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库渔业》1982,(2):45-45
水体中的丝状藻类不断地附着在网箱箱体上,严重地影响箱内外水体交换,使箱内溶氧和天然饵料的补充发生障碍。若用机械冲洗,不仅需大量劳力和设备,而且对鱼体有一定的损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0年我们在南湾水库进行了鲢、鳙鱼种网箱中搭配罗非鱼清除箱体着生藻类的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氮、磷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导致藻类疯长形成水华,水质恶化,产生异味.同时水中溶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藻类还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和人类有潜在的危害.对于蓝藻的治理人们想了很多方法:第一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  相似文献   

3.
正养殖水体水色对于养殖水生生物有很重要的影响,一个水体的肥瘦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养殖动物的健康。"危险"水色会导致有害藻类繁殖速度快、消耗水体营养、影响有益藻类生长;藻类容易死亡、大量消耗水体中溶氧、败坏水质;藻类死亡容易产生毒素、对养殖动物产生毒害;有害藻被摄食后不易消化、危害养殖动物的健康。经常进行肥水能有效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水体的溶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对蓝藻的摄食消化及对富营养化水体水华的控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陆开宏 《水产学报》2005,29(6):811-818
2000年至2003年实验研究尼罗罗非鱼对铜绿微囊藻摄食、消化特性的基础上,在宁波月湖等富营养化景观水体进行了罗非鱼控制蓝藻水华的应用试验。研究表明,罗非鱼对水华蓝藻有很强的摄食与消化能力。25℃条件下,罗非鱼鱼种对铜绿微囊藻的平均消化率达67.5%,摄食率则随鱼体体重及水温的升高而增加。1999年至2000年蓝藻泛滥的月湖水体,2001年和2002年先后放养鲢鳙蚌(9.8g.m-3)和罗非鱼鱼种(3~5g.m-3)后,蓝藻水华不再出现,浮游藻类年平均细胞数量分别比2000年下降67.5%和79.6%,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下降48.6%和63.8%;蓝藻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70.0%分别下降至22.1%和11.2%,水体透明度则由之前的20~50cm上升至55~137cm。在已经发生严重蓝藻水华的镇海公园等水体中,放养罗非鱼鱼种(8~15g.m-3)20d左右,水华消失,叶绿素含量和浮游植物数量显著下降,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罗非鱼放养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指标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与系统初始的群落结构、营养状态及水体所承受的营养物负荷存在更大的关系。罗非鱼放养应是控制富营养化水体蓝藻水华的理想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鱼产量,盲目地加大放养密度,致使池内残饵、粪便等有害物质逐渐增多,水体越来越富营养化,进而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严重者更引起鱼类中毒死亡。笔者经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清除鱼塘中有害藻类的有效途径。1、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用量为每亩70kg-80kg。对底质差的池塘,可施有机肥,每亩150kg-250kg,培养优势种群的藻类,以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氮、磷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导致藻类疯长形成水华,水质恶化,产生异味。同时水中溶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藻类还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和人类有潜在的危害。对于蓝藻的治理人们想了很多方法:(1)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如果在养殖前期,在养殖池塘中能培养出上述两种藻类  相似文献   

7.
合理进行营养调控 缓解养殖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性物质,使藻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氧量下降,水质逐渐恶化,水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阻碍和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需要具备3个条件:1)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含量过高;2)水体的流动性较差;3)温度条件适宜。养殖水体多是静水或半静水水体,而且温度适宜,水产动物的排泄物和残饵造成水体中氮、磷元素大量积累,很容易发生富营养化。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扣蟹培育是河蟹产业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培育优质扣蟹,在确保蟹苗质量的前提下,应用物理手段调优繁育水体溶氧,使水体溶氧≥5.5毫克/升,为扣蟹生长创造最好的生存环境,使其他养殖条件的正面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确保扣蟹体质健壮,蜕壳能力增强,为实现河蟹稳产高产奠定基础。一、扣蟹培育池水体溶氧调控集成技术包括下列步骤:扣蟹培育池构建合理的藻类生物群落,通过管理保持藻类生物群落结构合理,安装微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主要水系水环境特征分析与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太湖流域苕溪、南溪、太湖、沿江和黄浦江5大水系水体环境特征进行2次全范围调查监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水系的水环境特征现状,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主要水系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苕溪和南溪水系外,太湖流域各水系水体透明度都较低,可能与部分水体泥沙含量较大有直接关系,但水体中藻类、有机物和水动力条件等可能也是影响透明度的因素;耗氧性有机污染物指标处于地表水Ⅳ类~Ⅴ类,且B/C(可生化性指标)比较高,分解利用引起水中溶解氧(DO)的快速下降.氮磷营养元素污染相对严重,基本处于地表Ⅴ类~劣Ⅴ类水平,且各水体中都以总磷(TP)污染最为突出.总氮(TN)和TP中分别主要以溶解无机氧( DIN)和PO43-的形式存在,其较高的浓度为藻类快速生长甚至爆发水华提供了必要条件.对污染指标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氮磷和有机物是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贡献指标.富营养化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苕溪水系、南溪水系和太湖基本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而沿江水系和黄浦江水系基本处于重度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水的关键则是培藻。培藻能够提高池塘溶氧,吸收络合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同化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调节酸碱度,培育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浮游动物,为苗种提供优良饵料,增强养殖动物抗病力,抑制有害藻类、底生丝藻繁殖,营造良好水色和合适透明度等。培藻的目的是将有益藻类培养成优势种群,构建一个平衡、稳定的藻相。影响培藻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藻种、光照、营养、温度、酸碱度、水体硬度等。  相似文献   

