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硒对烤烟生长、化学指标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硒(Se)对植物生长、化学指标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对烤烟生长、化学指标及烤烟根、茎、叶中矿质元素N、P、K、Ca、Mg、Mn、Zn、Cu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硒(亚硒酸钠)4.4 mg·kg-1时,烟叶中烟碱、蛋白和还原糖等含量处于最适范围,根、茎、叶中矿质元素N、P、K、Ca、Mg、Mn、Zn、Cu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低硒处理(Se≤4.4 mg·kg-1)显著提高了烤烟各部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尤其对N、K、Ca、Mg、Mn的影响最为显著,从而促进了烤烟的生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而高硒处理(Se≥11.1 mg·kg-1)则降低了烤烟各部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尤其对N、P、K的影响最显著,从而抑制了烤烟的生长。土壤中不同硒浓度通过调控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化学指标,该研究结果为指导富硒烟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硒(四价和六价)处理土壤对小麦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旨在为富硒小麦的种植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硒抑制了苗期小麦的生长(株高和生物量);而在生长后期,随外源硒浓度增加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作用。Se(Ⅳ)和Se(Ⅵ)处理对小麦生物量影响的EC10分别从苗期的1.40mg·kg-1和0.28mg·kg-1增加到收获期的28.48mg·kg-1和4.56mg·kg-1,表明小麦对硒的耐受浓度随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Se(Ⅵ)低浓度(≤1mg·kg-1)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及高浓度(≥2.5mg·kg-1)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均大于Se(Ⅳ)。小麦籽粒产量随外源Se(Ⅳ)和Se(Ⅵ)浓度的增大先升高而后降低,分别在2.5mg·kg-1和1mg·kg-1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低浓度硒处理(Se(Ⅳ)≤5mg·kg-1和Se(Ⅵ)≤0.5mg·kg-1)能促进拔节期小麦叶片中GSH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叶片过氧化物质MDA(Se≤2.5mg·kg-1)含量,高浓度硒处理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3.
外源硒对铅污染下荞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荞麦‘右玉26’为材料,在防雨棚下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外源硒对土壤铅污染下荞麦幼苗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成熟期各器官铅累积和产量的影响,旨在探讨硒对土壤铅胁迫下荞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及铅在荞麦体内富集量的影响,为发现硒缓解重金属铅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农业区铅污染治理及荞麦生产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试验采用2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3个土壤铅浓度(0 mg·L-1、500 mg·L-1、1 000 mg·L-1)、5个硒浓度(0 mg·kg-1、1 mg·kg-1、2.5 mg·kg-1、5 mg·kg-1和10 mg·kg-1)。研究结果表明:1)随铅浓度增加,荞麦的株高、总根长、干重、根系总面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经济产量(千粒重、株粒数)均呈降低趋势。2)低浓度硒(1~2.5 mg·L-1)可缓解铅对荞麦的毒害,高浓度硒(5~10 mg·L-1)和铅为协同作用,加剧了对荞麦的毒害。3)硒浓度为2.5 mg·L-1时,缓解铅对荞麦毒害的效果最为明显,显著降低了铅胁迫下荞麦幼苗SOD和POD活性;降低成熟期荞麦各器官铅含量,各处理下荞麦各器官铅含量均表现为根茎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见,外源硒可通过抑制荞麦对铅的吸收和转运,促进荞麦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途径来增强荞麦对铅胁迫的耐性。对本研究所用的5种浓度来说,缓解效果最佳的硒浓度为2.5 mg·L-1。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铅浓度对茶叶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升高,夏茶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并有失绿现象,茶树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春茶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夏茶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铅浓度为100mg·kg-1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2.93mg·g-1;铅浓度为1500mg·kg-1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小值2.28mg·g-1;随铅浓度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两者与铅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春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P〈0.01)和0.880(P〈0.01),夏茶的相关系数为0.871(P〈0.05)和0.971(P〈0.01),且夏茶中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大于春茶。铅对春茶、夏茶中可溶性糖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1)和-0.912(P〈0.01)。在铅浓度为0~200mg·kg-1时,春茶可溶性糖有小幅度增加;在铅浓度为200mg·kg-1时,春茶、夏茶可溶性糖含量都同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镉(50 mg·kg-1)胁迫下不同磷肥水平(50、100、150 mg·kg-1)对结缕草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结缕草的生长和光合特性受到抑制,施加100 mg·kg-1磷肥的结缕草叶长比只受镉胁迫组增加53.33%,根长增加70.5%,叶绿素a+b含量增加42.85%,净光合速率(Pn)增加54.75%,蒸腾速率(Tr)增加94.05%,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45.85%,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增加12.84%,且与镉胁迫组差异显著。施加150 mg·kg-1磷肥结缕草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表观光电子传递效率(ETR)比镉胁迫组降低。