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蜡虫孵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蜡虫卵孵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湿度和光照对其孵化行为影响不大。白蜡虫卵在温度12℃左右开始孵化,12~35℃温度范围内卵都能孵化,以20~25℃条件下孵化率较高,达95%左右。白蜡虫卵在相对湿度40%~80%条件下,孵化率差异不大,在自然界中,95%左右的相对湿度下,白蜡虫卵的孵化率仍可达95%左右。光对白蜡虫孵化影响很小,卵在黑暗中仍能孵化。在温度、湿度和光照三个因素中、温度是影响白蜡虫卵孵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经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云杉阿扁叶蜂的卵75%产于2年生针叶上,78%的卵为1枚针叶关生1粒卵。卵在单株不同冠向间分无差异。卵的单株垂直分布因树冠各层针叶数量多少而呈现明显差异:树冠各层针叶健全时,卵集中产于下冠层;下层针叶稀少,而中上层针叶健全时,卵集中产于中冠层;中下冠叶均稀少时,卵则集中于产于上冠层。  相似文献   

3.
通过林间抽样调查,对云杉阿扁叶蜂AcantholydapiceacolaXiaoetzhou卵的分布规律作了研究。经归纳分析,75%的卵集中分布于2年生针叶上,78%的卵为1枚叶上1粒卵。受害程度不同的单株间卵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因各冠层针叶数量而有明显差异:树冠各层针叶较健全时,卵集中分布于下冠层;下层针叶稀少,中、上层针叶较健全时,卵集中分布于中冠层;连年严重受害株中下冠针叶稀少,卵则集中于上冠层。严重成灾的林分中,卵在各林冠层的分布已无明显差异。卵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型,个体间相互排斥。运用分布信息,求算了不同卵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设计了决策防治的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4.
带岭新松叶蜂在辽宁抚顺地区主要危害油松和赤松,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其卵期长达6个多月,是主要的调查虫期。为了给卵期调查方法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叶蜂卵在油松树冠上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叶蜂卵在油松树冠上呈聚集分布,且在树冠不同方位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但在树冠不同层次的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根据1年多来对银环蛇产卵习性的细致观察,群体卵时间少数于7月7日左右,大多在7月20日前后。卵皆为絮白色,椭圆形,重约7.5g/只,长度3~6cm,银环蛇个体产卵时,于穴内一次性完成,卵大多成堆或平面状排列,卵与卵之间有胶状物粘连,难分离,少数卵零星分布,产卵量少则几只,多则10多只。  相似文献   

6.
椴树杀卵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椴树有吸引光肩星天牛产卵又具有杀其卵之功能。显微解剖椴树产卵室和受害韧皮组织,观察其卵室和卵的变化情况,揭示了韧皮射线与髓射线流出物不仅作用雏形卵室,而且直指卵表面及卵孔。椴树杀卵机制有2种,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其一,刻槽部韧皮组织分泌物对天牛产卵前分泌物有抑制作用。对刻槽内产卵线有愈伤之功效;其二,由于产卵前分泌物不能腐蚀卵室壁,雏形卵室壁不被固定,卵室壁愈合回缩,卵被禁锢其中挤压变形直至死亡:研究椴树韧皮分泌物其目的则是提取、利用该物质用于非抗树种提高抗虫性和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白蜡虫孵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蜡虫卵孵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湿度和光照对其孵化行影响不大。白蜡虫卵在温度12℃温度范围内卵都能孵化,以20-25℃条件下孵化率较高,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8.
《湖南林业科技》2009,36(6):F0003-F0004
赤眼蜂(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赤眼蜂是膜翅目赤眼蜂科的小寄生蜂,尤指赤眼蜂属而言。它的成虫将卵产在害虫的卵中,从而消灭害虫。其寄主范围广,能寄生数十种害虫的卵。  相似文献   

9.
紫胶虫库斯米品系卵胚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紫胶虫库斯米品系卵胚的各个发育阶段进行系统研究,并进行了6个标准阶段划分,同时与,与中国紫胶虫卵胚各其进行比较,两虫的6个胚体发育阶段形态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卵内营养物质的排列形态差异较大,各卵期发育所需及卵体大小不同,紫胶虫库斯米品系的卵胚发育。因有其特殊的,有别于中国紫胶虫种的地方,因而,不能采用单一的卵胚发育来预测预报它的适时采种期,而必须采用卵成熟度“黄点”(孵化腔形成)数量及幼虫开始涌散  相似文献   

