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致病力测定,比较出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松褐天牛幼虫毒力的差异,并结合菌株的发芽率,优选出僵死率达96%的B1、B2菌株作为林间应用菌种。由皖东微生物制剂厂生产出高孢粉。采用纱布袋撒菌粉和侵入孔注射菌液两种方法秋季野外布菌,翌年松褐天牛羽化期过后,劈样调查,结果显示:撒菌粉的僵死率为18.3%(B1)、13.4%(B2),占死亡百分比为41.3%(B1)、32.7%(B2);注射菌液的僵死率为10.5%(B1)、10.7%(B2),占死亡百分比为29.4%(B1)、25.4%(B2),都比对照高,但持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防治松褐天牛筛选致病性强的白僵菌菌株,把来自不同寄主的14株球孢白僵菌分离、纯化后,分别接种在PDA和松褐天牛虫体培养基上进行生长速度,产孢能力测定,从中选出8株培养性状好的进行致病性试验。再选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B1和B2生产高孢粉,用于做室内对松褐天牛致病力及防治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B1致病力优于B2,注射菌液法的防治效果优于撒菌粉法  相似文献   

3.
筛选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防治松褐天牛筛选致病性强的白僵菌菌株,把来自不同寄主的14株球孢白僵菌分离,纯化后,分别接种在PDA和松褐天牛虫体增减基上进行生长速度,产孢能力测定,从中选出8株培养性状好的进行致病性试验。再选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B1和B2生产高孢粉,用于做室内松褐天牛致病力及防治方法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松褐天牛引诱剂Mat-1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引诱剂Mat—1号,主要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起引诱作用。每个诱捕器在成虫出现期的诱捕量最高可达74.3头,初诱日在5月20日前后,终诱日在9月上旬。在离林缘30m、50m、100m、150m、200m距离引诱到的松褐天牛百分比分别为50%、20.0%~22.7%、12.5%~13.7%、9.1%~10%、4.5%~7.5%,引诱的最远距离为200m  相似文献   

5.
连续3年观测研究得知:寄生在落叶松属Larixspp.植物上的褐锈病Triph-ragmiopsislaricinum(Chou)Tai流行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与气候因子中的降雨量关系密切;而寄生在褐锈菌上的重寄生菌Sphaerellopsisfilum(Biv-Bern)Sutton流行高峰期则为8月下旬,与大气湿度关系紧密。日中流行规律观测研究得知:落叶松褐锈病菌夏孢子日飞散曲线呈“M”型,两次飞散高峰出现在8时和16时,并与降雨量呈负相关;而褐锈病重寄生菌的曲线形式与之相反,两次高峰出现在0时和12时。人工接种重寄生菌防治落叶松褐锈病是适时期为褐锈病流行高峰前10天,寄生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
松褐天牛引诱剂Mat—1号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单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经诱剂Mat-1号,主要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起引诱作用。每个诱捕器在成虫出现期的诱捕量最高可达74.3头,初诱日在5月20日前后,终诱日在9月上旬。在离林缘30m,50m,100m,150m,200m距离引诱剂的松褐天牛百分比分别为50%,20.0%-22.7%,12.5%-13.7%,9.1%-1%,4.5  相似文献   

