严…  相似文献   

3.
考虑k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混交度不能区分单一树种在不同行间混交方式中的隔离程度问题,提出考虑 k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 M k)。【方法】依据地物的邻近关系对空间进行剖分,以单株木视为平面点构建 Voronoi图,基于Voronoi图建立对象木的k阶邻近关系。当k取1时,M k 与其他混交度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完全一样;当k取2或更大值时,Mk 采用1/k加权,与 Mg,Mv,Mp 和 Mc 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以湖南福寿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为了进行空间结构优化与调整,在幼龄林林分内补植了观光木和鹅掌楸,采取成片补植与2个树种交叉补植2种不同的空间配置补植方案,对比分析5种不同的混交度(Mg,Mv,Mp,Mc 和Mk)。【结果】在“1+n”空间结构单元中,Mg 和 Mp 不能区分观光木和鹅掌楸补植树种在不同补植方案中的混交度,其中 Mg 2种补植树种的混交度均为1,Mp 2种补植树种的混交度均为0.539; Mv 与 Mc能够区分不同补植方案杉木林的混交度,成片补植方案中杉木的混交度依次为0.027和0.039,交叉补植方案中杉木的混交度为0.043和0.045,但不能区分补植树种的单木混交度。考虑 k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把空间结构单元从“1+n”扩展到“1+n1+n2+…+ nk”,本文 k取2,即空间结构单元为“1+n1+n2”,Mk 能够区分2种补植方案杉木林与补植树种的混交度,使用 Mg 的计算方法(Mkg),Mkg在成片补植方案中杉木、观光木和鹅掌楸的混交度为0.098,0.641,0.645,Mkg在交叉补植方案中杉木、观光木和鹅掌楸的混交度为0.101,0.652,0.655,交叉补植方案中杉木、观光木和鹅掌楸的混交度均大于成片补植方案中的混交度,使用 Mkv,Mkp,Mkc计算方法,能够得到同样的规律。【结论】本文提出考虑 k 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 Mk,其空间结构单元为“1+n1+n2+…+ nk”,空间结构单元的形式更多样,但混交度的计算更加复杂,区分度也更高,提高了单一树种混交度的区分度,能够解决1阶邻近不能区分的混交方式,可反映单木与林分的实际混交状况,为空间结构优化与调整时准确量化混交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森林群落中树种相互隔离状况。  相似文献   

4.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大强度抚育对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落叶松是华北地区的山地主要树种。通过对开始天然下种后能够良好更新的近熟林分实行大强度抚育,增加了林下光照、并通过清除地被物、开穴播种、补植补造、加强管护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形成了林相好,功能强的理想复层林分。缩短了林分的工艺成熟期,提高了商品材经济效益,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并节约了抚育和更新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火力楠不同混交模式造林试验研究表明,马尾松与火力楠混交是成功的,也是沿海山地培育火力楠用材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混交方式,混交比例:马尾松:火力楠为2-3:1,混交方式为行状或插花状(星状),造林初植密度2500-3750株/hm^2;并根据种间关系,林分郁闭度及立地条件等因素,在10年生左右,进行适量间伐,最终保留密度以1200—16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近自然林业在山体绿化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近自然林地理论,依照地带性原生植被的组成与结构,对乐清市象阳镇的无林地绿化、坟山绿化和林带造林进行设计,重点解决了项目区造林规划的目标树种选择与合理配置、多树种混交造林与补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 南宁树木园(原示范林场)1965年曾在市郊砖红壤性侵蚀红壤、含有较多小卵石及石砾的低丘台地,营造了大面积柠檬桉纯林和上千亩混交林。与桉混交的树种有马尾松、相思树,板栗、千年桐等。因立地条件较差除松和相思树外,其他混交树种均未成功。在失败的混交造林地后来又补植松树,也获得了成功。现将桉、松混交造林的效益和增产原因分析研究如下: 一、桉、松混交造林的经济效益1.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分产量:在贫  相似文献   

8.
闽粤栲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闽粤栲迹地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即人工抚育、抚育补植措施恢复以闽粤栲为优势建群中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方法简单、营林成本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抚育补植恢复混交林效果优于人工抚育恢复混交林。人工抚育形成的混交林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3.79m和4.04cm,是对照的148.6%和114%;而抚育补植形成的混交林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3.86m和5.66cm,是对照的151.4%和160%。同时,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异龄复层林的林分可提早进入中度郁闭,形成稳定林分,并具有提高肥力,保水固土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综合更新是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是以可靠的天然更新为前提,以植生组造林法引进的目的树种为主,保证目的树种在林分组成中占优势地位的一种更新方法。更新后所形成的林分具有人工林的特点,即有足够的分布均匀的目的树种,生长快,产量高,林质好,成林期短;同时,也充分利用和发挥天然更新的潜力,并弥补了天然更新的目的树种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生长缓慢、成林期长等缺点,最终构成人工更新与天然  相似文献   

10.
刺槐栓皮栎混交林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末期,徂徕山林场营造栓皮栎纯林200余公顷,由于造林成活率较低,补植了部分刺槐,从而形成不周混交类型和比例的混交林。为了总结刺槐和栎类树种,混交造林的效果,为今后山区造林提供依据,我们于1981~1983年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