10.
白蜡虫卵营养价值与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白虹虫卵的综合利用角度出发,研究了白蜡虫卵和卵囊壳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虹虫卵及卵囊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卵的粗蛋白含量为44.6%,卵囊壳中为53.57%,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3.16%和50.53%,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38%和17.90%,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昆虫食品。安全毒理学表明,白蜡虫卵为实际无毒物质,无任何致突变和致畸作用,说明人类食用白蜡虫卵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两种卵蜂在舞毒蛾卵上的寄生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德富  严静君 《林业科学》1994,30(4):334-337
北京地区大蛾卵跳小蜂和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在舞毒蛾卵上一年可以分别完成4-5代和2—3代。两种卵蜂对舞毒蛾的寄生率因采集时期不同而有差异,以8月采集的卵块寄生率最高。7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集的卵中大蛾卵跳小蜂的寄生率为2.26—4.18%。7月中下旬采集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为0.64—0.66%。大蛾卵跳小蜂当年羽化的占99.3%,次年羽化的占0.7%。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当年羽化的占81.0%,次年羽化的为19.0%。为保护两种卵蜂,人工采摘卵块除治舞毒蛾的最好时期是9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指导生产,进行了板栗针叶小爪螨冬卵数量变动及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小爪螨以卵在1-4a生枝箱越冬。其自然死亡率达89.2%,春季降大到暴雨,对冬卵的冲刷减退率为64.2%。冬卵5月初开始孵化,5月8日前为孵化始期,5月9日后为盛期,5月20日后为末期。  相似文献   

13.
几种药剂防治栗大蚜越冬卵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几种药剂对板栗栗大蚜越冬卵的防治试验表明:柴油乳剂在板栗发芽前防治栗大蚜越冬卵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有杀卵作用的杀虫剂,能有效控制栗大蚜的发生,减少生长季节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AciNPV的传播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和林间调查,AciNPV的垂直传播,主要通过成虫、卵进行,但在成虫期、卵期不表现,主要表现在幼虫期。成虫传病父体的传播能力大于母体。经卵传病:四级卵的传播能力>三级>二级>一级卵。AciNPV的水平传播扩散主要通过宿主(春尺蠖)种群密度和行为,中间介体——天敌昆虫:姬蜂、寄生蝇、蚂蚁、虫春蟓,寄生和捕食时进行传播。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风的作用也是AciNPV传播扩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腮扁叶蜂是90年代初,在我市马尾松林区新发生的一种食叶害虫,发生严重时,将针叶取食殆尽,对松林造成严重危害。为了解卵在树冠上的分布情况,以作为卵期的虫情调查和防治依据,我们于1999年5月在永川市红旗林场对卵在树冠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分析于后。  相似文献   

16.
竹卵圆蝽与其主要天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卵蜂为竹卵圆蝽的主要寄生性天敌,7月中旬寄生率为8.55%,随着时间的推移寄生率大幅度增加,8月上旬寄生率高达76.70%。蜘蛛为竹卵圆蝽的捕食性天敌,相互间呈一致性消长趋势。毛竹林经劈山垦复,消灭了部分竹卵圆蝽,也消灭了大量天敌(蜘蛛减少了43.8%),使蜘蛛对竹卵圆蝽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7.
能胎生的青蛙□丁建民人们所知道的青蛙,其生育过程是,雌雄成蛙交配时,雌蛙将卵排在体外受精。受精的卵散落于水中,然后脱化出小蝌蚪,由蝌蚪变成幼蛙,逐渐长成大蛙。然而,在澳大利亚却有一种胎生的青蛙。此种青蛙交配时卵先在体外受精,散落于水中,紧接着雌蛙把受...  相似文献   

18.
华山松木蠹象卵蛹及羽化孔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华山松木蠹象的卵、蛹及羽化孔的空间分布型研究,表明了该虫的卵、蛹、羽化孔在华山松上的分布均为聚集型,根据切比雪夫定理,应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出华山松木蠹象卵、蛹及羽化孔的空间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9.
柳蝙蛾1年发生1代,少数2年1代,以卵在地面或幼虫在树干内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孵化,6月上旬转移树干,7月末化蛹,8月中旬出现成虫。  相似文献   

20.
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Hope),在山东省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成虫多将卵产于距地面1~1.3m的主干弯曲处(成虫产卵前先咬刻槽,后将卵产于刻槽上方皮层和木质部之间),卵经10~15天后孵化幼虫,在韧皮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