7.
松褐天牛在病死木伐桩中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不同月份120株松材线虫死木的伐桩(根)调查表明,有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natusHope产卵痕的伐桩占47.5%;伐桩上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占产卵痕数的85.71%;其中有10.42%的蛀入孔转移至伐桩的地下部分;伐桩上松褐天牛成虫羽化率为67.71%,其中伐桩地上部分的成虫羽化率为66.28%,伐桩地下部分的成虫羽化率为80%。为此,连根挖除病死木伐桩统一进行烧毁或用甲烷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筛选对松褐天牛毒力更高的微生物资源,开展生物防治通过培养性状、分生孢子形态及系统发育树鉴定4个绿僵菌菌株,比较测定各自对松褐天牛的毒力。【方法】对4株绿僵菌的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对4株绿僵菌的EF-1α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综合鉴定4株绿僵菌的分类地位。测定了不同孢子浓度及接种方法(浸虫、浸枝和无纺布)对松褐天牛成虫的致病效果,构建4个菌株对松褐天牛的毒力方程。【结果】1)菌株WTKH和WP08鉴定为平沙绿僵菌;菌株LV2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菌株qc1401鉴定为瘿绵蚜绿僵菌。2)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LV2菌株对松褐天牛校正死亡率较高,瘿绵蚜绿僵菌qc1401菌株次之,平沙绿僵菌WTKH菌株最低。4个菌株对松褐天牛的致死速度依次为WP08LV2qc1401 WTKH,LT50分别为5. 52、10. 38、16. 93和20. 80天。3)以平沙绿僵菌WP08为供试菌株,在1. 0×108、1. 0×107、1. 0×106个·m L-1共3个浓度下,孢子浓度越高则松褐天牛校正死亡率越高、半数死亡时间越短,孢子浓度为1. 0×108、1. 0×107时,试验期内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半数死亡时间LT50分别为11. 38、16. 44和24. 22天。4)以平沙绿僵菌WP08为供试菌株,3种接种方法 40天内松褐天牛死亡率均为100%,LT50浸虫法为5. 52天,浸枝法为11. 38天,无纺布法为17. 21天。【结论】4株绿僵菌均可侵染松褐天牛致其死亡,其中,平沙绿僵菌WP08的致死率和致死速度较快,为防治松褐天牛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飞机喷洒绿色威雷、吡虫啉防治松褐天牛林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运五”农用飞机喷洒绿色威雷防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施药后12小时,挂于飞防区松林中饲养笼内的松褐天牛死亡率为47.5%;24小时后,死亡率为100%。喷药32天后,室内饲喂的松褐天牛死亡率为70%;喷药15、22天后,飞防区诱捕器平均诱捕量分别为0.5头和1.2头,对照区分剐为2.3头和3.3头。飞防后,通过样地(株)调查,非发病区松褐天牛虫口密度为1.6头/株,虫口减退率为74.6%;在松材线虫病发病区飞机喷洒吡虫啉缓释胶囊后,当年秋季调查,松材线虫病痛死株率为4.8%,与防治前的上一年度相比,发病率下降了72.4%。  相似文献   

10.
蜡蚧轮枝菌防治湿地松粉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蜡蚧轮枝菌的VP28、VR、V3.4540和V57等4个菌株防治湿地松粉蜡,结果表明:室内杀虫的浓度为0.1亿/ml时,其样正死亡率分别为41.5%,72.3%,78.5%和54.9%;浓度为0.1亿/ml时,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6.3%,74.0%,90.1%和71.9%。采用VR菌株生产的菌粉粉菌液进行林地防治,湿地松粉蚧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9%和98.8%。  相似文献   

