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选取健康的28日龄鸡滑液支原体阴性鸡,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采用鸡滑液支原体分离株感染治疗组和对照组构建鸡滑液支原体病病理模型,通过临床症状检查及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均为阳性,成功复制了鸡滑液支原体病病理模型。用自制复方中药对治疗组进行口服饲喂治疗,感染不治疗为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鸡体温较对照组鸡有明显下降趋势,平均增重有所提高,对照组分离出鸡滑液支原体病原,治疗组病原分离验证未见鸡滑液支原体病原。结果表明,自制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鸡滑液支原体病治疗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于鸡病的治疗应做到合理划分疾病种类,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执行,避免对鸡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鸡病治疗中的几种不合理用药情况,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不良后果,旨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鸡病防治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鸡养殖过程中,鸡病防治是困扰养殖户的一个主要问题,只有做好鸡病防治,才能够确保鸡肉的品质和安全。在实际的鸡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户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其在鸡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着用药错误情况,给鸡病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长期使用一种药物或擅自更换药物、不按疗程用药、过量用药等鸡病治疗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提高鸡病治疗用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鸡喹乙醇中毒、呋喃唑酮中毒、汞中毒和镉中毒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在治疗鸡中毒时,可以采用中草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鸡中毒症状,并且其治疗副作用小,能够避免对鸡的二次伤害,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鸡球虫病是一种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鸡肠道疾病,是一种危害极为严重的全球性寄生虫病,在抗球虫化学药物的作用下,鸡球虫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之而来的抗药性问题给鸡球虫病的治疗提出了挑战。为此,本研究在系统调查金湖县鸡球虫病的基础上,采用中药与抗球虫药进行对比试验,观察药物作用后试验鸡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平均病变记分等。试验结果说明中草药加抗球虫药组合对鸡球虫的治疗效果最佳,中草药对鸡球虫治疗效果中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鸡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鸡病呈现出高发的趋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作为其中之一,严重影响着鸡的生长发育,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基于此,养殖户及时做好诊断治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兽医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鸡瘟症散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某养鸡场随机选取100只传染性喉气管炎病鸡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鸡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病鸡采用鸡瘟症散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病鸡治疗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病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结论:应采用鸡瘟症散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病鸡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养鸡场的消毒工作,对感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鸡进行隔离饲养,适当为鸡注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降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发病率,防止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蔓延,提升养鸡场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复方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鸡的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日龄为20日已经感染大肠杆菌的鸡作为试验对象,共120只,将其均分为2组,每组60只。分别为治疗组的感染鸡实施复方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的感染鸡实施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大肠杆菌病鸡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感染鸡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感染鸡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3%,两组感染大肠杆菌病鸡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庆大霉素注射液能够有效治疗被大肠杆菌感染的病鸡,减少病鸡的死亡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感染败血霉形体而诱发,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窦部肿胀、流鼻涕、咳嗽等。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病程时间较长,发病时间较晚,而且还有部分鸡只出现隐性感染的现象,虽然不会有较高的死亡率,但病鸡的产蛋量会大幅度下降,且出现缓慢生长的情况,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损失。本文总结了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综合防治,病鸡数量较多,可采取"个别治疗+大群给药"的联合治疗方式;病鸡数量较少,可采取个别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生鸡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面临鸡群患病问题,鸡病治疗是生鸡养殖业的主要管理工作。但在现阶段的鸡病治疗用药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药不合理问题,这样不但会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同时还可能会对养殖场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简要分析了几种比较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并探究了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1鸡病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1.1土霉素与生长素不合理用药问题土霉素是生鸡养殖过程中比较常用的药物类型。  相似文献   