除气孔导度(Gs)在50 mg·kg-1磷肥处理后显著增加,结缕草叶长、根长、叶绿素含量、Pn、Tr、Fv/Fm、Ci和ETR等指标均随磷肥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通过结缕草生长和光合指标可以看出,施用磷肥可以缓解镉对结缕草的胁迫,施加100 mg·kg-1磷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EDTA、柠檬酸、草酸3种螯合剂作用下不同浓度铀镉复合污染(分别用W1、W2表示)对土壤中蚕豆(ViciafabaL.)幼苗体内叶绿素、丙二醛和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的两个土壤污染浓度下,较高土壤污染浓度(W2)中植物受损伤程度高于较低土壤污染浓度(W1)中的植物受损伤程度,由此得出较高土壤污染浓度可能更有利于蚕豆对铀镉的吸收;蚕豆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对于叶绿素而言,在污染土壤中添加5mg.kg-1的草酸,对其含量影响最大,可能有利于促进蚕豆对土壤中铀和镉的吸收,添加2.5mg.kg-1的柠檬酸次之;对于丙二醛,向污染土壤中添加10mg.kg-1的草酸,对其含量影响最大,可能有利于蚕豆对土壤中铀和镉的吸收,添加2.5mg.kg-1的柠檬酸次之;在细胞质膜透性上,向土壤中添加5mg.kg-1草酸,对其含量影响最大,可能更有利于促进蚕豆吸收土壤中的铀和镉,而添加5mg.kg-1的柠檬酸次之。而EDTA在整个试验中都表现出了对植物较大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7.
《土壤通报》2016,(1):129-136
通过盆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紫云英生长过程中对不同土壤硒浓度(0,0.125,1.25,2.5和5 mg kg~(-1))处理的生理生态响应以及不同土壤硒浓度处理下紫云英各部位硒的赋存形态,以期为紫云英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随着土壤施硒浓度的升高,紫云英各项生长指标(株高、茎粗、根长、各部分鲜重和干重)呈先升后降趋势,土壤施硒浓度为0.125 mg kg~(-1)时,其各项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随着土壤施硒浓度的增加,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施硒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主要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P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叶绿素含量主要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CAT活性主要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土壤施硒浓度为0~5 mg kg~(-1)下,紫云英根部的硒含量为0.14~150.87 mg kg~(-1),地上部分硒含量为0.04~215.17 mg kg~(-1),其中,土壤施硒浓度≥2.5 mg kg~(-1)时,地上部分含硒量高于根部。硒在紫云英中主要以有机态(Se Met、Me Se Cys和Se Cys2)存在,占提取液总硒的81.43%~93.05%。综合研究结果认为,紫云英适合被开发为高硒材料,实际生产中以土壤施硒浓度为2.5 mg kg~(-1)为宜。  相似文献   

8.
土壤容重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及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存德  依艳丽 《土壤学报》2012,49(5):944-953
以耕地棕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不同土壤容重对玉米光合指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及叶绿素(a、b)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肥量及模拟不同耕作深度对玉米光合指标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容重处理之间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拔节期前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后达极显著差异(p<0.01),叶绿素含量在研究的生育期内始终增长。光合速率与容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负相关,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高容重土壤有机质调节至40~50 g kg-1即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低容重的土壤有机质在研究含量范围内效果始终显著增长,有机质含量在15 g kg-1左右制约玉米生长,有机质含量应至少调节至3%以上。耕层厚度增加能提高所测定生理指标,但耕层厚度处理对叶绿素、光合指标影响不显著,当耕层厚度调节至30~40 cm时,各项指标增加基本达到限值,再增加耕层厚度作用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牛繁缕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在不同镉浓度条件下的镉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牛繁缕根系生物量、地上土壤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土壤镉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土壤镉浓度小于100 mg kg-1时,牛繁缕的抗性系数均大于0.5;当土壤镉浓度为25 mg kg-1时,抗性系数最大,为0.931。在不同镉浓度条件下,牛繁缕光合色素的合成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总量均随镉污染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叶绿素a和a/b值则表现为波动变化的趋势。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牛繁缕根系及地上部分镉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当土壤镉浓度为100 mg kg-1时,牛繁缕地上部分镉含量为118.94 mg kg-1,大于镉超富集植物临界值(100 mg kg-1)。牛繁缕根系和地上部分富集系数均大于1,但转运系数小于1。牛繁缕根系、地上部分和整株的镉积累量最大分别能达到449.05、126.07、532.83μg plant-1,生物富集量系数及转运量系数均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土壤镉浓度不高于75 mg kg-1时,牛繁缕生物富集量系数大于1 g plant-1,但各个镉处理下的转运量系数均小于1。由此可见,牛繁缕是一种镉富集植物,具有较强的镉富集能力,可用于镉污染农田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蛋氨酸硒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头平均体重420 kg、年龄2.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x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风干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以蛋氨酸硒为硒源,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硒0 mg·kg-1、0.3mg·kg-1、0.6 mg·kg-1和0.9 mg·kg-1,研究蛋氨酸硒对西门塔尔牛瘤胃pH、氨态氮、VFA、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尿嘌呤衍生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硒处理间西门塔尔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差异(P>0.05),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0.6mg·kg-1硒处理组西门塔尔牛玉米秸秆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豆粕DM、OM、粗蛋白质(CP)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0.6mg·kg-1和0.9mg·kg-1硒处理组西门塔尔牛尿囊素和尿嘌呤衍生物浓度显著高于0.3 mg·kg-1组和对照组(P<0.05);西门塔尔牛日粮以蛋氨酸硒为硒源时,硒的适宜添加浓度为0.6 mg·kg-1.