11.
营林措施对松褐天牛种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林地清理、开隔离带、林分改造等营林措施,对压低松褐天牛的危害有明显作用,林地清理虫口密度减退率达91.0%,隔离带可有效阻止松褐天牛的自然扩散,局部林分改造,林分被害率可减少55.7%。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应用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引诱剂监测松褐天牛在林间的种群密度、成虫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Nickle病原状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病区外围设置引诱剂能及时发现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病原及扩散的区域。按1000m2设置1个诱捕器的网格状布局,该引诱剂的诱捕率为18.93%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抚育疏伐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抚育疏伐结果表明:种子园优良无性系数类型植株比例,由原来的45%提高到63%;无性系平均单株产籽量、出籽率、发芽率,分别提高21.8%、7.99%、3.57%;家系子代树高和当年抽高,分别提高2.10%、2.16%;疏伐后第3年种子园结实量,为历年平均产量的2.03倍,为最丰年的1.30倍,为最欠年的3.19倍;雌、雄球花量,分别为疏伐当年的2.28倍、2.52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松褐天牛早期监测松材线虫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室内对因松材线虫病死亡马尾松树干羽化出的松褐天牛测定结果表明,86%的天牛携带松材线虫,平均1头天牛携带3590条。林间引诱松褐天牛,在没有松材线虫病的健康林地,分离不到松材线虫,而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引诱到的天牛65%携带松材线虫,携带量在101~5000条之间。在5月下旬~6月中旬,应用黑光灯,新鲜马尾松木段,引诱松褐天牛10头能上,采用松材线虫常规分离方法,可以早期监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5.
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羽化出孔在时间动态上有一定差异,但其雌、雄成虫在各地种群中出孔动态基本相同。松褐天牛成虫出孔具有明显的时段性,高峰时段为18:00-20:00,占总数的28%,且雌、雄成虫同步。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出孔率有一定差异,松材线虫病区虫害木中,松褐天牛出孔率随单位木材松材线虫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蜡蚧轮枝菌用湿地松粉蚧连续复壮2~3次后,用其防治湿地松粉蚧,杀虫效果可提高12.3%以上,筛选出轮枝菌复合剂的最优配方为轮枝菌0.3亿/ml加机油乳剂1:28.6(机油乳剂:水)及适量增效剂、悬浮剂及轮枝菌0.25亿/ml加机油乳剂1:80及增效剂。悬浮剂,它们室内杀虫效果分别为92.8%和83.5%。林间采用轮枝菌151亿/hm2加机油乳剂0.75kg/hm2和轮枝菌15万亿/hm2加机油乳剂3.75kg/hm2,喷洒量为10kg/hm2,越冬代粉蚧(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48.5%和71.2%,第一代粉蚧(若虫、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9.3%和92.7%。越冬后期喷菌,第一代的虫口密度比未喷菌区下降52.7%;采用液、固双相发酵工艺生产的轮枝菌含孢量达55亿/g,比前人用高梁、小米作培养基密封培养的产孢量(4.1亿/g)提高了12.4倍,成本为3.38元/kg,此工艺流程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M-99引诱剂有效引诱范围及余杭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试验确定,M—99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的有效距离为70m,引诱有效范围为1.5hm^2;用不同色泽的油漆在天牛成虫鞘翅背上做标记是成功可行的;从饲养笼内收集的松褐天牛成虫做好油漆标记,在室内饲养到第2天傍晚进行林间放飞的诱捕回收效果最好,其40、60、70m的总回收率为43.79%,60m处的回收率达70%;余杭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始见期在5月初,终见期在9月底,5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盛期,是防治松褐天牛成虫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8.
南岳景区松树枯死情况调查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通过对南岳景区6个主要景点的松树枯死林分的调查和49株被蛀干害虫危害的样木的解析、取样和分析,认为景区内松树枯死的主要原因系华山松松茎象Hylobitelus sp.和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危险所致。其中华山松松茎象对华山松Pinus armandi、黑松P.thunbergii的危害株率分别为66.2%和27.8%;松墨天牛对华山松、黑松、马尾松P.massoniana的危害株率分别为44.4%、12.3%和10.7%,致死株率分别为29.7%、9.6%和3.7%。据此,对今后控制景区内松树枯死以及对该类害虫制定可持续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将不同的苏云金杆菌菌株Bt1.Bt2、Bt3及白僵菌菌株5SO3、LS、GD,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悬浮液,饲喂感染3龄云南松毛虫幼虫。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活性较强的菌株有Bt2及5SO3,其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值回归方程式为Y(Bt2)=-3.8162+1.1665x;Y(5SO3)=-2.3274+1.0062x。致死中浓度LO_(50)为3.614×10 ̄7细菌/ml和1.917×10 ̄7孢子/ml;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2.641天和7.619天。  相似文献   

20.
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1997-1998年浙江省杭州市和岱县进行的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特性研究表明:松褐天牛成虫主要取食1年生树枝,室内测定雌成虫取食1年生树枝面积占总面积的36.58%,雄成虫占38.99%,林间测定点26.34%,成虫羽化后20天以内的取食量最大。伐倒松材线虫病致枯萎的松树,统计天牛取食痕和取食面积在树冠上的分布显示,松褐天牛更多选择树冠下部1年生的树枝取食、取食痕和取食面积分别占50.42%和5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