11.
藏药"十三味红花丸"对NDV的抑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10日龄SPF鸡胚,对藏药“十三味红花丸”进行了人工感染NDV的抑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藏药药液(1g/mL)用2倍、4倍和6倍稀释,对鸡胚感染NDV的保护率分别达100%、90%和80%,比NDV强毒对照组分别提高80、70和60个百分点,NDV强毒接种鸡胚囊液NDV血凝效价明显高于NDV强毒+藏药药液鸡胚尿囊液NDV血凝效价。试验结果表明,藏药“十三味红花丸”对NDV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等主要病变。目前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日趋复杂化,防控难度加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长时间不规范的应用,致使大肠杆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疗效越来越不明显。中兽药由于无抗药性,在防治鸡大肠杆菌病中已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蚕宝康”对桑蚕细菌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健  丁辉 《蚕桑通报》1997,28(2):16-18
研制的桑蚕细菌病防治新药“蚕宝康”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比氟哌酸低4~8倍,在蚕体内药效持续时间长达10小时,研究表明,该药对蚕安全无副作用,在低浓度下对蚕细菌病防治也具良好效果,感染时间对防治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添药次数与防治效果之间无直接联系,以添药3~4次为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申江1号”中草药制剂研究的主要过程:处方设计依据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理论,结合家禽生产特点,通过药味的筛选、辅料的选择,确定配方由马齿苋10多味中草药组成;动物试验分为抗病防病试验(预防仔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茼试验、防治仔鸡大肠杆菌病试验)和饲养试验(增重、屠宰、和品味试验)两类。研究结果表明:“申江1号”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病作用;无药物残留,安全无毒;具有抗热应激作用,可改善鸡肉的风味;替代传统的抗生素类生长促进剂,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取随机分组,病理模型复制的方法,将14日龄AA肉雏鸡随机分为紫锥菊复合物组(高、中、低3个剂量)、药物对照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疫苗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共8个组,每组30只,以验证紫锥菊复合物对鸡新城疫强度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紫锥菊复合物对新城疫强毒感染雏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用于鸡新城疫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在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概述了中草药抑菌、抗炎、调节免疫机能、逆转耐药性、拮抗内毒素的作用机理及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应用研究,简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中草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合剂在雏鸡体内诱生及促诱生干扰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胚成纤维细胞-水泡性口炎病毒作为鸡干扰素(IFN)的检测系统,研究了中药合剂在鸡体内对干扰素诱生及促诱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合剂对IFN具有明显的诱生作用(P<0.01),与NDV诱生组水平相当;同时可明显促进NDV对IFN的诱生,与NDV诱生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显示中药合剂具有明显的诱生IFN的能力,有利于其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为中药合剂抗NDV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药克痢散对鸡大肠杆菌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上的应用成果,以石膏、滑石、白头翁、苍术等组方制成克痢散,经过药敏对比试验、对比治疗试验及区域性治疗试验,其对鸡大肠杆菌病最高治愈率97.6%,平均为97.3%。  相似文献   

19.
Changes were induced in the central lymphatic organs of chicken which had been given 150 ppm "Atrazin" in their rations over 21 days, beginning with the third day of age. The substance did not produce toxic phenomena. Thymus and bursa fabricii weights went up in parallel with the glycogen levels of those organs, after 15 days of feeding. Normalisation occurred on the 21st day of treatment and was more conspicuous on the thymus than on the bursa.  相似文献   

20.
鸡源大肠杆菌强毒株耐药基因的定位及耐药质粒消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强毒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从送检病死鸡的肝脏、心脏中分离鉴定致病菌,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分离菌的耐药质粒,转化入基因工程菌JM109,通过质粒纯化、电泳和药敏试验对耐药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并用艾叶水煮液对该菌株进行体外耐药质粒消除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到1株强毒力鸡源大肠杆菌,该菌呈多重耐药性,且仅对氟奇霉素和链霉素敏感;由质粒转化和药敏试验结果可初步将耐环丙沙星、青霉素、氧氟沙星、氟哌酸、林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基因定位于耐药质粒上,并可随质粒的转移而使转化菌获得耐药性;用艾叶水煮液可使该菌的耐药质粒消除率达60%;质粒消除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消除耐药质粒的细菌恢复了对环丙沙星、青霉素、氧氟沙星、氟哌酸、林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分别位于质粒和染色体上,艾叶对耐药质粒有较强的消除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