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7年5-10月在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啃食对草原植被生物量、植物补偿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生物量与布氏田鼠密度关系呈现了"低—高—低"的变化趋势;鼠密度每100 m2<5只时,植被生物量呈增加趋势。鼠密度每100 m2为5只时,其植被生物量增长达到最高值,随鼠密度的增加,植被生物量下降。2)植物补偿生长量与布氏田鼠密度相关呈单峰型曲线,鼠密度每100 m2为8只时植被的补偿生长量最高。3)植被生长可承受的鼠密度每100 m2为4只(折合400只/hm2),鼠密度每100 m2≤4只时刺激植物生长,且可稳定植被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啃食对植物群落结构及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密度鼠对植被群落结构的影响不显著,而高密度鼠可改变草地植被群落结构,植被在每100 m2 5只出现退化演替表现为优质牧草的比例降低而其他杂类草的比例增高,使之向退化草地方向演替。2)鼠类啃食促进茎叶枯萎,加速植被演替。茎叶枯萎率与鼠密度呈线性正相关。3)植被根系生物量与布氏田鼠密度关系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鼠密度为每100 m2 8只时,根系生物量降至最低。随鼠密度的增加,其须根系植物所占比例降低,其他杂草类轴根系植物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3.
依据2008-2010年在中蒙2国的实地调查,研究了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对栖息地的选择特点,以期为该鼠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选择316个样点,记录每个样点的布氏田鼠密度,并随机调查5~10个1m×1m的样方,记录海拔、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枯草盖度、植被优势种、郁闭指数和退化级别。利用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选取布氏田鼠栖息地选择影响较大的因子。结果表明:布氏田鼠密度与植被盖度、枯草盖度、退化等级及郁闭指数相关;冷蒿(Artemisia frigida)、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3种植物多度、枯草盖度、植被盖度、草场退化程度和植被郁闭指数5个因子对该鼠选择栖息地影响显著,即布氏田鼠倾向于选择以冷蒿、羊草、多根葱为优势种,放牧利用程度高、植被低矮的退化草场。  相似文献   

4.
典型草原亚洲小车蝗危害对植物补偿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辉  韩建国  张泽华 《草业科学》2008,25(5):112-116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为对象,通过田间罩笼和人工模拟取食2种方式,比较了亚洲小车蝗4个龄期及3种密度下对典型草原不同植物补偿性生长反应的特点。结果表明,3龄、4龄期罩笼试验地上生物量高于模拟取食(P<0.05),5龄、成虫罩笼试验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模拟取食试验(P<0.05),说明亚洲小车蝗的取食对植物生长存在明显的补偿生长作用。5龄亚洲小车蝗密度小于16头/m2时,地上生物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表现等补偿生长;成虫亚洲小车蝗密度大于4头/m2时,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植物表现欠补偿生长;3龄、4龄亚洲小车蝗密度大于4头/m2时,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植物表现超补偿生长。亚洲小车蝗3、4龄期,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出现超补偿生长,其他植物种群均出现等补偿生长;5龄和成虫期随密度增加,均出现欠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5.
布氏田鼠是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主要啮齿类动物,其活动既可以改变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又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进而潜在影响与绝大多数草原植物共生的重要土壤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AMF),但目前关于啮齿动物活动对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依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的大型野外布氏田鼠围栏实验平台,选择其中3个田鼠密度处理(低、中、高密度,对应的初始投放布氏田鼠数量分别为12、24和48只·样地-1),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密度布氏田鼠处理对AMF群落的影响,采用标准网格交叉法测定根系侵染率和土壤菌丝密度,探究布氏田鼠活动对典型草原AMF群落的影响机制和作用途径。主要结果表明:1)在土壤样品中共鉴定到6科9属的AMF,其中优势属为球囊霉属(Glomus);2)高密度布氏田鼠处理显著降低了植物生物量、植被盖度、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土壤水分、pH,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AMF侵染率、菌丝密度、丰富度和多样性;3)相关性分析表明,菌丝密度与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土壤pH和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与硝态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侵染率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土壤pH和含水量显著正相关;AMF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和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不同操作分类单元(OTU)丰富度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和pH显著正相关;4)NMDS 和 PerMANOVA 分析显示AMF群落结构在低密度和高密度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土壤NO3-和pH是影响AMF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因此,布氏田鼠密度过高会导致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以及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同时两者的改变导致了AMF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可能会加速典型草原的退化。