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物育种信息》2005,(8):18-19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和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当前水稻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反应型分类、光敏核不育性的遗传、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株型模式及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亲本选配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分析了环境敏感核不育系在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的稳定性,确定了选育强杂种优势和理想株型相结合的亚种间杂交稻的亲本组配方式。  相似文献   

2.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快速发展, 截止2010年底, 共有427个两系组合通过审定。两系杂交水稻已经奠定了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而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水稻的基础。本文从实用性角度研究了1994年以来通过审定和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两系组合所涉及的13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 分析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基本来源和其中126个不育系的系谱。以原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起点演绎了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介绍了大面积应用及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73个不育系的系谱, 归纳了新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成途径。讨论了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类型与其核不育基因来源的关系。提出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过程中, 有必要通过系谱分析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对不育系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强调了促进光温敏核不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对加快实用性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 积极应对两系杂交稻制种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稻育种研究新突破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启锋 《作物杂志》1991,7(3):21-22
水稻育种研究30多年来有两个重大突破:品种矮秆化和推广杂交稻。当前育种界又在攻关和迎接第三次的突破。一、突破的思考(一) 三种可能1.二系法杂交稻自1973年石明松发现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以来,有了两个方面的重大进展。一是发现和转育成功一批籼型的光温敏不育材料;二是  相似文献   

4.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增矮64S,以及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根据其可育性和不育性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与核不育基因供体农垦58S之间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不具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该结果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一对光敏核不育基因和两对温敏核不育基因,而且各对温敏核不育基因可独立遗传,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其不育性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的不育系之间以及衍生的不育系与不育系之间都具有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5.
张彬 《种子》1990,(2):46-46
1988年湖北省w6154s 等7个光敏感核不育系率先通过国家和省级鉴定。全国各杂交水稻863课题组也先后取得突破性进展,湖南、福建、四川、安徽等省相继育成一批稳定的光敏感核不育系,而且发现一批新品种资源的光敏系,同时还筛选出一批强优组合。象w61541/cy8s—41、w61541/明恢63等比三系杂交稻  相似文献   

6.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是高温胁迫导致其制种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阐明其机理并探究提高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耐热性的途径,对于减轻其高温伤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雌蕊受精以及影响抽穗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并综述了激素与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的内在关系及其对高温胁迫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的调控作用,展望了进一步探究高温胁迫导致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机理的研究方向,为提高两系杂交稻制种产量和指导水稻抗高温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反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龄  李润根  苏生春 《种子》2006,25(3):52-55
反光温敏不育水稻是与长光高温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相反的新型两用不育系,包括短光敏雄性不育、低温敏雄性不育等多种类型。本文描述了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光温作用模式。提出以“短光敏不育性典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即诱导不育上限温度较高”为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选育目标,采用当地和异地、正季和异季自然生态条件与人工光温控制相结合的目标性状鉴定方法选育短光(低温)敏不育系。  相似文献   

9.
发挥海南热带气候优势建立两系杂交稻繁殖基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南地处热带低纬区,具备两系核不育水稻繁殖的自然光温条件,40年资料统计的气候保证率达95%以上,全国只有海南具备这一气候条件,是进行两系核不育系繁殖的理想基地。对我国两系杂交稻繁殖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评述。探讨海南热带气候对两系核不育系繁殖的优势作用,提出建立海南两系杂交稻繁殖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稻核雄性不育可分为显性核雄性不育和隐性核雄性不育两大类。隐性核雄性不育可分为普通核雄性不育、光敏核雄性不育、温敏核雄性不育和光温互作核雄性不育四类。光敏核雄性不育有长日不育型和短日不育型两种。温敏核雄性不育有高温不育型和低温不育型两种。华南地区以选育不育临界低于24℃的高温不育型温敏核不育系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以选育不育临界低的长日不育型光敏核不育系为首选育种目标,而北部地区宜选用低温不育型温敏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晚粳品种农垦58转变为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突变位点,并精细定位光敏不育基因pms3,我们利用农垦58S/1514杂交组合的F1进行花药培养构建了一个DH群体,验证了在该群体中光敏不育受pms1、 pms3两对基因的控制,并根据分子标记分析选择第12染色体是1514基因型、 第7染色体农垦58S基因型的DH系DH80与农垦58S杂  相似文献   

12.
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育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为辅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级杂交稻育成的关键;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方法相合是加速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潘启民  董一洪 《种子》1991,(3):61-61
由于光敏核不育水稻的不育度取决于外界光温条件,而自然界的光温却具有不可控性,加之,光敏材料与光温条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极其复杂,光敏不育的遗传机理又尚未研究清楚,这使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利用带有区域限制性和风险性。对此,我们提出将化学药剂诱导的非遗传性的雄性不育同光敏本身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14.
光敏核不育系的利用是水稻育种上继矮秆和三系杂交水稻后的第三次突破性的种子革命。是杂交水稻的发展趋势。但是,光敏核不育系在制种过程中其育性  相似文献   

15.
人工辅助赶粉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温敏型、光敏型及光温互作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在短日和低温的自然条件下进行人工辅助赶粉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辅助赶粉是大幅度提高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产量的有效措施。在供试材料的繁殖后代中抽样,也没有发现不育起点温度高的单株,该技术值得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细胞核不育性的遗传,早为人们发现,其遗传机理,已初步探明。核不育系在作物育种工作的利用,是随着不育材料深入研究,日趋完善。尤以小麦显性太谷核不育系、水稻光敏  相似文献   

17.
沈福成  陈文强 《种子》1992,(1):29-32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否最终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两系法,不育系的选育。目前的两系不育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育性受难于人为控制的气温影响很大,没有找到典型的光敏型。因而作者认为寻找新的典型的光敏不育质源是当务之急。作者新发现的短日照光敏不育材料所含的短日光敏不育基因可能有利用前景,并提出了寻找光敏不育基因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袁永  吴志 《种子》1990,(6):60-61
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成功,对进一步利用杂交水稻有重要的意义。光敏核不育即是在长日照下,表现不育(制种),在短日照下,表现可育(繁种),为了摸索光敏核不育系在雷州半岛早春制种的可行性,更  相似文献   

19.
以“两系”法利用籼粳杂种优势的研究已引起我国水稻育种家的重视。用籼型光敏核不育系与具有广亲和性的粳稻品种配组所育成的一些“两系”杂交组合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已在一些地方试种。但是,由于现有的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遇到低温时,育性发生波动,从而影响了“两系”杂交种子的纯度,这一点也在近年的实践中被证明。因此,采取准确可靠的方法来检验籼粳杂种种子纯度是今后  相似文献   

20.
黎书伟 《种子》1990,(5):62-68
随着“两系法”杂交稻应用技术的突破,苗头组合试种崭露头角,显示出比三系杂交稻更强的营养优势和增产优势。光敏核不育系在繁制种上的应用,是通过光温条件的调节而达到一系2用的目的。W_(61544)s和K_(s-9)均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