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菌基因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鸭疫里默氏菌 (RA)血清分型的基础上 ,以提取的 RA基因组 DNA为模板 ,进行 Rep- 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 ,将分属于 8个血清型的 4 0株 RA区分为 12个不同的基因型 ,不同血清型 RA的图谱有明显差异 ,相同血清型 RA的图谱也存在差异。这些结果显示 ,RA基因组中重复的基因外的回文结构可用于区别相同血清型的不同分离株 ;Rep- PCR作为一种实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可对 RA分离株进行基因定型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菌16S rDNA基因的PCR-RFLP 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危害养鸭业的一个重要细菌。100年来,对该菌的分类和鉴定多依赖于培养特性、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特征、菌体的某些化学组成等表型指标。但是,RA常缺乏而不是拥有特定的表型特征,如在一些培养基上不生长、不发酵糖类等。不同研究者对RA的生化检测结果不尽一致,基于细胞脂肪酸等化学组成的分类也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特别是RA在一些表型特征上与其他一些细菌既相似又不同,致使RA的分类位置长期未能确定,也导致在鉴定分离株时常缺乏足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用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即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目前危害我国肉鸭养殖业的主要疾病,因该病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其发生常给广大养鸭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迄今为止,国际上已报道RA存在21个血清型一,我国许多养鸭地区也已流行10多种血清型,这种流行现状进一步增加了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难度,研究表明,l、2、6、10型是我国一些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1~8周龄小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病原是鸭疫里默氏菌,RA感染鸭后主要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变.由于这些病理变化亦可发生于鸭大肠杆菌病病例和鸭沙门氏菌病的某些病例,因此,仅依靠剖检难以对这3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06~2009年从四川、重庆、云南等主要养鸭区分离鉴定的261株鸭疫里默氏菌(RA)的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血清Ⅰ、Ⅱ、Ⅳ型RA占总分离株的68.20%。筛选出免疫原性好的Ⅰ、Ⅱ、Ⅳ型RA分离株各1株,制备三价灭活油乳剂疫苗,安全性和效力检验结果显示该三价苗安全,接种后无不良反应,3日龄雏鸭首免后14~31d对Ⅰ、Ⅱ、Ⅳ的攻毒保护率均在83.33%以上。  相似文献   

6.
1型鸭疫里默氏菌3种不同佐剂灭活疫苗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研制1型鸭疫里默氏菌(RA)灭活铝胶疫苗、RA灭活蜂胶疫苗和RA灭活油乳剂疫苗,并从副作用和免疫保护率等方面对比3种疫苗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保护率最高,免疫后9d保护率达83.3%,14d为92.8%-100%,24d时仍为100%;其次是灭活蜂胶疫苗,灭活铝胶疫苗最差,但副作用则从铝胶疫苗、蜂胶疫苗、油乳剂疫苗依次增强,对于同一种疫苗,颈部皮下注射的副作用明显小于腿部肌肉注射,因此,建议选择油乳剂疫苗以颈部皮下注射途径免疫接种雏鸭,即可获得较长时间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菌16S rDNA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其流行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该病的准确诊断依赖于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以往鉴定RA时,常检测其培养特性、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特征、菌体的某些化学组成等表型指标,但RA常缺乏特定的表型特征,迄今还没有建立起选择性的培养基,不同学者检测RA生化反应的结果也不一致.此外,在表型上RA与某些细菌还很相似,因此,仅依据表型却不足以对RA做出准确鉴定,故建立检测R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黄连汤对鸭疫里默氏菌的抑菌作用及对菌体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中药复方黄连汤水提醇沉浓缩物(Ethanol extracts ofCoptidis rhizomadecoction,EeCrd)对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体外抑菌规律及其对菌体形态的影响。黄连汤经水提醇沉后,减压浓缩,制成含生药176g.L-1的EeCrd原液。用PBS将原液倍比稀释成88、88×2-1、88×2-2……88×2-9g.L-1等11个梯度浓度的药液。用纸片扩散法和液体倍比稀释法研究EeCrd完全抑菌时的最小抑菌浓度和不完全抑菌时的亚抑菌浓度;取88和88×2-3g.L-1EeCrd浓度组药液分别作用17和3、6、17h后的细菌,用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的变化。纸片扩散法和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的EeCrd完全抑制RA时的最小浓度均为88×2-2g.L-1,不完全抑菌时亚抑菌浓度为88×2-3g.L-1;88×2-4g.L-1以上稀释度EeCrd基本无抑菌活性;50μL的88g.L-1浓度组的EeCrd作用RA17h后,RA菌体浓缩,变小,最终死亡;50μL的88×2-3g.L-1浓度组的EeCrd作用RA3、6、17h后,RA菌体长度变长,细胞壁变薄,菌内颜色变浅,皱褶减少,纹理不均匀,菌体干瘪、折叠、弯曲,最终死亡。EeCrd可能通过破坏RA外膜结构来抑制细菌增殖。  相似文献   