11.
传统池塘养殖中对于有害藻类的清除,是一件非常单一简单的工作,我们只需要用一些重金属盐类例如硫酸铜或者大剂量杀生剂就可以完成.但是,对于现代养殖业,在考虑到清除藻类的同时,又要兼顾有益藻类的安全、水草的安全、养殖动物的安全以及水体溶氧、藻类毒素分解等综合因素,以致水体中藻相稳定与平衡,清除有害藻类就变成了一件"系统养殖操作".  相似文献   

12.
鲢和奥尼罗非鱼对池塘蓝藻水华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在广州市一个富营养化浅水池塘中开展原位围隔试验,研究放养鲢鱼和奥尼罗非鱼对蓝藻水华的控制效果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鱼和奥尼罗非鱼可以有效控制蓝藻水华,使围隔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由蓝藻渐变为裸藻、绿藻和硅藻.鲢鱼、奥尼罗非鱼围隔水体中总悬浮物浓度较池塘水体分别下降29.7%和18.6%;叶绿素a浓度分别下降26.6%和15.9%.同时,围隔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但鱼类放养对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并会造成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范围变宽,使水体中新增加了直径大于500 μm的悬浮颗粒物.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实验研究了2种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提高鱼的抗病能力,防治鱼病,而且能够促进鱼的生长发育,提高饵料的效率。微生物制剂影响藻类种群的组成、数量和生物量,不仅能够使藻相比较复杂,而且使鱼类易于消化吸收的藻类增加,而使代表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降低;微生物制剂还具有影响养殖水的理化环境,改善池塘底泥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淡水珍珠蚌被动吊养的特殊养殖方式,容易受水体各种胁迫因子所侵扰,较多珠农因缺乏对育珠水质基本知识的了解而盲目管理,致使育珠蚌发病甚至死亡,为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给广大珠农提供一些帮助。一、水质好坏的判别1.检测水中pH值、溶氧、硫化氢等理化指标pH值对育珠蚌的珍珠质分泌有极大影响,pH值为6.2~7.5珠蚌生长较为适宜。其它指标要求与鱼类基本相同。2.测池水透明度育珠水体最适宜的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小于20厘米说明池水过肥,浮游藻类过多,夜间藻类死亡分解和呼吸作用,使水体严重缺氧,致使珠蚌喷水无力,抗病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化肥和含磷洗涤剂大量使用,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流入湖泊和江河中,使湖泊、水库、江河中的氮、磷等营养盐不断积累,促使部分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大量繁殖,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产生异味,水体功能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可导致合理水生生态结构的破坏,加快湖泊等  相似文献   

16.
栾瑞先 《齐鲁渔业》2009,26(1):45-45
1气泡病 在室外培育时,由于光照较强,藻类的繁殖旺盛,水体的溶氧过饱和,当溶氧达到200%以上时,在鱼苗的腹部肌肉之间产生气泡,使鱼失去平衡,不能下沉而漂浮于水面,最后因不能摄食或长时间干燥致死。预防方法是采取遮阴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及时大换水。  相似文献   

17.
ω3系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于鱼类等水产动物具有促生长作用。水体中原始生产者一藻类,尤其是硅藻、金藻、甲藻、隐藻等EPA和DHA含量较高且易被滤食性鱼类消化的藻类是水产动物体内EPA、DHA的最终来源。脂肪作为藻类代谢产物其脂肪酸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体环境的影响,因此,改变藻类生长环境,促进水体中藻类优势种群的变迁及藻细胞同化产物组成的改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水体中藻类种群的脂肪酸组成,并最终影响到鱼类等水产动物的脂肪酸组成。本实验通过改变鱼用肥添加剂的成分及…  相似文献   

18.
鲢和奥尼罗非鱼对池塘蓝藻水华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2005年在广州市一个富营养化浅水池塘中开展原位围隔试验,研究放养鲢鱼和奥尼罗非鱼对蓝藻水华的控制效果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鱼和奥尼罗非鱼可以有效控制蓝藻水华,使围隔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由蓝藻渐变为裸藻、绿藻和硅藻。鲢鱼、奥尼罗非鱼围隔水体中总悬浮物浓度较池塘水体分别下降29.7%和18.6%;叶绿素a浓度分别下降26.6%和15.9%。同时,围隔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但鱼类放养对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并会造成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范围变宽,使水体中新增加了直径 大于500μm的悬浮颗粒物。  相似文献   

19.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出现频繁,严重的出现"水华".尤其在虾苗期,投喂的饵料是粉料,由于虾苗的消化系统不够完善和全塘泼洒的投饵方式,绝大部分不能被虾苗摄食而流失于水体或沉积到池底,再加上水体本身缓慢流动和外界合适的环境因子,一些微型藻类如蓝藻、四尾栅列藻和盘星藻等就会过量繁殖,最终可能导致水体老化、水生生态结构破坏、虾病暴发.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虾苗期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是最根本的措施,如果水体一旦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考虑综合采用以下方法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20.
准确判断鱼类死亡原因是对症下药的关键。鱼类死亡原因较 复杂,而生态环境的恶化是造成鱼类死亡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 的恶化,增加了对鱼类的应激,应激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后,耐受 力差的个体便会诱发疾病。导致鱼类死亡的生态因子有:水体溶 氧缺乏、气体过饱和、有毒藻类的大量繁殖、水反、有毒气体、自 然界有毒物质、水温变化过快过大等。 1、水体溶氧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