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区,设置过度放牧、季节轮牧和禁牧(对照)3种干扰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啮齿动物群落与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度放牧与禁牧干扰区,啮齿动物群落主要成分布氏田鼠种群密度与植被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28;R=0.21,P<0.01);在季节轮牧干扰区,植物密度、地上生物量与草原黄鼠种群密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23;R=-0.28,P<0.01),而且草原黄鼠种群密度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5),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32,P<0.01);在禁牧干扰区,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还与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5),植物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与黑线仓鼠种群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0;R=024;R=0.50,P<0.0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祁连山地区不同退化高寒草甸中高原鼠兔洞口密度与植物群落的关系的研究分析表明: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群落的盖度、地上生物量、优良牧草的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也逐渐由高山嵩草—禾本科牧草—毒杂草转变;鼠兔的洞口密度先增加,在中度退化时达到最高(2391个/hm2),然后降低;在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高寒草甸植被盖度与鼠兔洞口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此外,当鼠洞密度达到中等水平时,优良牧草生物量、植物地上生物量和植物高度达到最小值,证实了由于鼠类活动参与而有悖于"中度干扰假说"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布氏田鼠是新巴尔虎右旗草原主要害鼠之一,其种群数量庞大,分布集中,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1980-2013年,布氏田鼠鼠害发生及环境气候条件的长期观测发现,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在自身自然消长和环境降水量、气温等因子综合影响下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变化,平均周期6-8年;种群增长时具有爆发性,种群衰退时具有快速性的特征。一定程度上种群数量与环境中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并受水热综合影响;种群数量增减是生物与环境综合效应的结果。通过分析布氏田鼠种群波动一般性规律,为今后草原鼠害的预测、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密度下的鼠类活动对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有效鼠洞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不同鼠洞密度对黄河源区青海果洛高寒草甸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鼠洞密度的增大,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呈"V"字型变化趋势,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上升,满足y=ax2+bx+c关系;其中样地Ⅰ(3个/25 m×25 m)生物量最大,样地Ⅳ(54个/25 m×25 m)最小,样地Ⅴ(85个/25 m×25 m)鼠洞密度较大,而生物量并不是最小值;植物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的范围内,随着鼠洞密度的增大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生长旺盛期更为明显。植物群落组成中,随着鼠洞密度增大,莎草类和禾草类地上生物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杂类草则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长期布氏田鼠种群密度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姣  施大钊 《草地学报》2008,16(1):85-88
依据1983-2004年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捕尽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资料。该鼠在植物生长期的种群波动特征为:不同密度年度间增长幅度差异显著,其高密度年份的增长率137.39%,低于其他密度年份206.63%,且秋季田鼠种群下降幅度34.09%,小于其他年份37.20%;布氏田鼠春季种群密度将显著影响当年高峰期(r=0.643,P<0.05)以及越冬鼠数量(r=0.769,P<0.05);年际与季节波动密切相关,高低数量年可从季节波动中反映出来。布氏田鼠季节消长曲线为单峰型,峰期在7-8月;在高密度年无明显波峰,为持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天祝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是反映草地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定点标记的方法对天祝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鼠丘植被在不同演替阶段外貌特征及植物组成差异较大。随演替的进行,1~2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杂类草比例呈递增趋势,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也伴随出现,但在群落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α多样性表明,鼠丘植物的丰富度指数随演替进行呈显著递增趋势,但都低于原生植被。Shamon-wiener指数表明,形成4年的鼠丘植被群落达到演替后期,物种组成接近原生植被。植物功能群组成显示,演替各阶段1~2年生植物生物量在各自群落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原生植被。  相似文献   

12.
卫万荣 《草地学报》2019,27(2):350-355
种群密度和植被群落结构决定着种群内个体捕食风险水平的高低。警戒时间、警戒频次和警戒距离是评价小型啮齿类动物捕食风险水平高低的三个指标。2017年采用录像法对不同种群密度和植被结构中高原鼠兔个体的捕食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警戒时间比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高原鼠兔警戒频次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警戒频次差异不显著;而高原鼠兔警戒距离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原鼠兔的警戒时间所占比重与植被群落高度和盖度呈显著正相关性,警戒频次与植被群落高度和盖度无显著相关性,而警戒距离与植被群落高度和盖度呈显著负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植被群落高度对鼠兔警戒时间和警戒距离的影响要大于植被盖度。以上结果说明,种群密度越大,植被高度越低,盖度越小,种群内高原鼠兔个体的捕食风险水平就越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高寒草地的影响,2016年在三江源高寒草原选取4个不同高原鼠兔密度梯度的采样点取样,分别对植被群落特征、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与高原鼠兔密度梯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整体上随鼠兔密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但适量的高原鼠兔能够改变草甸植物群落的组成。2)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随着高原鼠兔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其根茎比整体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梯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土壤属性及其在不同土壤深度上对鼠兔种群密度梯度的响应差异显著,在0–20 cm的土壤中,多数土壤属性值随鼠兔种群密度梯度的增加呈现波动状递减趋势;无鼠兔采样点与高密度和低密度鼠兔采样点的土壤属性整体上差异显著,而与中密度鼠兔采样点的土壤属性值趋于近似。4)通过对所有采集的土壤性质指标与根茎比做热度图分析,发现土壤因子是影响植物根茎比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适度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改变草原的植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营养,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4.