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的红边特征与农学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The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of the canopy and the leaves on the main stem for six varieties, two each of rice, corn, and cotton crops,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ith an ASD FieldSpec Pro FRTM to analyze red edge characteristics for leaf area indices (LAI), aboveground biomass, as well as the chlorophyll, carotenoid, and nitrogen content, emphasizing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on the red edge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ed a ‘double peak' phenomenon for the red edge of the canopy spectra but not for the leaves. There were ‘increase' and ‘decrease' change rules for the red edge position, λr, the red edge slope, Dλr, and the red edge area, Sr, of the canopy spectra for all 3 crops with a ‘blue shift' for λr of the leaf spectra for all 3 crops as the development stages progressed. For rice, corn, and cotton the LAI and fresh leaf mass had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P < 0.01) so the red edge parameters λr, Dλr, and Sr of their canopy spectra. Additionally, for all crops the chlorophyll-a, chlorophyll-b, total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 content of the leaves all had highly significant (P < 0.01) correlations to their λr. For rice,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the leaves in g kg-1 and phytomass for a unit area of land in g m-2 also had a highly significant (P < 0.01) correlation to λr, Dλr, and Sr of the canopy spectra.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覆膜对早春东北黑土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覆膜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够显著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而对其他光合参数如细胞间隙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影响不显著.就施肥条件而言,覆膜对N、P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明显强于其他施肥处理.覆膜能够增加施P和PK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Fm、Fv/Fm和Fv/Fo值,而显著降低了施NPK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相应的荧光参数,覆膜对其他施肥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主要类型、理化性质及其研究展望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生物炭作为工农业生产副产品低碳利用的有效手段,其改善土壤及提高作物品质的有益功效已被逐步认识,但对其研究报道分散且差异较大。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可为生物炭生产施用以及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进展 1)生物炭全碳含量在 30%~90% 之间,平均 64%。生物炭碳含量由大到小来源依次是木质、秸秆、壳类、粪污和污泥。秸秆类生物炭碳含量大多为 40%~80%,木质类生物炭在 60%~85%。生物炭灰分含量在 0~40% 之间变动,平均 15.52%。灰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污泥、粪污、秸秆、壳类和木质。秸秆生物炭灰分含量主要在 20%~35% 之间,较少为 15%;木质炭灰分主要在 0~10% 范围内。生物炭碳含量和灰分含量相关系数为–0.77。裂解温度与生物炭碳灰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17 和 0.28。施入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状况,生物炭灰分通常对养分贫瘠土壤及沙质土壤的一些养分补充作用较明显。2)生物炭比表面积绝大多数在 0~520 m2/g 之间,平均 124.83 m2/g,壳类、秸秆、木质、粪污和污泥生物炭比表面积逐渐降低。秸秆炭比表面积集中在 0~200 m2/g 以内,木质炭比表面积集中在 0~100 m2/g 以内。制备温度与比表面积的相关系数为 0.48。生物炭的孔隙结构能降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密度,能较好地去除溶液和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3)生物炭 pH 值范围在 5~12,平均为 9.15。秸秆、污泥、粪污、木质、壳类生物炭 pH 值中值逐渐降低。秸秆生物炭 pH 值多集中在 8~11 范围内,木质生物炭 pH 相对一致。生物炭的 CEC 从 0 到 500 cmol /kg 都有分布,平均为 71.91 cmol/kg。秸秆类生物炭 CEC 值大多集中在 0~100 cmol/kg 范围内,木质生物炭则在 5~10 与 15~25 cmol/kg 范围内均有一定数量的分布。裂解温度与 pH 值和 CEC 的相关系数为 0.58 和 0.30。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可消耗土壤质子,提高酸性土壤 pH 值,提高酸性土壤一些养分的有效性;其巨大的表面积还可提高对阳离子的吸附,提高土壤保肥能力。4)生物炭的裂解温度大都集中在 200~800℃ 之间,偶有达到 1000℃ 的裂解温度。 建议和展望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生物炭的生产和使用还处于就近和来源方便的初级阶段,影响着生物炭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应用试验:首先,系统研究生物炭制造参数对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的作用机理差异及其针对性,建立生物炭理化性质参数数据库;其次,加强应用研究,根据土壤理化性状和改良目标选择适宜的生物炭类型,根据对作物经济性状的要求,研究选择适宜的生物炭类型,实现生物炭功效的最大利用。加强不同原料的选配和组合研究,改良生物炭产品的目标性状,形成系列化产品。   相似文献   

14.
