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设实践,研发一种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解决建筑工地、灾区等人员临时积聚地方的人畜粪便等有机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沼液是非常好的再生能源和增加土壤肥力的原料。由于装置本身的可重复使用,充分显示其低碳环保的特性,解决了工地等人员临时积聚区没有完善的垃圾、粪便污水处理系统问题,减少了有机生活垃圾排放对施工现场等人员积聚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影响,充分发掘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概括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现状,重点根据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技术进展,讨论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适用技术路线。目前,我国村镇两级居住社区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0.5~1.0kg·(人·d)-1和0.4~0.9kg·(人·d)-1,产生量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垃圾主要组分为易腐有机垃圾,可回收废品的比例较低。我国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同样与地域经济水平正相关,发达地区采用的集中式处理模式,有利于终端处理的规模效益和无害化,但运输成本高达总成本的50%左右;而在分类收集的前提下,易腐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基于我国村镇垃圾组成的特点,提出了"分类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置结合"的技术路线,可在村镇就地处理与利用60%~80%的垃圾量,有效削减处理总成本并提高无害化水平。推进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规范化,推广全过程专业化运营模式,加强垃圾处理过程物流管理等,是促进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云南德宏州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宏州所辖5县(市)的农业生产方式,畜禽养殖方式,农村生活垃圾粪便产生处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秸秆、人畜粪便等资源化,循环农业发展案例和模式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德宏州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省琼海市某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运行新建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示范工程,结合入户调查村民的社会经济状况,研究了海南省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并探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的可行性。结果发现,以实际居住人口计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率约为0.227 kg.capita^-1d^-1;其物理组分以易腐垃圾为主,占总量的40.4%±6.3%;惰性垃圾占总量的30.8%±6.2%;有毒有害生活垃圾量极少,占总量的0.1%。示范运行结果表明,以混合收集,人工分拣,可堆肥垃圾就地堆肥、惰性垃圾集中处置为特征的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技术,减量率达到50%左右,无害化率达到100%,堆肥产品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具有技术可行性。示范工程的运行成本为304.5元.t^-1,其中,收集239元.t^-1,分拣和堆肥65.5元.t^-1。按户籍人口计,年人均18.7元,仅为村民年纯收入的0.4%;示范工程运行得到村民的支持与欢迎,村民对垃圾收集处理付费支付意愿高达95%,表明实行村民付费解决长期运行费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区近郊区生活垃圾成分调查及可农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的新鲜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分类调查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1)新鲜生活垃圾可农用部分占84.04%,冬季可农用部分所占比率高;(2)垃圾肥料有机质含量在12.50%-19.70%范围,全氮在0.53%-0.87%范围;(3)垃圾肥料重金属含量和残毒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城市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建议垃圾肥料与处理过的禽畜粪便混合,可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6.
固体废物控制与治理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上海市崇明岛约有2/3的生活垃圾、2/5的工业固体废物、2/5的禽畜粪便尚未得到妥善处理,固体废物污染颇为严重。从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出发,分析了崇明岛固体废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适合崇明岛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岛内实施垃圾分类收集的构想及其控制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南方城市近郊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处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正趋向于城市垃圾,基于农村人口居住地较为分散,经济发展水平也低于城市水平,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与模式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技术课题。本文在湖南省长沙县、安徽省巢湖市等地近郊农村生活垃圾调查的基础上,对可腐熟降解类生活垃圾的养分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分类处理模式可使农村生活垃圾在村级水平减量60%~70%。  相似文献   

8.
垃圾处理技术及其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三方面。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及奥地利等国家每年投入资源有 5 0 %~ 75 %将在 1a内以废物的形式重新返回到大自然。据内贸部统计 ,我国年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达 2 5 0~30 0万元。分析垃圾的产生过程、垃圾露天堆放、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等基本技术的优缺点 ,提出源头减量 ,分类回收 ,综合处理是最好的垃圾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装置的研制及工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探索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途径,该文研究了一种新型一体化处理生活垃圾的装置及工艺,以广州市番禺区猛涌村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进行了2个月的中试试验。研制的堆肥装置分4个小仓,每个小仓容纳垃圾1.56 m3,总容积6.24 m3,抽风机功率为1.1 kW/h,抽风频率为1 d 10次,每次30 min,总时间为5 h,每天总耗电量5.5 kW,能耗低。通过12 d高温发酵,24 d编织袋二次发酵的处理方式,温度能达到60℃的天数在5 d以上,出仓时减容约为40%,堆肥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且整个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结果表明该装置及工艺可以用来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可充分做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10.
