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大纲 “国六条”促进化肥行业健康发展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这次事关化肥行业未来大方向的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化肥产业结构调整、价格市场化、深化流通改革等六项政策措施。这六项积极政策被业界称之为化肥行业的“国六条”。  相似文献   

2.
<正>在近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联合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联合举办的“2006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高层论坛暨中国石油和化工百强企业峰会”上,“2005年化肥制造业百强企业(按销售收入)名单”和“2005我国化学农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前百强企业名单”揭晓,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化肥制造企业,以及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等农药制造企业获此殊荣。会议还评出2005年度肥料制造业市场综合占有率十佳企业名单,山东聊城鲁西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企业获奖。农资“双百”的产生,是农资界的一件大事。当我们试图透过一组组数字来解读整个2005年化肥和农药发展概况,以及“双百”对行业的影响,会发现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对于整个农资行业来说,真的是非同凡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资》2001,(4):14-16
<正> 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今年把农资“打假”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半年多来做了大量工作。 一、供销总社有关农资打假工作的布置情况 去年10月,国务院召开联合“打假”电视电话会议以后,总社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全国“打假”联合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打假”工作的紧急通知》(供  相似文献   

4.
赵光辉 《中国农资》2011,(42):11-11
当前.在国际经济‘形势、国家宏观调控、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化肥生产和流通形势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利好和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面。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支农惠农”政策的推出为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农资流通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行业未来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商业履约诚信缺失等。  相似文献   

5.
核心提示 农资综合补贴自2006年实施以来,深受广大农民拥护,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近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资》2011,(46):5-6
从1998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开始到2009年化肥市场彻底放开,农资.经销商群体在经历市场竞争洗礼的同时也获得了快速的成长,接受采访的经销商也不再仅仅是谈产品价格,而是开始向记者谈论理念、模式和创新。经销商的发展状态在根本上决定着我国农资流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为此,中国农资传媒基于多年的报道经验,借“第四届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评选”.活动之机,对200位行业的优秀经销商的发展状态遗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的个案访谈,从而推出《2011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让行业对经销商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资》2006,(11):12-13
主持人:在座的各位都深知政策大环境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意义.尤其在化肥市场即将全面放开的前夜.我们有请国务院研究室的李希荣先生来谈谈.在关于目前农村实际农资情况调查后.中央提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十三五"大幕开启,精彩中国庄严呈现。2016年,中国声音在世界上越来越响亮的一年。此刻,我们向2016挥手告别。2016年,在世界舞台,我们愈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前行的铿锵脚步。回望来路,农资行业严冬尚未退去,产业变革依然激情涌动。在时代洪流中,中国农资行业迈着坚实的步伐奏响了变革发展的新声音。听!号声。2016年,农资新政一浪接着一浪,吹响了农资市场化的号角,这号角声为行业变革发展指明方向。随着气价放开,化肥优惠几乎荡然无存,化肥产业正在回归市场化原点。在行业困境之中,化肥产业"去产能"开始真刀真枪,各项调整政策紧  相似文献   

9.
师容 《中国农资》2006,(11):64-65
创新理念 杨邦宁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对于传统农资概念的创新,并采取主动引导企业走“大农资”的战略方式,大力推进“工贸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发展战略。在发展优势农资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资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延伸,延伸产业链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农资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和巩固农资市场的繁荣,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资产业发展之路。他突破“盆地意识”的“大农资”概念,不仪扩大了农资的外延,拓展了农资概念的内涵,同时也创新了农资经营理念,准确地把握了农资行业发展的时代脉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正> 农资流通体制,经历了由专营到经营再到主营的几个历史阶段。当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怎样规范流通体制,就尖锐地摆到我们的面前。现就农资流通领域的现状及出路,谈几点肤浅之见。 喧宾守主 “两辅”日益“犯规” 国务院(1994)45号文件对改革化肥等农资流通体制提出一系列政策,(1996)19号文件又明确“进一步完善化肥流通体制”,这两个文件都规定了“一主两辅”的化肥流通体制。这种体制运行了几年,坦露出一些弊病。其一是大化肥厂把“自销化肥数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我们之所以谈10年,是因为1995年农资行业在计划经济达到了巅峰时期,从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确定了化肥流通行业市场化的新格局开始,我们的农资企业走过了励精图治的10年,从简单到完整,我们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相互分分合合,我们的农资体系也从散乱走向整合,从国家宏观政策到经营者的观念以及农资市场化进程都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农资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日益彰显。10年后的今天,应该到了我们中国农资业界静下心来,总结经验、展望发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农资     
中国调整“农资综合补贴”方案 在化肥、柴油等农资产品较2008年大幅降价的背景下,政府调整了对种粮农民的农资补贴方案,期望使该补贴更多与生产成本和市场粮价挂钩,补贴的规模将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黑龙江省江滨农场的职工们尝到了“团购农资”带来的诸多好处,他们利用集体大客户的优势,降低职工购买农资的成本,不仅可以从农资供应商那里获得价格上的优惠,而且团购的种子、化肥等农资,商家全部送货上门。团购到的农资在出现质量问题后,可以抱起团来依法维权,从根本上维护自己的权益。团购农户与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最近,山东临邑县德平镇满家村村民于立国联系本村的12户农民一同来到城里的农资经销批发点买化肥。如今在德平镇,直接去批发点“团购”农资的方式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乡村振兴以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等国家战略行动的扎实推进,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进入2019年,无论是化肥还是农药行业,绿色发展的步伐都在加快,促进着整个农资行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农资行业如何紧跟发展步伐,向更高质量发展?近日,行业内有关专家就这一话题发表了各自看法,为行业点明了发展方向。把脉1减肥增效,理性发展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相似文献   