螺旋离心泵叶轮结构参数的定义与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两种不同的方法对螺旋离心泵叶轮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些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并提供了有关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固体生物质快速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介绍一个实验装置及其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化学动力学及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处理,得出木材快速热分解时气体生成的动力学表达式及其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说明应用该式计算木材热解时挥发份逸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柞蚕粉微胶囊化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得开发利用柞蚕资源,该文通过对微胶囊壁材的初选试验和包埋工艺的研究,确定了以spo-mo350变性淀粉、阿拉伯胶做为壁材,以柞蚕粉做为芯材,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柞蚕粉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胶囊包埋最佳工艺参数为:spo-mo350变性淀粉/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4∶1,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115℃,芯材/壁材的质量比为1∶1,壁材占乳化液比例30%,包埋率达86.4%。该微胶囊包埋工艺能够较好的解决柞蚕粉存在的腥味重、易氧化等问题,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燃油车和重型农用机械数量的增加,石油资源消耗急剧上升,掺水乳化柴油作为一种新型可替代燃料受到了广泛关注。水核直径对掺水乳化柴油的微爆特性影响较大,但目前缺乏组分不变下的目标水核直径掺水乳化柴油的制备方法和适宜的水核直径表征方法。该研究基于CV模型,开发了适合水核微观结构的图像识别程序;创新性地提出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和表征水核直径的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索特平均直径,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的表征参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掺水乳化柴油内部水核分布情况。随后,基于正交设计方法,通过调节超声波乳化的乳化时间、乳化功率和超声波频率参数实现了组分不变情况下不同水核直径的掺水乳化柴油的制备;并基于新的表征参数,研究了制备参数对掺水乳化柴油中水核直径的影响规律以及敏感性等特征。研究表明:超声波频率、乳化功率和乳化时间3个制备因素对最大直径的极差为0.744、2.880、1.038,对分布标准差的极差分别为0.028、0.120、0.034,因此各因素的影响优先级分别为:乳化功率、乳化时间、超声波频率。随着乳化功率、乳化时间的增加,乳化效果明显增强,掺水乳化柴油中水核直径的拟合最大值与分布标准差逐渐减小,使得掺水乳化柴油中水核直径既小又平均,而超声波频率的影响则不明显;此外当水核直径及分布标准差减少到一定值后,增加乳化功率比增长乳化时间对掺水乳化柴油水核的细化影响更大,该研究可为乳化柴油制备水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筛选从丹皮中提取丹皮酚的理想溶剂及最佳工艺参数为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研究了不同溶剂提取丹皮酚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四氯化碳提取丹皮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溶剂法提取丹皮中丹皮酚的理想溶剂为四氯化碳。以牡丹根皮为材料,以四氯化碳为溶剂,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5(w/v)、丹皮粒径0.90 mm、浸提时间6h。按此最佳工艺参数,一次提取,丹皮酚提取量11.428 g/kg,占提取总量的89.857%;两次提取合计丹皮酚提取量12.30 g/kg,占提取总量的96.79%。  相似文献   

19.
刘彬  聂德新  李树武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28-229,233
巴丁滑坡位于澜沧江里底水电站坝址区。通过现场的调查研究,查明了巴丁滑坡的范围、坡体形态、目前的稳定性;在滑坡前缘剪出口找到了滑带土,并对其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确定了滑带土的力学参数。最后应用滑坡稳定性计算程序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巴丁滑坡在各种工况下都是稳定的,这一结果同时也验证了作者的现场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20.
田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秦王川灌区利用双环入渗仪在现场进行了积水入渗试验,同时利用γ射线测定土壤水分剖面,进而根据室内外所测定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推求了该灌区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并对室内外所确定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