为从农户参与角度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的提升途径,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农户参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的影响,基于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187个村的调查数据,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农户参与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的影响,并从投入产出角度进一步分析农户参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产生影响的途径。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均值为0.58,整体处于相对低效水平。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和参与、参与垃圾分类村民间的监督行为等农户直接参与行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付费等间接参与行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直接和间接参与行为通过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投入和产出来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据此,提出当地政府应合理增加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投入、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引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建立农户参与垃圾分类处理激励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生活垃圾中厨余类物质种类和热值在不同粒径段的分布规律,确定基于该粒径分布特征的处理模式,以北京南城地区2个转运站收集的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将混合垃圾细分为<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以及≥80 mm 9个粒径组,分析了不同粒径段垃圾的物理组成、含水率和热值的关系,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确定了适合粒径属性的筛分工艺、处理技术和最终处理模式,并以现有筛分工艺为对比,分析了2种筛分工艺物料最终归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厨余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收运和处理现状,指出了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在管理体制、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和收运处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提出适宜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和生物质资源情况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丰富的、可再生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是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如大量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以及液体生物燃料的开发途径,这对于解决我国农村节能减排问题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污染程度日益增加,而填埋场地选址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探索有机生活垃圾的出路,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一体化处理生活垃圾的装置及工艺,以广州市番禺区猛涌村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进行了2个月的中试试验。研制的堆肥装置分4个小仓,每个小仓容纳垃圾1.56 m3,总容积6.24m3,抽风机功率为1.1kw•h-1,抽风时间为每隔2h一次,每天10次,每次30分钟,总时间为6h,能耗低。通过12天高温发酵,12天后熟化,12天最终熟化的堆肥方式,温度能达到60℃至少5天以上,出仓时减容率约为40%,整个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结果表明该装置及工艺可以用来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环保效应好,充分做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目前广东省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33个县(市、区)中的256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每村随机选取10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垃圾中来源于生活性垃圾占60.13%,来源于生产性垃圾占39.87%;生产性垃圾中主要是种植业垃圾和工业垃圾,各占32.87%和29.73%。各地区农村垃圾产量差异较大,在调查区县中,人均垃圾总产生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东莞和中山的村庄,最少的是揭阳和梅州的村庄。从全省来看,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随意处置,占37.89%,其次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进行处理,占25.78%,在珠三角和粤北的韶关则主要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处理。以农户为单位产生的垃圾来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1.58%农户的垃圾主要来源于生活废弃物,8.16%农户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养殖业废弃物。农户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最高的是东莞0.82kg.d-1,其次是广州0.75kg.d-1,最低的是茂名和清远,均为0.31kg.d-1;38.86%的农户的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是随意堆放,57.76%的农户生活垃圾是收集堆放的,收集堆放方式中有31.64%是填埋处理,19.06%是焚烧处理,7.06%是生物处理。为了实现各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农村垃圾应该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因地制宜地组合选用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策略的规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发展和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今后采用焚烧、堆肥、回收利用和卫生填埋多种处理方式来处理广州市的拔高生活垃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茂名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调查表明,茂名市平均日产垃圾1.2kg/人,总量达到350t以上,并且每年以10%的增长率递增。而仅有的金塘垃圾处理场现有的垃圾处理能力仅为100t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全市日垃圾产生量的处理要求。从该市经济技术的未来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目标,对茂名市的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垃圾处理方式的分析研究及其比较后,提出了茂名市生活垃圾合理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难题,研究了一种生活垃圾末端全自动全组分分类处置技术,通过生物酶液化方法能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成分首先分解、分离,再通过湿式自动分选系统,将混合生活垃圾中的金属、塑料、废纸、竹木、纺织物等全部有效分离,经清洗后可直接循环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率90%以上。应用该技术实际建成运营一年的垃圾处理厂的数据显示,处理1 t垃圾平均可得到有机肥65 kg、纸浆105 kg、塑料124 kg、垃圾衍生燃料133 kg、砂石135 kg、沼气55kg和金属11kg;需要成本约180元,产值约325元,投资成本较焚烧节约近40%,污水经处理后各项污染因子去除率平均达到88.76%,供系统循环使用。证明该技术能提高垃圾处置效率,经济效益可观,环境友好,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鉴于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日益突出,且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随机选择了该地区9个自然村,通过访问式问卷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测试等方法,对当地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群众对生活垃圾的认知以及参与管理的意愿进行了调研,以期为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与处理处置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研究表明: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60g·人-1·d-1;主要组分有厨余类、灰土类、橡胶类、纸类和木竹类;垃圾容重、含水率、灰分、可燃物和热值分别为106kg·m-3、39.16%、19.48%、41.37%和7615kJ·kg-1。此外,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群众对生活垃圾的污染性认知主要来自于直观感受,对可回收生活垃圾的认知直接受当地废品回收商的影响,对有毒有害生活垃圾的认知不足;群众对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支付意愿较好,参与生活垃圾保洁和管理工作的意愿较强,该地区已基本具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理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余热和菌剂对垃圾堆肥效率及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同时添加外源菌剂和使用循环热风对缩短堆肥周期的影响,该文以15~80 mm生活垃圾为原料,设置了无添加菌剂和无余热回用堆肥(对照)与添加菌剂和余热回用堆肥(处理)强制通风隧道发酵仓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菌剂和余热利用后堆肥高温达到55℃的时间缩短了1~2 d,高温堆肥时间7 d,堆肥周期缩短为27 d;按600 t/d处理规模计算,菌剂和余热利用处理全年的温室气体比对照少排10 150.65 t( 以CO2计);日进仓数由3个增加到4个,处理能力可以提高到800 t/d。菌剂和余热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