通过4个放牧强度(轻牧、适牧、重牧和过牧,牧后草层高度分别为7.5、5.5、3.5和<2.0 cm)的轮牧试验,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土壤化学特性;黑麦草分蘖和白三叶匍匐茎、叶片数及其茎叶构成,牧草高度、生物量与植被构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放牧强度响应较大,稳定性较弱。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黑麦草分蘖密度和叶片生物量显著增加,黑麦草分蘖质量和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及牧草高度和生物量显著下降;黑麦草叶片数,白三叶叶片数、茎叶比和匍匐茎质量在放牧强度间无显著变化。放牧强度在降低黑麦草和白三叶生长特性整齐度的同时,增加其可塑性生长;黑麦草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比白三叶敏感,但白三叶的可塑性生长比黑麦草的高。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非播种植物种的生长特性在放牧强度内变异系数较大。综合分析认为,放牧对草地植被的作用体现于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播种的低组分禾草(鸭茅)和非播种禾草是混播草地植被构成变化的关键种。  相似文献   

15.
植物群落特征是评价高原鼢鼠裸露鼠丘植被自然恢复的重要内容。以甘肃碌曲和夏河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原鼢鼠鼠丘植物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特征。结果表明,碌曲调查区和夏河调查区的植被盖度,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生物量、多年生禾草,莎草科和多年生杂草类的生物量均随高原鼢鼠鼠丘自然恢复年限增加而增加,1、2年生植物生物量随鼠丘恢复年限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碌曲调查区鼠丘恢复时植被盖度,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均大于夏河调查区。因此高原鼢鼠鼠丘植被随恢复年限增加的变化趋势趋同,但其过程因地点而存在差异,这为青藏高原高原鼢鼠鼠丘植被的自然恢复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植物群落特征是评价高原鼢鼠裸露鼠丘植被自然恢复的重要内容。以甘肃碌曲和夏河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原鼢鼠鼠丘植物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特征。结果表明,碌曲调查区和夏河调查区的植被盖度,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生物量、多年生禾草,莎草科和多年生杂草类的生物量均随高原鼢鼠鼠丘自然恢复年限增加而增加,1、2年生植物生物量随鼠丘恢复年限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碌曲调查区鼠丘恢复时植被盖度,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均大于夏河调查区。因此高原鼢鼠鼠丘植被随恢复年限增加的变化趋势趋同,但其过程因地点而存在差异,这为青藏高原高原鼢鼠鼠丘植被的自然恢复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贾沐霖  樊军  王亚飞 《草地学报》2015,23(6):1197-1205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于2013年8月选取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典型植被类型样地,研究复合植被与单一植被的土壤水分特征、生物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深根型植物与浅根型植物复合后其冠层高度、地表植被盖度、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显著提高;土壤表层含水量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也呈增加趋势。影响复合植被和单一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其根系对水分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及深根型灌木和浅根型草本植物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利用差异。草本植被地上生物量随100 cm内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容重和导水率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植被恢复建设过程中,深根型植物宜与浅根型植物搭配种植,可以合理有效利用有限水资源,提高植被地上生物量、冠层高度和地表植被盖度,从而可以有效控制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8.
摩天岭北坡东南部不同海拔梯度草本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拔因子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研究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对摩天岭北坡南段海拔600-1 500m草本植物多样性以及群落初级生产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多度与海拔梯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278 4)(P0.05),植物盖度与海拔梯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2=0.43),草本层高度、密度与海拔梯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2)植被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上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地下生物量随海拔变化差异较大,表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3)从功能群的角度分析,草本层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摩天岭北坡东南部草本植物群落特征随海拔梯度变化显著,各功能群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差异显著。生物量与草本层植被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生物量与植物高度和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以及植物盖度、高度和密度之间相关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草地处理措施对植被和土壤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不同草地处理措施对草甸草地的影响,以科尔沁草甸草地不同点为研究对象,设置围封(UNM)、围封+刈割(M)、围封+火烧(F)、放牧(G)4种处理,针对生长季土壤脲酶(S-UE)、碱性磷酸酶(S-AKP)、蔗糖酶(S-SC)活性和植被特征等开展研究,以探究草甸草地的最佳处理方式。结果显示:1)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间的差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2)放牧较围封处理,不同点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酶活性均降低,而丰富度指数增加。3)刈割较围封处理,不同功能群物种的补偿能力不同,禾本科的补偿能力大于菊科。4)火烧较围封处理,不同点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3种水解酶活性均增加。5)多年刈割较放牧处理,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和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增加,丰富度指数和土壤脲酶活性均降低。综上所述,控制性火烧是半干旱地区草甸草地的最佳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设置自然放牧(3.5羊单位/hm2)、封育4 a、封育11 a样地,分析不同禁牧年限下研究区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随禁牧年限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封育4 a与自然放牧(对照)相比,植被高度、盖度显著升高(P<0.05),地上生物量增加45.95%,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别降低4.71%、9.00%(P<0.05)。封育11 a时,植被高度、盖度及地上生物量较封育4 a呈下降趋势,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别增加13.88%、18.50%(P<0.05)。随禁牧封育年限的增加,植被群落物种数无明显变化,群落结构变化明显。与自然放牧(对照)相比,封育11 a样地植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11.01%(P<0.05),均匀度指数降低4.20%,优势度指数增加40.28%。短期禁牧封育(封育4 a)对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0~30 cm土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