9.
以4株不同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5株不同血清型的鸭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5株同一血清型的鸭沙门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从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38条能在这3种菌中有较好多态性的随机引物,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了102个DNA片段,其中14个菌株共有的谱带仅有1条,显示多态性的片段有101个,占99.0%;对RA的4个菌株扩增出的谱带数为51条,共同片段有12条,多态性片段39条,占76.5%;对沙门菌的5个菌株扩增出的条带数为46条,共同片段为13条,多态性片段33条,占71.79/6;对大肠埃希氏菌的5个菌株扩增出的条带数为48条,共同片段4条,多态性片段44条,占91.7%。在8条引物中进一步筛选出1条引物G12,其图谱中535bp的条带为鸭疫里氏杆菌所特有,330bp的条带为沙门菌所特有,1227bp的条带为大肠埃希氏所特有,表明G12可作为分子标记用来鉴别这3种细菌。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鸭、火鸡、鹅等多种雏禽易感的接触性传染病,表现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世界上首次RA感染由Riemer于1904年报道在鹅群中发生,当时被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我国郭玉璞于1982年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3个商品鸭场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福建省林业杰等于1989年在福州的鸭场分离到RA。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大多数有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发生,在我国几乎所有养鸭区都有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表面破溃的皮肤感染,有时日粮中营养不均衡也会成为该病…  相似文献   

11.
There seems to be two main types of pathogens that cause diseases in swine: those that are mainly introduced through direct pig contacts, and those that are often, and in some situations mainly introduced by indirect transmission means. In this review, the mange mite (Sarcoptes scabiei), toxigenic Pasteurella multocida and 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 will be used as examples of the first type, 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and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virus as examples of the second. It is now clear from various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s well as experimental and field data that aerosol transmission of some swine pathoge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epidemiology. As previous biosecurity programs did not take this factor into consideration, it can at least partially explain why many of these programs suffered frequent failures and why air filtration is now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North America. Identifying and quantifying transmission means should be a priority for every important infectious disease for which it has not been done.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2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对头茬草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取样,分别测定了各生育期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紫花苜蓿材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差异显著(P0.05),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等不同生育期,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北极星(22.06%),哥萨克(18.81%),陇东苜蓿(16.4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为:甘农1号(22.18%),陇中苜蓿(31.16%),苜蓿王(36.97%);各生育期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为:甘农7号(27.59%),苜蓿王(38.10%),苜蓿王(44.35%);粗灰分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为:陇东苜蓿(9.40%),皇后(9.00%),甘农8号(6.02%);粗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中苜1号(2.91%),哥萨克(2.78%),甘农7号(3.04%)。粗蛋白含量和粗灰分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明显下降;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明显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出现小幅上升。苜蓿王各营养指标在不同的生育期表现最好,在武威地区的黄羊镇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饲料加工厂的内部会孳生虫害,因为饲料厂内存在着促使虫害发生的条件.在冬季,饲料加工厂可为害虫提供暖和的环境、食物(尤其是生的和加工过的谷物)和水.这些仓储害虫可对饲料的安全性和质量带来多重危害.饲料厂要有效地执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案(HACCP)",那么虫害管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鉴别出厂内害虫种类和数量,是制订虫害管理方案的首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取奶牛体外精料发酵,通过不同发酵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配比精料及玉米面发酵的研究,筛选出了简便、可行、成本低、能提高饲料乙酸的好方法,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综合评价以自然酵母发酵最好,3号料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年三批次不同体况绵羊不同药物同期发情处理试验,分别对CIDR栓+PG、CIDR栓+PMSG、PG三种处理的发情率和发情时间进行比较分析,试验表明绵羊营养状况对不同药物同期发情处理均有较大影响,在营养较好条件下三种处理均可取得较好的同期发情效果,营养不良三种处理同期发情效果均变差,在相同条件下以CIDR栓为主的处理较PG处理发情率较高,且发情快而集中。综合考虑发情率和处理成本,在处理羊营养状况中等以上PG处理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施氮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施氮(N0)、施氮51.75kg/hm2(N1)和103.5kg/hm2(N2)3个氮水平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生长第1年及第2年产量和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农3号"紫花苜蓿生长第2年产量显著高于第1年,在N2处理下两年干草产量均最高,第1年为14 717kg/hm2,第2年为31 092kg/hm2;从株高和再生速度看,两年均以处理N2下紫花苜蓿的再生性能最强,并且第2年的明显优于第1年。综上,试验区"甘农3号"紫花苜蓿在N2处理下再生性能最好,株高和产量达最高,且两年均能进行4次刈割。  相似文献   

17.
不同季节对爱犬的护理侧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气候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而影响犬的生长、繁殖和精神等。直接作用是影响犬的体温调节机能,出现热应激或冷应激;间接作用是通过植物性饲料的生长、化学组成、季节性供应以及各种季节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方式处理稻草和不同日粮组成育肥黄牛的饲养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用15头贵州当地黄牛,进行了3种不同方式处理稻草日粮的交叉饲养试验。通过90d试验,结果表明:日粮2育肥效果明显优于日粮l和日粮3,黄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l033,798,5938,P<0.01;饲料(干质量)报酬分别为4.54:1,7.08:1和6.03:1。从而认为,用发酵稻草与适当的精料补充料配合育肥黄牛可以得到良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长时期沙打旺不同部位及其植株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研究了营养生长期、花果期、成熟期沙打旺(3年生)不同部位及其植株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1)不同生长时期沙打旺各个部位(如根、茎、叶)及其植株的水提液(1:60 g/mL,下同)均对受体萝卜的幼苗生长显示化感活性.表明沙打旺释放化感物质可能有多种途径(如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等).2)各个生长时期沙打旺的不同部位及其植株的水提液通常对受体植物的幼苗生长显示化感抑制作用,而且以叶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表明叶片是整个生长周期内集中表现沙打旺化感作用的特定部位.3)沙打旺的单一部位(地下部除外)及其完整植株的水提液在花果期的化感作用较成熟期强烈,而成熟期的化感作用强度又较营养生长期为高.表明花果期可能是沙打旺表达化感作用的关键时期.本研究对农业生产实践中沙打旺草地的管理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