16.
正从1998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发展至今,我国化肥产业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化过渡,并且已经走上了快车道。在这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化肥流通市场化地位的确立,农资流通企业一方面承担起保证化肥供应的重任,一方面还要丢掉计划体系的拐杖,积极开拓思路,打通上下游双向延伸,最大化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面前激流勇进。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国内化肥产能过剩不断严峻的态势面前,我国农资企业在承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行业阵痛的同  相似文献   

17.
《湖南农业科学》2010,(6):57-58
在城市,“团购”是市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消费方式。而在农村,农资“团购”则刚刚兴起。据《江苏农业科技报》报道,江苏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村民尹伟和其他12户村民以“团购”方式买回了5吨化肥,比单户购买每Ⅱ屯便宜了100多元。  相似文献   

18.
挥别2006,迎来2007,中国农资行业迎来了真正的市场化的考验。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农资行业比其他行业更多地经受着“双轨”并存的历练。农资企业一方面已经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又置身于政府许多的政策干预之中。以往的辉煌与困顿,几乎都与“双轨”运行纠缠盘绕,难以厘清。随着新一年的到来,中国农资行业将迎来真正的市场洗礼。一是政府将在生产和流通中逐步减少优惠政策,同时减少市场与价格干预;另外,在加入WTO五年后,我国化肥批发零售市场对外全面开放,我们将与国外农资企业同台竞技,一较长短。多少年来,议论中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9.
农资这一年     
“这一年总的说来,农资的事儿挺多。政策不错,生产不错,流通也不错,看着日历总不忍心把最后一页翻过,因为要告别农资快乐的一年,都有点舍不得。”用孙悦的《心情不错》来串起中国农资行业的这一年,再合适不过。要说在这一年,真的能“身体不错,劳动不错,心情也不错”的,就是真正使用农资产品的农民了。凭心而论,农机、种植的直补力度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农药出口市场也已经开始走出2004年的低迷状态,国家对农药管理和对有害农药品种的限制也加大了力度。而最出新闻故事的还是当属肥料市场的风云变幻了。从国家政策看,政府护农之心显而易见。所有的政策出发点都是为了把化肥留在国内,让农民不再为购肥而紧张。或许这会涉及到某些生产企业的利益,但其结果的确是调控了化肥价格,如果从大局出发,企业的牺牲是值得的。从坊间的呼声看,对农民进行直补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从各方面的反映看,这是解决目前农资价格上涨瓶颈的有效手段。从肥料行业看,用“春紧夏实秋积冬淡”来形容今年的肥料市场走势再准确不过。国家有关部委严查化肥价格、增加尿素出口关税尽管让饱受资源涨价之苦的生产企业郁闷了很久,连带着流通企业拿货也跟着紧张起来。虽说煤电油运等成本的上涨,是导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资》2006,(12):4-8
2006年是中国化肥工业“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国家更多的延续了2005年以来淡储、限价、关税等政策,在经历了年初的价格寒冬和年中时的涨价疯狂,不管是流通还是生产企业,都似乎没有了2005年的盆满钵溢喜悦,倒是多了冷静和思考。但当我们已经适应了国内农资市场的风云变化时,12月11日,化肥分销市场的放开,让中国农资行业将真正登上国际经济贸易的战车。当我们梳理起2006年度影响中国农资行业关键词时,我们发现每一个细节都构成了中国农资今天的故事,同时也将影响到我们整个农资行业的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